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3个世界粮食日“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会与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两篇文】
VIP专免
2024-02-25
999+
22.36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3 年第 43 个世界粮食日“践行大食物观,保障
粮食安全”心得体会与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
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两篇文】
2023
年 第
43
个世界粮食日“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
会
2023 年10 月16 日是第 43 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践
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习近平总
书记始终对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念兹在兹,新征程上,我们必须
聚焦耕地、科技、农民、政策的“点线面体”,让“中国板碗”端得更牢 、
成色十足,绘就乡土大地的“粮”辰美景。
粮藏于地,守住耕地安全“基本点”。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牢牢守住我国 18 亿亩耕地红线,
推动耕地保质提量,才能稳住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各地区要试行耕
地保护“田长制”,明确田长职责、工作目标、耕地面积、保护图例,
将耕地保护“8不准、6严禁”公示于众,强化方案落实,实现耕地保
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要严格巡查监督,利用日常巡视、
卫片拍摄、自主举报等方式,对于违法占用耕地行为进行逐一查实,
依法处理相关人员,制定整治方案,公示处理结果;要加快建设高
标准农田,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修复,不断增强“地力”,抓紧建设
泵站、机井、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后续
管护,让“粮田”变“良田”,助力"中国坂碗”端得更牢。
粮藏于技,勾勒增产节损“生命线”。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19.18 亿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
1.36 亩,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50 机要让现有的耕地实现增产节
损、高质,满足14 亿人口的“粮袋子”需求,就必须借助科技手段,
突破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要激活粮
食的“芯动力”,落实多学科联合攻关机制和跨区域合作机制,突破产
粮的“种子”瓶颈,集中力量研究培育出更多“优种”“强种”o要挑起机
械的“金扁担”,加紧研发平原地区适用的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
区适用的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化解水资
源缺乏、气候变化影响、劳动力老龄化、乡村空心化等问题。要装
备数字的“助推器”,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农业,
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极大节省人力物力,
提升耕作效率。
粮藏于农,拓宽农技培训“覆盖面”。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先
进的农机设备、高超的耕种技术、便捷的农业平台只有传递到农民
手中,才能焕发生机活力,成为推动粮食高质高产的“动力源”。要发
挥好高校、研究院所作用,引导科研人员、农业专业学生树立正确
的科研观念,创建更多的“科技小院”,发挥“场域效应”,让专家和学
生走出“象牙塔”,”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实现为农民解忧和转化科
研成果的一箭“双雕要聚焦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入农业领
域专家,组建专家宣讲团,以农技下乡+理论宣讲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定期开设田间地头大讲堂、举办新农民培训班,将党的好政策、
农机使用方法、田间管理技术等理论政策、专业知识送等到农户手
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粮藏于策,构建保本增效“多面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
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保障粮食安全,
必须让农民种粮的“钱袋子”鼓起来,打破“增产”不“增收”的“怪圈”。要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落实好中央农资补贴和种粮补贴政策,及时拨
付补贴资金,确保将政策补贴落实到真正种粮的人手里。要发挥金
融支农作用,对粮食生产、购销等放宽信贷政策,满足种粮大户、
粮食生产合作社等主体的融资贷款需求。要全面推广农业保险,将
参保优势讲到位、保费补贴给到位、理赔流程速到位,让农民种粮
无“后顾之忧”。要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着力推动土
地流转,实现“连片耕种”,推动粮食集约化耕种经营,延长产业链,
打造本地特色粮食品牌,提升生产附加值,实现粮食安全与共同富
裕的齐头并进。
2023 年党课讲稿 8030 字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
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与总结
一、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
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
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
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
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特别是在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
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
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
“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在 2020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我反复强
调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
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 L3 万亿斤以上,10
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 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
亿斤(68285 万吨),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特别是粮食耕地产出率提高,单产增加。2021 年全国粮食单产
达到387 公斤/亩,比2012 年增加了33.7 公斤/亩,增长 9.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 亿亩耕地必须
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也就是说,我们在保
护耕地面积的同时,还强调耕地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
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我国粮食稳产高产能力大幅提升。
一方面,藏粮于地。按照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部署,到
2022 年要建成 10 亿亩;到 2025 年要建成 10.75 亿亩,同时改造
提升1.05 亿亩;到 2030 年要建成 12 亿亩,改造提升2.8 亿亩。
通过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例如,2021 年秋
冬种期间,我国北方地区遭遇罕见秋汛,全国冬小麦晚播面积有
1.1 亿亩,苗情复杂程度多年少有,但在各方努力下,2022 年我国
夏粮实现了在上年高基数上的增产,产量达到2947.8 亿斤,比上
年增产 28.7 亿斤,产量创历史新高。由此可见,大力实施“藏粮于
地、藏粮于技”战略,可以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以此保证粮食产能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
另一方面,藏粮于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 年的 54.5%提高到 2021 年的
61.5%,增长了7个百分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 54%,农
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
过97%o 农业创新科技已贯穿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比如上
图,某地数字农服信息中心的电子屏幕上,显示了包括天气、水土、
肥料、病虫害等在内的有关粮食生产的种种信息,不仅可以时时把
控粮食种植生产情况,还可以对农田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
在东北地区,一些种植大户已经用上了农用无人机来喷洒农药,
整个过程操作方便、简单,几乎单人就可操作完成,大大改变了过
去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
在很多地方,农业大棚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农户在手机上
就可以时时掌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如果系
统检测到农作物缺水、缺肥了,会自动追水、追肥,遇到病虫害或
是温度、湿度超过正常范围,还会自动预警。基本上,农户仅凭一
部手机就可以管理多个大棚。可以说,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守住了18 亿亩耕地红线。
另外,谈到农业科技创新,还必须强调种子。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种业是农业
的“芯片”,是主动适应社会转型升级、人民生活和生活方式转变、引
领农业生产和发展方式变革、促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一环。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不断完
善提升,农业用种得到有力保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 96%,自主选
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目前,我国
种业发展成效显著,水稻、小麦、大豆都是自主选育品种,水稻和
小麦亩产均高于世界平均,主要粮食作物种子自给率较高、自主性
较强,大田作物生产用种安全总体有保障。
我国粮食生产不仅产量持续增长,而且质量还不断提升。《中国
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 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3年第43个世界粮食日“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会与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两篇文】2023年第43个世界粮食日“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心得体会2023年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念兹在兹,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聚焦耕地、科技、农民、政策的“点线面体”,让“中国板碗”端得更牢、成色十足,绘就乡土大地的“粮”辰美景。粮藏于地,守住耕地安全“基本点”。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牢牢守住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