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州政府系统办公室业务培训会暨专题党课上的讲话
VIP专免
2024-02-23
999+
42.5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全州政府系统办公室业务培训会暨专题党课上的讲
话
同志们:
下午好!我到文山工作以后,忠俊秘书长就给我出了个课题——和政府办
与政府各部门的同志探讨办公室工作,这是州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政
务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因为前段时间一直在熟悉州情,加之工作也多,所以
直到今天才与大家进行探讨。
今天的交流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们探讨办
公室工作,本来就不容易,特别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办公室工作的专家,大家
在各自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我虽然也在办公室工作过,也经历了大部分的办
公室岗位,但已事隔多年,如果拿我当初在办公室工作的内容与大家探讨,不
一定符合现在的实际,对此,我感到压力很大。
办公室工作包罗万象,但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起草文稿、做好服务。如果与
大家探讨办公室业务,还带着稿子来念,即使稿子写得再好,也没有多大意义。
因此,我想跟大家讲讲自己的心里话。刚才,秘书长说我这次讲课是空手而来。
这样做我不是显摆,而是希望通过脱稿发言的形式,表明我与大家探讨的都是
心里想的东西,希望大家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交流的内容与形式同样重要。从知晓讲课时间起,我一直思考讲什么内容。
如果顺着办公室办文、办会、接待、服务等方面来讲的话,由我来讲,大家收
获不大,请省政府办公厅相关处室的同志讲效果会更好。但我又想让自己讲的
内容,既不能脱离办公室业务,还要符合我们的实际,同时又要力争让大家有
所收获,这就比较困难。通过认真思考,我将从四个方面来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是关于学习,二是关于写材料,三是如何与人相处,四是有效的工作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关于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我从三个方面来和大家探讨:一是明白为什么学?二
是清楚学什么?三是知道怎么学?
(一)明白为什么学。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意义。“为什么
学”好像已经很清楚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如果认识问题解决不好,就
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主观能动性。大家可以反观自己及周边,当前一些地方学
风不浓、学风不盛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大家不明白为什么学。随着工
作、时间的推移,很多干部对学习产生了怀疑态度,自己大学本科、硕士、博
士,读了这么多年,到工作岗位上还有必要再学习吗?有用吗?从工作上讲,
好像学不学影响不大。有人认为,行政工作,除去一些文稿起草等对专业素质
要求较高的岗位外,只要“会来事”,初中毕业的人就可以了。特别是前些年,
有人甚至觉得只要酒量好、会说话就行了,何必还要学习?以上这些问题,我
也曾经感到疑惑和迷茫。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学习和不学习,短期之内看不出
来,也区分不开。但把时间“镜头”拉到5年、10 年,就看得见区别了。因此,
学和不学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学习这个问题,陶渊明做过答复。有人曾问他“我想像您一样学识渊博,
怎样才能做到?”。陶渊明回答:“学习!”于是,那个人回去学了半年后问
他“已经过了半年,怎么我感觉一点进步都没有?”陶渊明带他到院子里看了
一棵小树后,让他回去再学半年。此人又学了半年回来看这棵小树,觉得变化
还是不大。陶渊明说“如果你勤施肥、勤浇水,还怀疑这棵小树不能长成一棵
参天大树吗?”。那人答道“肯定能长成!”道理就是这样,因为你学习的功
夫还没到位、学习时间积累不够,所以觉得学习效果不明显!很多人总想让学
习效果立竿见影,这是脱离实际的想法,学习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
在工作中,学和不学也是不一样的。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学术研究者,
或者是企业家,是否坚持学习,通过接触可以立即知晓。领导干部如果不坚持
学习,工作水平是不会随着职务的上升而提高。但坚持学习的人,那就真的是
不一样。2006 年,我在省委办公厅锻炼时,有幸参加了胡总书记在云南召开的
