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心得体会汇编
VIP专免
2024-02-21
999+
87.04KB
7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汇编(25 篇)
目录
1."点线面"发力推动基层人才振兴 ................. 3
2."衔接"有道 让主题教育浸润心田 ................ 6
3."以学促干"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如何" ............. 9
4."自上而下"串联主题教育"经验图鉴" ............ 12
5.打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提前量”................. 15
6.第二批主题教育始终如“ 一 ”................. 18
7.调查研究当“育苗破土”....................... 21
8.调查研究要有"度"不求"速" .................... 24
9.检视整改贵在“治本”......................... 27
10.念好“开”字诀 调研行必"果”................. 30
11.跑好主题教育"接力赛" ....................... 33
12.写好主题教育"土文章" ....................... 36
13.学理论要用好"新"“思”....................... 39
14.以学促干 担当为先 .......................... 42
15.以学促干唱响青春"战歌" ..................... 45
16.在主题教育中强锤炼己身“自觉”.............. 47
17.主题教育不能"差不多"而要"利长远" ............ 49
18.主题教育不能"空对空"而要"实打实" ........... 51
19.主题教育成效要让群众当"考官" ............... 54
20.主题教育当"一辈子"践守 ..................... 56
21.主题教育评估要"言"之有"度" ................. 58
22.主题教育评估要突出"平时"“评时”"评实”...... 61
23.主题教育要“以民为本”....................... 64
24.主题教育要趁"热"打铁 ....................... 66
25.做足调查研究“实功夫”....................... 68
“点线面”发力推动基层人才振兴
1982 年至 198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正定县任
职 期间,推出了广纳贤士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开启
新 篇。40 年后,"人才九条"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
才振
兴是基层振兴的基础,基层组织部门应积极发挥人才工程
牵引作用,引来、用好、留住人才,“点线面”发力推动基
层人才振兴。
靶向瞄准“引才”出发点,让基层人才“积水成渊”。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要想打赢“人才争夺战”,基层组织
部门应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类
人才”的良苦用心,传承“夜访武宝信”的佳话,以识才
的慧眼、爱才的诚意和聚才的良方招贤纳士、选贤用能。
同时也要做到有的放矢,既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追求高学
历,也不能饥不择食, 一味招揽来者不拒。人才贵精不
贵
多,组织部门应牢牢把好"质量关",立足已有的人才结
构、当前的现实需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目标、有选
择地引进杰出人才,优化干部结构,填补队伍空缺,建立
人才"蓄水池",推动人才在基层集聚,让“千里马”在基
层的沃野上跑出干事创业的加速度。
着力铺就“用才”贯通线,让基层人才“电照风行”。
引进人才归根究底是为了用好人才,正所谓“骏马能历
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好人才不
能只用一把尺子衡量,应聚焦个体差异,寻找区域产业发
展和人才个体优势的交叉点,提高岗位适配度,最大限度
地激发基层人才的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
所成。要做好人才长期规划,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完善
“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定期开展工作绩效评估,及
时做好激励反馈。打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为人才“松
绑",建立容错机制,不求全责备,鼓励人才在基层大施所
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
事业。
拓展延伸“留才”覆盖面,让基层人才“根深叶茂”。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之道,重在拴心。习近平总书
记在“人才九条”中多次提及人才保障工作,从组织关系
调动、住宿起居以及物质报酬等多个方面解决人才的后顾
之忧。可见,基层要想"拴心留人",一方面要提升体制机
制的“硬实力”,突破论资排辈,消除隐形台阶,畅通人才
晋升机制,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时适当向基层倾斜,提
升基层人才的政治荣誉感和工作获得感。另一方面,要优
化人才保障的“软服务”,开启"一站式"绿色通道,完善
配套基础设施和相关福利待遇,从落户安家、人才津贴、
子女教育以及大病医疗等多个方面做好贴心服务,密切关
注人才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推动人才在基层“落地生
根",打造基层人才振兴的“雁阵格局”。
“衔接”有道让主题教育浸润心田
主题教育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考察调研,分别从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四个
方 面深刻阐释了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广大党员干部
上了 生动的党课。第二批主题教育即将开始,党员干部
要牢牢 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
