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8篇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png)
VIP专免
2023-12-22
999+
45.5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 8篇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篇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要努力实现
“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要求,并重点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行部署。
基层是人民群众生活休憩的家园,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汇集地,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
撑,也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所以,基层是我们党长期执政最坚实的力量支撑,是落实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理念、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最直接的平台,也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最重要的基础。2020 年9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
才能稳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
平,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坚持基层党建引领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相结合,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模式。党建引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
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因此要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核心作用,使基层党组织不仅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的战斗堡垒,更
要成为团结动员群众、聚合多方力量的领导核心。要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为主
体的党建“同心圆”,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打造“一核多元”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其次,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与拓宽社会参与途径相结合,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保障。民主协商是社会治理的有效方
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因此
要建立联席会议、民情恳谈、议事协商等制度化平台,听民意、汇民智;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参与
基层协商,实施帮扶共建;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运用,提升参与的便捷性、有效性,拓宽社会力量参与途径,
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促进各种力量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水平。
再次,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减轻基层负担相结合,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条件。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并强调“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
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要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减法,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力戒形式主义
和官僚主义,使基层的精力更多地放在提升治理和服务水平上。同时,还要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加法,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服务
体系建设,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将老旧小区改造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多功能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
15 分钟便民服务圈,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条件,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最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与构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相结合,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支撑。基层社会治理队伍是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的人才基础。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打造基层干部安心安身安业的工作环境,把更多专业化
的人才引向基层;完善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加快知识更新,提升基层干部的专业能力。同时,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
出的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基层社会治
理专业化的技术基础。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
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我们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国家治理效
能,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篇 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隆重召开,给全
党、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建设蓝图。全会指出了“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是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作为直面群众的第一层服务平台,乡村治理能力的优劣事关群众对党和基层组织的
认可度和满意度,如何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作如下几点思考:
强化党的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堡垒。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组织结构树中最基础的构成、国家执政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基
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是党治理能力最直接的体现,要推进脱贫攻坚平稳衔接好乡村振兴,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领导,坚决
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树立“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组织力、执行力,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
用发挥。
强化产业发展促进集体经济积累。随着我国主要社会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群众知识面和精神层次的提升,对基层治理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这也是对基层组织物质保障能力的最直观的要求。集
体经济的发展积累,能够提升基层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民生、优化服务的能力,是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物质保障。基层必须
结合自身实际,持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利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助推产业革命,用好、用活集体资产,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市
场需求选择好产业,对标市场化、精细化、品牌化,强化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大数据平台等提升集体经济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
险能力。逐步完善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积累、治理能力之间的利益链接,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强化依法治理推动综合治理并举。所有的社会治理、群众自治都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完成。在社会主义法治制度框架逐渐
完善下,基层治理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的时候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院坝会、法治课堂等方
式强化基层法治宣传、学习,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并完善法制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与义务,提升基层
法治水平。同时结合德治、自治等方式,积极引导有道德威望、先进思想的乡贤、党员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示范引领带
动,结合自身实际完善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在平等、公开的环境中完成基层治理,逐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强化探索创新引领治理方法改革。思变则变、革新则新。基层治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思想不断的进步提升,才能
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一是持续开展基层党员干部教育,组织干部群众“走出去”学习基层治理的先进方法,将他山之石
“引进来”攻作我玉,对照先进方法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二是挖掘自身潜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充
分用好人民群众的力量。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按照村寨界限、群众集居等自然网格,探索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管理方
式;或是按照村(居)民组为单元,下层基层组织管理和治理,以村(居)民组形成自治章程,报备登记后在组内开展自治,
解决自身问题。不断强化探索创新的力度,引领基层治理方法变革,持续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篇 3
“要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
确方向,要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这为如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
指明了方向,关键就在于党的领导、多元参与和技术升级。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办好事、办实事。要在党
的领导下,在通过协调各方、统揽全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架构,成立适应本地治理情况的综合指挥服务中心,搭
建疫情防控、防汛减灾、环境安全等各项工作协调管控的一体化平台。只有党的领导,才能推动各方齐心、用心、尽心参与,
才能实现基层治理的专业化、精细化。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关键在于多元参与。基层治理从来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单位的事情,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
