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1672-2022年下半年经济相关文章及讲话-5篇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1-23
999+
161.84KB
7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目录
1.2022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回顾与下半年经济展望
2.2022 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3.2022 市委书记在市委下半年经济工作务虚会上讲话
4.在 2022 年下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讲话
2022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回顾与下半年经济展望
作者:《经济研究》智库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国内外超
预期因素冲击,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在爬
坡过坎中实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展望下半年,随着全球货币
政策总体趋于收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演化,全球经济增
速可能趋缓,国际贸易总量增速趋于下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
经济体脆弱性上升。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势头已被新冠肺炎
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大大削弱。全球经济在 2021 年出现
反弹式复苏后,今明两年增速将趋于下降。这一态势不仅表现
在发达经济体中,也会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有所体现。只
有正确认识这样的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才能对我国当下的经济
发展状况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价。目前来看,今明两年我国与发
达国家较高的经济增长差仍在,对此要有充分的信心,同时我
们要对当下自身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高度关注。一是要全面
客观认识我国经济复苏的力度和节奏;二是我国产业链上下游
的利润分配格局尚未改善;三是我国尚未进入“资产负债表衰
退”
状态,但存在资产估值调整的风险。综合上半年我国经济
增速以及下半年内外需可能的变化态势,我们预计,如果下半
年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2022 年下半年中国 GDP 增速可能
超过 5.5%,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增速优势仍相当明显;CPI将在
较小范围内波动,全年涨幅在 2.0%左右;PPI 则降继续逐步回
落,但回落速度可能受国际地缘冲突演变态势影响。考虑到下
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相对疲软,需要发挥财政政策有
效弥补社会需要不足的作用,持续发挥投资在稳定经济增长中
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带动实体企业投资预期收益率上升和居民
收入增长,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
微观主体预期较弱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货币被实体
经济部门吸收、形成有效投资和消费面临一些困难,货币政策
操作可能更容易影响资产价格。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不仅要
配合政府债券发行,适时调控流动性状况,而且要关注资产价
格,防止出现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
一、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我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逐步企稳回升
2022 年,我国经济开局良好,1-2月份多项经济指标呈现
较快回升。进入 3 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影响,我
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显现;4 月份,新冠肺炎疫情
对我国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部分地区疫情防控措施升级、
供应链产业链受到相当程度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显著承压。5
月份以来,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持续向好,多地生产生
活秩序陆续恢复,一揽子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政策措施相继推
出并落地见效,我国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态势。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2.5%,比前
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低2.8 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 GDP 同比增
长 4.8%,二季度 GDP 同比增长 0.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
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0%,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 0.7 个百
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速高出 1.9 个百分点,延续较快增长势
头;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2%,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下
降 2.9 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速低1.8 个百分点,增速有
所回落;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8%,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
速下降 3.0 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速下降 5.4 个百分点,
下降比较明显。总体来看,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增速
持续加快、第二产业增速由升转降,第三产业增速持续弱于疫
情暴发前水平。
从三大需求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看,上半年,最终消费支
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
别为 32.1%、32.1%、35.8%,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较 2019年
