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贯彻XXX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VIP专免
2023-12-25
999+
21.09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建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虞云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
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
共产党坚强领导。”100 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带领
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
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其中的根
本性原因和密码,就在于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
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指导党的建设,始终坚
持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特
点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提出工人阶级要完成推翻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
主义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党并充分发挥领
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建党实践中,不仅指明了建立
工人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阐述了工人阶级政
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崇高理想、革命纲领、组织原
则和国际主义精神等。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同
俄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提出了一整
套党的建设理论。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
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
(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执政党。作为工人阶级
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的开拓者,列宁在执政党的领导地位
根本任务、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以
及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
了许多重要观点,形成了“完整的建党的学说”。
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
建设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同不同时期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相
结合,同党的实际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结合,不断进
行实践探索,对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
括,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形成了中国
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具有一系列鲜
明特点,主要是:
科学性。这一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建设的基本原理,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阐明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党
的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这一理论体系具有深厚的文化渊
源,既扎根中国大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
富含我们党长期形成的红色文化基因,还吸收和借鉴了人
类文明优秀成果,站在先进文化的制高点上。
实践性。这一理论体系不是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
则出发,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
丰富发展。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认
清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敏锐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
变化,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总结实践经验。这一理论
体系为党的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又不断接
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人民性。这一理论体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坚持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发挥群众的首
创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强调
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强
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
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不断增强人民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
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体现了党的建设的
根本价值理念。
创新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
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
的基本原理,又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的实际不断进
摘要:
展开>>
收起<<
建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虞云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100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其中的根本性原因和密码,就在于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指导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和鲜明特点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