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奋读书,为学求益——在商会“读书活动月”开讲座谈会上的讲话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png)
VIP专免
2024-01-23
999+
36KB
3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发奋读书,为学求益——在商会“读书活动月”开讲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会员,各位企业家:
**商会决定,在全体会员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这是一件政治站位高,大得
人心,有着深远意义的大好事。商会领导要我在今天的读书开讲座谈会上发个
言,来个抛砖引玉,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今天,我想主要同各位谈谈
多读书,读好书的问题。讲话的题目叫发奋读书,为学求益。为了说明这个问
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为什么要多读书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书?书是人类传播和记录知识的重要工
具,是人类交融感情、传承知识、获取经验的重要媒体,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
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书有两种,一是有字的书,一般指装订成册、印有文字的
纸张集合体,或录制在电子板上的音像制品;一种是无字的书,指自然界和人
本身所包含的信息,不是用文字符号等表述的,一般指人类的实践活动,劳动
创造,行为准则,道德风范,英雄事迹,民俗风情,民间故事等等。我们今天
所说的书,主要是指第一种。无字的书下次有机会再讲。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号召 50 周年。1995
年联合教科文组织又宣布每年的 4月23 日为世界读书日,至今已走过 27 个年
头了。近几年来,习近平
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倡导全社加强阅读学习,把读书作为一
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生活,做到爱学乐学。当前,一个全民读书的热
潮正在蓬勃兴起。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国人均阅读纸质书本 4.76 本,电子
图书3.3 本,均较上年有所提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的*,全民读书
也率先走在前面。去年全市人均阅读图书20.5 本,其中纸质书本 8.8 本,电子
图书11.7 本,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读书热潮的兴起充分说明,阅读已成为一种渴望和追求,读书的重要性越来
越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那么,阅读到底有什么好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
下几点:
第一,阅读是民族复兴、国家振兴之举。
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又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大地不断遭受外敌的入侵,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中华
民族面临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悲惨命运,中华文明也遭遇存亡绝续的严竣挑
战。造成这种苦难境地,除了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衰弱、国力空虚、朝廷无能
等原因外,就是人民知识贫乏,思想愚昧,长期处于一种被奴役、被禁锢的状
态,长期受君权、神权、族权的统治。直到“五四”运动,一批觉醒的知识分子,
联合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冲破思想牢笼,发起新文化运动,打开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提供了条件。
“五四”
运动既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场唤醒民众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一批革命知识分子以先知先觉带动后知后觉,以先进思想唤起
民众觉醒,以知识的力量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最近,我反复看了电视连
续剧《觉醒年代》,深受教育和启发。特别是剧中有几处情节发人深省:一是
为了唤醒民众,李大钊等革命先贤,冒着白色恐怖的风险,到北京、天津、沈
阳等地的工厂,举办工人夜校,教群众读书识字,传播革命真理;二是陈独秀
举办的《新青年》杂志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刊物;三是毛主席主办的《湘江评
论》,旗帜鲜明地主张“彻底研究学术,努力追求真理”,庄严宣布,“天下者,
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干,谁干?”。一时间,《湘江评论》成为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刊物,成
为了引领新的思想潮流的坐标。这就彰显了书刊的无比重要,知识的无比力量,
也彰显了阅读的伟大意义。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应加强学习,研究变局,把握变
局,应对变局,承担一个中国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当今时代,已进入知识经济
时代,我们必须发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紧跟时代步伐,为振兴中华献计出
力。
第二,阅读是育才成才的必由之路。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凡读书用功,成绩优秀者,定可成为仕大夫,
必有出息。历史和现实证明,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我国,从隋朝开
始就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就是通过严格考试,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只要发奋
