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机关公文写作班培训心得体会汇编
VIP专免
2024-01-20
999+
61.69KB
4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目录
1.一个写手的感悟:要想笔下生花,尝尽酸甜苦辣!..............1
2.信息工作的识、时、实——参加全省机关文稿写作培训班
心得体会................................................................................................8
3.写文稿的三种体验:从苦差到拍剧再到练功........................11
4.如何做好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在全省文稿写作培训班上
的发言.................................................................................................15
自信、充电、满格:文稿工作者要保持三种状态 18
一个写手的感悟:要想笔下生花,尝尽酸甜苦辣!
在当前形势下,省委和办公厅下决心举办这样一个大规模
的培训班,充分体现了对文稿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
提供了学习交流、加油充电的难得机会。领导的讲话和 3 位文
稿大家的授课,都是经验之谈、思想盛宴,可以说“高端大气
上档次,解渴管用有内涵”,听了感同身受、受益匪浅。下面,
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汇报几点学习体会,讲得不对的请领
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一点体会,怎么从“害怕写”到“怕不写”。有位领导
讲过,文稿写作都会经历几个阶段:害怕写,不怕写,写不怕,
怕不写。细细品味,这实际上蕴含的是文稿写作的四重境界。
害怕写,这好理解,因为写材料的确是个苦差事,加班熬夜是
常态,伤脑筋、费灯泡、掉头发、耗烟草,加上现在的领导水
平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高,个中甘苦、冷暖自知。我写了 20
多年材料,从部队写到地方,从头发乌黑写到头顶泛白,深感
干我们这一行,不仅要有好笔头,还要有好身体、好老婆,否
则后院会着火;写不好“翻不了身”,写得好“脱不了身”;
要想笔下生花,就得尝尽酸甜苦辣!所以,有的同志“宁忙百
件事,不提一支笔”,一听说写材料就发怵,不愿干这一行。
但我觉得这次参加培训的各位同行都挺了不起,都有一颗“勇
敢的心”,都是从苦水、汗水、泪水、墨水里趟过来的“文
山”好汉、幕后英雄。特别是我看到参加培训的还有不少女同
行,你们不仅是女中豪杰,也为我们这万绿丛中增添了一抹红!
再说不怕写,就是既然“逼上梁山”
、干了这行,就安下心来、迎难而上,不悲不喜、不怕不
怵,
努力写出点道道、干出个样子来。还有写不怕,一稿二稿
三稿四稿、甚至七稿八稿,从不怕“搞”;大稿要稿、急稿难
稿、无论啥稿,都能“搞”好;日子难过天天过,天天过得还
不错;大仗恶仗经常打,经常还能打胜仗,撑起了单位材料的
一片天,是大家公认的“笔杆子”。最后是怕不写,“文稿虐
我千百遍,我亦待她如初恋”,乐此不疲、其乐无穷,是领导
信任的高参、文稿写作的“大拿”。对他们来说,挑灯夜战不
算苦、推倒重来不算苦,重要文稿领导没交给自己才“心苦”,
这种境界已经真正把职业当事业,接近“无我”了。以上四重
境界,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可能我们“绝大多数”在三重以下,
进入第四重的只是“关键少数”。
跨过第一重、趟过第二重,从第三重走向第四重,我个人
体会,不仅要有勇气、有决心、有毅力、有热爱、有激情,还
要炼就铁肩膀、铁担当、铁笔杆、铁身板,这就必须不断加强
学习和修炼。学“梅”的斗志,扎根薄土,凌寒独自开,不畏
风霜雨雪,能够扛住重压、挑起重担、攻坚克难。学“兰”的
清雅,宁静致远、宠辱不惊,“虽身在深谷,却香飘世外”,
多些书卷气、像个文化人,工作有声有色、做人有情有义、生
活有滋有味。学“竹”的虚心,牢记“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自满、不自傲、不自
负,始终保持谦卑之态、空杯之心,接地气、聚人气、长才气,
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进步。学“菊”的韧劲,务实乐观、
积极向上,大事不慌、难事不惧、苦事不怨、成事不扬,以
“抬头看天,于云天之外看春秋”的心态,始终笑容灿烂、头
顶阳光,努力在平凡岗位上,以非凡
作为赢得领导认可、同事点赞、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点体会,怎么注重积累、运用和创新。有人调侃“秘
书秘书,秘密抄书”,其实“抄”是低级的,也是大忌,善于
“炒”,才是高明、妙手。我们要向厨师学习,运用各种食材、
佐料加工成美味佳肴。这就有个积累、运用和创新的问题。
我们经常说,某某脑子灵、点子多,能够出思想。其实,
思想不会与生俱来,关键在于学习和积累。俗话说,“手中有
粮,心里不慌”。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形象地比喻,“各种情
况和资料的积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款,存得越多,支付起来
就越自如”。我们有时写文稿,感到心里没底、无从下笔,很
重要的原因就是手里没东西、脑中没“储备”。所以,打仗靠
“情报”、写文稿要靠“情况”,平时多一分积累,急时就多