求,不打 折扣、不降标准、不走过场,以高度的政治自
觉 “无缝衔 接"第二批主题教育,让主题教育之"风”
浸润万千党员
心田。
衔“愿以寸心报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之忠诚,
"接"续学习,确保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心怀忠诚,行
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大会议中反复强调要“旗帜鲜
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广大党员干部要
"无缝衔接"第二批主题教育,当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的"以学铸魂""以学增智"目标,真正把学习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
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当常怀"空杯心态",善省善
思,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补齐短
板,优化知识结构,争做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和各项工作
的多面手;当时刻保持“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定信念,
在“学干相长”中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指导实
践,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来推进主题教育
“忠诚”之音震耳欲聋。
衔“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之拼劲,
“接"续奋斗,打造一心为民“金字招牌”。 "人民”二字
重如千钧,从创建共产党到成立新中国,从决战脱贫攻坚
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代代党员干部始终与人民同呼
吸、共命运,始终把人民幸福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广大
党员干部要以“接续奋斗”的姿态,树牢真抓实干的优良
作风,不做虚假功、不摆假把式;要下足“吾将上下而求
索”的苦功夫,不断锤炼为人民服务的“十八般武艺”;要
牢记"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一质朴哲理,主动投身于
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信访维稳等重大任务中,坚决啃下
群众办事难的"硬骨头",认真落实落细每一项工作,切实
做到平稳过渡、无缝衔接,确保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依然
收获“累累硕果”。
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之创新,
“接”续前行,助推党的事业“行稳致远”。 创新是引领发
展的第一动力。我党历来重视创新、鼓励创新,习近平总
书记多次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
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始终处于服务党员、群众第一
线,我们要注重从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中汲取守正创新之
力,"接"续前行,把“巧思”注入具体工作中,理顺工作
思路,打破思维定势,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基层治理
模式和党员教育载体,以开拓创新的饱满热情,解锁第二
批主题教育“正确打开方式",在"以学正风”中内化于
心、在“以学促干”中外化于行,实实在在推动主题教育
成效转化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实际行动,助推党的各
项事业“行稳致远”。
“以学促干”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如何”
主题教育起点在学、落点在干,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群众满不满意、问题是否解决是唯一的标准。广大党员干
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干的质量成效体现
学的能力水平,用事实说话、让群众评价,以科学客观真
实的评估,检验主题教育学的成果成效。
检验理论学习“成效如何”,要在以知促行、学以致用
上“下功夫”。 思想是本,行动是形,本正则形立。理论学
习重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全面系统掌握主题教育
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达到思想
指导转化为工作指导的效果呈现。广大党员干部要博观厚
积,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广泛深入地读、系统全面
地学,在理论经典、权威著作中下足“钻研”功夫;要融
会贯通,从点入手、串点成线、集线成面,弥补知识缺
陷、廓清思想迷雾,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要知
行合一 ,防止学做"两张皮",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
都 要与开展主题教育紧密结合,从中找指引、找方法、找
依
据,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智慧与动能。
检验调查研究“成效如何”,要在找准问题、提实对策
上“下功夫”。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查研
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面对社会发展稳定面临的不确
定、难预料因素,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
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
题导向,从矛盾和问题出发,紧扣实际、考虑周全梳理出
富有价值的调研选题,淬炼“谋定后动”过硬能力;要坚
持群众路线,采用“四不两直”调研工作法,杜绝“伪调
研”"假调研”“被调研",以人民立场提升工作效能;要坚
持成果转化,将检验成果及时转化为有效对策措施,服务
于领导决策和工作实践,做到研用并重、研以致用。