调研会议,在会上他脱稿讲话两个小时,讲话录音整理出来,可以直接印发,
这就是水平。习总书记更是在很多场合都是脱稿讲话,在去年的杭州G20 峰会
上进行了 39 分钟脱稿讲话。当时我正在缅甸出访,缅甸华人商会总会长跟我说,
习总书记水平太高了,那么长的讲话全程脱稿。我赞同会长的观点,敢于在如
此高规格的重要场合进行脱稿讲话,起码得具备三种素质,第一是个人持续不
断的学习和积累;第二是长期的训练,大家可以看,习总书记在很多场合的讲
话是不用稿子的;第三是强大的内心支撑。年轻人更应该坚持学习。我在马龙
工作期间,在得知县里来了一批选调生后,我与他们进行了面谈,要求他们要
持续不断的学习,并告诉他们学习短期之内不会有效果,可能要 5年或者 10 年
甚至更久才能见分晓。今年刚好是第 5 年,其中一个年轻人被遴选到了全国人
大机关工作。前久,他给我发了一条很长的信息,大意是说:书记您说的太准
了,听了您的嘱咐后我一直坚持学习,今年刚好第 5 年,就考到了全国人大。
这件事情虽然比较巧合,但与个人坚持学习肯定是分不开的。从另一方面来讲,
如果不坚持学习,也是 5年时间就见分晓了。曾听一位老领导说,他可以从年
轻人进单位时的仰头角度看出工作年限。刚进来时,雄赳赳的目中无人;慢慢
的,开始平视了;再过几年,就开始看地面了。如果从态度来说,学会谦虚是
对的。但很多人在参加工作后,就不再坚持学习,与自己的初衷渐行渐远,理
想烟消云散,锻炼没有了,学习不坚持,剩下的尽是喝酒、打牌、划拳这些事
情,这样的干部,我们可以清晰预见他的未来。
所以说,为什么要学习?每个人都应认真思考,尤其是在办公室工作的同
志。办公室工作是很神圣的,不要觉得在办公室只是从事某个单方面的服务工
作,没有什么了不起。但社会共识却是“在上书房行走的人”,在核心地方。
因此,大家一定要有支撑自己在如此重要部门立足的能力,要有与之相配的基
本素质。如果在办公室工作的同志,不注意形象和影响,违反纪律,说党的坏
话,议论上级,到处划拳拼酒,不仅是不称职,更是大大增加了自己的从业风
险。
在为什么学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
以及面对的情况,好好的思考为什么学,把“为什么学”想明白。一旦想明白
了,坚持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愈发感受到学和不学的不同了。退一步讲,
坚持学习,就算没有获得什么成就,自身也不会损失什么。总而言之,把时间
放在学习上不会错。
(二)清楚学些什么?学什么也很关键。刚开始学习或者很长一段时间没
有坚持学习的人,一下子转入学习状态,就会很困惑,不知道学什么?从哪里
下手?如果由着个人喜好,想学什么就学什么的话,效果不佳、收获不大。
学习要分析自身,缺什么补什么。如果觉得自己说话没有逻辑,别人听不
懂你说的话,就要学习一些基本逻辑常识,练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如果想提高
写作能力,就要在公文写作上下功夫。如果是从事服务工作的,也要学习服务
工作的技巧和规律,找中办、国办及省委办、省政府办与这方面相关的书籍来
学习,并与别人进行探讨交流,就会有所提升。
从宏观上讲,任何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坚持学习,就要搭建自己的知识
框架。虽然根据岗位不同,各人的知识框架各有特点,但基本的知识框架是具
有共性的。
首先要有历史的知识框架。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你明白了吗?从盘古开
天辟地到现在,经历了哪些大事?要把这个脉络理清,没有两年甚至更长的时
间是不行的。如果大家愿意搭建这方面的知识,我推荐大家看范文澜、蔡美彪
合著的《中国通史》,范文澜先生是学术造诣很高的历史学家,由于去世早,
《中国通史》只写到第四卷,他的学生蔡美彪接着写完了十二卷。这套书从盘
古开天辟地写到新中国成立,如果能坚持把这套书读完,就了解了中华民族从
哪里来,经历了些什么。紧接着再把我们党的历史搞清楚,近代史、当代史就
搞清楚了,历史的维度就清楚了。
其次,要有地理的知识框架。我们从小除了读语文、数学、英语等等,为
什么还把历史、地理课程安排得那么重要,其实就是在帮我们搭建知识框架。
但是我们没有好好搭,只是简单的学了一些。世界是变动的,地理的知识框架
要搭起来不容易,地理也不仅仅是现在当代地理,还有历史中的地理。世界上
有多少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有哪些变动,百年前的地理和当代地理也有重
大的区别。
只要地理和历史的框架搭好,可以启发个人思维,扩大个人视野,增加对
世界的了解,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个人看待问题的水平,不会人云亦云。举个
例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总是打得不可开交,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地理知识,
要么就会一边倒的说,以色列不讲道理,抢巴勒斯坦的地盘,靠美国支持搞强
权;要么就会说巴勒斯坦有伊斯兰国家支持,欺负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其实,
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持续那么长时间的冲突,背后是有很深的原因的。一两百
