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VIP专免
2024-01-21
999+
19.14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紧扣全市“一都
四区” 战略目标,以打造“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和高质量发
展转型先行地、生态文明示范先行地、最优营商环境先行
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地”为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以“生态康养”为首位产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
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
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增、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
势。
(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基础日趋向好。2022 年全
县实现生产总值 108.32 亿元(其中一产 17.42 亿元,二产
41.60 亿元,三产 49.29 亿元),增长 4.7%,增速全市第一。三
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16.1:38.4:45.5。生态康养首位产业实现
总产值 33.2 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 31%。地方财政收入
2.7 亿元、同口径增长 8.5%,财政自给率 7%,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达到 20.34 亿元、增长 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达到 33001 元、12898 元,增长 4.7%、7%;支撑高质量
发展的产业基础日趋向好。
(二)项目建设质效提升,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扎实开展
“高质量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聚焦“五个十”项目,抓投资、
抓进度、抓投产,2022 年实施的 176 个项目完成投资
148.3 亿元,增长 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7.6 亿元,
增长 22.3%。中国·*兰花产业园、钨新材料产业园一期、云
镇水库等 58 个项目建成运营,月河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蓄水
完成,米粮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地勘建站顺利,拟于明年年
初开工;尧柏集团水泥智能化生产线项目进展迅速;西康
高铁、G345 庙坡岭隧道等项目快速推进,丹宁高速、西康
高速*北立交、金台谷民宿康养等重大前期项目即将落地。
坚持“筑巢引凤”,“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建成标准化厂
房5.6 万平方米,全年招商签约项目 144 个、到位资金
179.7 亿元、增长 40.6%。争取资金 24.8 亿元,增长 14%。
(三)资源优势逐步显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依托自然
资 源优势,突出发展清洁能源、汉白玉新材料、石灰石新
材料、钨 新材料、铅锌新材料“五大支柱工业”,培育壮大农
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四大产业集群”,
提升园区招 商引资、创新创造、引领孵化“三大承载能力”,
工业总量快速扩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企业不断增
加,2022 年规上工业达到 49 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 156
亿元、增长 11.6%;增加值 37.5 亿元,增长 7.3%;工业投资增
速达到 14.6%。陕西均健佳实业、华兴特色农产品 2家企业
纳入省、市后备企业库。
(四)科创投入持续加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企业
主体、市场主导、政府主推,秦创原*科创中心建设稳步推
进,全县科技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达到 0.52%,企业科研经
费投入占比 2.8%以上,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99.3%。培育入
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1 家、高新技术企业10 家,现有省级
“专精特新”企业 2 家、“双创”基地 2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
积极扩大开放合作,全年外贸进出口实现 4594 万元,电子
商务网络交易额4.2 亿元,同比增长 10.5%。
(五)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制定《打
造最佳营商环境先行地三十条措施》等系列优化营商环境
措施,全面落实惠企政策,近三年累计兑付民营企业扶持
资金 4.3 亿元,帮企纾困新增“退减缓免”税费1.26 亿元。建
立企业“早餐会”“晚茶会”制度,累计协调解决问题135 个。
建立民营经济主管部门与公检法司沟通联系机制,依法打
击破坏营商环境治理活动,法治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进
“ 一 网通办”,579 项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 网 办 率 达
96%。2022 年新增民营企业325 户、增长 8.8%(累计 3147
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433 户、增长 6.97% (累计 15572 户),农
民专业合作社1972 户,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到 20691 户,
增长 6.57%,从业人数突破 10 万人。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
61.14 亿元,同比增长 8.15%,非公占比达 56.44%。现有民营
“五上”企业159 家,占所有五上企业的 95%。年产值 1亿元
上的企业49 家。实现税金4.3 亿元,同步增长 110%,占全县
所有企业上缴税金总额的 89%。为地方财政贡献税金1.5 亿
元左右,占地方财
政收入的 60%。
二、 困难和问题
(一)县域经济总量不大。2022 年,全县实现 GDP108.32
亿元,约占全市的 12%,约为全省县均地区生产总值的 60%
左右,全县人均 GDP 为43051 元,比全国人均 GDP(85698
元)低42647 元,比全省人均 GDP(82864 元)低39813 元,全
县人均 GDP 只有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50%和52%左右。
财政收入水平不高,2022 年地方财政收入 2.7 亿元,财政支
出35.66 亿元,收支比 约为1:14,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生态
康养旅游首位产业规划不明晰,文化、旅游、康养融合不
深,游客停留消费带动性不强,资源优势挖掘、打造和利
用不足,首位产业引领和带动县域经济作用不明晰。
(二)工业经济发展不优。清洁能源、汉白玉新材料、石
灰 石新材料、钨新材料、铅锌和黄金新材料“五大支柱工
业”仍以资源型、粗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为主,深度加工和
终端产品少,加工转化能力较弱,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高
科技含量小,产品附加值低;建设周期长,产品单一,产
业链短,处于产业链低端链主支撑带动能力不强,难以聚
链成群、集群成势,在环保政策约束下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工业园区发展滞后,现有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云镇、和平中
小企业孵化园等各类产业园 8个,点状分布,基础设施配套
还不到位,园区功能不突出,厂房利用率不高,人才招引
标签: #经济发展
摘要:
展开>>
收起<<
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紧扣全市“一都四区”战略目标,以打造“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和高质量发展转型先行地、生态文明示范先行地、最优营商环境先行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地”为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生态康养”为首位产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增、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基础日趋向好。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8.32亿元(其中一产17.42亿元,二产41.60亿元,三产49.29亿元),增长4.7%,增速全市第一。三次产业结构...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