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精选
VIP专免
2024-01-21
999+
29.76KB
3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精选
(5篇)
精选【一】
今年以来,xx 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
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农
业经济和农旅融合发展,大理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厕
所革命”、发展特色产业等,乡村面貌逐步改善,基础设施
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现将 xx 镇
20xx 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 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经济健康向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
乡村振兴衔接。坚持精准施策、稳固脱贫,新增和调整帮
扶力量 20 人,完成 361 个各级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发放鸡
苗2000 余只,仔猪 26 头,162 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面享
受教育扶持政策,新增低保兜底 11 人,动态管理贫困人口
1013 人。举办贫困户产业技术培训 2期,实用技能培训 2
期。开发公益性岗位 30 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 80 个。
农业蓬勃发展,经济基础日益牢固。坚持耕地保护红线,
严把粮食安全关,截至 20xx 年年底,全镇共有集体农用土
地154896.76 亩,粮食作物年产量约 4224.2 公斤,茶叶年产
量约 923.9 吨,水
果年产量约 133 吨;生猪年出栏 2万余头,年产肉量约
1660 吨。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鼓励
发展规模养殖和林下种养殖,建成茶园 5000 余亩、中药材
6000 余亩和高山蔬菜、蓝莓、核桃“三个千亩”;培育发展笋
用竹 200 亩,食用笋年产达 15 吨;建成 500 头以上养殖场
(户)2家、1000 头以上养殖场(户)2家,注册特色农产
品商标 1个,驯化野生重楼4种。坚持以项目促发展,积极
协调实施天兆猪业二期建设项目,拟建成集 20 万头种猪繁
育、30 万头商品猪养殖、饲料加工厂、生猪屠宰、冷链物
流为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二)农旅融合提质增效。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
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坚持“5242”发展战略布
局,抢抓成渝双城发展机遇,依托文化和产业资源,打造
问道老君山、茶马官道寻踪“两大乡村旅游线路”,串联蓝莓
酒庄、九龙潭农场、普惠寺、飞龙关、高桥明月、茶马驿
站等景观景点,沿线布局采茶叶、摘蓝莓、掰竹笋、取蜂
蜜等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积极引进精品民宿发展,让游客
深化“吃住行游购”体验。年均接待游客 1.3 万人次,年均旅
游综合收入 40 万元。一条切合实际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发展之路逐渐成形。
(三)人居环境长治久美。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新建
完工“厕所革命”46 户。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和探索实施农
村垃圾处理“高岗模式”,年投入资金约8万元,配备保洁员
56 名、垃圾清运员 42 名,推进垃圾清运“不落地”和分类回
收,垃圾清运减少率达28%。开展砂石、畜禽养殖等“散乱
污”企业巡查治理 22 次,养殖户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加
强农药制品规范管理使用,设置7个农膜回收点、14 个农
药包装品回收点,回收农膜125 公斤、农药包装品 80 公斤。
划分 5个功能分区233 个摊位,完成轱辘临时农贸市场搬迁,
解决数十年来“马路集市”遗留问题。着力优化民居环境,完
成轱辘小区、xx 小区370 余户防雨棚安装,化解群众“烦心
事”,人居环境逐渐改善,乡风文明水平日趋提高。
(四)特色产业茁壮成长。依托自身的优质水资源和
森林资源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投资 400 万元建
设xx 镇雅鱼养殖示范基地,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并与四川
农业大学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建成集生态养殖、旅游观光
生态保护、科研繁殖为一体的.冷水鱼养殖产业示范基地,
年产雅鱼等水产品可达3万斤,年产值60 万元。基于资源
基础,探索实践“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模式,以上横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自营为基础,采取中省
(市县)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项目化实施、形成固定资产及
实物入股的形式,形成了面积约30 亩的以重楼、半夏、黄
精、毛慈菇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振兴软硬件不足。行政区划调整后,我镇
机关实有可用办公室15 间,办公场所拥挤,乡村振兴无专
用办公室和办公设备。镇级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收支逆差
达65 万元,乡村振兴日常经费保障乏力。
(二)农村实用型人才紧缺。在农业产业方面缺少新
型职业农民和电商专业人才,缺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深
加工业的领军型、高层次涉农人才,在农旅融合上缺少懂
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精专人才。人才培养滞后于实际
需要,招募合伙人渠道单一,人才体系尚未适合当地实情
人才振兴缺口较大。
(三)企业入驻和项目转化率不高。辖区龙头企业规
模相对较小,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够。在乡村
产业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招引相关联的企业力度不够,项
目支撑力不强,销售渠道单一,附加值不高。
(四)生态环境整治成效需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境治
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但群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沿线环境卫生时有反弹,畜禽养殖等“散乱污”企业的问题依
然存在。
三、20xx 年工作计划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
法,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作用。加大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
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深化产业带动效能。突出农旅大镇发展定位,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盘活产业资源,进一步挖掘、提
升发展中药材、蔬菜和林竹三大支柱性产业;探索实践养
殖产业“三化”联动,实现“一三互动、农旅融合”,走绿色高
效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逐步完善硬件设施,积极
争取项目资金,硬化、维护村组道路,改造提升饮水设施
有序推进垃圾分类试点,污水处理厂、厕所革命、垃圾分
类等工作,推进永久性避难场所建设,补充完善轱辘小区
文体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实
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
四)构建文明和谐格局。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深入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将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逐步渗入到群