全域社会的共同努力。党的组织覆盖、政府部门的尽心尽责、两新组织的鼎力支持,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实现能力提升的基
石。要整合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整合好社会组织、企业、自治组织的资源能量,构建“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体系。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关键在于技术升级。现代以来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格局,必然也从多方面改变了固
有工作模式。特别是疫情防控以来,防疫App 的有效运用为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要坚定的实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项目,只有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才能走在社会发展、基层治理的最前沿,才能用可视可控的技术手段,不
断补短板,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篇 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这是新时代新发
展阶段我国社会治理的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基层治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要在农村乡镇、村和城市街道、社区层面,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开展,服务基层大
众、协调基层社会关系、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制度及其运作实践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巩固
基层组织、加强基层管理、创新基层治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更加强调和重视基层治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部署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任务中,绝大多数都与基层治理有关。
基层社会是我国人民群众生活休憩的家园,基层治理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坚实力量支撑。基层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和民生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汇集地,基层治理也是彰显为人民服务宗旨、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最直接、最及时的平台。基层
社会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篇 5
为充分了解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以及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关注度,5月21-25 日,市统计局组织力量对全市乡
村振兴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抽取了梁子湖区梁子镇沙湾村和沼山镇湖瓢村。调研采取实地调查和交流座谈相结合的方式。
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6 份。按照性别分类,男性33 人,女性23 人;按年龄分类,50 岁以下 22 人,50 岁及以上 34 人;按
照文化程度分类,高中以下 40 人,高中及以上 16 人;按照调查对象的身份分类,村民44 人、村干部8人、乡镇干部3人、
其他1人。从调研结果看,全市乡村变化明显,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乡村基础
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须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一、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
(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在被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
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56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 23 人选择“生活富裕”,占41.1%。
(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56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 24 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市农
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在 56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
的,分别有 42 人、35 人、37 人,分别占75.0%、62.5%、66.1%。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沙湾村六
组龙群莲回答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金、人才、
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
(四)期盼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 56 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盼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
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分别有 32 人、20 人,分别占57.1%、35.7%。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有 20 人,占35.7%。
希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声。
二、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
(一)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近年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20XX 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 105 家,省重点龙头企业 12 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 1573 家,同比
增长10.77%。同时,全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武昌鱼、蓝莓、沼山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
牌。20XX 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点 308 个,示范点45 个。全市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品牌88 个,总数达
204 个,同比增加40 个,增长24.39%。
(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鄂州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调查中发现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
是“道路变好了变宽了、房子变大了、村子变干净了”。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
20XX 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60 万吨,综合使用量达57.7 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6.2%,较上年同期提高 0.5 个百分
点。乡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达到100%。全市有600 多座污
水处理设施对乡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指数达到90%以上。
(三)乡风建设基础扎实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
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
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
用。
(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
鄂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途径,整合面向农村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建立全域覆盖的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每个
村都有配备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生、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网格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乡村治理成
本,而且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现阶段,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治
理更加科学高效。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一户农民种植0.8 亩地的小麦,产量320 斤,毛收入 330 元,
投入成本335 元(整地90 元、种子60 元、化肥80 元、收割 85 元、农药 20 元),人工未计,亏本5元。据调查,今年化
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价格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全市化肥价格按简单平均,平均涨幅 22.8%。同时,农业生产人工成本
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二)乡村特色产业不强。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以湖
北省梁子镇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为例,基地负责人表示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要求高,其中从鲜品烘焙成干品这一环节目前依
赖于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这一环节技术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训工人,由于是临时作业,难以留住工人,所以宁愿将鲜品运
往浙江同行那里进行烘焙处理。
(三)技术人才支撑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 50 岁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
务农人员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供养他们。一些人
觉得医疗费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
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几点建议
1.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
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
到实处,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
摘要:
展开>>
收起<<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8篇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调研和思考篇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要求,并重点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行部署。基层是人民群众生活休憩的家园,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汇集地,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也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所以,基层是我们党长期执政最坚实的力量支撑,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最直接的平台,也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最重要的基础。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