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的写作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2-24
999+
42.26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调查报告,是机关常用的一种文体。调查报告是从调查研究
得来的, 其目的是要通过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分析研究、提出
建议或作出决策, 用于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所以,调查报告的
写作, 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 或者说是必备素质。我们政治机
关 干部, 要想为党委、首长当好参谋助手, 在指导和服务 X 上
更好 地发挥作用, 就要很好地学习和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 提
高调查 报告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调查报告的定义
关于调查报告的定义, 不同的讲义、辞典和教科书有不同的
解释,但其大致意思是相同的,或者说,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调查报告是反映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与结论的书面
报告。 ” (《干部写作讲义》,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年版,
第 290 页)
——“调查报告,是为了一定目的,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
究后撰写的文书。 ” (《办公室文秘写作实用全书》, 当代中国
出 版社, 2002 年 4 月版, 第 85 页)
——“调查报告,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后写成的
书面材料,是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应用文体。调查研究是报
告的客观基础和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客观反映和体现。”
(《军事写作大全》,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 130 页)
——“调查报告,亦称‘调研报告’、‘考察报告’、‘论证报告’ 、
‘分析报告’。综合反映调查事项并归纳出观点和结论的一种公
文 文体。(《军事大辞海》,长城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590
页)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事件、 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后
写出的汇报性公文。”(《中国当代公文写作》,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253 页)
——“调查报告又叫调查研究报告,是一种既要叙述调查所
得情况,又要阐明作者主见的文体。”(《中国共产党百科全书》,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 1238 页)
上述这些定义、概念、阐释, 我认为, 有这样几个要素是很
关键的, 即:调查报告是通过“调查”得来的,而不是道听途说、
也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是对某一情况、事件或问题的“客
观”反映,而不是不顾客观实际的胡编滥造;是既要有“情况”,又
要有“主见”的报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有情况、有分析、有建
议”,而不是胡乱地堆砌材料,记流水帐;它不是正式“公文”,却
往往是公文的基础性文本。简而言之,调查报告来自“调查” ,要
求“客观”,价值在于有“见地”,文体性质是“报告”。抓住了这几
点,我们就可以大体知道“什么是调查报告”了。
二、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不是普通的事务性文书, 而是一种高级文书, 在国
外又被称为“中级学术论文”。 它具有明确的主题,鲜明的观点,
完整的结构, 丰富的表达方式, 并讲究逻辑和修辞,因而相对正
式公文而言, 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它注重事实和数据, 客观反映
事实真相,还要揭示事实蕴涵的意义和道理,因而站得比较高、
想得比较深,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它作为
领导机关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 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 概括起来
主要体现在“新、实、深、精”四个字上。
——新,就是题材要新,并且有新材料、新见解、新办法。
调查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索未知的东西,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达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新的统一。所以,调查报告一定要在“新”
字上下功夫, 让人看了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把思想认识向前
推进一步,引领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果一篇调查报告从观点到事
例都是一些陈辞滥调, 不能给人以新的信息、新的启发、新的路
数,那就失去了其本来意义,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 实,就是情况要真实、内容要实在,坚持用事实说话,
靠数据立论,在占有大量翔实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一篇好的调查报告,应能经得起实践的
检 验、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这样的调查报告才能为党委
和首 长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才能起到指导和推动 X 建设和
工作的 作用。如果一篇调查报告情况掌握不充分,缺乏事实依
据,不仅 是空泛地议论一通,而且可能得出不全面、不正确有
时甚至是错 误的结论,对领导机关的工作起到误导的作用, 给
X 的建设和工 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深,就是调查要深入,分析要深刻, 思想要深邃。这就
要求透过事物的现象, 揭示事物的本质, 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
特 点和规律,而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满足于罗列现象,
简单 地反映情况。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要完全地反映
