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培训心得体会
VIP专免
2024-01-20
999+
110.49KB
3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一个写手的感悟:要想笔下生花,尝尽酸甜苦辣!
在当前形势下,省委和办公厅下决心举办这样一个大
规模的培训班,充分体现了对文稿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
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加油充电的难得机会。领导的
讲话和 3 位文稿大家的授课,都是经验之谈、思想盛宴,
可以说“高端大气上档次,解渴管用有内涵”,听了感同
身受、受益匪浅。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汇报几
点学习体会,讲得不对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一点体会,怎么从“害怕写”到“怕不写”。有位
领导讲过,文稿写作都会经历几个阶段:害怕写,不怕写
写不怕,怕不写。细细品味,这实际上蕴含的是文稿写作
的四重境界。害怕写,这好理解,因为写材料的确是个苦
差事,加班熬夜是常态,伤脑筋、费灯泡、掉头发、耗烟
草,加上现在的领导水平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高,个中
甘苦、冷暖自知。我写了 20 多年材料,从部队写到地方,
从头发乌黑写到头顶泛白,深感干我们这一行,不仅要有
好笔头,还要有好身体、好老婆,否则后院会着火;写不
好“翻不了身”,写得好“脱不了身”;要想笔下生花,
就得尝尽酸甜苦辣!所以,有的同志“宁忙百件事,不提
一支笔”,一听说写材料就发怵,不愿干这一行。但我觉
得这次参加培训的各位同行都挺了不起,都有一颗“勇敢
的心”,都是从苦水、汗水、泪水、墨水里趟过来的“文
山”好汉、幕后英雄。特别是我
看到参加培训的还有不少女同行,你们不仅是女中豪
杰,也为我们这万绿丛中增添了一抹红!再说不怕写,就
是既然“逼上梁山”、干了这行,就安下心来、迎难而上
不悲不喜、不怕不怵,努力写出点道道、干出个样子来。
还有写不怕,一稿二稿、三稿四稿、甚至七稿八稿,从不
怕“搞”;大稿要稿、急稿难稿、无论啥稿,都能“搞”
好;日子难过天天过,天天过得还不错;大仗恶仗经常打
经常还能打胜仗,撑起了单位材料的一片天,是大家公认
的“笔杆子”。最后是怕不写,“文稿虐我千百遍,我亦
待她如初恋”,乐此不疲、其乐无穷,是领导信任的高参
文稿写作的“大拿”。对他们来说,挑灯夜战不算苦、推
倒重来不算苦,重要文稿领导没交给自己才“心苦”,这
种境界已经真正把职业当事业,接近“无我”了。以上四
重境界,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可能我们“绝大多数”在三
重以下,进入第四重的只是“关键少数”。
跨过第一重、趟过第二重,从第三重走向第四重,我
个人体会,不仅要有勇气、有决心、有毅力、有热爱、有
激情,还要炼就铁肩膀、铁担当、铁笔杆、铁身板,这就
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和修炼。学“梅”的斗志,扎根薄土,
凌寒独自开,不畏风霜雨雪,能够扛住重压、挑起重担、
攻坚克难。学“兰”的清雅,宁静致远、宠辱不惊,“虽
身在深谷,却香飘世外”,多些书卷气、像个文化人,工
作有声有色、做人有情有义、生活有滋有味。学“竹”的
虚心,牢记“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
有人”,不自满、不自傲、不自负,始终保持谦卑之态、
空杯之心,接地气、聚人气、长才气,以人之长、补己之
短、不断进步。学“菊”的韧劲,务实乐观、积极向上,
大事不慌、难事不惧、苦事不怨、成事不扬,以“抬头看
天,于云天之外看春秋”的心态,始终笑容灿烂、头顶阳
光,努力在平凡岗位上,以非凡作为赢得领导认可、同事
点赞、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点体会,怎么注重积累、运用和创新。有人调侃
“秘书秘书,秘密抄书”,其实“抄”是低级的,也是大
忌,善于“炒”,才是高明、妙手。我们要向厨师学习,
运用各种食材、佐料加工成美味佳肴。这就有个积累、运
用和创新的问题。
我们经常说,某某脑子灵、点子多,能够出思想。其
实,思想不会与生俱来,关键在于学习和积累。俗话说,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形象地比
喻,“各种情况和资料的积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款,存
得越多,支付起来就越自如”。我们有时写文稿,感到心
里没底、无从下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里没东西、脑中
没“储备”。所以,打仗靠“情报”、写文稿要靠“情
况”,平时多一分积累,急时就多一分从容,写好文稿就
多一分把握。学习积累的东西多了,你对事物、对工作的
感性认识就会上升为理性认识,就会产生思想火花。好思
想变成语言,一出口能语惊四座;好思想写成文章,一下
笔便精彩纷呈。
那么,我们怎么去学习和积累呢?我感到,内容上大
致
可以分为思想积累、情况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
业务积累,等等。围绕这些内容,平时要当有心人、善于
挤和钻,深学理论、多读好书、勤记笔记、广集范文。这
里我推荐大家多看看《解放军报》,军中的语言、战斗的
话语,铿锵激昂,能提气、提神,可以借鉴运用。真正写
材料的,遇到“好东西”就两眼放光,一定要想方设法搞
