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护航民族复兴的强大理论武器
VIP专免
2024-04-27
999+
30.86KB
3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护航民族复兴的强大理
论武器
自2014 年领袖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来,
经过 7年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已经实现了从理论体系到战
略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工作部署的不断发展完善,可谓卓
有成效、大有作为。
第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科学理论、方法和英明战略、
政策的统一。作为当代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
论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领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国家安全篇”,是谋划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
安全体制、制定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和应对国家安全重
大风险挑战的指针。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从理论上
掌握其严密逻辑体系,如“五大要素”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
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以及“三位一体”
即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也要掌
握其辩证的科学方法,如“五对关系”即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
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
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
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以及“三个统筹”即统
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和非
传统安全;
还要学以致用,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来谋划国家安全
相关战略、制定重点领域的安全政策、防范国家安全重大
风险。同时,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研究既包括对现有
理论成果的整理挖掘,也包括进一步的阐释和丰富;实践
应用既包括对现有体制机制和战略部署的坚决执行,也包
括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进一步升级换代。可见,对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应包括多个层次,理论与学术研究
是研究,国家安全的风险预测、战略谋划与政策制定等应
用研究同样也是研究。
第二,回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可圈可点。十八届
三中全会以来,在领袖总书记亲自推动下,总体国家安全
观理论从无到有,思想理念和战略政策不断丰富,所覆盖
领域业已大幅拓展到目前的近 20 个,包括政治、国土、军
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
网络、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多个安全方
向。党中央着力强化国家安全工作顶层设计,完善各重要
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健全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有效应对了
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保持了我国国家安全大局稳定,走
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过去7年来,我国加快
国家安全相关立法,共颁布实施13 部国家安全相关法律,
从法律层面确立了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
指导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围绕中美战略博弈和新冠疫情
防控等重大现实斗争与实战,总体国家安全观经受住了考
验,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卓有成效,能够确保中国的战
略主动权。其中,新冠疫情堪称“超级非传统安全挑战”,习
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打了一场
总体战、阻击战、人民战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极大彰显了人民安全的宗旨和中国的制度优势、治理效能
强国地位;中美战略博弈堪称“全方位的传统安全挑战”,美
国对华全面施压、打压,中国则“以总对全”、以总体国家安
全观为指导应对美国的全政府打压,积极开展精准反制,
切实维护了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国土等在内的总体国
家安全。
第三,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从现在到 2025 年的“十四
五”时期将是极为关键和格外复杂的阶段,中国内有社会转
型期,外有动荡变革期,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
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机遇和挑
战都前所未有。要应对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
观,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
论与实践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新
的“安全发展”丰富既有的和平发展,以内外统筹的“大安全
格局”促进“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从而护航“新发展阶段”。
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和战略部署也将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升级
以更好满足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两个大局的要求;展望
2035 年乃至未来30 年,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再接再厉、继往
开来,接续护航“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即民族复兴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抓总管总
全面把握,又重点突出、抓住要害,实现从理论体系到战
略体系,再到政策体系的不断丰富完善。
2021 年4月14 日,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肩负起打造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理论高地、宣传阵地、
人才基地之重任。站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总体国家安
全观研究中心将发挥战略与政策研究优势,扬长补短、守
正创新,为研究好、宣传好、运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为
护航民族复兴新征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治理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
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生活稳
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粮食安全长期处于“紧平衡”
状态,一方面安全保障不断得到巩固,另一方面各种安全
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提升。治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是统
筹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安全维度看,直接影响人民
安全和社会稳定,从发展维度看,关乎乡村振兴和国家治
理现代化。
一、粮食安全的中国意涵
粮食安全概念是 197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
安全国际约定》中提出的,其内涵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
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食物”。中共十七大报
告提及粮食安全并作出重要指示,由此中国学者对粮食安
全概念进行初步阐释:一是粮食数量能够满足国民经济正
常发展所需;二是粮食价格及其变化符合国民经济健康快
速稳定发展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三是粮食质量符合人民
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之,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2020 年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夺取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新胜利目标圆
满达成,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新时期
国家粮食安全的内涵已经演变成,国家在任何时期保障本
国所有人民、所有行业、所有环节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粮
食供给、生产、流通、消费、储备、贸易等方面不受内部
或外部环境影响的状态和能力。
二、国家粮食安全环境新解读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粮
食安全环境也有所变化。国家粮食安全环境是国家粮食安
全发展的动因,也是使其遭受影响的力量,可以分为不利
因素和有利因素。就不利因素而言,可分为传统挑战和非
传统挑战。传统挑战诸如耕地质量下降和数量红线逼近、
水资源短缺状况加剧、农民种粮收益和积极性持续下降、
粮食生产经营体制不健全、农业产业科技应用和科技人才
水平低、种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转基因农作物作用模
糊、食物浪费风气顽固等问题仍旧存在。新兴挑战诸如新
冠疫情持续闪现、气候异常加剧与自然灾害多发、世界粮
食贸易动荡、外资企业直接投资我国农业产业和粮食期货
市场等情况难以管控。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难以得到
化解。
对于国家粮食安全治理,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总
体国家安全观是 2014 年领袖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覆盖国家所有领域、所有层次、
摘要:
展开>>
收起<<
目录1.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护航民族复兴的强大理论武器......22.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治理................63.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华民族复兴与崛起的根本大计.............................................................................13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护航民族复兴的强大理论武器自2014年领袖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来,经过7年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已经实现了从理论体系到战略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工作部署的不断发展完善,可谓卓有成效、大有作为。第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科学理论、方法和英明战略...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