年前,两国争抢的区域既不属于以色列,也不是巴勒斯坦的,是大英帝国的殖
民地。英国撤走时,那个地方主要是巴勒斯坦人,英国人出了文件,允许巴勒
斯坦在此建国。这个文件一出,约旦河西岸的几个犹太人村子坐不住了,就找
英国人理论。后来英国人觉得这确实是个问题,又出了文件允许犹太人在约旦
河西岸建立永久性居民居住点。这样两个文件就打架了,当时犹太人村子少无
所谓。但二战时期,希特勒疯狂迫害犹太人,犹太人举头仰望星空——这个世
界何处可以容身?发现英国允许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建立永久性居住点,于是
越来越多的犹太人都聚集到这里。多占地方才能容纳更多的犹太人,就要赶走
巴勒斯坦人,冲突就开始了。现在巴勒斯坦拿出文件说英国允许我们在这里建
国,犹太人也拿出文件说英国允许我们在约旦河西岸建永久性居民区,也没有
限定在哪里建。这就相当于一块土地办了两个房产证,不冲突才怪。现在,以
色列实力强,有美国支撑,只要有栋房子,都要用铁丝网围着,巴勒斯坦人无
法靠近,就天天扔燃烧弹,以色列就用枪打,天天重复这样的冲突,不断产生
矛盾。在我看来,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汲取我们中华文明的精华,按照“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路,共治共管、和睦共处。所以,只有掌握了历史和
地理的知识,看待事物才会冷静客观,才看得准,不会只浮在表面、人云亦云。
历史和地理的知识框架搭起来,就有了基本的坐标,后面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
补充学习。
再次,推荐大家学习心学。习总书记从十八大以来就 5次强调大家要学习
心学。我也是三五年前才开始接触心学。我们国家有很深远的智慧,世界上唯
一不间断的文明就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明总体来说就是儒家文化史,从
诸子百家到汉朝儒术独尊,虽然一直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但通过不停
地进行自我完善,不断的变化,产生了很多智慧。以《论语》、《孟子》、四
书五经作为支撑的儒家文化,最初是很单一的。从汉朝开始特别到唐朝佛教文
化侵入,佛教强调的是你只要按佛教说的做,下辈子就可以活得非常好,在民
间有很大的市场。这个时候,因为是儒家文明掌握政权,采取了多次灭佛的行
动,但没有成功。到了宋朝,朱熹集大成,将儒学和佛学进行融合,形成理学,
提出“三纲五常”。明朝时期的王阳明心学,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强调要强
大内心,要由内而外的坚强,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日本人学习心学后,
内心非常强大,促进了民族崛起。我个人认为日本人只学会一半。我们提倡的
内心强大,是在致良知的前提下,而不是无原则、鲁莽的内心强大。
今天我与大家提出学习心学,可能很多同志还比较陌生,这是有原因的。
很长一段时间来,我们接受的哲学观就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非此即彼,简单
地把心学划归为唯心主义,是我们应当排斥的,所以致使很多人还不了解心学。
但这个世界不能简单的一分为二。反观这些年来,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出
现的很多问题,就是用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观来简单判断这个世界。心学的精髓
就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就是万物之理与心相通,理在心
中,道在心中,一个人要强大,首先要内心强大,并外化于行动; “知行合
一”就是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和精神动力,就是心里想的,嘴里说的和身
体力行的要一致;“致良知”就是一个人的初心和本质,通过实践的修行和时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全州政府系统办公室业务培训会暨专题党课上的讲话同志们:下午好!我到文山工作以后,忠俊秘书长就给我出了个课题——和政府办与政府各部门的同志探讨办公室工作,这是州政府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因为前段时间一直在熟悉州情,加之工作也多,所以直到今天才与大家进行探讨。今天的交流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们探讨办公室工作,本来就不容易,特别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办公室工作的专家,大家在各自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我虽然也在办公室工作过,也经历了大部分的办公室岗位,但已事隔多年,如果拿我当初在办公室工作的内容与大家探讨,不一定符合现在的实际,对此,我感到压力很大。办公室工...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