到手。有个形容我们的顺口溜,话虽然土点,但挺形象:
寻找素材、搜罗资料像“狗子”,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像
“猴子”,稿子被批、推倒重来像“茄子”,一稿通过、
领导表扬像“王子”。只要平时广集博收、日积月累,我
们的各种“储备”就会聚少成多,经常拿出来翻一翻、琢
磨琢磨,时间长了、琢磨多了,就能把“死资料”变成
“活财富”、把纸上的印在脑子里、把人家的变成自己的
思维层次和写作水平自然水涨船高。特别是要加强理论武
装,下功夫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跟进学习 习近平 总书记的
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从根本上提
升领悟力、洞察力、战斗力。毛主席在《实践论》里讲: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
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
解决本质问题”。对我们这些写手而言,提升理论素养绝
不是“政治务虚”,而是“岗位刚需”。
一个人真正“笔头子硬”,不仅要学习积累,关键还
得贯通运用,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我们党的许多领袖人物
都是善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为我用的典范,可以说
出神入化。他们的很多经典名篇,都是对古今中外政治思
想、治
国理政、人文历史认识的创新和升华。习近平 总书记的重
要讲话,就经常引经据典、博古论今,然后再抽丝剥茧、
层层深入,起到了画龙点睛、醍醐灌顶、引人入胜的作用
当然,我们运用各种资料素材也有忌讳:一忌照搬照抄,
别人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能抄袭,要多在“原创”上下
功夫;二忌不加选择,防止人云亦云,被误导、被套住、
被牵着鼻子走,要“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三
忌过分依赖,如果没有范文就理不出思路、没有资料就写
不出稿子,不善于独立思考,思想就会变懒、思维就会变
钝。
第三点体会,怎么兼顾“我想写的”与“他想要的”。
“关起门来当书记”,是我们常常引以为豪的,但“关起
门来当书记”是模拟真的书记当书记,而不是真把自己当
书记。虽说写文稿是个具有创造性的活,但它本质是“以
文辅政”,具有辅助性质,必须坚持“需求导向”,与领
导的思路、意图、要求、风格精准对接。有自己的看法、
自己的思考,从有利于工作出发,可以运用进去,争取转
化成领导决策,但不能想当然,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就乱写
甚至出馊主意、歪点子。所以,我们写文稿的,不能不把
自己当回事,也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以军师自居不行,
跟不上趟也不行。只有搞好需求对接,用心用力用情,求
新求活求精,才能实现优质供给。另外,我们写文稿,既
要准确地领会、表达领导意图,又要创造性地深化、拓展
领导意图,善于把领导零散的、零星的、零碎的思考,加
以完善、丰富、发展,整合、糅合、聚合提升成系统的思
路,有时领导点个题目、出个思路,你
要能拓展成一篇大文章。否则,机械、简单地“有一
说一、有二说二”,就可能会陷入“想来想去下不了笔、
写来写去出不了彩、改来改去过不了关”的窠臼。
昨天晚上分组讨论,我们这组讨论很热烈,可能大家
原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见了面有很多话想说,有许
多“真经”要分享。受到感染,我也谈了几点工作的感悟
一是能高能低,就是既提高政治站位,对标对表站得高;
又要结合实际,深接地气写得实。二是能前能后,有时要
学会超前思考,想到前头、提早谋划;领导有意图、有明
确要求,更要心领神会、赶快跟上。三是能写能说,不仅
能写出一二三,有时还要能说出个四五六,让领导认可、
接受你想的、写的。四是能专能博,该“专”的要深进去
钻进去、写明白,宏观的东西、面上的情况也要掌握,需
要“博”的时候、综合性的稿子能运用好、驾驭好。五是
能快能慢,我们的工作经常是“短平快”,没有时间彩排
没有机会重来,急的时候要一天、半天,甚至一小时、半
小时拿出稿子来,又快又好;如果时间充裕,也要能沉得
下心、反复打磨,慢工出细活。六是能张能弛,紧张的时
候能够加班加点、通宵达旦、连续作战,平时也要学会休
息、学会生活,养精蓄锐、劳逸结合。
摘要:
展开>>
收起<<
一个写手的感悟:要想笔下生花,尝尽酸甜苦辣!在当前形势下,省委和办公厅下决心举办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培训班,充分体现了对文稿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加油充电的难得机会。领导的讲话和3位文稿大家的授课,都是经验之谈、思想盛宴,可以说“高端大气上档次,解渴管用有内涵”,听了感同身受、受益匪浅。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汇报几点学习体会,讲得不对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第一点体会,怎么从“害怕写”到“怕不写”。有位领导讲过,文稿写作都会经历几个阶段:害怕写,不怕写写不怕,怕不写。细细品味,这实际上蕴含的是文稿写作的四重境界。害怕写,这好理解,因为写材料的确是个苦差事,加班熬夜是常...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