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1379-《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体会-6篇
VIP专免
2024-01-20
999+
165.07KB
3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习近平谈治
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体会汇编(6篇)
目录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努力推
进安徽区划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2
2.流浪乞讨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7
3.勇于自我革命 不断提升进步.............................11
4.坚守为民情怀 强化使命担当 全力推动全省福彩事业
高质量发展.............................................................15
5.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推动新时代民政法治
建设高质量发展.......................................................20
6.强化理论武装 坚持党建引领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
十大胜利召开..........................................................27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
卷 努力推进安徽区划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一书,将习近平总书记
20XX 年2月3日至 2022 年5月10 日这段时间内的 109 篇
讲话、谈话和批示等归纳为 21 个专题精辑成书,是我们深
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文
献。经过初步学习,三点感受尤其深刻。
一、通过学习,增强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
卷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的理解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的重要时间节点,《习近
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公开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
的一件大事。著作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全
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境
界、实现新飞跃的权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
成果,是我们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的
最新贡献。第四卷开篇是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
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了对中
华民族、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开篇,引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敢于斗
争、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 21 个篇章,总书记以
坚定的立场、亲切的态
度、朴实的语言,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召唤,
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
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的光荣,
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核心执政为民的真挚情怀和坚定决心。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当前的一项重
大政治任务,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两个
确立”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对新时代党和国
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
性意义,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作为一名
党员干部、机关处室的党支部书记,要带领党支部全体党
员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及厅党组的部署要求,从衷心拥护“两
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做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
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带头人和明白人,让总书记的号令
党中央的部署在安徽民政系统见到实实在在的行动。
二、通过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
政》第四卷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
高位置。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保障改善民生的要求贯穿全篇,相对
集中于第三部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第十三部分“以保障
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和第六部分“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书中
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
三卷有关论述,对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认识有了
进一步升华。
这一期间,特别是20XX 年8月18 日至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安徽考察,他一到安徽就
前往王家坝行蓄洪区,察看淮河水情,走进田间地头,了
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看到庄台街道整
洁、村民生活井然有序,他高兴地说:“我一直牵挂灾区的
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
踏实”。随后前往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实地察看长江水
势水情、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门强调要
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
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
景。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段重要指示都蕴含了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
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作为一名机关处室的党支部书记,
要准确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真
正把一切行动出发点立足于人民,坚持一切发展成果由人
民共享,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通过学习,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安徽区划地名
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总书记对
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
示精神,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聚
焦“十四五”,立足工作职责,我们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
实践,以实际行动,推动安徽区划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深改委第二十
六次会议时的重要讲话和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行
政区划工作的意见》精神,严肃行政区划工作纪律,指导
市、县稳妥审慎开展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调整风险评估、
专家论证和征求意见等工作,推动完善我省城市型政区格
局。二是指导第二批县城常住人口规模较大、经济社会发
展需求迫切的试点县开展设置街道试点,改革县城治理和
服务的体制弊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三是根据城
镇化快速发展客观趋势和区域治理能力提升的发展现实,
优化乡镇设置,通过乡镇合并,适当扩大中心镇的管理幅
度,进一步精简机构编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四是深入
