2023年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稿10篇word范文(供参考)
VIP专免
2024-02-25
999+
70.76KB
9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3 年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稿 10 篇
word 范文(供参考)
[ 目 录 ]
① 2023
年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稿
3870
字范文 :
以学正风让作风硬起来
② 2023
年 第二批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 、
以学促干”专题党课讲稿宣讲报告
4530
字范文
③ 2023
年 主题教育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专题党课讲稿
3420
字范文
④ 2023
年 主题党课讲稿
3830
字文 :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领会好运用好
⑤ 2023
年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3380
字文 :自觉做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⑥ 2023
年 党课讲稿: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开创事业发展
新天地
⑦ 党委书记在
2023
年 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党课
讲稿
7300
字范文
⑧ 2023
年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6510
字范文 :感悟思想
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全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做实
⑨ 2023
年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党课
讲稿
5 770
字范文 :把握主题教育总体要求将学习成果贯彻到具体
工作当中
⑩ 2023
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5760
字范文 :把握主题
教育总体要求找到党员干部新坐标将学习成果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
2023 年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稿 3870
字范文:以学正风让作风硬起来
同志们:
党的作风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体现党性原则的态度和行
为,包括文风、会风、学风、调研之风等。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
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学正风,就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反对
不良作风的强大动能,不断正风肃纪、激浊扬清、化风成俗,努力
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和社会清朗,以好作风好形象
创造新伟业。
一、确保党不变质,不断在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中践行初
心使命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纪律和规矩既
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标尺。
严明纪律和规矩,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是践行初心
使命、加强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党
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
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
矩办事以学正风,就是要通过学党的创新理论、学党章党规党纪,
教育引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自觉做到守
规矩、知敬畏、明底线、作表率。
进一步增强党章意识。党章是我们党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
程,是全党最基本、最重要、最全面的行为规范,增强纪律意识和
规矩意识首先要增强党章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共产党
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
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
政治方向不偏以学正风,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章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
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做到经常对照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并敢于
和善于同一切违反党章的现象作斗争。
进一步增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多方
面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规矩,
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遵守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确保党中央政
令畅通,确保局部服从全局,确保各项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
学正风,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
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
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
胜的坚硬钢铁。
进一步严守法纪底线。“千丈之堤,以蜷蚁之穴渍;百尺之室,
以突隙之烟焚。”无数案例证明,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而“破
纪”又无不从所谓小事小节“破窗”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
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工作始终,做到见微知著、防患于
未然。”以学正风,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思想、明底
线,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坚决克服“违纪只
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的错误认识。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做到慎
独慎初慎微慎友,自觉培养和不断强化自律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自
我控制能力,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除
非分之想,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终筑牢拒
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明纪律底线。
二、确保党不变色,不断在严以用权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中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
权力任性和滥用是导致腐败的根源,也是滋生各种作风问题的
根源,必须严格规范用权,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以
学正风,就是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规范与制约权力运行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
加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决反对各种特权思
想和特权现象,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
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
维护者。
进一步推动公正用权。“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权
力是公器,公平正义是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执政党对资源的支配权力很大,应该有一个权力清单,什么权能用,
什么权不能用,什么是公权,什么是私权,要分开,不能公权私用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这个道理我们党
早就明确提出来了。“以学正风,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
树立“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的思想观念,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
的权力,决不能凭私心私利甚至主观好恶行使权力,做到公平不倾
斜、公正不护短、公道不藏私,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
为。
进一步推动依法用权。权力具有扩张性、两面性,必须由法纪
限定边界,并确保在法治轨道上行使与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
权力、监督权力」以学正风,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
上不断强化“权由法定、权依法使"意识,在行动上严格在法规制度
框架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
授权不可为,并坚决同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作斗争。
进一步推动为民用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权为谁所用,历来是权力运行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
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以学正风,
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更好地代表和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解
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急难愁盼问题,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推动廉洁用权。“公生明,廉生威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
党一贯坚持的政治追求。廉洁用权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必然要求,也
是党员干部严以用权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清廉
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
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以学正风,就是
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坚决抵制权力、金钱
等诱惑,始终做到心中高悬纪法明镜、手上紧握纪法戒尺,守好廉
洁用权底线,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永葆
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确保党不变味,不断在纠治“四风”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四风”是党内各种作风问题的集中体现,
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作风建设开局破题,
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
善。但还要看到,“四风”仍树倒根存,要完全根绝并非“一日之功”,
反对和纠治“四风”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固中央八
项规定的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以学正风,就是要通过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教育引导
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认清“四风”之害,坚定反“四风”之志,以永远在
路上的坚定和执着持续深化纠治“四风”。
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事贵有恒,恒则必利。“四风”问题由来
已久、成因复杂,绝非一朝一夕可彻底解决。纠治“四风”既是攻坚战,
更是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
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
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
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以学正风,就是要教育引导广
大党员干部在纠治“四风”中保持“抓常”的力度、坚持“抓细”的耐心、
秉持“抓长”的韧劲,坚持经常抓、抓小抓早,注重长抓不懈、扭住不
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求抓出成效、化风成俗,坚决防止“四
风”反弹回潮、卷土重来。
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根源是政绩观错位、
责任心缺失;官僚主义的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形
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
署的贯彻落实,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
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