一分从容,写好文稿就多一分把握。学习积累的东西多了,你
对事物、对工作的感性认识就会上升为理性认识,就会产生思
想火花。好思想变成语言,一出口能语惊四座;好思想写成文
章,一下笔便精彩纷呈。
那么,我们怎么去学习和积累呢?我感到,内容上大致可
以分为思想积累、情况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业务积累,
等等。围绕这些内容,平时要当有心人、善于挤和钻,深学理
论、多读好书、勤记笔记、广集范文。这里我推荐大家多看看
《解放军报》,军中的语言、战斗的话语,铿锵激昂,能提气、
提神,可以借鉴运用。真正写材料的,遇到“好东西”就两眼
放光,一定要想方设法搞到手。有个形容我们的顺口溜,话虽
然土点,但挺形象:寻找素材、搜罗资料像“狗子”,冥思苦
想、抓耳挠腮像“猴子”,稿子被批、推倒重来像“茄子”,
一稿通过、领导表扬像“王子”。只要平时广集博收、日积月
累,我们的各种“
储备”就会聚少成多,经常拿出来翻一翻、琢磨琢磨,时
间长了、琢磨多了,就能把“死资料”变成“活财富”、把纸
上的印在脑子里、把人家的变成自己的,思维层次和写作水平
自然水涨船高。特别是要加强理论武装,下功夫学好马克思主
义经典,跟进学习 习近平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的重要
会议文件精神,从根本上提升领悟力、洞察力、战斗力。毛主
席在《实践论》里讲:“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
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
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对我们这些写手而言,提升理
论素养绝不是“政治务虚”,而是“岗位刚需”。
一个人真正“笔头子硬”,不仅要学习积累,关键还得贯
通运用,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我们党的许多领袖人物,都是善
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为我用的典范,可以说出神入化。
他们的很多经典名篇,都是对古今中外政治思想、治国理政、
人文历史认识的创新和升华。习近平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经常
引经据典、博古论今,然后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起到了画
龙点睛、醍醐灌顶、引人入胜的作用。当然,我们运用各种资
料素材也有忌讳:一忌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
能抄袭,要多在“原创”上下功夫;二忌不加选择,防止人云
亦云,被误导、被套住、被牵着鼻子走,要“拿得起”“放得
下”“想得开”;三忌过分依赖,如果没有范文就理不出思路、
没有资料就写不出稿子,不善于独立思考,思想就会变懒、思
维就会变钝。
第三点体会,怎么兼顾“我想写的”与“他想要的”。
“关起门来当书记”,是我们常常引以为豪的,但“关起门来
当书记”
是模拟真的书记当书记,而不是真把自己当书记。虽说写
文稿是个具有创造性的活,但它本质是“以文辅政”,具有辅
助性质,必须坚持“需求导向”,与领导的思路、意图、要求、
风格精准对接。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思考,从有利于工作出
发,可以运用进去,争取转化成领导决策,但不能想当然,没
有经过调查研究就乱写,甚至出馊主意、歪点子。所以,我们
写文稿的,不能不把自己当回事,也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以
军师自居不行,跟不上趟也不行。只有搞好需求对接,用心用
力用情,求新求活求精,才能实现优质供给。另外,我们写文
稿,既要准确地领会、表达领导意图,又要创造性地深化、拓
展领导意图,善于把领导零散的、零星的、零碎的思考,加以
完善、丰富、发展,整合、糅合、聚合提升成系统的思路,有
时领导点个题目、出个思路,你要能拓展成一篇大文章。否则,
机械、简单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就可能会陷入“想来
想去下不了笔、写来写去出不了彩、改来改去过不了关”的窠
臼。
昨天晚上分组讨论,我们这组讨论很热烈,可能大家原来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见了面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真
经”要分享。受到感染,我也谈了几点工作的感悟:一是能高
能低,就是既提高政治站位,对标对表站得高;又要结合实际,
深接地气写得实。二是能前能后,有时要学会超前思考,想到
前头、提早谋划;领导有意图、有明确要求,更要心领神会、
标签: #公文写作
摘要:
展开>>
收起<<
目录1.一个写手的感悟:要想笔下生花,尝尽酸甜苦辣!..............12.信息工作的识、时、实——参加全省机关文稿写作培训班心得体会................................................................................................83.写文稿的三种体验:从苦差到拍剧再到练功........................114.如何做好党委信息报送工作——在全省文稿写作培训班上的发言.........................................................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