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谌贻琴
VIP专免
2024-02-20
999+
38.42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2021 年 4 月 23 日)
谌贻琴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 我们隆重集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
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
神,总结回顾我省脱贫攻坚的光荣历程、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隆重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动员和激励全省上下大力弘扬
脱 贫攻坚精神,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 为在新征程上续写高质量发展精彩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
美的多 彩贵州新未来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
经 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
周年 的重要时刻,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区域性整
体贫困 得到解决, 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创造了又
一个彪炳 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一庄严宣告, 极大振奋了中华儿
女追梦圆梦 的决心和信心, 极大激发了亿万人民接续奋斗的士
气和干劲。此 时此刻, 我们重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再次深刻
感受到总书记在 领导伟大战贫斗争中所展现的非凡政治智慧、
强烈责任担当、博 大民生情怀, 深刻感受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
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的显著优势, 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深刻感受到全国人民在波澜壮阔的
伟大战役中所展示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所有这些,
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
的省份,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以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拼搏状态,
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66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923 万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
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 5 年为“好”,在贵州大地上
书 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有益
借鉴 和参考。千年脱贫梦,今朝终得圆。这是全省各族人民的
无上光 荣,是贵州全体党员干部的无上光荣!
这里, 我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 向受
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为我省脱贫攻
坚作出贡献的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农村广大基层组织和
党员、干部、群众, 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志愿者,驻黔解
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 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
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 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鼎力支援我省脱
贫 攻坚的东部对口帮扶省市和中央单位,积极关心支持我省扶
贫事 业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 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
长期以来,贫穷一直是贵州沉重的标签。明朝贵州建省时,
就被称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地”;清乾隆年间贵州“岁赋所入
不
敌内地一大县”;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 贵州农村人口几乎全
部 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摆脱贫困、丰衣足食成为贵州人孜孜以
求的 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大力推进贵州开发建设,“三线建
设” 在贵州投资布局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 有力推动了
贵州 摆脱贫困, 贫困发生率从解放前的 100%下降到 1978 年的
77.3%。 改革开放后, 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 贵州拉开了有组
织、有计 划、大规模扶贫的序幕, 经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
“八七”扶贫 攻坚、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时期扶贫开发等重要扶
贫阶段, 贵州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贫困发生率从 1978 年
的 77.3%下降到 2012 年的 26.8%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
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
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 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底线任务, 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
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得到
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心和特殊关怀。 2014 年 3 月, 总书记
在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 要求我们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工作, 实施精准扶贫。2015 年 6 月,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要
求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 坚决
打赢扶贫开发这场攻坚战; 视察期间还专门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
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 提出了“六个精
准” “五个一批”的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2017 年, 带着对贫困
地区
群众的深深牵挂, 总书记在贵州参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并在十九
大期间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强调“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重中之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倒计时,决不能犹豫懈怠,
发起总攻在此一举”。2018 年 7 月,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
作 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
赢”。 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指示, 是贵州脱贫攻坚的最大动力、
最大激 励、最大鞭策。
我们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
挟千钧之势、聚万壑之力, 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责任担当、
不 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意志,打响了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大
战,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实现了贵州大地
的“千 年之变”!
——经过这场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大战,人民生活实现历史
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平均每年减贫人数 100 万人以上,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实现从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
康 的历史性跨越。“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脱贫群众不愁
吃、 不愁穿,“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已经成为
过去。 孩子们告别了跋山涉水上学的历史,实现了住学校、吃食
堂, 数 百万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每个行
政村都有 了卫生室和村医, 贫困人口全部落实“三重医疗保障”,
不再“小 病靠拖、大病靠扛”。330 万户农村群众从“忧居”变
成了“优 居”,居有所安的梦想变为现实。 741 万农村人口饮
水安全问题
得到解决, 结束了人背马驮、靠天吃水的日子。贫困人口人均
纯 收入达到 9975 元,贵州“人无三分银”已经成为历史, 一
去不 复返了!
——经过这场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大战, 山乡面貌发生历史
性巨变。贫困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率先在西部实
现县县通高速, 在山地丘陵高原上架起了一马平川、四通八达的
“交通平原”,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 如今万桥飞架、天
堑变通途! 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运, 建
成 7.87 万公里通组硬化路, 铺就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子
孙后代的“幸福路”。贫困村全部实现通动力电、光纤或 4G 网
络, “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照明靠油”的日子不再有。192 万
群众搬出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山, “昔日破旧土坯
房,如今新屋亮堂堂”。从出山要攀“手扒岩”、坐“溜索桥”
到组组通, 从透风漏雨茅草房到宽敞明亮砖瓦房, 从电力进村寨
到网络广覆盖,贵州大地旧貌换新颜, 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
锦绣的时代画卷!
——经过这场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大战,农村产业取得历
史 性突破。食用菌、水果、中药材等 12 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蓬勃 发展, 茶叶、辣椒、李子、蓝莓、太子参、金钗石斛等种
植面积 均位居全国第一, 农业产业的规模、产量、产值显著提
升,农产 品深加工和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农业增加值
增速连续 4
年居全国前列, 农业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如今的贵
州, “石旮旯”里长出了“摇钱树”, “绿叶子”变成了“金叶
子”、小辣椒变成了大产业、刺梨果变成了致富果,“滚山鸡”
飞进了粤港澳大湾区, “跑山牛”跑进了“长三角”,绿水青山
正源源不断为贫困群众带来金山银山!
——经过这场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大战,群众精神风貌实现
历史性转变。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为新时代贵州最强音,
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得
到深入践行, 过去一些贫困群众“揣着手等”“背着手看”,现
在“甩开手干”、比学赶超,迸发出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气
神。丹寨县高峰村 15 名残疾群众写信给我说:“不能等着党和
政府送小康, 要自立自强, 带动更多乡亲脱贫致富。”广大群众
“不信贫穷是宿命, 信的是党的好政策、信的是靠双手致富。”
历经脱贫攻坚大战淬炼, 全省干部群众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
气更足,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
这是贵州最为宝贵的财富!
——经过这场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大战,基层基础得到历史
性巩固。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 在脱
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尽锐出战、善作善成,呕心沥血、
建功立业。从“挪穷窝”到“换穷貌”,从“改穷业”到“拔
穷 根”,哪里有贫困堡垒,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
哪里 有贫困群众, 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冲锋陷阵的身影, 鲜红的
党旗始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4月23日)谌贻琴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隆重集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回顾我省脱贫攻坚的光荣历程、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隆重表彰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动员和激励全省上下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在新征程上续写高质量发展精彩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