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汇编
VIP专免
2024-06-20
999+
56.5KB
5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红色故事 75 例
1. 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
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
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
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
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
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
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 1961 年隆冬时节,63 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
展农村调查,历时 50 多天,先后接触了 2000 多名群众和干
部,调查了 7个公社和 10 多个大队的情况。5份调研报告
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
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
阻,他毅然决然,“有话我还要说!”
3. 陈云同志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
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 10%的
时间就够了。”1961 年,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蹲
点15 天,写了 3个调查报告,得出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
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单季稻、种小麦不如种蚕豆的结
论。这样细致深入的调查,没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见
两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1927 年1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
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
等5个县,历时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写了
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
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
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4. 1942 年初,359 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
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
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
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
范。
5. 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
后,毛主席“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
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
地为党工作。
6. 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 年1月,他知道刘
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
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
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
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7. 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 年庐山会议上,
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
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
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
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
面旗帜。
8. 董必武与何连芝 1937 年在延安结婚,育有三名子
女:董良羽、董良翚
、董良翮。三个名字之所以都带“羽”字,是
因为董必武深感旧中国的“落后就要挨打”,希望
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早日飞上蓝天,期待他们兄
妹志存高远,为国家建设作贡献。也正因为有这
样的愿望,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1963 年1
月28 日还专门写了首《字三子》诗:“蓄势如鹰
隼,奋飞健翼张”“武能御外侮,斯文亦在兹”“如
鹏飞有意,标指向天津”。
9. 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
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
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
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
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
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10. 刘伯承元帅不抽烟、不喝酒、不喜娱乐,“一生只
研究打仗这一件事”,“自打从军时起,就做好了准备。路死
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在战斗和工作间隙,
翻译大量的苏联军事教材下发指导部队作战,被誉为“论兵
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毛泽东同志 1938 年4月9日出席抗大第四
期开学典礼时对学员说,你们若想在抗大站住,
首先要下定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
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
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没有最后的
决心是不够的,更要有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
自己贡献生命的决心”。牺牲升官、牺牲发财、
牺牲生命,是毛泽东同志给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
标定的精神高地。这“三个牺牲”,非但没有吓跑
抗大学员,反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形
成“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还有颗心,只要还
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去抗大”“抗大抗大
越抗越大”的滚滚洪流。
11. 抗日战争胜利后,迫于国际舆论压力和国内民众希
望和平的意愿,蒋介石不得不作出姿态,电邀毛泽东到重
庆举行会谈。蒋介石开始不把共产党和毛泽东放在眼里,
但一经与毛泽东见面,就改变了看法。蒋介石对其秘书陈
布雷说:“毛泽东嗜烟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
谈话期间,竟能做到数小时不抽一支烟。他所表现出的决
心和精神,说明此人绝对不可轻视!”历史已经证明,蒋介
石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准的。
毛泽东同志当年曾引用一首咏泥神的诗来给
官僚主义者画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
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
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他尖锐地把官
僚主义称作“反人民的作风”,大声疾呼“要把官僚
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
个同志喜欢它”。
12. 红军长征中,吴起镇一仗,我军大获全胜,毛泽东
十分高兴,赋诗赞扬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
军。”彭德怀看后深感不安,将诗中的“唯我彭大将军”改为
“唯我英勇红军”。朝鲜战场上,巴金写下了《我们会见了彭
德怀司令员》一文,彭德怀看后,提出修改意见:“巴金同
志,‘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
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实,我是一个
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
13. 陈云曾讲,工作作出成绩时,头一个是人民的力量,
第二个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他强调,这样的次
序是不能颠倒的。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深谙“我是谁,
为了谁,依靠谁”的真谛,真正在感情上思想上和工作上信
赖、依靠党和人民,始终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
14. 1927 年夏秋,正是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之际,
年届五十的徐特立面对大批共产党人被杀害的白色恐怖,
在最危险的时候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 年1月30 日,
徐特立六十大寿时,毛泽东写信祝贺徐老生日提到此事时
说:“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
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1927 年秋天加入共产
党。”徐特立的入党,给今天的我们以深刻启示,这就是:
矢志不渝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党绝对忠诚,矢志不
