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范文-经验体会】40年老笔杆的写作真经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1-19
999+
24.64KB
3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四十年老笔杆的写作真经
机关工作离不开写材料。写材料是机关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一种看家本领。会写材料的机关干部都是大家公认的“笔杆子”,
也是机关的“稀缺资源”。因此,会不会写材料,往往成为领导
同志考察机关干部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字能力的重要标准。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我们不应当把获得专业
知识放在首位,而应该将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
首位。”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内功”与“外功”的位置关系,写材
料者应该谨记在心。
谈到写材料“外功”的重要作用,我突然想到唐代大诗人白
居易的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道理,“汝果
欲学文,功夫在文外”。写材料的“外功”,就是为材料塑造“灵
魂”,虽“外”而实“内”,起着“核心”的作用。可以说,忽视了“外
功”的修炼,写材料的人就会成为一堆“语言垃圾”的制造者,既
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影响前途。在此告诫年轻的“笔杆
子”们:要想写好材料,必须先练好“外功”,再谈技巧(内功)。
梳理我 40 年写材料的实践,我认为,练好“外功”,可以概括为
三个“三”——
学好三本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总开关、
总钥匙。哲学管总,哲学通,一通百通。哲学的科学定义告诉
我们: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
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关于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些东西,就是思想力的根本,是写
材料的人必须牢牢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
有人怀疑,学哲学对写材料真那么有用吗?我举个简单的
例子来说明。比如,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基本结束,上级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总结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
工作报告。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问题,
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平白浅直,没有内涵。按照约定俗
成的通常写法:第一部分,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做法;
第三部分,下步打算。这种总结式材料结构现在似乎已经成了
模式,成了新“党八股”,害了不少初学写材料的好青年,也害
苦了许多有思想的领导,只能忙里偷闲、挤时间亲自动手写材
料。如果写材料的人善于运用哲学的思想方法来写这个总结,
那结果就不一样了。他会从认识论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关
于“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原理,具体分析在哪些地
方体现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会运用马克思主义
唯物辩证法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互关
系的认识论原理,具体分析在哪些地方体现了领导方法和工作
方法上的创新?于是,一篇总结材料的架构就新鲜出炉了:第
一部分,先写成果,可以
写三大成果: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这里运用
的是实践论原理。第二部分,写取得成果的原因,即经验体会,
重点写如何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可以这样破题:转变作风,
不当看客;转变作风,不当说客;转变作风,不当过客。这里
运用的是方法论原理。第三部分,写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
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这里运用的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原
理。我相信,这样运用哲学思维写出来的总结材料,一定会让
领导满意的。所以,学好哲学,用好哲学,是写材料人的一门
必修课。
关于哲学的学习,我觉得对于机关干部而言,如何练好写
材料的“外功”,《求是》理论杂志就是一部最正规、最实用、
最能体现哲学思维方法的教科书,希望大家很好地学习和运用。
此外,中宣部理论局每年组织编写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辩证看 务实
办》、《改革热点面对面》等,都是最热门的哲学学习书籍,
经常写材料的人不可不读。如果还要推荐的话,我建议大家再
看一看李瑞环同志写的《学哲学 用哲学》这本著作,该书充满
了唯物辩证法,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哲学教材,应该一
读。
逻辑学——是以思维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
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旧称“论理学”、“名学”、“辩
学”等等。学习逻辑学的意义,总的来说,可以提高我们使用概
念、作出命题和进行推理的本领,使我们在写材料以及认识事
物和思考问题时,能够做到概念明确、命题恰当、推理有逻辑
性,论证有说服力。具体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逻辑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必要工具。写材
料的过程,也是人的思维认识活动过程。在认识活动中,我们
可以根据逻辑知识,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性的知识应用到
个别的事物上去,从而得出新的结论;也可以由已知的个别的、
特殊的知识概括出一般性知识,从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第二,逻辑是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俗话说,言
为心声。我们写材料意在表达思想,但表达能力(材料水平)
却参差不齐、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既有语法、修辞问题(内
功),也有逻辑问题(外功)。其中,逻辑问题是一个重要方
面。在写材料过程中,要提高思想表达效果,就必须做到观点
明确、用词恰当、文理通顺、条理清晰、富有说服力。这些都
与逻辑问题密切相关。
第三,逻辑是我们掌握和学习新知识的工具。任何一门学
科都是由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组成的,都有独立的范畴体系。
而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之间的关系与推演,某个命题的证明,
都是建立在逻辑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它们相互之间都有着内在
的逻辑联系。如果我们具有一定的逻辑知识,就可以按照材料
素材之间的固有联系,自觉地分析它的内在结构和各部分之间
的逻辑关系,就能较快地、较准确地提炼材料素材的论点、论
据和论证,很快地完成一篇材料的逻辑再造与重构过程。
第四,逻辑还是我们识别和揭露逻辑错误和驳斥诡辩的重
要工具。逻辑从人类的大量思维材料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正确思
维形式以及运用这些思维形式所应遵守的规律、规则,是识别
谬误的准绳。举一个例子:某单位一名同志给领导写材料时,
将一组数字“1×1000”误写为“1000×1”,被领导狠狠地批评
了一顿。这个写材料的同志甚是不服,问领导两者有何不同?
领导训道:“你跟一个女孩约会1000 次,与跟1000 个女孩各
约会一次,能是一回事吗?”这是个段子,但很说明问题,那个
写材料的同志在逻辑上犯了“概念混淆”的错误。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
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
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从写材料的角度来说,可
以认为是思想力的心理应用。比如,我们要为一位新领导写一
篇讲话稿,写作者就首先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应用“靶向思维”
方式,观察分析出这个领导的讲话风格、语言特点、学识背景、
思维方式、行事状态等方面的心理现象,然后通过对这些认知
信息进行接收、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从而使材料写作达
到“量体裁衣”的效果。一般来说,领导的材料秘书都是深谙领
导心理学的行家里手,所以领导的材料一般都由材料秘书来起
草或代为把关。这并不等于材料秘书都是写材料的高手,而是
他们懂得领导的心理,知道领导对材料的基本要求,因而才能
使材料“适销对路”,很少出现返工情况。同样的道理,当上级
需要我们写经验材料、写综合材料、写典型材料、写检查材料、
写演讲材料、写述职材料等等,也都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
评估材料的认知对象,尽可能地通过咨询、交流、对话、情感
等方式,准确获取上级对材料的基本意图、评估标准、认知特
征、动态维度等方面的心理信息样本,然后在充分进行心理信
息认知处理的基础上,做好材料的选题、布局、用语、撰写等
工作。这样写出来的材料,既能“投其所好”、又能“事半功倍”。
摘要:
展开>>
收起<<
四十年老笔杆的写作真经机关工作离不开写材料。写材料是机关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一种看家本领。会写材料的机关干部都是大家公认的“笔杆子”,也是机关的“稀缺资源”。因此,会不会写材料,往往成为领导同志考察机关干部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字能力的重要标准。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我们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而应该将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内功”与“外功”的位置关系,写材料者应该谨记在心。谈到写材料“外功”的重要作用,我突然想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道理,“汝果欲学文,功夫在文外”。写材料的“外功”,就是为材料塑造“灵魂”,虽“外...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