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165-学习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讲话青年节讲话心得体会-9篇
VIP专免
2024-01-20
999+
27.58KB
2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心得体会(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
诲,立志民族复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
新时代中国青年指明了成长成才的人生航向。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
何发展,对于广大青年来说,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感情,强国之志是
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值此奋进时代,广大
青年当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以“青春之我”跑出我们这代人的“最好成绩”。
志存高远,以“青春之理想”远扬乘风破浪“鸿鹄志”。1920 年初,在俄
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五四运动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怀
着对革命理想的追求,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如果说百年前,仁人志士
走出国门,只求一纸救国良方,虽有所得,却难掩心中的屈辱和无奈,那
么今天,伴随科技强国战略和人才兴国战略的实施,当代青年有更大的自
信和底气,变“孔雀东南飞”为“自由随心飞”,用热情和创造去勾画和塑造整
个世界的明天。从援鄂医疗队里的“90 后”,到翱翔于奥运赛场上的“00 后
小将”;从平均年龄只有 35 岁的北斗卫星团队,到参与乡村振兴的“三下乡”
百万学子,新时代的青年们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的“大蓝图”。当代年轻人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要赓续“五四精
神”,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志存高远,或投身基层,在田间地头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或驻扎军营,奉献只为祖国的“清澈的爱”;
或在实验室“挥洒汗水”,攻克一个个“卡脖子”难题……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
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方能用奋斗为青春写下最生动的注脚,担负起时
代交托的重任。
初心如磐,以“青春之信仰”擦亮潜心坚守“定盘星”。1921 年7月,平
均年龄仅28 岁的 13 位党的一大代表,在南湖红船上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掀起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巨浪,为中国人民树立起
“思想旗帜”。百年时光悄然流逝,斗转星移间,信仰的光辉未曾褪色,而是
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内涵。心中有坚定信仰,脚下就有无穷力量。从革命
时期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用生命铸就雪山草地上的“信仰之花”,到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一群以雷锋为代表的有志青年接过信仰的火炬,到改革开放时
期的朱伯儒、谷文昌等英雄楷模,与苦作乐甘当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再到
新时代弄潮儿向涛头立,化身奔涌的浪花助推“复兴号”巨轮行稳致远。“请
党放心,强国有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铿锵誓言言犹
在耳。青年同志要坚定赤子之心、坚定理想信念,不忘血脉中的红色基
因,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
护”,以高标准严要求鞭策自己,成为有信仰、有本领、有担当的“新青
年”,以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百折不挠,以“青春之担当”练就铁骨铮铮“硬脊梁”。“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是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畅游时吟出的豪情壮志。而今,不
畏难、不畏苦,总能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新时代的中国
青年留给世界的蓬勃模样。在洪水危难时,青年战士们无畏向前,靠钢铁
般的意志筑成一道“红色堡垒”;在疫情肆虐时,青年志愿者自觉扛起责任,
奋战在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的一线战场,在港珠澳大桥、北京
大兴国际机场等“国之重器”的建设现场,“青年突击队”“青年攻坚组”的旗帜
处处飘扬……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中国的后浪们用行动发出乳虎
啸谷之音。“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年同志们要从
前辈手中接稳“接力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敢挑重
担、敢啃硬骨、敢涉险滩,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勇气概,以“撸起袖子
加油干”的干事劲头,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
期望。
心得体会(二)
国之未来,在于青年。4月21 日,我国发布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
关于青年群体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对当下我国的青年人才发
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作为我党高度关注的社会群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接
过了时代的接力棒,将民族复兴重任担在了肩上。为了担好担子走好路,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做好三件事。
新时代中国青年当于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不论时代如何变化,
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
理想而斗争。”回顾历史,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代,一代代中国青年学马列、学历史,干革命、干建设,以行动践行初心
使命,用生命捍卫理想信念。从百年前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新时代的
“青春向党,不负人民”,一代代中国青年不断传承,理想之火生生不息。新
时代中国青年当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常学常思,常做常悟,于学思践悟中筑牢理想
之基,淬炼理想信念。
新时代中国青年当于真干实干中锤炼过硬本领。“奋斗创造历史,实干
成就未来”。没有哪一项事业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必须于实干
之中见真章。在高原书写青春答卷的扶贫干部刘印州,在青海省果洛州甘
德县协隆村克服高原反应、语言不通等困难,深入村民家中走访调研了解
村情民情、协助建立“千亩饲草基地”、民族服装加工厂、“铁建爱心助学基
金”,引进新型畜牧民营企业,建成扶贫电子商务平台,使协隆村村民的人
均年收入翻了五番,帮助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搬迁房,协隆村也在
2020 年顺利脱贫摘帽。刘印州在协隆村的四年练就了一身做调研、跑招
商的好本领,给处在迷茫阶段的青年树立了干实事的好榜样。新时代的中
国青年勇立时代潮头,是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先锋力量。面对当前世界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有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能力,才能引领时代向前发
展。千千万万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当在祖国的各行各业中奋勇争先,怀着“功
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入手,不断积累不断奋斗,于真干
实干中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新时代中国青年当于奉献担当中彰显为民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民情怀自古以来就深植于中华儿女的心间,是饥荒
年代散尽家财开仓赈粮的无私,是抗战年代舍弃小家保卫祖国的牺牲,是
和平年代响应号召深入基层的奉献。中国共产党既从群众中来,就要到群
众中去。燃尽青春把爱与希望播种在无数人心中的黄文秀同志,硕士研究
生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拼搏奋斗,毅然回到家乡,主动请缨到贫困
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用自己的言行践行入党初衷,心中常怀人民,一切
为了人民,将百色老区的人民脱贫致富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在脱贫攻坚
的征程中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当以英雄模范、时代楷
模为榜样,不计小我,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于奉献担
当中彰显为民情怀。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重任在肩倍感荣光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在用青春和汗水,用理想和奋斗
书写属于我们的新时代新篇章!
心得体会(三)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总有人风华正茂。”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
让我们以“青春”之名,赴“五四”之约,彰显新时代青年新作为。103 年前在
风雨如晦的中国,一群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苦苦探寻民族复兴
的道路,103 年后在共产党的旗帜下,新时代青年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将
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共同擘画民族复兴新蓝图。
延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北大红楼屹立百
年,里面每一块吱呀作响的木地板,都似乎是103 年前爱国师生唤起民族
觉醒的呐喊声,是革命先行者寻找救国道路奔走的脚步声,是他们在晦暗
的旧中国一次次反抗,一次次奋起,开启了光辉伟业的红色序章。103 年
后的新时代,红色精神代代相传,面对来犯者的蓄意挑衅,英雄团长祁发
宝身先士卒,寸土不让;19 岁的陈祥榕写下一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
战斗口号。他们用实际行动保家卫国,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
得出去,用一颗丹心铸就军魂,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爱国奉献篇章,彰显
不负盛世的青春力量。
摘要:
展开>>
收起<<
心得体会(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指明了成长成才的人生航向。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何发展,对于广大青年来说,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感情,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值此奋进时代,广大青年当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以“青春之我”跑出我们这代人的“最好成绩”。志存高远,以“青春之理想”远扬乘风破浪“鸿鹄志”。1920年初,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五四运动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怀着对革命理想的追求,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如果说百年前,仁人志士走出...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