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用主题教育成果涵养青年责任担当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1-22
999+
27.81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用主题教育成果涵养青年责任担当
同志们: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否具有担当精神,能
否担当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重任,关乎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全局,关乎我们党的中心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关乎
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青年担当精神的培
育,通过发表重要讲话、召开青年代表座谈会、给青年学
生回信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
逻辑严密的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
要论述是在深刻分析和精准判断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青年所面临的时代际遇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基础上形成的
科学论断,是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担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体现,为
新时代党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生成理路、深邃的
内涵要义和独特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深
刻诠释并系统把握。
一、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生成理路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坐标,着眼
于新时代新形势下青年担当精神的现实状况,以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青年担当理论为基础,赓续中国共产党百年青
年担当理论的历史基因,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
担当精神土壤,并结合自身独特的实践经历,形成了关于
青年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担当理
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位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未来
社会发展和全人类解放的维度高度评价了青年在其中的地
位和作用,指明了青年肩负的责任和要求,为关于青年担
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石。一方面,马克思
和恩格斯的青年担当理论构筑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担当思想
的理论大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要
想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青年的力量,青年要自觉投身
人类社会发展和全人类解放这一崇高事业。恩格斯在分析
德国革命时指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在人
类社会发展上,马克思认为,“现代的命运……取决于青年
人崇高奔放的激情”。他强调青年应该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另外,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下:“在
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
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立足人类解放对青年的完美划定了
指针,将青年担当理论延展到了最高层面。另一方面,列
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青年担当理论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担当思想。在无产阶级革命时
期,列宁认为青年是无产阶级革命能否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整个斗争的结局都将取决于青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列宁认为,只有让青年发挥作用,社会主义建设才能顺利
进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
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进一步强调了青年在社会主义建
设中担负的责任。
(二)历史依据:中国共产党青年担当理论的百年赓
续。青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占据了很大比重,发挥了
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充分认识
到了青年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作用,始终高度重视培
养青年的担当意识,党的历代主要领导人结合不同历史时
期的实际情况都对青年担当精神做出过相关论述,一以贯
之构成了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历史依据。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指出,“全国的青年和文化界对于民主革命
和抗日战争负有大的责任”,认为青年应该担当起党革命事
业的重任。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青年是“早
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著名论述,对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站在改革开放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度,指出青年要做到“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成为“四有”新人。这一时期,
还有提出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提出的“青年
是世界的未来”等诸多论述,共同构成了党百年来的青年担
当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包括青年为何要树立担
当精神、如何树立担当精神等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党
历史上关于青年担当理论的优良传承,做到了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
(三)文化渊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论述。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担当论述是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
述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担当的论述有个人
家国和天下三个维度,其出场遵循身修、家齐、国治、天
下平的逻辑进路。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担当上
强调个人品德的修养。《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
语·泰伯》)要求广大青年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
取道德滋养”,正是要从中华传统个人担当思想中吸取文化
滋养。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论述内蕴厚植家国情
怀的要求。为国担当是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追求,从霍去
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再到顾炎武“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等等,厚重的家国情怀始终是流淌在中华
民族血液里的担当基因,构成了中华传统担当论述最核心
的精神追求,也是教育青年树立爱国思想、担当国家重任
的文化根源。最后,中华传统担当论述在为天下担当这一
层面达到了最高境界。平天下是修身、齐家、治国后的更
高追求,既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担当,又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
文明理想。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中多次引经据典,
其话语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担当思想的现代转化。
(四)实践体认:个人实践经历的现实感悟。理论的
产生总是离不开实践的推动,关于青年担当精神形成的理
论论述离不开其个人独特的实践经历,从知青时期在基层
中青年担当理论论述的萌芽,到地方工作时期对青年担当
论述不断形成新的理念,再到中央工作时期关于青年担当
理论论述逐渐成熟,知青岁月的艰苦磨练、主政地方的工
作探索、执政中央的智慧总结,都是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
要论述的实践来源。七年知青岁月,青年在梁家河便萌生
了为民尽责的使命担当精神,在梁家河担任党支部书记期
间,勇挑重担,以一往无前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体民苦
解民忧。到地方工作后,总是挂念青年,关注青年,重视
青年。在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期间,他在全县青年“三热爱”
教育大会上指出:“时代的变革,常以青年为先锋;社会的
前进,必以青年为主力。”到福建宁德工作后,针对宁德少
数民族文化传承不力的现状,认为青年人要努力改变这一
现状,“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对年青人来说,尤其必要”。到浙
江后,赴浙江团省委调研,对共青团提出“忠诚、敏锐、活
泼、实干”的重要要求。到中央工作后,站在更高视野,围
绕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青年担当作出多次论述,对青年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时期丰富的个人经历形成了党的
十八大以来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实践之源。
二、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
新的历史方位,重新审视党的青年工作和青年担当精神的
现状,对于新时代下青年担当精神的培育进行了新的解读
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为什么要
树立担当精神、青年需要担当什么以及如何树立担当精神
遵循着由价值到内容,再到路径的论述逻辑,形成了逻辑
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深刻
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
(一)青年树立担当精神的价值意蕴
围绕青年为什么要树立担当精神,从青年自身的成长、
党执政基础的巩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和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构建四个维度,层层递进地阐释了新时代青年“为
何担当”。
1.青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具有强烈的担当意
标签: #主题教育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用主题教育成果涵养青年责任担当同志们:“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否具有担当精神,能否担当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重任,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关乎我们党的中心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青年担当精神的培育,通过发表重要讲话、召开青年代表座谈会、给青年学生回信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关于青年担当精神重要论述是在深刻分析和精准判断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青年所面临的时代际遇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论断,是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担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体现,为新时代...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