同期下降 26.9 个百分点,贡献率明显下降,资本形成总额、货
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则较 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 8.3 个百分点、
18.6 个百分点。
受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和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带动,固定资
产投资维持较快增速。
上半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明显,但在制造业投资
保持较快增长和基建投资增速回升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6.1%,比一季度末下降 3.2 个百分点,
但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 1.6 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
各主要分项来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10.4%,比一季度末下
降 5.2 个百分点,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提高7.8 个百分点;基
建投资同比增长 7.1%,比一季度末下降 1.4 个百分点,较前两
年 同 期 平 均 增速 提高 4.7 个百分点;房地 产 投资 同 比下 降
5.4%,比一季度末降低 6.1 个百分点,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
低13.7 个百分点。
受疫情影响消费复苏步伐受阻,但 6 月份消费增长有所恢
复。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0.7%,比一季度增
速降低4.0 个百分点,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低5.1 个百分点;
其中,受疫情影响,3-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平均增
速为负7.1%,在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后,6 月份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升至3.1%。上半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长 0.1%,餐饮收入同比下降 7.7%;在
商品零售中,汽车销售上半年同比下降 5.7%,3-5月份,受疫
情等因素影响,汽车产销两端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汽车销售
同比平均增速为负 18.4,下降比较明显,6 月份,随着疫情形
势明显好转叠加部分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实施,汽车销
售同比实现了 13.9%的增长。疫情冲击之下,线上销售较为活
跃。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5.6%,高出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6.3 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
达到25.9%,较 2021 年同期提高 2.2 个百分点。
在境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下,居民出行明显减少,这对
部分服务行业复苏产生了不利影响。上半年,民航和铁路客运
量同比分别下降 51.9%、42.3%,其中,受疫情影响,3、4月
份,民 航 和铁 路 客运量较去年同期分别下 降
76.5%、69.8%,5、6 月份,民航和铁路客运量较去年同期下
降63.1%、51.9%,降幅有所收窄。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进口增速下降,外贸顺差创同期历史
新高。
上半年,我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79 亿美元,同比增
长 10.3%,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下降 3.2 个百分点;其中,
外贸出口为 1732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2%,较前两年同期平
均增速提高 0.4 个百分点,外贸进口为 13468 亿美元,同比增
长 5.7%,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下降 7.3 个百分点。上半年,
我国实现贸易顺差 3854 亿美元,创同期历史新高。今年一、
二季度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 15.6%、12.7%,受疫情等因
素影响,4 月份我国出口增速下跌至 3.7%,但随着产业链供应
链的逐步恢复以及前期积压的出口订单释放,5、6 月份我国出
口增速快速反弹至16.7%和 17.9%;进口同比增速,今年一、
二季度分别为 10.8%、2.3%,进口增速二季度出现快速下降。
出口维持较高增速叠加进口增速较快下降,推动了贸易顺差的
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外贸顺差创下同期新高。
从生产端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各行业复苏差异仍非常
明显。
上半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4%,增幅比一季度下
降 3.1 个百分点,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也低了 3.1 个百分点;
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8%,增幅比一季度下降 2.2 个百
分点,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低3.0 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上
半年,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因
受疫 情 等 因 素 影 响 , 行 业 增 加值 同 比分别下 降
2.8%、4.6%、0.8%,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 9.2%、5.5%。在疫情冲击之下,
不同服务行业的结构分化较一季度更为明显。如果以 2019年
上半年 GDP 增速 6.0%为基准,2020-2022 年同期 GDP 复合
平均增速 4.3%为基准值的 71.7%,若某一行业增加值三年同期
复合平均增速与 2019年上半年行业增加值的增速比值超过
71.7%,则认为疫情暴发以来,该行业的复苏状况良好,否则
为较差。可以发现,疫情暴发以来,复苏较好的行业包括农林
牧渔业、工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复苏较差的行业有住宿和
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其中,
住宿和餐饮业 2020-2022 年同期复合平均增速为负 4.6%,而
2019年上半年增速为5.4%,下降幅度非常明显。
(二)城镇调查失业率先升后降,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上半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月均值为5.7%,较去年同期
提高 0.5 个百分点。从各月份失业率状况来看,1、2月份我国
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5.3%、5.5%,失业率水平和变化趋势
