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VIP专免
2024-01-22
999+
27.78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工人强则实体经济强。产业工
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巩固党
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队伍
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XX 是资源型工矿城市,工业是
XX 的支柱,产业工人是工业发展的支撑。XX 从制造业起
步,也必将依靠“智造”走向未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
聚力打造“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
一目标,就必须努力培育一批“城市工匠”,锻造一支高素质
产业工人队伍。统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对于造
就一支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情况
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
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国家
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央有号令,XX 见行动。党中
央部署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来,市委、市政
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扎实推进,努力以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改革支撑制造强市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组织保障,形成推进产改工作整体合力
第一时间成立了全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
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协调小组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
宣传部、市人社局等为成员单位。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
导、工会统筹协调、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指导港华
燃气、铜都流体、洁雅生物、安纳达等多家单位开展第一
批试点工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改革的实施意见》《市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规则》《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重点工作清单》等文件,改革部署更加系统,统筹推进更
加有力,为推动产改走深走实走细夯实了工作基础。
(二)思想领航,筑牢产业工人职业思想根基
抓实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组织开展“建支部、强覆
盖”百日攻坚行动和“双培三帮带”活动,2023 年录入平台管
理非公企业净增 习近平 家,增长13.2%,357 家非公企业新
组建党组织,增长28.5%。坚持党建带群建一体推进,全
市非公企业群团组织覆盖率达92.4%,实体性社会组织群
团组织覆盖率达74.6%。开展系列主题宣传,筑牢为实现
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将工人党员教育培训纳入
“万千工程”,连续开展“传育立行”教育工程进企业活动,推
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三)培训赋能,夯实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本领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支撑,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
党管人才总盘子,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市“十四五”期
间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市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市大国工匠基地建设实施方
案》等指导性文件,推动技师学院等技工院校优化专业设
置,定向培养企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明确高技能人才
占技能人才比例到 2025 年不低于1/3。实施技师津贴制度,
高技能人才引进享受生活补贴、人才房票等优惠政策。大
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安徽大江教育集团在全省率先成立
获评全省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职业教育多元化
发展。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持续拓宽技能培训范
围,开放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各类培训。
(四)竞赛搭台,激发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热情
积极组队参加全国、长三角地区和全省各类竞赛活动,
围绕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行业每年组织示范性劳
动竞赛,两年开展一次全市技能竞赛,使劳动竞赛成为产
业工人技能提升的练兵场,在比学赶超的实践中激发了产
业工人建功立业的热情。苏保信技术创新成果入选全国首
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成果展示。开展“跟着劳模去创新
——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系列宣传活动”,并入选2022
年度XX 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10 个创新范例之一。
(五)创新驱动,突出产业工人技能激励导向
鼓励引导产业工人立足自身岗位进行技术创新,发挥
技能人才领军作用,组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劳模工匠工作
室、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苏保信、周骏军等 4
人获“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技能大奖”。围绕企业经营管理、
生产研发,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
创新活动,形成了一批立足岗位、勤于专研的新型技能人
才队伍,直接推动了企业效益提升。
(六)权益护航,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发展保障
产业工人民主权利进一步落实,全市国有企业职代会
建制率达98%,国有企业厂务公开建制率达94%以上。印
发《XX 市产业工人技能薪酬分配改革实施方案》,全力推
进以“1+11+N”为主体的产业工人薪酬分配改革试点。连
续14 年开展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集体合同签约率超
过85%。推动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实现省级以上
工业园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实验区全覆盖。拓宽技能人才
职业成长路径,XX 有色、铜化集团等企业获得技能人才自
主评价权。鼓励企业在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体系之间建
立互通桥梁,为技能岗位职工拓展发展空间。二、存在的
问题
虽然 XX 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已走过了五个年头,
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体上看,氛围仍不够浓厚,推动还
不够有力,特色尚不够突出,成效也不够明显,历史欠账
较多。
(一)推动层面上,整体合力不强,历史欠账较多
前期工作推进总体较慢,对产改工作的研究谋划与统
筹协调不够。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
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职能
部门较多,内容也较为庞杂,由市总工会牵头抓总,存在
“小马拉大车”的情况,缺少工作抓手,统筹协调难度大,力
不从心。另一方面,由于缺少考核指挥棒,主观上没有引
起各县区、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存在应付心理,导致工作
推进效果不好。
(二)社会层面上,产改氛围不优,社会认同感低
一般群众对产改工作关注度不高、认同感不强,一线
产业工人对产改政策知晓度不高,对一些改革举措缺乏正
确的认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和产业
工人仍存有较大偏见,缺乏对产业工人的身份认同感,尊
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大多家长
不是万不得已不愿让孩子就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宁可
送外卖,不去当工人”的观念在就业市场还普遍存在。
(三)制度层面上,顶层设计不够,政策配套滞后整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工人强则实体经济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XX是资源型工矿城市,工业是XX的支柱,产业工人是工业发展的支撑。XX从制造业起步,也必将依靠“智造”走向未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聚力打造“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努力培育一批“城市工匠”,锻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统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对于造就一支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情况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二次会...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