读书,就有可能金榜题名,中上状元,然后到朝廷任职,一身荣耀。晚清重臣
曾国藩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被清朝当局委以重任的。他从14 岁开始,先后9年,
历经7次考试,到 23 岁终于考上秀才。还有大清名臣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
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青云直上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工人、农民和军队中
培养和选拔了大批干部,解决了燃眉之急。但这批工农兵干部普遍文化水平较
低,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审时度势,提
出选拔干部要坚持“四化”
方针,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977 年又恢复了中断10 年
的高考制度,为培养和选拔人才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这些举措的核心,
就是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为学求益,广开才路。恢复高考后,全社会的
学习气氛大大增强,特别是青少年求学若渴,一大批人才也随即脱颖而出。据
有关部门统计,恢复高考后,累计毕业的本科生共达1亿2200 多万人。这些
学生大都成了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特别是一些知名学府,更是成为了培养人
才的智库和“摇篮”。据清华大学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清华毕业或曾在校工
作过的校友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30 人,工程院院士144 人,两弹一星功勋
章获得者14 人,省部级以上干部280 人,其中曾任和现任的中央政治局常委
9人,分别是:现任1人,即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曾任8人,即:胡锦涛
(中共中央总书记)、朱镕基(国务院总理)、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长)、吴官正(中纪委书记)、黄菊(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国务院副总
理)、宋平(中组部部长)、胡启立(中央书记处书记)。其他大学如北大、
交大、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为国家培养的各类人才,也非
常可观。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读书对我人生的影响和成才的至关作用。我于
1937 年生于长沙,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爆发,国难当头,民不聊生。1938 年长
沙“文夕”大火,我家被烧得精光,沦为难民,被迫逃到*,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
直到1949 年解放。当时由于家境贫寒,上不了正规学堂,便在乡下苦读私塾,
先后读了五年,熟读了《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
林》等启蒙读本,通读了《论语》、《诗经》等“四书五经”
。这些经典古书,为我的文学功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1953 年,我在没有
读完小学的情况下,以同等学历的身份,以作文较高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一中。
1956 年被保送到株洲第一航空工业学校。毕业后先后在331 厂团委和党委办
公室从事秘书工作。1962 年10 月,当时的湖南省委军工部,按照国务院分管
国防工业的贺龙副总理的批示,就331 厂生产的一架军用教练机的发动机在某
航校飞行训练时发生故障一事,派了一个工作组到厂进行调查,要求抓住此事
开展质量整风,进行全面整改,责成厂党委写出专题整改报告。厂党委办派我
全程陪同,参与调查,并要我负责专题整改报告的起草工作,我愉快地接受了
这个任务。调查组离厂前,厂党委的专题整改报告也打印成稿,厂领导看了很
满意。上报省里后,省委军工部的领导看了也很满意,认为写得很好,得知是
我执笔的,便于1963 年2月,点名将我调到了省委军工部。后来又调到省委
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政府办公厅等多个重要部门,单独完成或参与了省委、
省政府许多重要会议的工作报告、领导讲话、指示决议、情况通报、调查报告
等文件的起草工作,获得各方面的好评。说实话,如果我没有读那些古书,就
很难写出当年厂党委那份像样的整改报告;如果没有这份整改报告,我也不可
能一下调到省委机关,也没有后来的人生辉煌。这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有力证
明。
第三,阅读是修身养性之道。
修身养性既是公民自身的需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要
求。所谓修身养性,就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心灵纯洁,本性不受侵害,
达到完善的境界。我们所说的修身养性,既不主张那种与世隔绝的“闭门思过”,
也不提倡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
摘要:
展开>>
收起<<
发奋读书,为学求益——在商会“读书活动月”开讲座谈会上的讲话各位会员,各位企业家:**商会决定,在全体会员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这是一件政治站位高,大得人心,有着深远意义的大好事。商会领导要我在今天的读书开讲座谈会上发个言,来个抛砖引玉,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今天,我想主要同各位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问题。讲话的题目叫发奋读书,为学求益。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一、为什么要多读书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书?书是人类传播和记录知识的重要工具,是人类交融感情、传承知识、获取经验的重要媒体,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书有两种,一是有字的书,一般指装订成册、印有文字的...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