众头脑、转化为自觉行动,提升群众综合素质。探索以网
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社会治理模式
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建好宣传文化阵地,完善村规民约,
培育文明新风尚,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精选【二】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我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研
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
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题。
在全镇领导干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多方协力下,经
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
和谐稳定。现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着眼产业兴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大胆谋划,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粮油
果蔬、药材、生猪、家禽、水产等五大特色种养产业规模
不断扩大,持续稳定发展。截至目前,全镇粮食种植面积
逾4.5 万亩,粮食总产 1.7 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超过 3000 余
亩,白芷、麦冬、丹参等中药材种植业再上台阶。推广“公
司+基地+农户”种养殖模式,做大做强温氏、齐全、新希望
等规模养殖寄养场,共计出栏生猪 14.9 万头、山羊1.25 万
头、肉鸡 150 万羽、肉牛20xx 余头。创业就业持续攀升,
建立返乡创业基地 1个,培育发展射洪鲲源水产养殖专业合
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30 余家,回引农民工回乡创业34 人,
组织各类农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班2批次140 余人次,转移
劳动力 12161 人次,创劳务收入约4亿元。全镇农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达1.9 万元。
二、立足生态宜居,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一是统筹村镇发展,切实打造宜居环境。我镇大力实
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突出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
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村道路硬化和饮水安全
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土地整治、危房改造等措施。累
计建设农村道路26.42 公里,建设省道 S101 线涪西段,建
设各类卫生水井67 口,安装自来水 5处,维修人民渠干渠
7公里,改造整治提灌站5座,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时
储备上报20 余个村道路拓通、舍得酒粮基地建设、农村水
环境治理等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二是不断推进人居环
境整治,全力推进村庄清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河流保
护、秸秆禁烧行动。落实日常保洁制度和保洁人员,加大
垃圾清运日常巡查力度,截至目前,建有垃圾压缩站及集
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项目各1处,建设完成“千村示范”
污水处理工程2处,完成 330 户卫生厕所改造,达到全年目
标(360 户)的 91.7%。扎实开展河长制、库长制工作,不
断完善县镇村三级河长监管体系,组织开展常态化巡河护
河,加强与大英象山、通仙河道联防联控,出境水质常年
保持 3类。强力整治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开展执法巡逻,广
泛宣传教育,出动流动宣传车95 次,现场制止秸秆焚烧 20
余处,群众环保意识持续增强。
三、着手乡风文明建设,打造和谐环境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村
凤凰村为试点,先后开展 10
余次“我是党员宣讲人”、“主题党日”等活动助力文明创建。
同时,在村主道路建设“党员示范一条路”,设置文明守礼、
先进典型路牌10 余个,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先进评
创”,对党员先锋模范、脱贫攻坚示范户、环境卫生示范户
等8大方面起带头作用、群众公认的'党员群众进行宣传表
彰,以身边事、身边人感化和引导全村群众共同参与共建
促进全镇乡风文明水平提升。二是利用村广播、文娱活动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制天价彩礼,薄养厚葬
等陈规陋习,培养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社和谐的农村
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持续好转。
四、发展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治理
一是弘扬向善向上社会正能量,提高群众凝聚力。我
镇充分利用党建微信群,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平台,广泛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扶持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文化乡贤
等乡土人才,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依托“贺诚故里”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禀赋,挖掘开发耕读文化,
先后开展 4次以“将军故里”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活动。二是加
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建责任抓实、抓细、抓到位,将党
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
格
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开展生活,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
动载体,过好组织生活,持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我
镇全年共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远程教
育、党课宣讲等各类学习教育 50 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
1500
摘要:
展开>>
收起<<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精选(5篇)精选【一】 今年以来,xx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农业经济和农旅融合发展,大理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实施“厕所革命”、发展特色产业等,乡村面貌逐步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现将xx镇20xx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业经济健康向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乡村振兴衔接。坚持精准施策、稳固脱贫,新增和调整帮扶力量20人,完成361个各级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发放鸡苗2000余只,仔猪26头,16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面享受教育扶持政策,新增低保兜底...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