渝为民工作。
15. 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来者一律住招待所;
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无工作者总理付伙食费;看戏以
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允许请客送礼;不
允许动用公家汽车;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
人来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
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展现了
老一辈革命家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
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敬仰。
在长征时期,曾经有过一个“半条棉被”的故
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
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将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
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
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
百姓的人。
16. 抗战时期,毛泽东经常到延安的一些高校讲党课。
有一次,毛泽东等领导同志走进教室时,大家站起来热烈
鼓掌。毛泽东微笑着摆摆手,让学员们坐下。他先介绍了
跟随他来的几位领导同志,然后说:“我今天帮你们请来几
位教员,有洋的,也有土的,我就是土的一个。”当介绍到
徐特立时,他说:“他不仅是你们的老师,也是我的老
师。”1937 年4月至8月,毛泽东又在“抗大”开设了“辩证唯
物论”课程。每周二、四上午上课,每次4学时,下午参加
学员讨论,总共达到110 多学时。
在语言运用上,毛泽东既是高超的理论家,
更是卓越的实践者。1926 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
举办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在讲课中十分注
重根据学员特点来说明问题。据当时的学员回忆,
有一次毛泽东讲课,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宝塔,一
边画、一边讲,说:“你们看,最下层是塔基,
有工人、农民,还有小资产阶级,人数最多,受
压迫和剥削最深,生活最苦;压在他们上面的一
层,是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人数不多;再上一
层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人数更少;更高一层
是军阀;塔顶是帝国主义。”毛泽东接着说:“压
迫、剥削阶级虽然很凶,但人数很少。只要大家
齐心,团结紧,劳苦大众起来斗争,压在工农身
上的几座大山都可推翻。百姓齐,泰山移,何愁
塔之不倒乎!”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给学员
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7. 1942 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
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讲话,在谈到党内存在的“学风”
“党风”“文风”有些不正时,说:“这些作风不正,并不像冬天
刮的北风那样,满天都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现在已不是占统治地位的作风了,这不过是一股逆风,一
股歪风,是从防空洞里跑出来的。但是我们党内还有这样
的一种风,是不好的。我们要把产生这种歪风的洞塞死。
我们全党都要来做这个塞洞工作,我们党校也要做这个工
作。”从而形象地说明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
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必要性。
18. 1936 年11 月,赵尚志率领抗联第三军主力部队西
征。在这次征程中,部队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仅在屋里住
过10 天。无论战斗或休息,都处于冰天雪地之中。在严酷
的斗争环境中,赵尚志带领战士高歌欢唱《四季游击歌》
“雪地游击,不比夏日间。朔风吹,大雪飞,雪地又冰天。
风刺骨,雪打面,手足冻开裂。爱国男儿不怕死,哪怕再
艰难。”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牺牲的高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赵尚志后来写道:“战士不得休息,黑省苦寒,衣服都被战
士烤火烧得破烂不堪。伤兵不得医治,队员不能补充,供
给不能解决,由长期吃马肉而继之以吃马皮,继之吃树上
的橡子等。”战士们之所以能够在西征中顽强坚持下来,很
大程度上是因为赵尚志率先垂范影响和感染的结果。
《永久奋斗》一文是毛泽东 1939 年5月30
日在延安举行的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 。
1939 年正值红军长征结束不久,中国共产党在
陕甘宁边区建立发展革命根据地,并进行艰苦卓
绝的抗日救国斗争。1939 年5月也正值五四运动
20 周年。中国共产党从青年中选出模范青年并
召开大会,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什么是模范
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并指出“永久
奋斗”是最主要的一条,没有艰苦奋斗,其他都
是空的。
19. 1951 年7月,毛泽东在与湖南第一师范的老同学
谈话时,说到 1912 年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经历,坦言当时
最大的收获是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震撼之余不禁感叹广
大人民的痛苦生活,产生了通过革命来改变社会的使命感
从而“下定这样的决心:我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
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正因为共产党人不论遇着何事,
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就能获得广
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其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
据。
井冈山时期,由于战斗频繁,伤亡又大,部
队中补充进了很多游民分子,毛泽东认为,“在
此种情况下,只有加紧政治训练的一法”。他常
常亲自给官兵上课,教育他们养成严格的纪律,
克服流寇思想。由于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的限制
等原因,红军中产生了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
义等许多错误思想。毛泽东指出:“种种不正确
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
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
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
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
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
原因。”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四军通过了《古
田会议决议》,对红军中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进
行了剖析,并一一指出了纠正方法,加强对官兵
的教育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刘伯承指挥作战,高度重视任务、敌情、我
情、地形和时间这五件事,强调:五行不定,输
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对敌情分析,每战前总是做
到详细、精辟、透彻。攻克襄垣后,刘伯承主持
起草《晋冀鲁豫军区关于上党战役中某些战术问
题的指示》下发部队,总结襄垣战斗中的经验教
训。《指示》客观分析了晋绥军优缺点,指出晋
绥军“长于防御,构筑品字形据点碉堡,控制强
大的预备队,实行反突击”“配置有外围据点,形
成掎角之势”。野战中,“采取三只老虎爪子的战
术(正面钳制左包右抄)”,但一般不善于白刃
格斗,其特点是善于守城,极不善于野战,反对
莽撞、拼命地猛冲猛打,不计伤亡和效果的游击
作风,为取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8 年九月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城市
管理和建设问题,把“全党要学习工业和做生意”
列入首要学习内容。10 月,中共中央在关于九
月会议的通知中提出“要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
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
作为我们党今后工作的重要任务”。1949 年2月,
毛泽东再次提醒全党,如果我们的干部不能迅速
学会管理城市,我们将会发生极大困难。进京
“赶考”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给
广大干部部署了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任务:必
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
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
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
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
摘要:
展开>>
收起<<
红色故事75例1.周恩来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2.1961年隆冬时节,63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老家开展农村调查,历时50多天,先后接触了2000多名群众和干部,调查了7个公社和10多个大队的情况。5份调研报告形成后,彭德怀的侄儿劝他不要向上级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面对侄儿的再三劝...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