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VIP专免
2024-01-23 999+ 50.88KB 2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
历史地位
一、历史背景
(一)、《实践论》写作的必要性
1、从认识根源上清算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走过了一段传奇而又曲折的路程。它在实践
中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也经历了 1924 年和 1934 年两次惨痛的失败,这
两次挫折虽然主要是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造成的,但外部反动势力对
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打击是通过党内路线错误而得手的。其中以王明为代
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四年统治,更把党几乎引向毁灭的边缘。具有
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
但它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举行的,只能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中央领
导机构问题作了变动,其他问题还来不及解决。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
一次政治局会议谈到博古时说:“遵义会议纠正了他的错误,然而没有
指出宗派主义、冒险主义,这个问题是路线上的错误。”可见,全党需
要对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根本路线上进行通盘的审视。
2、中国革命形势的巨大变化需要全党在观念上进行一次大的转变
1937 年前后,中国的政治局势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刻,开始由
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1937 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以后,
国共产党面临着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
新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责任更大了。如何适应形势变化,制
定相应的政策策略,如何帮助全体党员和干部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
线科学
和解决实种问题,从而正指导革命实践,
在全党面前的一巨而又迫切的论任务。然而,党内的思
不统一。主义(也是宗派主义)、冒险主义以及作为它
想基础的教条主义,着党的正路线、策略的制
问题如不能从思论的高以解决,中国革命不能前进
一步。,为了胜利地肩负起新的任务,党在这时必从根本问题上
来解决党内长存在而没有解决的思问题。党内思问题的最本
的问题是于马克思主义的的问题,辩证法
问题,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问题。在党的历史上,种机会主义在
这个最本的问题上是和马克思主义全对立的。经有一部
主义错误的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
而是行动的指”这个,而只是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中的只
去吓唬人们。还有主义错误的期拘泥
于革局 ,
虽然也是辛苦地——盲目地作。这两的错误思想特别
教条主义思在 1931 年1934 年使得中国革命
失,而教条主义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广。为了
党内存在的经主义和教条主义实践的教条主义的
错误根源,以在政治问题上和种机会主义进行有争,毛泽东
认为不能回避哲学阵线上的争,必哲学阵线上击败他
泽东 1937 年 78 月先《实》《矛盾。毛
这两的观延安的抗日军政大作过演讲
)《实践论》写作的可能性
1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许多超越
面,中国革命是在的新民主义
革命,这一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员论战线上的作,不是
要独立造一个。而是首先学习已经有了的
被俄十月革命实践所证明了的国际无的思----马克思主义
面,中国革命也刻的经。中国革命的国
特别复杂:毛泽东当年定说:“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
的大国,而又经过了 1924 年1927 年的革命。”这一定表明
中国革“政治经济发展本主义经
时存在,由造成了阶级关系、命有以下特点
一、
中国半殖个帝义国国,
“中国是一个大国”,大有大的处,大也有大的处。四、“中国是
环境下进行革命实践取得的经训往往刻、更
多特点,对这,形成具有本
特色哲学想就可以反过来指导中国革命。
2 平静使毛泽东在有一段相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特别在 1936下半年和 1937 年上年,
国民党西了红军的几次败了,陕北局势相
定,国内马克思主义文章已经能传
西193612
日,毛泽东分昼夜发奋研读少西方哲学著
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书籍,有了一得体会需要把这
整理出来沟桥事变(1937 年 7 7 日)前后的几个星期
陆续前线了,(延安)抗大正准备办一个年干部培训班,这批青
过 3 个短期训练后几年
需要作哲学基础,在党中央的,毛泽东又
收集材料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
写了一义,《实践论》
成了。“两论”在结中国革命经
马克思主义的和中国的具体的日
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
说,《实践论》是从认识上来党内教条主义和经
条主义的错误,教导共产党员要把自
论上来教条主义形而上的错误,教
导共产党员要把自入唯物辩证法培训班上毛泽东
时左右时,来具体《实践论》和《论》。解时毛
泽东自认为《实践论》比《矛盾论》更重要。
从当时,《实践论》、《论》的写作有着
一、从国外环境分析,当时会主义事业蓬勃
德波林派进行了有力的了党内教条
主义想理论的国外根源,这是一个十分的国际环境
、从国内,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国共两党实
作,不毛泽东写作“两论”提和可能性,
提出了从清“左”的,提高全党马克
思主义力的必要性,这为“两论”的写作造了前
具体的学习环境分析
和干部、战学哲学,为“两论”的写作
环境
二、内容讲解
摘要:

《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一、历史背景(一)、《实践论》写作的必要性1、从认识根源上清算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走过了一段传奇而又曲折的路程。它在实践中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也经历了1924年和1934年两次惨痛的失败,这两次挫折虽然主要是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造成的,但外部反动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巨大打击是通过党内路线错误而得手的。其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四年统治,更把党几乎引向毁灭的边缘。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但它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举行的,只能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中央领导机构问题作...

展开>> 收起<<
《实践论》《矛盾论》的写作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docx

共20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2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