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主题写作素材汇编(11篇)
VIP专免
2024-02-22
999+
32.72KB
5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奋斗”主题写作素材汇编(11 篇)
目录
镌刻团结奋斗画卷 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
弘扬“肯奋斗”的光荣传统.................................................4
职称评审让农民在奋斗路上劲头更足.............................5
发扬斗争精神 坚持团结奋斗 ..........................................7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9
新时代新征程 新攀登新奋斗 ........................................11
以奋斗为笔书写新的时代华章.......................................13
跑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速度...........................14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16
凝聚同心前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18
用奋斗的你我成就奋进的中国.......................................19
镌刻团结奋斗画卷 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进程中,
东西南北各个民族为生产发展、边疆开发、社会变革、文明进
步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并在历史前
行中,积淀、形成了深厚、深沉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丰富、发展了悠远、悠久的东方古老的文明内涵。事实早已证
明,56 个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就像石榴籽,牢牢地生在一起,
紧紧地拥住长成,相依相存、互持互荣。了解了中华民族从古
至今的历史,就会清楚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和谐的来龙去
脉,就会领悟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蕴涵的意义。漫长的历
史可以写成厚厚的书籍,也可以写出长长的论文,但对于儿童
们来说,大书也好,长文也罢,是看不了、读不成的。这套
《石榴籽绘本丛书》就是专门为儿童们出版的、讲述中华各民
族古往今来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共度难关的一个个真实的故
事 。以图绘史,让中华各民族儿童从小就知道中华民族的多
元构成、天然交融,了解中华民族的同舟共济、合力奋进,领
略中华民族的崇高气度和伟大精神,从而更加热爱家乡、挚爱
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强不息,一往无前。
《石榴籽绘本丛书》共 12 本。按照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
程,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世所罕见、可歌可泣的民族间互帮互
励、互扶互助、互爱互强的一件件事情、一个个人物,活生
生、活泼泼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故事就从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南面的昭君墓讲起,《昭
君出塞》讲述了公元前 33 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元帝请
求和亲、来自湖北省的宫女王昭君自愿嫁到塞外草原,将中原
的耕织技艺传授到大漠人群,将边寨的频繁战乱改变为农牧互
济,使中原文明与草原文化互惠互通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国
民间世代流传,而在这套丛书里更生动地揭示出它的意蕴和底
蕴。到了公元7世纪,唐太宗用6道难题,难为青藏高原吐蕃
王朝赞普松赞干布向大唐请婚的使臣禄东赞。难题被破解,就
又有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成公主出嫁进藏,带去了
大宗的嫁妆,也带去了大量诗书典籍、医药种子,带去了大批
文人学士、工匠农夫,是民族之间又一次经济、文化的交流、
交汇和交融。在西藏,文成公主还主导修建了著名的小昭寺,
藏地与内地的贸易和交往频繁,出现了唐蕃古道的繁荣景象。
期间,公元前 326 年,战国时期的赵国,因为学习北方胡人穿
着短衣长裤、精于骑马射箭的优点,又聘任胡人训练士兵而由
弱变强。胡人也因接近赵人而受到读书知礼的影响。《胡服骑
射》,民族之间取长补短,一时传为佳话。时光流逝中,各民
族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领土的主权,更是同心同德、尽
心尽力。公元13 世纪中期,元太宗窝阔台命王子阔端驻守凉
城。阔端邀请西藏萨迦派大学者萨班来凉州会谈。《凉州会
盟》,就西藏归顺蒙古汗国达成了共识。到了公元16 世纪,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猖獗,骚扰沿海。从小习武、精通兵法的
广西田州土官家瓦氏夫人,因曾孙年幼,亲自训练一支俍兵,
自己挂帅出征江浙。战斗中,她浑身鲜血,马尾被砍断,但终
以大捷扭转抗倭局面。《瓦氏夫人抗倭》的故事从此就在沿海
一带流传。《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他们不怕路远、不惧艰险
回归祖国的行动,展示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到
了18 世纪后期,因新疆的边境线长,朝廷就派骁勇善战的锡
伯族人去驻守。锡伯族人从大东北去往大西北,一路上,雪山
高大河深,路途远人烟少,走了1年零3个月才到达北疆伊犁
河南岸。《锡伯族万里戍边》,他们长年巡查边境,英勇击退
入侵的外敌,守卫着祖国领土。生动的史实具体地讲述了中华
民族共同体的生死与共、命运一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光辉照耀。1934
