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2-24
999+
22.98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
——关于×××县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无疑是先导和引领。乡村文
化作为一种植根于乡村生活、迥异于城市文化的传统文化形
态,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强烈人文色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让
每个乡民真切地体会到“根脉”,寻找到乡愁。费孝通先生曾
言,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绵延一生的
文化记忆。乡愁在,人生尚有来处;记忆在,乡情仍有归途。
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
留住乡愁记忆?这理应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必答题”。近
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
园”定位,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全面推进文化大礼堂
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文化大礼堂 23 家,正在建
设51 家,逐渐成为老百姓延续乡情乡愁、凝聚民风民心的“精
神家园”。
一、当前农村精神文化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极腐朽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行为肆意在农村沉渣泛
起。
当前,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地区呈泛滥趋势,一些农民在
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把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归因于受到神灵
的庇护,而不是党中央的惠民政策 ,这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工
作的开展以及党的事业的发展,也给一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
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非法宗教、邪教组织打着合法宗教的旗
号,肆意散播蛊惑人心的言论,对农民的精神世界造成侵蚀,
使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农民拒绝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
此同时,随着宗教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很多封建迷信活动
死灰复燃,唯心主义有神论思想在农村蔓延滋长,在一些地
方,重修祠堂、庙宇等成为时尚,严重干扰了群众对主流意识
形态的认同。据统计显示,全县 60 岁以上老人约23.2 万人,
其中农村留守老人约6万人,加入教会的人数多达 3.7 万,约
占全县老人总数的16%,且呈现增长趋势。
(二)长期贫瘠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了各类教会的快速发
展。
长期以来,“政府送餐”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常态,从道
具、舞台到服装、演员均由政府包办,基层干部没有变“送餐”
为“点餐”的意识,更没有引导和培训群众自己动手做“快餐”。由
于“菜不合胃口”,群众对“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不感兴趣,常出
现“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的尴尬局面。虽然探索组织地方
自产的“周末大舞台”等,但因各种原因,缺乏持久吸引力,群
众多以扑克掼蛋、打小麻将日常娱乐。虽然各村都配备了农家
书屋,但绝大多数是“金屋藏娇”。由于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有
效满足,致使部分群众转向宗教寻求慰藉。以立仓镇陆瓦房村
为例,该村离市区较远,居民大多务农,户籍在册3700 多
人,但常住居民仅1800 多人,且以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
童居多,固定信教群众达 200 多人。
(三)基层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群众思想价值观念日趋复杂
多元。
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精神原乡。但随着工业化、城
镇化推进,有些地方经济发展了,文化却荒芜了,乡村文化短
板日益突出。有的把乡村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文化墙,忽视对
村民的文化培训,一些老艺人、老匠人手头的手艺、民俗无人
传承。有的村小楼建起来,环境美了,却没有富脑袋,市场经
济追逐私利的特性,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农村群众原本淳朴善
良的本真,代表正能量的道德约束力越来越微弱,金钱和权势
在社会价值评价的权重上升。调查显示,有 42%的农民赞同
“想办法同时实现集体和个人利益”,只有9%的人选择“牺牲个
人利益,成全集体利益”,74%的人认为“有钱好办事”,38%的
人认为“有钱就有地位”,43%的人认为,当前农村缺乏创业精
神,妄自菲薄、小富即安等思想严重,78%的村民选择“赚钱后
盖房娶妻”,只有7%的村民选择“积累资金,扩大生产”。
二、解决路径:让文化礼堂成为新时代农民群众的精神殿
堂。
2016 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县围绕“文化礼
堂、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打造了集
文体娱乐活动、思想道德建设、知识普及为一体的农村文化服
务综合体,已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一)因地制宜“建”,彰显区域特色。
农民文化大礼堂的建设,首先要弄清楚建在哪,怎么建?
选址定位上,应优先考虑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位置。功
能定位上,不管改建、扩建还是新建,布局应寻求村民文化需
摘要:
展开>>
收起<<
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关于×××县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无疑是先导和引领。乡村文化作为一种植根于乡村生活、迥异于城市文化的传统文化形态,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强烈人文色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让每个乡民真切地体会到“根脉”,寻找到乡愁。费孝通先生曾言,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绵延一生的文化记忆。乡愁在,人生尚有来处;记忆在,乡情仍有归途。如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这理应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必答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定位,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