基本符合往年季节性规律;3 月份,受乌克兰危机和新冠肺炎
疫情影响,我国城镇失业率上升为5.8%,变化趋势与季节性规
律出现偏离并开始阶段性突破5.5%的界限;4 月份,随着疫情
影响范围扩大,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攀升至 6.1%,创下 2020
年 2 月以来的新高;5、6 月份,在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多
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并加速落地后,我国
城镇调查失业率开始逐步走低,6 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
5.5%。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不同,我国
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呈现持续攀升。6 月份,
在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劳动力市场后,我国 16-24 岁人口城镇
调查失业率升至19.3%,较上月提高 0.9 个百分点,创下 2018
年初公布该数据以来的新高。上半年,我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654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 59.5%,较去年同期进度放慢4.0
个百分点。
(三)PPI 同比读数下降、CPI 涨幅有所增加
上半年,我国 PPI上涨 7.7%;其中,一季度上涨 8.7%,
二季度上涨 6.8%。分月来看,年初受乌克兰危机等国际地缘政
治因素影响,2 月份我国 PPI环比上涨0.5%,改变了去年 12
月 份 以 来 的 下 降 走势 , 3 、4、5月 份 PPI环比分别上涨
1.1%、0.6%、0.1%,在前期脉冲效应减弱后,6 月,我国 PPI
环比回落至零增长。在环比涨幅有所起伏的过程中,主要受去
年基数抬升影响,我国 PPI同比涨幅逐月回落;6 月份,PPI同
比上涨 6.1%,较 1 月份下降 3.0 个百分点,其中去年价格变动
的翘尾因素贡献下降了 5.5 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贡献上升了
2.5 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 CPI上涨1.7%;其中,一季度上
涨1.1%,二季度上涨2.3%。分月来看,年初受春节等季节性
因素影响,1、2月份,我国 CPI环比分别上涨0.4%、0.6%,
基本符合季节性规律;受能源价格上涨、疫情造成的物流受阻
和囤货需求增加影响,3 月份,我国 CPI环比持平,与节后通
常环比下降的季节性规律发现偏离, 4 月份,CPI环比出现
0.4%的上涨;5、6 月份,随着物流好转和囤货需求下降,CPI
环比分别转为下降 0.2%和持平。我国 CPI同比涨幅,3 月份超
过 1.0%,4 月份进一步超过 2.0%,6 月份同比上涨2.5%,主
因仍然是受到去年翘尾因素的影响。6 月份,CPI翘尾因素贡献
约为1.2 个百分点,较 2 月份提高了 1.3 个百分点。 疫情对消
费的抑制作用,仍然制约着非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上半年,
我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仅上涨1.0%,涨幅较一季
度下降 0.2 个百分点。
二、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及需关注的
问题
(一)中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
全球经济在经历2020 年的深度衰退后,2021 年呈现出较
快的反弹式复苏,2022 年复苏的力度和持续性下降。在这一过
程中,全球经济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恢复缓慢,
叠加部分发达国家空前规模的财政救助和超宽松货币政策影响,
全球通胀持续快速走高。2022 年初爆发的乌克兰危机,无疑给
本已脆弱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恢复进程带来了新的困难,国际
能源和粮食价格短时间内快速攀升;同时,新冠疫情还不时对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形成新的扰动,推升其他消费品价格。一些
发达国家正在经历近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财政刺
激已退潮的情况下,加快货币政策收紧步伐以抑制总需求,避
免通胀成为长期内更为棘手的问题,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的唯一
选择。一些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迫于国内通胀和资本外流压力,
已开启更为激进的加息进程。
2021 年 1 月,美国 CPI同比涨幅仅为1.4%,当年 12 月即
上升到 7.0%;进入 2022 年,受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美国
CPI同比涨幅接连突破 8.0%和 9.0%,6 月份已攀升至 9.1%,
这是自 1981 年 12 月以来的最高通胀水平。在此情况下,美联
储自今年 3 月以来已连续加息四次,加息幅度也由首次的 25 个
基点,提升至 75个基点。欧元区调和 CPI,2021 年 1 月仅为
0.9%,当年底即上升至5.0%;2022 年以来,因能源等经济联
系与俄乌更为紧密,欧元区通胀上升斜率较美国更为陡峭,6
月份欧元区调和 CPI已攀升至 8.6%,这是欧洲货币联盟成立以
来的最高水平。欧央行7 月份超预期加息 50 个基点,这是其近
22 年来最大幅度的加息,也由此结束了欧元区长达八年来的负
利率状况。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如:巴西、墨西哥
在 2021 年就已开启加息进程。
在部分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全球
经济是否会出现自 2020 年以来的再次衰退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但 全 球 经 济 增 速 放缓则较为确 定 。 国 际 货 币 基 金 组织
(IMF),7 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将 2022 年、2023
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调整为3.2%、2.9%,较 4 月份的预测
值分别调降了 0.4 个百分点和 0.7 个百分点;其中,2022 年美
国、欧元 区 、 日本经 济 增 速 分 别 由 4月 份 的
3.7%、2.8%、2.4%调降至2.3%、2.6%、1.7%,新兴市场和
发展中经济体则由 4月份的 3.8%调降至3.6%。随着全球经济
增速的放缓和美元指数的上升,全球贸易总量增速也可能出现
下滑。从包含中国、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在内的世界一些
主要经济体商品出口额来看,今年 1-5月份,这些经济体的出
口额同比增长为11.9%,增幅远低于去年 23.2%的水平,向疫
情前均值回归的态势非常明显。IMF 最新预测将 2022 年世界
贸易量(包括货物和服务)增速下调了 0.9 个百分点至 4.1%。
在全球融资环境总体收紧、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新兴
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暴发债务危机的风险上升、国际贸易总量
增速将趋于下降。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波动的情况下,
一些粮食、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潜藏的社会矛盾容易激