检验推动发展"成效如何",要在实干为民、造福于民
上“下功夫”。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推动发展出发点和落
脚点都是持续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成效和变化
是好是坏,群众最有感知度、最有发言权,让人民收获更
多生活的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才是真实将推动发展
落地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对惠
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项目要一抓到底、精准落实、善
作善成,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树牢事无大小的服
务观,办细办实医疗、教育、就业等贴近人民生活的小
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要树牢人民至上的思想
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为实现好、维
护
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奋斗终身。
检验检视整改“成效如何”,要在纠正错误、消除隐患
上“下功夫”。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检视整改是
贯穿主题教育始终的重要措施,是第一批主题教育与第二
批主题教育“起承转合”的关键时期,总结上一阶段经
验、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有效途径,检验检视整改成效,
是科学、客观评估主题教育实效的重要一环。广大党员干
部要直截了当找问题,聚焦问题突出方面、聚焦问题产生
环节,开诚布公、直击重点找准问题症结,避免浮在表
面、大而化之;要对症下药促整改,以刀刃向内的勇气、
实事求是的标准,找准“痛点”和“病根”所在,先治其
表、再铲其根;要防微杜渐敲警钟,对于发现的问题,避
免重复犯错才是根本,才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
我提高。
“自上而下”串联主题教育“经验图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对第一批主题教育进入收
尾阶段的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要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
求实效。此次主题教育自上而下,第一批主题教育已近
“尾声”,第二批主题教育正“拉开序幕”。第二批主题教
育范围更广、人员更杂、内容更多,需要融合多维教育理
念、丰富多元宣传方式,锚基点、切重点、攻难点,做好
实效评估和经验提炼,让主题教育在基层大放异彩。
健全“评估体系","多维融合”聚焦主题教育实际成
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
客观评估。做好主题教育评估工作能巩固拓展现有成果,
发挥示范指导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从“伸颈远望”到
"望其项背”,从"倍道而进"到“齐头并进”。多元化评
估体系能更全面公平地评价主题教育成果,这要求不仅要
涵盖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和干部队
伍教育整顿等5个方面,还要增加“自选动作”,结合各
单 位重点工作方向增加评估“附加分”。主题教育评估工
作不 能脱离群众,否则会如“水中捞月”“竹篮打水”,要
把评 估方案摆在面上,不能关着门搞"自我消化",要敞
开门让
群众"评一评""点一 点",拓宽群众评价路径,用好群众
信箱、民生热线、信访接待等多种方式,让评估体系更客
观、更全面、更真实。主题教育成效评估切忌搞“歪门邪
道",搞“旁门左道”,不能以“ 一纸通文”当做“实际
整 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只写“表面文章",
检 视整改要持续跟踪整改进度,融合整改方案、整改时
限、
群众评价、举一反三等作为成效评估的综合指标。
注重“总结提炼”,“上下协同”串联主题教育经验图
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结第一批主题教育中发现的
问 题,能及时查漏补缺,全面复盘总结经验,能增进理
论学
习"获得感",加强调查研究“自觉性",推进检视整改
"实打实",把创新理念和智慧做法融会贯通始终,不断提
升工作质效。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但在第一
批主题教育中发现部分地区"只调不研”,大搞"甩手调
研”"偷懒调研”,或“走马观花"或"蜻蜓点水”,用"纸
质 报 告"代替" 实 地 探访 " , 用 " 提 前 打 招呼"代替“四不
两直",导致调研结果只让调研者满意,无法发挥精准整改
实效性。在检视整改时切忌用“走人情”掩盖“小缺口”,
用“新幌子"瞒过“旧谎言”,严厉打击数据不实、方案不
真、汇报不准等“一叶障目”现象。壹引其纲,万目皆
张。在第一批主题教育中很多地区通过新视角谋划新方
法,创造性地提出现代治理理念,党的建设不断优化,为
新一批主题教育储蓄了更多发展存量,要坚持一张蓝图绘
到底,锐意进取让主题教育绽放新韵。
明确“基层导向”,“精准发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
实。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当前正是主题
教 育“起承转合”的关键时期,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
基层 党组织是重要领域,其覆盖面更广、现实性更强、
针对性 更足。主题教育向基层延伸,是为了统一思想凝
聚共识, 检视问题修正方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
想、坚定的 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这要求
各级地方党委 一方面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向群众们宣传好,
结合小品、喜 剧、舞蹈和新兴短视频传播途径,采取群
众喜闻乐见的方 式;另一方面要推动人民群众对幸福生
活向往的实现和服 务群众的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创新宣
讲宣传方式,优化基 层党建工作,树牢干部造福人民的
政绩观。注重全方位覆 盖,第二批主题教育对象更杂,
受教育程度不一,流动性 更大,可分层分级开展主题教
育学习,增设党员学习评星 定级指标,根据工作分工差