风行、见底见效,面对难题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以学正风,就
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着重通过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来纠治形
式主义,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
办实事、求实效上;着重通过解决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上不担当不
作为的问题来纠治官僚主义,真正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认真研
究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
紧盯“四风”新动向、新表现。当前,“四风”问题在面上得到有力
遏制,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隐蔽性问题开始显现,“四风”问题仍
然顽固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紧盯‘四
风’新形式新动向,严肃查处,寸步不让,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
建设要长效,推动社会风气好转。”以学正风,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
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四风”隐的是行为、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其背
离初心使命、公权私用的本质。要针对“四风”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
不同部门的新变化,坚持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精准识别、露头就
打、从严查处,让改头换面的“四风”无处遁形。
2023 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
学正风、以学促干”专题党课讲稿宣讲报告 4530 字
范文
专题党课:以学增智,提高履职本领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学习型政党,在学习中掌握理论、增强本领,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淬炼本领。2023 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指出,要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
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5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以学增智”提
出明确要求,指出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
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这些重要论述,
为我们开展好这次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思想方法。
一、学好看家本领,掌握运用科学理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
在于马克思主义行,在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
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
工作的看家本领。2023 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
议上再次强调,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从历史看,牢牢掌握马克
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取得胜
利的实践总结和重要经验。实践证明,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
领,才能保持党的革命性、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推动自我净化、
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使我们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
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从现实看,牢
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是我们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的根本。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不断演进,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技术
革命深入展开,世界之变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
化挑战为机遇,变“危”为“机”,把握“时”与“势”有利于在我们这一边,
就必须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把这个看家本领学好、用好。越是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就越要学好用好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增强驾驭时局的战略眼光、能力和本领。
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进行了集中概括,主要体现在“六个必须坚持”。当前,
“以学增智”核心是要深化对“六个必须坚持”的领悟和把握,转化为我
们解决问题、增进人民福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坚持人民至上
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
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
现实利益。坚持自信自立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是我们党百年奋
斗的精神之魂。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新时
代这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要牢牢把握守
正与创新相统一,在守正中推陈出新,在创新中巩固根本。坚持问
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奔着问题去、
着力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要牢牢把握时代问题,不断在回答中国
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间中坚定信心决心。坚持系统
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的观点的深化认识,
是信息化时代人与人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的深刻反映。要更加突出
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防
范系统性风险。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天下观的深
化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和天下情怀。要弘扬全人
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持久和平贡献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二、增强兴党本领,把牢正确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掌握
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目的是不断提高党把握时代、驾驭时局
的能力和本领。以学增智,增强兴党本领,要牢牢发挥党把方向、
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事物发展具有规律性,认识和把握
这些规律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重要基点。努力做到以学增智,重点
要把握以下几个层面的规律:一是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
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
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干事创业,需要深化对自然界的规律性认
识、深化对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这是我们掌握
历史主动根本,也为我们党认识外部世界、改造世界提供遵循。二
是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要把握这三大规律的内在关系,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执政、
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两个必然”“两个决不
会”的认识,不断提高善于运用规律来处理问题的能力,牢牢掌握历
史主动。
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明方向。所谓明方向,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
主义贯穿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把握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前
进方向,有效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更好地弘扬全
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局
势,要牢牢把握“百年变局”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实现永续发展、和
平发展:要立足“两个大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
程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国际风云变幻中把握中国前进方向;要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把握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所坚持的正
确政治方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确保中国式现代
化行稳致远;要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把握斗争方向,坚
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
艰难险阻的能力和信心。
从党的科学理论中学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关
键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善于把基本原理变成生动的道
理。其突破口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善于把基本方法变
成管用的办法,有效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当前,我们
学方法,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刻领悟“没有
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要求,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
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牢记“群众的生活问题,
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出发,既要关心群众生活,又要注意工作方法。
从党的科学理论中增智慧。干事创业,光有勇气、决心还不够,
还要有智慧。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是在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奋斗中
形成的,是不断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不断向人民群众
学习中形成的。增强兴党本领,就是要用好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智
慧。一是增长做好群众工作、服务人民的智慧。坚持群众路线,在
调查研究中发现新问题,在拜人民为师中找到新办法,做到把情况
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中“转识
成智”。二是增长政治智慧。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两个大局”,不断
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驾驭风险的
能力,不断增强政治能力,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始终做到真
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
三、提高强国本领,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强国必须强党,强党必能强国。
在新征程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
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强国建设的本领,确保强国
建设、民族复兴能够顺利实现。
着力在提升政治能力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从
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
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凝聚
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这“三个善于”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
力提供根本遵循。增强强国本领,必须要提升政治能力,这是最根
本的一条。首先要坚持人民立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
