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关于全县养老服务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2-24
999+
23.79KB
3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县政府关于全县养老服务发展的情况调研
报告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
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全县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
家战略,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
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
一、全县养老事业基本情况
(一)老龄人口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县常住
人口 21.32 万人,其中 60 岁以上人口 4.27 万人,65 岁以上
人口 3.53 万人,60-69 岁以上人口 1.94 万人,70-79 岁人
口1.75 万人,80 岁以上人口 0.58 万人,人口老龄化率
20.03%,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1.74%,总体呈现出比例高、
增速快、高龄多的特点且已达到中度人口老年化阶段。
(二)政府兜底养老情况。全县共有 1个县级失能人员
照护中心,25 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分布于全县
25 个乡镇(街道),用于承担政府兜底养老服务职能,养
老床位数达 1518 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 39.41
张。主要服务对象为特困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按照“保
基本、兜底线”的原则,我县健全完善特困老年人供养制度,
将符
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并逐步提高供给标准,截止
目前,全县特困供养人数为 1834 人,集中供养 605 人。
(三)民办养老机构情况。全县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共
有2处,均为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床位数达 165 张,从全
县分布来看,仅葛城街道有康之舟养老、易和养老 2家,其
余24 个乡镇街道均无民办养老机构;从医养结合来看,2
家民办养老机构均为“医办养”融合机构。2家民办养老机构
自2021 年运营以来,县级财政累计发放社会办养老机构建
设和运营补贴 150.63 万元。
(四)社区居家养老情况。全县现有 35 个社区养老服
务站、113 个农村互助养老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
(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社会化运营率均达 100%。
服务对象主要为村社区 60 周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
点是高龄、空巢、独居且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服务
内容主要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
项服务。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坚实。一是完善养老事业规
划。近年来,我县养老服务规划、政策等制度建设不断推
进,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增加
优质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二是完善政策兜底保障机制。落
实90 岁以上老年人营养补贴制度,提升高龄津贴、重度老
年残疾人护理补贴等等各类经济困难老人补助 2604.84 万元,
惠及
各类老人 11782 人次。及时将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
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
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老年人给予临时救助,今年以来
累计临时救助困难老人 85.64 万元。三是建全养老社会保障
体系。初步确立起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职业)
年金、个人养老金为补充、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住
院护理险为辅助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今
年以来,通过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全县社保基金征缴达
到27437 万元,支付达46422 万元,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
15.49 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19.4 万人,待遇入卡率高达
95%,长期护理保险覆盖人数达 2.28 万人,住院护理保险
覆盖 1831 人,做到既补床头又补人头,更补服务质量。四
是加大对社会养老事业的支持。创新“中心带站”联建联营模
式,由县级养老服务中心联合运营全县社区养老服务站,
对运营良好的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予以运营补贴,
2022 年,为葛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土城社区养老服务站
发放运营补助 15 万元,投入31.3 万元用于助餐点、助浴点
的建设、运营补贴。
(二)养老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一是开展养老服务机
构硬件设施提升行动。十三五以来,我县积极协调各级财
政、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和保障养老事业发展,累计争取
到位资金 5560 余万元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建设,改造
提升农村敬老院19 家,改造成“医办养”融合机构 2家。启
动高
观、修齐等 6个失能照护点,帮助全县 304 名贫困失能人员、
605 名 特 困 人 员 先 后 入 住 养 老 服 务 机 构 , 入 住 率 达
32.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 18 个百分点。二是大力实施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先后对480 余户特困、低
保、失能、残疾等特殊老年人家庭及周边进行适老化改造
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
工作,完善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在公共办事机构、城市
公厕设置无障碍通道55 个、缘石坡道78 个、盲道5.1 公里,
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舒适度”。三是大力实施景区无障碍设
施建设。持续改进旅游景区适老服务设施,满足旅游景区
老年游客出行、如厕等需求,大力推进景区无障碍环境建
设。在土城红军老街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添置轮椅、拐
杖、雨伞等物品,改进无障碍卫生间5个,改造亢谷度假区
漫游不到3.9 公里,为老年游客休闲、散步提供更安全、更
友好的旅居体验。
(三)养老服务改革不断走深。一是完成养老机构托
管改革。积极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放管服”改革,带动社会有
效投资,成功引入重庆夕红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重庆
大巴山禾润健康养老服务公司等 2家专业养老机构在城口落
地,并陆续将26 家公办养老机构托管给引进机构;二是健
康支撑更加有力。畅通老年就医绿色通道,将全县 26 家医
疗机构已全部升级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高龄、重
病、失能及部分失能人员提供优先挂号、就诊、转诊等就
医便利服
务,为失能人员照顾提供体检、康复、心理支持等康复服
务,“助医”格局初步形成;三是持续开展老年人照顾服务计
划。依托葛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高龄、失能、特困对
象、社会老人提供“助浴”500 人次,依托土城社区老年食堂,
为社区老人提供用餐服务 6000 余人次,切实解决城区老年
人的就餐需求;四是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依托市级
智慧养老云平台、“重庆市阳光食品”平台,对 28 家养老机
构实行实时监控,实现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
务补贴、营养补贴、社会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的在线办理。
依托“重庆人社”、“15+5”便民服务圈平台,建设完成236 个
人社线下网点,实现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服务 100%全覆盖。
(四)养老综合监管不断走实。一是建立养老服务机
构综合监管机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
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由县领
导牵头,民政、市场监管、消防、卫生健康等14 个部门和
单位参与的联合监管制度,加强对新建、备案养老服务机
构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安全生产、财政资金等方面的监
管力度,累计开展联合检查 3次,发现并整改隐患 116 条,
行政警告养老机构 15 家,行政处罚养老机构 3家,罚款 1.5
万元,确保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平稳运营,齐抓共管、合力
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二是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
设专项行动,委托专业机构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
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评
估,开展养老服务质量评估。聘请重庆市一福养老发展中
心对全县 26 家公办养老机构开展“星”“叶”等级评定,促进养
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三是依托“重庆市阳光食品”APP 平台,
对27 个养老服务机构食堂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
通过“智能AI”对全县养老服务机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全
方位实时监管。实现了事中事后过程性监管“有痕迹、有记
录、可追溯”。四是加强托管机构资金监管。通过将托管机
构使用的财政资金纳入综合审计监管,敦促2家托管机构在
坚持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服务
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
(五)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可期。一是做优做强避暑养
老旅游产业。避暑康养旅游产业作为我县养老事业发展的
重点依托产业,目前已建成2个4A 级旅游景区,1个3A 级
旅游景区,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和 6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
为来城老年旅游群体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康养旅游产品选择
2023 年7-8月,共接待游客 150.3 万人次,其中 60 岁以上
养老群体占比月47%,旅游综合收入实现 3.3 亿元的新高。
二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春节、元宵等传统文
化节气,购买三峡曲艺团、大巴山艺术团、老街乐队等文
艺节目30 余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主题汇演 4场、巴山歌
友会服务活动10 余场,将乐器、舞蹈、小品、民乐等表演
送到老年群体身边,为来城老年旅游群体提供“视觉盛宴”和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县政府关于全县养老服务发展的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全县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 一、全县养老事业基本情况 (一)老龄人口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县常住人口21.32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4.27万人,65岁以上人口3.53万人,60-69岁以上人口1.94万人,70-79岁人口1.75万人,80岁以上人口0.58万人,人口老龄化率20.03%,略低于...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