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长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VIP专免
2024-02-21
999+
21.06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宣传部长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
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
党的二十大主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
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团结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
上奋楫扬帆、劈波斩浪,用新的伟大奋斗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具有重大现
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我们党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
过程中,有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贯穿始终,成为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
词,那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要真正学
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深入理
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深刻内涵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性课题、世界历史性事件和世界历史性进程,
主要指的是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
深刻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
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
一般而言,现代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经济,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以
及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早期资产阶
级革命推翻了束缚资本主义的旧的生产关系,为工业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前
提;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的扩展;法德等欧洲
主要国家先后实现了工业化,以殖民主义的方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现代世
界体系。从历史的大尺度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
进了普遍的世界交往,摧毁了神学统治和封建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政
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构建起一个东方从属于西方、农业民族从属于工商业
民族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由此,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看成人类唯一的现代化,看成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自
然形态。
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
可逆转,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虽然资本主义现代化代表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自身的先进属性,但自身也存在对内剥削人民、
对外血腥掠夺等弊端。有些发展中国家错误地将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
模式奉为圭臬,唯马首是瞻,全盘搬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
式,大搞新自由主义等错误理论指导的现代化,结果深深地陷入了“中等收
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等一系列现代化陷阱之中,进而出
现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不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严重短缺、社会动荡不
安、人民理想信仰缺失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严峻的现实说明了这样一
个客观事实:所谓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已
经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现代化陷阱”和“现代化危机”之中。
实践证明,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对于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
国家和民族而言,要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就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现
代化模式,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开辟现代化发展道路,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
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正是基于这一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
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我们党提出实现国
家工业化的任务,肩负起把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的历史使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化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驶入快车
道,我们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对外开放基
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
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
破,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障和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坚持把实现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遵循人
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
要求、符合世界现代化进步潮流、扎根中国大地和切合中国实际以及更好
地实现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现代化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
力量。
这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
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
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
类追求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新道路、新奇迹、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
版图增添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答卷。“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我们要继续前行。”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人民历经艰
辛探索、创新突破取得的宝贵成果,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守,坚持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
从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来看,现代化的共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是不
同国家实践现代化的过程与实践普遍性的具体方式、道路和措施会依据国
情、历史不同而有所差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
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种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关系在于,中国式现代化
是人类现代化的普遍性在中国现代化历史实践中的特殊历史形式,不是割
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当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
摘要:
展开>>
收起<<
宣传部长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团结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奋楫扬帆、劈波斩浪,用新...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