异化设置实践指标,加强监督
评估,让主题教育实效在日常工作中展现。
打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提前量”
第一批主题教育渐进尾声,第二批主题教育即将拉开
序幕,同第一批相比,参加单位点多、面广、线长、量
大,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
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级各
部门要打好“提前量”,全面摸清家底、结合实际调研、从
严从实评估,切实防止出现“一把抓”“一刀切”“一阵
风"等问题,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打好全面摸清家底“提前量",谨防眉毛胡子“ 一把
抓”。家底清才能方向明。第二批主题教育涉及领域广、党
员人数多、情况较复杂,特别是在新兴领域和农村党组织
中,参学对象分布广泛、岗位职业多元化、文化程度参差
不齐、工学矛盾突出,如果不能全面精准掌握党组织和党
员底数情况,就难以结合实际科学精准谋划,开展起来毫
无章法、"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立足实际下好“先手棋",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前,全面摸排清楚、精准掌握本地
区、本部门、本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家底”,总结历年党内
集中学习教育经验,为开展第二批提供“学习宝典”。同
时,要聚焦参学对象、范围、组织形式、党员特点等,分
阶段进行分类指导,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打好扎实开展调研“提前量”,谨防照抄照搬“一刀
切”。党中央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领导干部要带头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接地气,针对性地到基层开展专题调
研。基层往往是被调研对象,除了转换角色、走进群众了
解情况、解决困难,还要承接上级调研,若不考虑实际,
层层加码“一刀切”,照抄照搬上级要求,基层刻板开展专
题调研,不仅增加负担,易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
时,也要严格明确调研要求,加大督导力度,谨防党员干
部为了便于交稿、交账、交差,选择“偷懒式调研”,专攻
"老毛病"、不啃“新硬骨",甚至为了迎合上级调研,精
心规划"经典线路",致力打造“盆景试点",任何调研都
一条线路走到头、 一批对象问到底、 一套说辞讲到烂。
打好优化评估机制“提前量”,谨防盲目创新“ 一阵
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一些地方将特色亮点作为实
效 评估的重要指标,基层为了能在主题教育中“出风头”,
盲
目追求形式创新,热衷炒作热点、吸引眼球、博取流量,
易导致主题教育娱乐化、戏谑化、庸俗化。各级各部门要
坚决树牢重实干、重实效、重实绩的鲜明导向,从一开始
就要舞好主题教育实效评估"指挥棒”",优化指导评估机
制,注重了解群众评价、党员收获,请群众当“考官”,让
群众来“打分”,客观全面盘好第二批主题教育实效评估
"账目"。同时,也要结合第一批开展实际,建立健全主题
教育常态长效机制,为扎实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提供坚
强制度保障,防止主题教育“一阵风""雨过地皮湿”。
第二批主题教育始终如“—”
当前,第一批主题教育渐入尾声,第二批主题教育启
动在即。第二批参加主题教育的党员干部,应紧扣“学思
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总体要求,要始
终如“第一批”认真开展,要始终如“一 ”把“理论学
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
合、 一体推进,既常规推进,又在第一批的基础上特色
创
新,让第二批主题教育高质高效开展。
一如既往将“理论学习”放在首位。 知为行之始,学
为用之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
富、博大精深,是我们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金钥匙”。
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将理论学习视作软任务,东翻一点、
西 看一下,只求学过看过,不求学懂弄通,只求懂个大概,
不求深入了解。而是要理论学习当做开展主题教育乃至
开 展工作的硬指标,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打半点折扣。
要坚
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要逐字逐句学、及时跟进
学。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日积月累,
不 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二
十大
精神的学习贯彻,做到学思践悟,细照笃行。
一心一意将“调查研究”付诸于行。 调查研究是我们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
史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传家宝”。调查研究要做到实
事求是、真蹲实调,而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闭门造
车。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
沉下心、放下身段、俯下身子,保持严谨务实、脚踏实地
的工作作风,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切忌“隔靴
搔痒”"走马观花”。要树立“虚心求实"的调研态度,切
忌在调研中“耍花招”“耍官威”"摆架子",要拜群众为
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在基层一线多看、多问、多
听、多做,将调查研究付诸于行,当成为解决群众操心
事、烦心事的重要手段。
一鼓作气将“推动发展”落在实处。 为学之实,固在
践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题教育的最终效
果,归根结底要由是否能够推动实践发展来检验。广大党
员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以致
用、 用以促学。要切实将主题教育的成果聚焦推动经济
发展上 来,落实到民生保障上来,积极履行职责使命,
