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银行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思考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png)
VIP专免
2024-02-24
999+
29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 银行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思考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实体经济
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
心和血脉,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要系统总结“十
三五”以来推动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经验,进一步
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深化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
完善自身公司治理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可持续的资本补
充机制、健全完善银行监管和风险处置机制等一系列关键
改革举措,以更加便捷、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更为安全的银行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支撑实体经济提质
增效,在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中实现银行业自身高质量、
可持续发展。«
深化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新发展格局质
效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
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
阶段、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要服
务好“双循环”发展格局,银行业应找准定位,将自身“十四
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当前新发展格局面临的难点,
以针对性、高质效金融服务助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一)继续推进零售转型,稳慎布局消费金融,服务好
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释放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需
要以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为重点,多措并举鼓励居民有
序扩大消费。“十三五”时期,银行业持续推进零售转型,住
户部门贷款占境内贷款余额比重持续攀升,20xx 年底提高
到xx.xx%,同比提高 x.xx 个百分点。在“十四五”继续扩
大内需的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围绕客户不断升级的
新需求,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深挖旅游、医疗、教育、养
老等有效消费场景,推进差异化竞争,不断提升产品吸引
力,以更丰富多样、成本可控的消费金融产品支持居民消
费升级。«
(二)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疏通双循环堵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两头在外”的产
业链布局遭遇外部冲击,供应链外迁等脆弱性凸显,形成
双循环的堵点。要以落实八部委近期出台的指导意见为契
机,准确把握供应链金融内涵,推动其在规范和风险可控
前提下发展创新,拓展新型产业链条,探索与核心企业、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方、互联网供应链平台的全产业链合作
新模式,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严格监
管约束,切实提高金融与供应链的协同性,精准服务,有
效支持产业链在稳定、完整的基础上迭代升级。«
(三)以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支撑科技创新,着力解
决“卡脖子”问题,补齐双循环短板。“十四五”时期要推动建
立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大力提
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银行业而言
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服务科技创新的手段与
工具。在政策性金融领域,研究设立专事支持基础领域科
研创新的政策性银行或基金,提供更多中长期资金支持。
在商业性金融领域,坚持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快推进银行
业内外部投贷联动政策落地见效,在银行系金融控股公司
框架下整合旗下各类机构特长,协同完善全周期精准支持
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四)提升银行业支持制造业发展质效,锻造双循环长
板。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xx 年制造业增加值超
过排名第二、第三的美国与日本之和。但大而不强,低端
无效供给过剩与高端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利润率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打造银行业与制造业良
性循环的机制,基于产业生命周期,发挥金融对制造业价
值发现、风险定价、激励创新、分担风险、并购重组等功
能作用,完善政策体系,研究设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风险
补偿基金,健全社会担保体系,适当提高制造业不良贷款
容忍度,引导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实现银行业对制造业
金融支持规模稳步提高,期限合理延长,结构明显优化,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五)统筹安全和发展,以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支持新
开放格局和双循环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新发展格局
并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际国内双循环。“十四
五”时期,对外开放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致力于建
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银行业要在统筹开放发
展和自身安全基础上,以高水平双向开放支持打造国际竞
争新优势。继续鼓励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
国市场展业,稳步提高银行业外资占比。加快推进上海国
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促进粤
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多
层次高水平的银行业金融服务。«
践行新发展理念,提高银行业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结构
和融资需求适配度
“十三五”时期,主管部门坚持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专
注主业,宏观调控、银行监管与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信贷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20 年前 x个月新增房地产
贷款占比从20xx 年高点时的 xx%降至 xx%。与此同时,
银行业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加
大。以小微企业贷款支持为例,截至 2020 年x月末,普惠
小微贷款余额 xx 万亿元,同比增长xx%,增速比2019 年
末提高了xx 个百分点,支持小微经营主体 xxxx 万户,同
比增长xx%;前三季度新增 xxx 万户,与 20xx 年同期增
量基本相当。2020 年x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
利率xx%,较2019 年xx 月下降了 xx 个百分点,实现了
量增、面扩、价降。“十四五”时期,要践行协调、绿色、共
享的发展理念,聚焦区域发展战略重点领域和普惠金融、
绿色金融等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银行体系的适应性和普
惠性,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与实体经济结构和融资需
求更好地匹配。«
(一)落实落细金融服务重大战略,大力支持区域协调
发展战略。建议金融主管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加强跨部门
跨地区统筹,明确区域金融改革主体责任,在细化、实化
基础上,提高差别化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区域金融体
系构建、特色金融产业发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政策措
施落地起效。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考虑京津冀、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海南自贸港、黄河经济带等
事关长远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板块的特色和发展定
位,研究制定更“接地气”的金融支持整体方案。«
(二)加大“三农”、小微、民营经济支持力度,推动普
惠金融提质增效。继续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
域的信贷投放,实现金融支持农村实现脱贫攻坚到支持乡
村振兴战略的无缝链接。拓宽抵质押品范围,结合农业生
产周期和季节规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不
同规模、不同类型农业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统筹运用
差别化信贷导向、宏观审慎评估参数微调、监管评价与绩
效考核监管、税收支持等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
继续增加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
以单列信贷计划、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等方式保障
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必要资源投入,在先行推动缓解融
资难的基础上,坚持风险定价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循序渐
进缓解融资贵;推动有序实现“一二五”目标,提高银行业对
民营经济信贷支持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贡献的匹配度。
推动修订《商业银行法》,修改银行发放贷款应当提供担
保的相关规定,推动“信易贷”平台升级改造,支持银行业稳
摘要:
展开>>
收起<<
X银行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思考“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实体经济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要系统总结“十三五”以来推动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经验,进一步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自身公司治理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健全完善银行监管和风险处置机制等一系列关键改革举措,以更加便捷、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