学习贯彻《地名管理条例》,推动建立厅际地名管理工作
议事协调机制,让地名管理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五是指导各地做好国家地名信息库数据质量提升行动“后半
篇文章”,持续推进国家地名信息库相关地名信息更新工作。
六是深入开展红色地名宣传,深化地名文化资源挖掘保护
健全完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不断保护、传承和
弘扬优秀地名文化。七是高质量完成省、市和县界界线联
检任务,不断创新平安边界创建形式。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学习,按照厅
党组部署要求,带领全处党员干部和全省民政部门区划地
名工作者,在深化学习中推动成果转化,以优异成绩迎接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流浪乞讨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
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
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
验的深刻总结。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
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字里行间,我深
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
他以身作则为广大党员树立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典范。我深
深感受到,反复研读、用心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
神,不仅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
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任务,更是提升我们政治理
论水平、应对风险挑战、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事业新发
展的重要法宝。
结合本职工作,我深刻认识到,流浪乞讨人员作为最
困难、最脆弱、最边缘的群体,对他们的关心帮扶,是健
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守住困难
群众保障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最困难”是因为他
们没有生活来源、没有劳动能力,也缺乏家庭成员之间的
互助共济。“最脆弱”是因为他们年老、年幼或残疾,不具有
完备的自我认知或表达能力,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最边缘”
是因为他们无法纳入到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社
会福利等保障政策的视野范围。如果不及时予以救助,流
浪乞讨人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人身安全危险。作为特殊的
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救助情况,是反映国家经济
发展水平、制度优劣和文明进步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考量
着社会的温度与良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困难
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的殷殷嘱托,牢固树
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对受助人员的“安危
冷暖”时刻牵挂,用情用力办好他们牵肠挂肚、天天有感的
民生实事。全省 79 个救助站的 800
多名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者,无论严寒酷暑,常年累月
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种种不为人知的角落,只为了让
那些无家可归或有需要的人得到及时救助。他们不怕脏不
怕累,不怕险不怕难,挨打挨骂也笑着面对,只为保障受
助人员的人身安全、基本生活和人格尊严。“哪有什么岁月
静好,无非有人在负重前行”,救助工作者的长期付出和默
默守护,让弱有所扶更温馨,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
和美好。
十年来,我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持续增强,
全省县级以上救助服务场所实现全覆盖,实现了境内流浪
乞讨人员凡困必帮,有求必应的工作目标,让弱有所扶的
正能量更加强劲。20XX 年,省政府印发《安徽省生活无着
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安徽成为全国首个修改流浪
乞讨人员救助办法的省份,吹响了全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号角。20XX 年,我省又第一个印发了
《关于规范滞留救助管理机构流浪乞讨人员托养工作的指
导意见》;
20XX 年,率先制定《安徽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救助管理机构内部管理工作细则(试行)》;20XX 年,在
全国第一批制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第三方监督员
机制;20XX 年,省民政厅联合省直11 部门联合实施了“安
徽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
项行动”;20XX 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先后指导立项或审
核发布了5项安徽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相关地方标准。
2022 年,省民政厅再次联合省直12 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安
徽省户籍人员流浪乞讨源头预防和回归稳固工作的指导意
见(试行)》,推进流浪乞讨问题解决在当地,流浪乞讨
人员稳固在当地。
十年来,我省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达80 多万
人次,让 1万多人回归家庭,5千多人成功落户,流浪乞讨
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初步构筑起全
面完整的政策体系,编密织牢了社会救助的民生底线。同
时,我们还承担了反家庭暴力庇护、未成年人临时监护等
重要职责,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新模式,在全
国具有示范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时刻铭记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的谆谆教导,以“时时放心不
下”的责任感倾心守护困难群体,用实绩实效做到让党委政
府放心,让流动遇困和流浪乞讨人员安心,让公益组织和
慈善人士暖心。
一是突出源头治理。进一步破除政策壁垒,推动流浪
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等政策的紧密衔
接。对潜在流浪乞讨风险和受助返乡人员,统筹社会救助
和社会治理政策,最大限度减少外流现象。不断健全常住
地提供流动遇困人员救助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重点以无法
查明身份流浪乞讨人员依法依规落户安置政策落实为突破
点。二是延伸服务供给。进一步激发救助管理制度效能,
依法履行新增救助职能,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救助管理响应
处置机制,完善预警、发现、甄别机制,实施动态精准救
助。进一步健全救助管理服务供给,探索从单一实物救济
向多种形式并举发展性救助转向。三是加强能力建设。进
一步推进新型救助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强化机构设施设备
配备,推动救助管理干部职工队伍向精干、联合、多能、
高效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救助管理保障能力。四是聚焦社
会参与。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流浪乞
讨人员救助服务,努力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共担的救助
帮扶格局。突出助人自助的自我发展性救助,引导流浪乞
讨受助对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摘要:
展开>>
收起<<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体会汇编(6篇)目录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努力推进安徽区划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22.流浪乞讨救助,让弱有所扶更温馨.......................73.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升进步.............................114.坚守为民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全力推动全省福彩事业高质量发展.............................................................155.深入学习...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