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从问题中找
规律性、趋势性、必然性,搞清楚哪些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哪些
问题是属于体制机制问题,哪些问题是共性、规律性问题,增强分
析问题、把握问题、掌握问题的能力,增强问题把握的针对性、解
决问题的实效性。再次要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增强防范政治风险、
社会风险、文化风险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风险的能力,确
保强国建设道路上不偏航道、不偏方向、不偏轨道。
着力在提升思维能力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切实提高
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
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
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中把握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全局性问题,
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
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在提升辩证思维能力中把握好历史与
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风险与挑战、危险与机遇的关系,
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
远、重点和非重点等方面的关系。要在提升系统思维能力中把握事
物发展规律,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
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等
关系。要在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中牢牢把握改革创新方向,始终走在
时代前列,不断在创新中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在提升历史思维
能力中弄清楚过去、现实与未来相通性,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坚
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要在提升法治思维能力中深化改革、
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推动社会治
理的规范化,不断夯实党的群众根基、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
力。要在提升底线思维能力中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长治久安。
着力在提升实践能力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提升实
践能力,关键是要提升驾驭时局的本领、治国理政的本领、防范化
解和抵御风险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实践能力要“增强推
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
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及时填知识
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实践
能力,要着力在推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
展格局中增强实践力,有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
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在着力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上增强实践
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在弘扬斗
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中彰显实践力,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竞
争力,确保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同志们,“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
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
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从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把所
学所悟转化为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转化
为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神状态,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
代的务实行动,就一定能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书写
新辉煌、创造新业绩。
2023 年主题教育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专题党课讲
稿3420 字范文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 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
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
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
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谁创造业绩、创
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重大问题,为我们树立和践行正
确政绩观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员干部必须强化党
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让正确政绩观真正在内心深处扎根,把为
党尽责、为民造福落实到行动上。
一.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纯不纯,直接影响着政绩观的正确与否、
牢固与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
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必须充分认清党性在其中发挥的决定性作
用。
党性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保证。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树立和
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源头,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
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
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
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开展的“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主要
目的就在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定理想
信念、矢志接续奋斗。历史表明,党员干部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党
和人民事业,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党性是履行根本宗旨的根本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
根本宗旨,也是党员干部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深刻阐
明了共产党人创造政绩的逻辑起点。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来坚守,带领人
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人民
顽强拼搏、勇毅前行,在新的征程上续写了新的伟大荣光。
党性是弘扬务实作风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以贯
之的思想路线,也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
性强不强问题。”当前,我国处于由大向强迈进的关键阶段,更加需
要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坚持把加强作风建
设作为干事创业的重要原则来坚守,起而行之、奋力践之。只有始
终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立身做事,才能推动新时代党和人民的事业
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党性是创造真实业绩的根本保证。是不是做了让群众满意的好
事实事,既是检验党员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党
性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
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广大党员干部以
坚强党性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不达目标不罢休、不获全胜不
收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秉承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
的工作指导,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的不良做法,真抓实干、
紧张快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确保各项建设事业真出业绩、出
真业绩。
二.坚强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正确政绩观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在强化党性锻炼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科学把握其内
涵要求。
提高政治能力,纯正政治品质。在党员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
种能力和品质中,政治能力和政治品质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
治能力,才能保证立场坚定、方向不偏;有了纯正的政治品质,才
能真心实意地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强化党性锻炼中树立和
践行正确政绩观,就要在思想淬火和政治历练中提高政治能力、提
纯政治品质,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始终在政
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习近平总书
记保持高度一致。
涵养为民情怀,践行根本宗旨。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只有坚
守为民服务、为民奉献的高尚情怀,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支
持。在强化党性锻炼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不断增进对群
众的深厚感情,始终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
的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
需,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真情实感体贴群众,真抓实干造福群众,
努力以自身的积极作为赢得群众的拥护支持。
坚持真抓实干,狠抓工作落实。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
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
重要标志。在强化党性锻炼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必须把抓
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
为自己升迁铺路;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
是追求表面政绩,热衷于搞“面子工程”;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
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干工作
始终保持求实务实扎实的科学态度,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
“务实”上做文章,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力戒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强化使命担当,发扬斗争精神。担当和斗争精神,既是党员干
部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基本素养,也是我们党直面一切风险挑战、
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强大
精神力量。在强化党性锻炼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要坚持把
担当和斗争作为一种精神来塑造,始终保持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
气;作为一种责任来践行,面对机遇敢于主动出击,面对困难敢于
迎难而上,面对风险敢于积极应对;作为一种格局来修炼,始终胸
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任何时候任
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服务于党和人民事业大
局。
三.在强化党性锻炼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既是一项常态工作也是
