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1192-2022年总书记在辽宁考察的学习心得-5篇
VIP专免
2024-01-20
999+
109.13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三情联动”让生态环境保护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2-8-18
2022 年8月16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考察,
听取了辽宁省防汛工作和当地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情况
介绍。沿着总书记近年来的走访足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始终是他记挂的一件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总书记的指
示批示精神中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民生、经济发展、
深化改革三者之间的特别感情,让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更有
“温度”。
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民生的“浓浓鱼水情”。鱼逐水
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生活水平
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总书记
指出,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
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追求从有
没有、好不好,到质量高不高。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民生工程,而
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件大事,就是
一
项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来说,我们只有
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
示精神,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引导、动员全体党员群众自觉
保护好生态环境,才算得上是一名党的好干部。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自觉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扛在肩上、抄在手上,
落实在行动上,而不能空喊口号,流于表面,脱离民生需
求。
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惺惺相惜情”。习近平
总书记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期间,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解决了浙江安吉余村的发展难题。
总书记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民”,向全国人民倡
导树立生态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
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大自然本
身就是一种资源,蕴含丰富的经济价值,但大自然并不是
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巍巍高山、苍苍林木、碧绿湖水、
洁净沙滩才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只有在
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
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党的基层干部,我
们要当好“护林员”“护河员”“护草员”……而不能做以牺牲生
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历史“坏人”。
保护生态环境与深化改革的“巍巍时代情”。党的十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把生态文明建
设纳入国家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求是》杂志 2022
年第 16 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要求全党必须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其中改善生态环境与增
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提高开放水平等内容同步作
为深化改革的一项内容。由此可见,不断建立完善全社会
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深化创新工作举措,平衡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是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
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才能在新时代走上
新发展之路。作为党的基层
干部,我们要把抓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推进深化改革的
“大盘子”,实现地方绿色发展“大提速”,而不能让生态环境
保护在推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弱化、虚化、边缘化。
从“东北之行”中感悟“国之大者”
发布时间:2022-8-18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先后考察了辽沈战役纪
念馆、东湖森林公园、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
司、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等地,回顾东北解放战争
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听取当地防汛工作、了解生态
环境修复保护情况、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强基层党建和
社区服务等情况。每到一个地方考察调研,总书记都始终
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作为新时
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紧紧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主
动从“东北之行”中感悟“国之大者”,开拓创新、团结奋斗、
攻坚克难,争取交上一份无愧时代、无愧历史、无愧人民
的优异答卷。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从“东北之
行”中感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国之大者”。我们党
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
兴国的最大底气。总书记在东湖森林公园考察时强调,“中
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
化,不只是少数人富裕,而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皆大欢喜。”在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看望慰问基层人民群众
时,总书记指出要“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
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山
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始
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主动到基层一线察
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用心用情用力把人民群众的事一
件一件办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
考路。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从“东北之行”
中感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国之大者”。新时代的生
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国人民健康生活的根本,更是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早在2016 年5月,总书记在黑
龙江上甘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考察时就强调,“保护生态环
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到2018 年东北之行中,再次提出要
求,“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再
到这次总书记调研小凌河和女儿河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我
们党和国家始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向着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
摘要:
展开>>
收起<<
目录1.“三情联动”让生态环境保护更有“温度”......................22.从“东北之行”中感悟“国之大者”...................................53.从东北行解构“共富”路标.............................................84.感悟“东北之行”背后的“心”与“力”..............................125.感悟“考察调研”的“时时放心不下”.............................15“三情联动”让生态环境保护更有“温度”发布时间:2022-8-182022年...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