年深秋,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来到湖南省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驻扎在这里的卫生部和干部团,为了不打
扰村民,就在屋檐下睡觉、在野外做饭,一个风雨交加、寒冷
逼人的傍晚,瑶族妇女徐解秀让门外的3个女红军到屋里来
睡。屋里床上只有烂棉絮和破蓑衣,女战士就把带着的一床棉
被横过来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女战士把棉被留给徐解
秀。再三推让之下,女战士把被子剪开各留半条被子,留下了
军民之间、汉瑶之间永远的思念。1935 年5月,红军长征途
中,为了摆脱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准备抄小路赶渡大渡
河。这就需要经过大小凉山里的彝族聚居区。红军纪律严明,
友爱彝人,刘伯承司令员与彝族部落果基家支首领小叶丹在袁
居海子结为兄弟,获得了他们的帮助。《彝海结盟》,使红军
顺利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强渡大渡河,迅速北上。可以看
到,患难之际,各民族人同甘共苦的精神、情感联结。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民族政策光芒万丈。新疆和田地区
于田县的库尔班·吐鲁木老爷爷一心想到北京去看望给他带来
幸福生活的毛主席。1955 年秋天,他骑上毛驴、装好烤馕,带
着新疆特产,向北京进发。乡亲们说路太远,骑毛驴到不了北
京,县里干部也百般劝说他。1958 年,当了劳动模范的库尔
班·吐鲁木到北京参观农具展览会,他虽没有骑着毛驴上北
京,却终于见到了恩人毛主席。感从心发,情由感生,这是一
个情深意切的各族人民心向共产党的真事啊。而《齐心协力建
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那是蒙汉各族少年儿童的家长、
老师、长辈们亲眼看到、亲身经历过的事情。20 世纪 50 年
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建设包头钢铁联合企业被纳入我国第一
个5年计划。为了开采白云鄂博铁矿,蒙古族牧民将坐落在白
云鄂博主峰的敖包搬迁至白云查干山上。党号召“包钢为全
国,全国为包钢”,先后有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 多个
城市的700 多家单位给予支持,全国各地 8万多各民族儿女参
与建设。如此大型钢铁企业在草原城市包头建成,开启了新中
国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新纪元,书写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建设
现代化强国的社会主义新篇章。20 世纪 60 年代,因严重的自
然灾害,国家遇到了粮食不足的困难时期。草原上的人们毅然
将上海、江苏、安徽等地 3000 余名孤儿接来内蒙古,把他们
抚养长大、上学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一种怎样的
民族大爱啊,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形容。
显然,这是一套描绘中华大家庭中民族平等和睦、团结友
爱,齐心维护祖国统一强盛的、精湛而精美的故事绘本丛书。
这是一部弘扬中国大地上民族相殊多元、碰撞交融、同心
守护中华优秀传统的、精炼而精致的图文叙事乐章。
这是一幅着意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夏民族爱国主义、自强不
息的精神光大、骨气彰显、一心致力民族振兴的、精心而精当
的生动形象画卷。
显然,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民族观,都应该在一个人
小时候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各民族儿童文学作家都应以儿
童为中心,以儿童文学独具的创造力、感染力,创作出促进民
族团结、振兴民族未来的好作品。
这套《石榴籽绘本丛书》,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策划,蒙
古族青年作家照日格图编写,由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组织画家绘
图,真正体现了党对民族新一代人成长的关切,表现出蒙汉各
民族文艺家的团结和努力。
弘扬“肯奋斗”的光荣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
队员的回信,既是对队员们的深情寄语,也是对广大青年的殷
切希望。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
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
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弘扬“肯奋斗”的光荣传统,
永不过时。
永久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革命传统。翻开党史,我们会
发现党史就是一部青年的奋斗史。1919 年,一批先进的青年知
识分子开启了觉醒年代;1921 年,一批平均年龄28 岁的青年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无论历史怎样
变化,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中国青年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
桥,攻坚克难、愈挫愈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走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成长的环
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
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
年在新时代要继承和发扬奋斗这一光荣传统,懂得幸福是奋斗
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
而不丢奋斗,把青春的奋斗热情激发出来,做永不停歇的奋斗
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
景,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学习型组
