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党课稿——成长在大革命洪流
VIP专免
2023-12-25
999+
37KB
3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稿——成长在大革命洪流
1924 年到 1927 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
命运动,起革命声势浩大、发动群众广泛,在中国近代史是前
所未有的,我们称之为“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打倒
列强、除军阀”,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革命。在这场革
命里,GC 党先是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后推动国共合作,实
现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猛烈高涨的工农运动,最终,由于资
产阶级的叛变和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革命遭受了失败。这
场大革命曾经轰轰烈烈,但最后遭到失败。一个巨大的曲折,
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当时的背景。党的二大,进一步提出
了“到群众中去”的口号,并通过了 9个决议案,要求党的一
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也就是广泛开展了工
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党领导发动和组织的工农运动显示了工人
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 GC 党在全国的
政治影响,为党同其他革命力量合作、掀起革命高潮准备了条
件。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首先从三大召开的背景看,以 1922 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
起点,1923 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党利用中国劳动
组合书记部以及其他形式,组织工人和群众,在持续 13 个月的
时间里,开展大小罢工 100 余次,参加人数在 30 万以上,掀起
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由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运动在
1923 年2月7日,被军警血腥镇压,林祥谦(GC 党员)、施
洋(GC 党员)等 52 人壮烈牺牲,300 多人受伤,这就是二七
惨案。
(一)党的三大和国共合作的建立。
当时,GC 党人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事实中看到,这
时革命的力量远不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认识到要寻求
统一战线、决定采取积极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苏
俄、共产国际和中国 GC 党多次派代表,同孙中山磋商国民党和
GC 党合作的问题。
在国民党内,孙中山、廖仲恺等人也认识到了国民党在几
经挫折后,存在实力不足、成分复杂、脱离群众的问题,为了
防止其在堕落中走向灭亡,想通过输入新鲜血液的方式来改造
国民党。
关于合作的方式,二大本来提出的是“党外合作”,但孙
中山只同意GC 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而不接受党外联合
的办法。在这个矛盾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国共两党中反复
劝说,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之形成了共识。于 1922 年8月29
日至30 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会议,决定在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由 GC 党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
同时劝说全体GC 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西湖会议后,在 1923 年6月12 日至20 日,中国 GC 党
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30 多人,代
表全国 420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并主导大会。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但中心议题是研究决定国共合作
的方式。经过两天讨论,最后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同国民党合
作的指示,确认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
作”,为此,应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
决定 GC 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党必须在政治上、
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党的三大正确地估计了孙
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 GC 党员以个
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对两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是有利的。但
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没有提出工人阶级应当努力争取对民主革
命的领导权的问题,对未来复杂情况估计不足,多少种下了后
来犯右倾主义错误的根子。
三大以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1924 年1月20 日
至30 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
的代表165 人中,有 GC 党员 20 多人。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
大会主席团成员,谭平山代表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
工作报告。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事实上确定
了“联俄、联共、扶贫农工”的三大政策。GC 党员李大钊、谭
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 人当选为国民党的中央执
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 1/4。其中毛泽东同
志就担任了宣传部代理部长。
国共第一合作是中国 GC 党从秘密状态转向公开活动的起点,
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
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
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二)革命新局面的形成和党的四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工人运动逐渐恢复,农民运动日
益兴起,全国革命形势迅速高涨,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反对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一是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发
展。1924 年7月,在广州沙面租借,数千工人举行了政治大罢
工,持续一个多月,取得了斗争胜利;1925 年5月,中华全国
总工会在广州成立。二是农民运动也在逐步发展。广东各县农
民纷纷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农民自卫军,开展斗争;1924 年
7月起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担任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
任,第六届改主任制,毛泽东任所长,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骨
干。三是学习运动和妇女运动也得到了发展。像我们驻地的向
警予主编的《妇女周报》,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主张妇女解放。
最为突出的是,为了造就革命武装力量,在 GC 党人建议下,
国民党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正式名称为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
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出;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孙中
山世逝后,改为其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
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
大,名声之显赫,都是无可比拟的。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
国民党方面,少将军官以上的黄埔师生有250 余人。GC 党方面,
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的人中,有近 40 人担任过不同时期人民
军队的正军级以上职务。中央军委确定的 36 位军事家中,有
16 人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和工作过。尤其是同校学生分属两个
对立阵营,这是极为奇特的。
就是在人才辈出、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时机,为了总结国
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国 GC 党第四
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25 年1月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20 人,
其中有表决权的代表14 人,代表着全国 994 名党员。
中共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
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指出:民主革
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
才能够得到胜利”。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大会
还是一次以大力推展群众工作为主要特色的党代会,通过了
《中国 GC 党第四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 GC 党第二次修正章
程》和《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决议案》等11 个决议案,提出了
如何做好对群众的组织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大会决定“凡有党
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这也为迎接群众斗争高潮的到
来,在组织上做了一个准备。
(三)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1925 年3月12 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国共两党组织各
界人民举行了哀悼活动,广泛传播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形成了
规模巨大的革命宣传活动,也预示着大革命的高潮要到了。
到1925 年5月,在中国 GC 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有
160 多个,拥有有组织的工人约54 万人。在广东,已有20 余
县成立农民协会、会员达20 多万人,并建立了全省农民协会。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前身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推动
和影响下,各地学生联合会也十分活跃,会员有数百万人。
1925 年5月15 日,上海工人顾正红(GC 党员)被日本
资本家枪杀。5月30 日在党领导和推动下,全国各地迅速掀起
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罢市的抗议运动,约有1700 万人
参加了这场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著名的五卅(卅就是三十的
意思)运动。五卅运动是中华民族直接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运
动,从此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同年 6月至第二年 10
月,中国 GC 党在广州、香港领导发动有 25 万人参加的反帝大
罢工,并坚持了 16 个月之久,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
的壮举。
这些斗争,扩大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 GC 党的政治
影响,工人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人物。我党也在五卅运动中得
到了很大的发展,党员从 1925 年初不足1000 人发展到年底的
1万人,也建立很多新的党组织。在这蓬勃发展的有力形势下,
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1925 年,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消灭了军阀陈炯明部(粤
系军阀)和邓本殷部(琼崖军阀),平息杨希闽(滇军)、刘
震寰(桂军)两部在广州的叛乱,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
伐准备了可靠的后方根据地。其中,周恩来和中共关东区委在
孙中山的支持下,一部分党员、团员为骨干,把大元帅大本营
的铁甲车队改组为一支实际受党指挥的革命武装,1926 年初,
建立了由 GC 党员叶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也是北
伐战争中赫赫有名的“铁军”。
标签: #七一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稿——成长在大革命洪流1924年到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起革命声势浩大、发动群众广泛,在中国近代史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称之为“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革命。在这场革命里,GC党先是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后推动国共合作,实现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猛烈高涨的工农运动,最终,由于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革命遭受了失败。这场大革命曾经轰轰烈烈,但最后遭到失败。一个巨大的曲折,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当时的背景。党的二大,进一步提出了“到群众中去”的口号,并通过了9个决议案,要求...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