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做在经常、融入实践,持之以恒、常修常炼。
强化理论武装。正确的价值取向来自科学的理论指引。要深入
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苦功读原著、学
原文、悟原理,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
论学习要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
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学与思中掌握用的要义,在知与信中把握
行的要领,切实把政绩观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之上,始终
以理论学习成果引领和校正政绩观。
坚持常修常炼。在强化党性锻炼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
一个终身课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
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
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要自觉把锻炼坚强党性作为人
生必修课、从政常修课紧抓不放,自觉经常地接受政治体检、群众
监督。要坚持严肃的政治生活锤炼,坚持真诚的而不是敷衍的态度,
开展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学习,树牢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
观、事业观,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
注重作风养成。党员干部的作风,检验的是党性,展示的是形
象,决定着政绩的成色。要秉持务实作风,谋划工作要注重实际、
讲求实效,干事创业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人处世要忠诚老实、
干净务实;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事物发展规律抓建设、谋发展、
办事情,既不能脱离现实、超越实际,又不能好大喜功、好高骛远,
确保思想和行动既符合客观实际又顺应发展规律;要注重实践检验,
坚持以群众实际感受来评判政绩,以发展实际质效来衡量政绩,让
今天的建设为明天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努力以优良作风为群众办
成更多好事实事。
勇于自我革命。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政绩观也需要根据工
作实际经常校正。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经常主动
地给自己“剪一剪枝叶、扫一扫灰尘”。要常怀敬畏之心,自觉敬畏人
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
贼”,始终保持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良好状态;强化责任担当,本
着对历史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常想组织期望、
常念群众期盼,既不甩前人“旧账”,也不给后人“埋雷”,担当负责、
在岗尽责;保持斗争精神,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主动亮剑,面对矛盾
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以英勇无畏的精神履行好
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2023 年主题党课讲稿 3830 字文:把必须坚持人
民至上领会好运用好
同志们: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
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学
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握这一重要思想
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
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
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
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其中“必须坚持人民
至上”位列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
和作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
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就要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必须坚
持人民至上这一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将其转化为自身改造主观世界
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
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
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
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
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
众的事业”。列宁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观,更加重视人
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
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在数量上也必定增多起来”
“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马克思主
义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对人
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
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展开党的理
论探索史。在这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
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时始终坚守人民
性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毛泽东同志认为:“真正的铜墙铁壁
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
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中国的命运一经
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
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
“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
求的”,强调“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评判我国改革得失
成败的标准之一。江泽民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作为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指出“我们党
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
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
点和归宿”。胡锦涛同志明确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各
级领导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
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
‘国之大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
书记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实质就是“人民至上论”“人民幸福论”。回顾党的百余年理
论探索史,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党的
创新理论不断彰显旺盛生命力,始终得到亿万人民拥护支持,科学
指引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
一条红线
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开创历史
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的接力棒交
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手中。习近平总书记
是来自人民、扎根人民,在人民中历练、在人民中成长,得到人民
拥护、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更好领
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就要深刻领会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
场,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把握理论
基点。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
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
一条红线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必领坚持人民至上之所以位列“六个必
须坚持”之首,就是因为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根本立场,是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
点方法最鲜明的内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
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具有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挚情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自身的理
论基点,把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作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的原动力,真正实现了人民利益、人民心声的集中表达。
坚守价值支点。坚持人民至上,是理论论断,也是价值判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治国理政
的根本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
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时,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人民利益作为评判党的一切工作
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
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
得到了保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
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正是因为深深扎根人民、
紧紧依靠人民、始终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立足实践原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具有
真理力量,而且不断彰显实践伟力。正是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至
上,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增进民生福
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体现一切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为了人民干事创业,依靠人民干事创业”,充分体现一切依靠人民。
新时代十年,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建成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
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
持续;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真心尊崇人民、真诚相信
人民、真正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
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
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
现代化。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3年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稿10篇word范文(供参考)[目录]① 2023年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专题党课讲稿3870字范文:以学正风让作风硬起来② 2023年第二批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专题党课讲稿宣讲报告4530字范文③ 2023年主题教育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专题党课讲稿3420字范文④ 2023年主题党课讲稿3830字文: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领会好运用好⑤ 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3380字文: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⑥ 2023年党课讲稿: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开创事业发展新天地⑦ 党委书记在2023年主题教育工...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