整个的 事物, 反映事物的本质, 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 就必
须经过思 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就必须从感 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改造过的认识, 不是
更空虚了更不 可靠的认识, 相反,只要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于
实践基础而科学 地改造过的东西, 正如列宁所说乃是更深刻、
更正确、更完全地 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 ”调查报告所产生的
过程,就应该是一个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的改造制作”的过程; 它所表述的观点和见解, 提出的意见、
建议、对策和办法,就应 该是“科学地改造过的”、“更深刻、更
正确、更完整地反映客观事 物”的“理性认识”。
——精,就是篇幅要简短,文字要精练,事例要既生动又简
明。调查报告以说明情况、解决问题为要旨, 应抓住重点、简明
扼要,而不能无病呻吟、冗长繁琐。毛主席把“空话连篇,言之无
物”列为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深刻指出:“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
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
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 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
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 群众见了就摇头,那里
还肯看下去呢? ”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67 年
版,第 790—791 页 ) 邓小平同志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10 月版,
第 382 页 )。写调查报告切不可又长又臭,而应在“精”和“管用”
上下功 夫。
三、调查报告的种类
调查报告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不尽一致。有按时间分的,
如历史情况的调查报告, 现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有按内容的性质
分的, 如 X 思想情况的调查, 新兵素质情况的调查,基层建设情
况的调查,“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的调查等;有按调查范围分的,
如专题性调查报告,综合性调查报告,或者说是单项调查报告、
多项调查报告; 有按作用分的, 如提供情况的调查报告, 推广
典 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查实问题或事故、案件性的调查报告,
研究 探索性的调查报告,等等。各种分类方法都有其一定道理,
但要 真正把它们划分得很清楚,界定得很确切,互不交叉和联系,
恐 怕也是很难的。为便于撑握和运用,这里根据政治机关常见
的调 查报告类型, 或者说是用的比较多的几种调查报告,作一
些简要 介绍:
(一) 综合型的调查报告。这是一种为党委、首长、机关研
究制定某项方针政策或作出某方面工作规划部署, 在广泛而系统
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报告。这种调查报告, 最
鲜明的特点就是其综合性。尽管一篇调查报告不可能包罗万象,
但综合型的调查报告一般来讲涉及面比较广,而不是某个单项工
作和某个侧面问题的专题报告。因为它要为制定政策、作出决策
提供依据,所以只有占有大量的材料, 把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考虑
到,通过进行有理有据的、透彻清晰的综合分析研究, 才能得出
科学正确的结论。 比如,习近平X 政治部每年年底,都要围绕“今
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的问题,到 X 广泛深入地进行调研, 以
为 XX 政治工作的总结和部署提供依据。这种调查报告, 就要求
对 X 年度工作落实和各项建设的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和
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哪些工作落实得好, 经验是什么, 哪些工作
落实得不够好, 原因在那里, 特别是有什么新情况、新变化、新
特点、新要求等等,都要搞得清清楚楚,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估,
并进行准确的归纳与概括。这就需要占有大量材料,具有必要的
数据和典型事例, 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 力求为
XX 政治工作的总结部署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这种调查
报告是很有价值的,它能够把上情和下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党
委、首长当好参谋助手, 对 X 搞好工作指导。一般来说, 领导机
关作出大的决策,总结和部署工作,通常都要组织若干个工作组,
进行较大面积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作思路和决心。
(二)专题型的调查报告。这种报告与综合性调查报告相比
较,突出特点是它的专题性。它可以是对一个时期 X 建设和工作
中需要解决的某一个方面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 在摸清底数的
基础上, 经过分析研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对策。也可以
是 对某个方面建设或某项工作经验和情况的总结分析及工作
指导
摘要:
展开>>
收起<<
调查报告,是机关常用的一种文体。调查报告是从调查研究得来的,其目的是要通过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分析研究、提出建议或作出决策,用于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所以,调查报告的写作,是机关干部的基本功,或者说是必备素质。我们政治机关干部,要想为党委、首长当好参谋助手,在指导和服务X上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很好地学习和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提高调查报告写作的能力和水平。一、调查报告的定义关于调查报告的定义,不同的讲义、辞典和教科书有不同的解释,但其大致意思是相同的,或者说,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调查报告是反映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与结论的书面报告。”(《干部写作讲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9...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