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新华社公布新增57个禁用词范文
VIP专免
2024-02-22
999+
27.92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01
时政和社会生活类
1、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
“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
“智力障碍者”或“智障者”等词汇。
2、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
“最先进”等具有极端评价色彩的词汇。
3、医药产品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
副作用”“治愈率”等词汇,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
“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
家级新药”等词汇。
4、通稿报道中,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男神”“女
神”等词汇,可使用“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
5、对各级领导同志的各种活动报道,慎用“亲自”等词。除了党中央国务
院召开的重要会议外,一般性会议不用“隆重召开”字眼。
6、对国内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不使用“老板”。
7、报道中一般不有意突出某一类型群体或某一种身份。如灾祸报道中,不
使用“死难者中有一名北大学生,其余为普通群众”的类似提法。
8、不使用“践行‘八荣八耻’”的提法,应使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9、报道中禁止使用“哇噻”“妈的”等脏话、黑话等。近年来网络用语中
对各种词语进行缩略后新造的“PK”“TMD”等(新媒体可用“PK”一词),也
不得在报道中使用。近年来“追星”活动中不按汉语规则而生造出的“玉米”
“纲丝”“凉粉”等特殊词汇,我社报道中只能使用其本义,不能使用为表示
“某明星的追崇者”的引申义。如果报道中因引用需要,无法回避这类词汇时,
均应使用引号,并以括号加注,表明其实际内涵。
10、新闻媒体和网站应当禁用的 38 个不文明用语:装逼、草泥马、特么的、
撕逼、玛拉戈壁、爆菊、JB、呆逼、本屌、齐 B 短裙、法克鱿、丢你老母、达
菲鸡、装13、逼格、蛋疼、傻逼、绿茶婊、你妈的、表砸、屌爆了、买了个婊 、
已撸、吉跋猫、妈蛋、逗比、我靠、碧莲、碧池、然并卵、日了狗、屁民、吃
翔、XX 狗、淫家、你妹、浮尸国、滚粗。
02
法律法规类
11、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如下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犯罪嫌疑人
家属;案件涉及的未成年人;采用人工授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严重
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艾滋病患者;有吸毒史或
被强制戒毒的人员。及这些人时,稿件可使用其真实姓氏加“某”字的指代,
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
12、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使用“罪犯”,而应使
用“犯罪嫌疑人”。
13、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原告和被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告可以起诉,
被告也可以反诉。不要使用原告“将某某推上被告席”这样带有主观色彩的句
子。
14、不得使用“某某党委决定给某政府干部行政上撤职、开除等处分”,
可使用“某某党委建议给予某某撤职、开除等处分”。
15、不要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称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也
不要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称作“省人大副主任”。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委
员,不要称作“人大常委”。
16、囯务院所属研究机构、直属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称谓要写全,不得
简称为“国务院”。
17、“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不得称“村长”。大学生村干
部可称作“大学生村官”,除此之外不要把村干部称作“村官”。
18、在案件报道中指称“小偷”“强奸犯”等时,不要使用其社会身份或
者籍贯作标签式前缀。如:一个曾经是工人的小偷,不要写成“工人小偷”;
一名教授作了案,不要写成“教授罪犯”;不要使用“河南小偷”“安徽农民
歹徒”一类的写法。
19、国务院机构中的审计署的正副行政首长称“审计长”“副审计长”,
不要称作“署长”“副署长”。
20、各级检察院的“检察长”不要写成“检察院院长”。
21、不宜称“中共 XX 省省委书记”“XX 市市委书记”,应称“中共 XX 省
委书记”“XX 市委书记”。
22、一般不再公开使用“非党人士”的提法。在特定场合,如需强调民主
党派人士的身份,可使用“非中共人士”。“党外人士”主要强调中共党内与
党外的区别,已经约定俗成,可继续使用。
23、除对过去特定历史时期的表述外,不再继续使用“少数民族上层人
士”的称谓。
03
民族宗教类
24、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
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
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朝鲜族”不能简称为
“鲜族”等。
25、禁用口头语言或专业用语中含有民族名称的污辱性说法,不得使用
“蒙古大夫”来指代“庸医”。不得使用“蒙古人”来指代“先天愚型”等。
26、少数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XX 人”,如“摩梭
人”“撒尼人”“穿(川)青人”,不能称为“摩梭族”“撒尼族”“穿
(川)青族”等。
27、不要把古代民族名称与后世民族名称混淆,如不能将“高句丽”称为
“高丽”,不能将“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泛称为“突厥族”或“突厥
人”。
28、“穆罕默德”通常是指伊斯兰教先知。有一些穆斯林的名字叫“穆罕
默德”。为了区别和避免误解,对这些穆斯林应加上其姓,即使用两节姓名。
29、“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信徒的通称,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为一谈。不
能说“回族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就是回族”。稿件中遇到“阿拉伯人”
等提法,不要改称“穆斯林”。
30、涉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报道,不得提及与猪相关内容。
31、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说“宰”,不能写作“杀”。
04
港澳台和领土主权类
32、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任何文字、地图、图表中都要避
免让人误以为香港、澳门是“国家”。尤其是与其他国家名称连用时,应注意
以“国家和地区”来限定。
33、不得将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澳”等。不宜将
内地与香港、澳门简称为“内港”“内澳”,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澳门)”,
或者“京港(澳)”“沪港(澳)”等。
34、“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
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得弄混。
35、不得将港澳台居民来内地(大陆)称为来“中国”或“国内”。不得
说“港澳台游客来华(国内)旅游”,应称为“港澳台游客来内地(大陆)旅
游”。
36、中央领导同志到访香港、澳门应称为“视察",不得称为“出访”。中
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访香港、澳门应称为“考察”或“访问”。
37、称呼包含香港、澳门的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气象组织成员
时,应统称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世界气象组织成员”等,不得称为“成
员国”。
38、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或其他体育事务中,原则上按相应章程的要求
或约定称呼。如“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可简称为“中国奥委会”,“中国香
港奥林匹克委员会”可简称为“中国香港奥委会”,“中国国家队”可简称为
“国家队”,“中国香港队”可简称为“香港队”。
39、区分“香港(澳门)居民(市民)”和“香港(澳门)同胞”概念,
前者指居住在港(澳)的全体人员,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也包括中
国籍居民和外国籍居民,后者则指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
40、区分国境与关境概念。国境是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范围,从国
境的角度讲,港澳属“境内”;关境是指适用同一海关法或实行同一关税制度
的区域,从关境的角度讲,港澳属单独关税区,相对于内地属于“境外”。内
地人员赴港澳不属出国但属出境,故内地人员赴港澳纳入出国(境)管理。
41、将港澳台业务单列为国内业务的特殊类别加以规范管理,将往来内地
及港澳台之间的交通线路称为“港澳台航线”或“国际/港澳台航线”;将手机
摘要:
展开>>
收起<<
01时政和社会生活类1、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或“智障者”等词汇。2、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最先进”等具有极端评价色彩的词汇。3、医药产品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治愈率”等词汇,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汇。4、通稿报道中,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男神”“女神”等词汇,可使用...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