化,从而可能增加全球的不稳定性因素。
(二)下半年中国经济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势头已被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地缘
政治冲突大大削弱,全球经济在 2021 年出现反弹式复苏后,
今明两年的增速将趋于下降。这一态势不仅表现在发达经济体
中,也会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中有所体现。只有正确认识这
样的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才能对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出
客观理性的评价。疫情暴发后,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大规格财政
和货币刺激推动了需求的快速扩张,部分带动了就业和供给的
恢复。但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恢复缓慢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升级
的情况下,前期大规模需求扩张性政策的弊端开始显现,高企
的通胀迫使发达经济体加快货币政策收紧步伐,经济增速在今
明两年趋于下降已难以避免。疫情暴发后,我国在供给端较快
恢复的情况下,内需偏弱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目
前来看,今明两年我国与发达国家较高的经济增长差仍在,对
此要有充分的信心,同时我们要对当下自身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予以高度关注。
1. 需要全面客观认识我国经济复苏的力度和节奏
今年上半年这波疫情过后,市场对我国经济反弹的力度存
在一些质疑,认为当前的经济反弹力度明显弱于 2020 年,主
要体现在居民消费增长、房地产销售、出口增速等方面。对此,
需要全面客观地加以认识。
一是居民收入增长预期改变可能会主导消费增长和房地产
销售。
经济学理论对居民的消费行为有比较深入的刻画和解释,
在面对暂时性的收入冲击时,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一般难以发
生大的改变,但如果冲击造成的收入下降被居民越来越多的看
作更长期的问题,从而改变对永久性收入的预期,那么其消费
行为将可能发生较大改变。如果以最近三年(12 个季度)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季度平均增速作为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
的话,那么可以发现我国居民对未来的收入增长预期较 2020
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城镇居民收入下降幅度明显
高于农村居民。在疫情暴发以前,全国居民人均名义可支配收
入平均增速稳定在 8.8%左右,2020 年二季度下降为 7.8%,今
年二季度已下降至 6.9%;其中,疫情前城镇居民人均名义可支
配 收 入 平 均 增速 稳 定 在 8.0% 左 右 , 2020 年 二 季度 下 降 为
6.9%,今年二季度进一步下降至5.8%
当境内疫情有所反复的时候,居民消费在短期内受到抑制
在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的时候,居民消费结构会向常态化修复,
但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将会主导更长时间内的消费变化趋势,从
居民近三年的消费支出季度平均增速可以非常清楚地察觉这一
点(图6)。因此,在经过 2 年多的疫情冲击后,即使居民收
入在今年三、四季度出现较快修复,消费反弹的力度也会相对
温和,扭转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
居民收入增速预期放缓叠加我国人口结构转变等房地产长
周期下行因素,会对我国商品房会销售会形成较大制约。6 月
份,我国 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
同比下跌的城市分别有 48 个和 57 个,较去年 12 月均增加了
31 个。随着房产价格总体有所下跌,居民观望情绪加深,这也
会制约我国商品房销售的改善。在我国人口结构转变和居民人
均住房面积已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我国仍需坚持“房住不
炒”,加快构建房地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注重解决房地产业发
展中的地区和结构性问题。
二是在全球外贸增速回落叠加我国外贸出口占比已处高位
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增速难以再次快速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暴
发后不久,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用
较短的时间就实现了生产端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全面恢复,在海
外疫情快速蔓延造成生产恢复缓慢而消费仍较快增长的情况下,
中国外贸出口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快速提升。在包括中国、
美国、欧盟、英国、日本在内的经济体外贸出口总额中,中国
2020 年出口占比由疫情前的 22%左右,跳涨到 24.6%。2021
年,世界经济复苏较快,全球贸易总额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
长,在此过程中,中国很好的利用了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和
自身产业链的优势实现了出口占比的进一步提升。进入 2022
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叠加上年基数抬升,今年前几个
月全球贸易总额增速呈现回落之势。1-5月份,包括中国、美
国、欧盟、英国、日本在内的经济体商品贸易总额同比增速为
11.9%,与 2017-2018年平均增速 9%较为接近。随着全球货
币政策总体收紧,世界贸易总额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叠加
中国外贸出口份额已处高位,一些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生产较快
恢复,我国出口下半年可能难以再现两位数增长的局面。
摘要:
展开>>
收起<<
目录1.202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回顾与下半年经济展望2.2022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3.2022市委书记在市委下半年经济工作务虚会上讲话4.在2022年下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讲话202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回顾与下半年经济展望作者:《经济研究》智库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在爬坡过坎中实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展望下半年,随着全球货币政策总体趋于收紧,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演化,全球经济增速可能趋缓,国际贸易总量增速趋于下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脆弱性上升。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势头已被新冠肺炎疫情和国...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