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宣讲稿
VIP专免
2024-01-21
999+
27.56KB
1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乡村振兴宣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此我给大家拜个晚年,祝
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按照县委“榜样进乡村宣
讲乡村振兴”工作安排,今天在这里与各位老乡相识、相聚,交流的主题为:
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丰都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中,这既是对我个人的
鞭策和激励,也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感到非常
高兴、非常荣幸。说实在的,接到这个宣讲主题的时候,自己感觉任务艰巨、
压力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在座的各位都是长期在最基层、最一线工作,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
实践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宏大的维度亲身经历了农村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
一本“活历史”;而且,我一直认为,基层农村的干部和群众都是一群能人,
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农村工作的经验不可以说是不丰富的。与大家相比,自己虽
然也是农村出身,又工作在基层,但毕竟在空间和时间经历上与大家还是有差
距的。
其二,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宏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因
为它是国家层面的一项大战略,相关工作的时间跨度很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在
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
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对于
解决好“三农”问题,实施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去
年 12 月 23 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
的战略部署。”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
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以上重要论述和论断对我
们实践工作指导意义重大,我们都是基层抓落实的,在顶层设计正在进行时的
背景下谈实践的完成时,谈具体工作的落实,感觉还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谈
一些理论和政策的东西,一方面可能谈不全、谈不深,另一方面,大家听着也
可能比较枯燥。其三,就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乡村振兴大环境,如何通
过基层党组织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个大问题。我们大家都身处最基层,
对一些制约瓶颈都感同身受,可以说许多问题就摆在那里,但是解决的对策、
解决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的明显,这倒不是大家工作不努力、不走心,而是许多
问题具有历史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农民要富,
产业就要兴,但这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农村发展的两个本质问题的解决,一个
是土地产出值的问题,另一个是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城市的资源优势和工
业经济背景,使得我们的土地产出物竞争力几乎为零,农民的土地收入很少,
农村的积累严重不足,也就制约了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即农民就业岗位的开发。
而且,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原来需要好多人做的工作和事情,现在基本
靠机械和很少的人来完成,像我们原来种水稻,一般都是牛耕,全家齐上阵,
盖房要请许多小工,需要很长时间,但现在,一个人、一台拖拉机、几十分钟,
水稻就种上了;盖高楼大厦,也是一两天一个楼层,速度快到让人惊叹。整个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就是催生了更多的“失业”农民,更多需要张口
吃饭的“嘴”。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许多农民已经在土地上守不出一个美好
幸福的生活了,我们丰都的许多农民,也大都是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大规模
地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一直到现在,背井离乡、很少团聚。我们基层党组
织要让农民富裕,就要解决农村发展的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对我们一个镇、一
个村来说,力量有限、思路有限、政策有限,难度很大。所以,今天谈基层组
织振兴的措施,也不一定能触到大家的兴奋点。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再从大家的实际状况和我自己的角色身份出发,
我觉得今天,我们可以一起梳理一下我们对乡村振兴这个概念的直观认识,重
点就如何用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全面推进丰都乡村振兴作一个探讨。在这
里重点讲下和咱们村里、村民联系比较密切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要围
绕什么是乡村振兴、怎么振兴乡村两个方面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学习体
会。不妥的地方,我们共同探讨。
一、解读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
“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
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早在河北正定
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以系统思维和战略眼光对乡村经济的功能定位与发展
路径进行科学谋划,提出要积极研究探索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新路子。在
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心系“三农”工作,到过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
每到一处都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三农”工作。在浙江工
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非常关心“三农”的议题,针对当时工业化、城市化呈进
一步加速的趋势,在“之江新语”专栏中写道,“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
问题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容易忽视‘三农’利益、导致各种矛盾
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的足迹遍及全市19个区县,
强调“三农”
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党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他深
刻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成为新时代
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
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完成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
报告的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指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
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
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
明了方向。
二、因地制宜全面振兴乡村
(一)要保证粮食安全。一直以来,“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萦绕在人
们心头。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到中国饭碗里装中国粮,
有关吃饭问题未曾麻痹大意过。如今,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
养育了世界近 1/5 的人口,从当年4 亿人吃不饱到今天 14 亿多人吃得好,就是
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答。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
活自己!”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
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
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
地红线。如何理解“粮食安全”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出发。
第一,观察粮食安全,首要的是战略维度。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关系
国家经济的大账本,关乎国家安全的大战略。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
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历史上,多少兴
旺衰败的教训,都说明了守住天下粮仓的重要性。究其本质而言,粮食多一点
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只有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
正从粮食安、天下安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发展。
第二,守护粮食安全,基础的是资源维度。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土地资源富集,粮食生产就能保供。这意味着,
农田就是农田,也必须是良田;既要确保 18 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又要努力建成
10亿亩高标准农田。对此,决不允许在耕地上东折腾一下、西折腾一下,决不
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否则,14 亿多人的饭碗怎么端得牢!
耕地红线不能践踏,保护底线不能突破,守住了耕地红线就是守住了安全线。
第三,确保粮食安全,关键的是科技维度。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
技。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技技术提升,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育种能力建设…
…凡此种种,都需要向科技要生产力。以植保为例,人工作业一天只能作业十
几亩地;采用自走式喷雾机,一天可以作业500 亩地;使用无人机飞防作业,
一天可以作业1000 多亩地。只需要设定好程序,无人机可以自主喷洒,作业完
成后自动飞回,省时省力又高效。所以说,只有坚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才
能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第四,扛起粮食安全,重要的是责任维度。人们常说,守土有责、守土负
责、守土尽责。围绕粮食安全,我们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怎么扛起粮
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从讲政治的高
度看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不能光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要增强落实粮食安
全责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就是要真正把粮食生产放在心上、
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我们必须要保面积、保产量,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不
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五,践行粮食安全,日常的是生活维度。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出发,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好风尚,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强节约粮食工作,
狠刹浪费之风,从餐桌抓起、从每个人做起,树立节约观。既要吃得丰富多样,
又要吃得适度适量,是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也是对劳动的尊重、
对美德的尊崇。对粮食而言,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开源节流”,都是在加重
安全的砝码、安心的保障。
(二)要突出产业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
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
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近年来,我们**
镇在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因地制宜构建以肉牛、榨菜、鸡为重点的“一主两辅
多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肉牛进口、榨菜出口、藠头出口全市第一,小成功
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出口产品安全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连续 3 年获全市巩固脱贫成效考核“两好
一优”
标签: #乡村振兴
摘要:
展开>>
收起<<
乡村振兴宣讲稿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此我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按照县委“榜样进乡村宣讲乡村振兴”工作安排,今天在这里与各位老乡相识、相聚,交流的主题为: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丰都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中,这既是对我个人的鞭策和激励,也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感到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说实在的,接到这个宣讲主题的时候,自己感觉任务艰巨、压力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在座的各位都是长期在最基层、最一线工作,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宏大的维度亲身经历了农村的发展变化,可以说是...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