更好的发
挥民生保障“安全网”、经济运行“减震器”、社会发展
“稳定器”作用,持之以恒抓好落实。要把推动发展作为
主题教育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认真寻找推动发展的手段
和举措,确保贯彻落实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一 以贯之将“检视整改”贯穿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
指 出,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
整改 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
题的实 际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奔着问题去,切实抓好
突出问题
的整改整治,着力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
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时建立问题台账。对检视发现的问题和上级督查发现的
问题要一一对账,对整改整治情况要“一一交账”,对整改
方向跑偏走虚、措施落实不实不全、佐证支撑不齐不足、
目标成效不理想的,坚决不予销号。通过调查问卷、实地
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群众对问题整改的评价感受,对整
改整治满意度不高的,坚决不予销号,让群众最终在主题
教育答卷上评上一个优秀的成绩才算过关。
调查研究当“育苗破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
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
功夫。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
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是党的干部素
质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要始终牢记
“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打好底子、夯实基础,练就
调查研究“基本功”,让调查研究之风吹满基层一线。
坚持学在深处,潜心耕耘理论武装“禾下土”,做到
“为有源头活水来”。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思想是行
动 的先导,先要有思想上的认同,才能在调查研究中主动
担
当作为,以思想上的坚定统一推动调查研究的走深走实。
要开展好调查研究这项工作,首先就要坚定不移强化科学
理论引领,做实自身理论武装这篇文章。广大党员干部要
从党的百年调查研究历史中深学细研,读原著、学原文、
悟原理,深入学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
《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等报告,交流研讨、总结学习
我党历史上调查研究的重要经验,回望党的百年调查研究
历史,以史为鉴,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宝剑锋从
磨砺出”。调查研究要练就真本领、强招式,广大党员干部
要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调查研究方法
培训,通过专家理论解读、专题辅导和实景教学等形式,
提能力、强素质,打好自身"铁"基础,习得调查研究
“真”功夫,才能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坚持干在实处,躬亲培育敢为争先“新秧苗”,做到
“扎根泥土闻民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
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
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
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引导
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基层真实情况容易被表面
现象所掩盖,如“雾里看花”般朦胧不清, 由此调查研究
要锚定实干坐标,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
层。"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广大党员干部要眼睛向下、
脚步向下,拨雾看花,真正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少坐办
公室,多走入村路,将自我融入群众当中,要耳朵“聪”,
听清群众真心话,要眼睛“明”,看透群众真情况,把基层
状况摸实摸透。"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党员干部作为调
查研究的执行者,要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不能走马
观花、点到为止,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
研,不走过场,要走现场,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方能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
标签: #主题教育
摘要:
展开>>
收起<<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汇编(25篇)目录1."点线面"发力推动基层人才振兴.................32."衔接"有道让主题教育浸润心田................63."以学促干"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如何".............94."自上而下"串联主题教育"经验图鉴"............125.打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提前量”.................156.第二批主题教育始终如“一”.................187.调查研究当“育苗破土”.......................218.调查研究要有"度"不求"速"....................249...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