织建设的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判断,当一个组织中,个人愿景
与组织愿景达到高度统一的时候,这个组织就会具有无穷的活
力。团结奋斗正是其中的关键词。正如“罗阳青年突击队”航空
报国值得尊敬,最重要的就是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品格和传
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
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复兴道路上会有更多更
复杂的艰难险阻。于国家民族而言,还处于奋力赶超的阶段;
于个体团队而言,总有这样那样的短板。伟大复兴的实现,需
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有为的青年,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家国情怀,
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奋斗的青春要始终与国家民族的
发展同向同行。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相比于过去,现在的青年生活条
件好了,成长成才的道路宽了。但奋斗的传统不能丢,精神不
能丢。乐于奋斗,甘于奋斗,才可能享受奋斗的快乐,也才更
有资格享受奋斗的成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不我待,唯奋斗者,
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职称评审让农民在奋斗路上劲头更足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消息,日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
泉区永飞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平通过了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
职称评审,与鹿泉区鹿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江一道成为
全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
此消息一出引发了人们的疑问和不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
因是当前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农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水平。但是,现实的情况与此已有千差万
别。
根据《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的相关
规定,相关职称申报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农业技术,实践经
验丰富,推广、示范、带动能力强,生产经营或指导服务达到
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取得石家庄市初级职称的新型
职业农民中,李永平的农场有1200 多亩,带动了500 多户农
户创收,于江的合作社有3000 多亩地,辐射56 个村,让 102
个参股农民每年增收 3万多元。换言之,他们的农业产业具备
一定规模,不仅自己干,还带着大家一起干,符合职称评审的
基本条件。显然,这些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
的新面孔是新型职业农民,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创业守业的
本领,有带领大家共奔前程的集体意识。
职称要“与职相称”,农民获得职称的业绩和能力是实实在
在、肉眼可见的“与职相称”。惯常认识中将职称与论文、科研
成果、发明专利等挂钩,主要是把职称认知局限在高校、科研
院所等视野范围,农民职称突破了这些要素,但依然体现了职
称是衡量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的内在涵义,实至名
归。
其实,新型职业农民评职称并非始自今日。2017 年7月,
浙江省提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将新型
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的评审范围,评审并轨、证书统
一。除此之外,新兴职业农民的职称序列不仅有这次大家关注
到的初级,还包含人们认知中的中级和高级职称。如基于《东
营市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工作方案》,山东东营已先后有正
高4人、副高34 人、中初级 441 人,共计479 人获评农民职
称。在东营市试点两年之后,山东省全面推开新型职业农民职
称评定制度。截至2021 年1月,全省已有2224 名新型职业农
民通过评审取得职称,其中高级41 人、中级626 人、初级
1557 人。除此之外,甘肃、宁夏、湖北、广东等地都已陆续开
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
新型职业农民并非一时一地之举。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
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
试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在2019 年印发了
标签: #写作素材
摘要:
展开>>
收起<<
“奋斗”主题写作素材汇编(11篇)目录镌刻团结奋斗画卷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弘扬“肯奋斗”的光荣传统.................................................4职称评审让农民在奋斗路上劲头更足.............................5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团结奋斗..........................................7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9新时代新征程新攀登新奋斗....................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