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学习体会范文汇编(8篇)
VIP专免
2024-01-19
999+
53.65KB
3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目录
读 《 梁 家 河 》 学 习 体 会 ( 第 一 篇 ) .........................................................................................1
读 《 梁 家 河 》 学 习 体 会 ( 第 二 篇 ) .......................................................................................10
读 《 梁 家 河 》 学 习 体 会 ( 第 三 篇 ) .......................................................................................14
读 《 梁 家 河 》 学 习 体 会 ( 第 四 篇 ) .......................................................................................17
读 《 梁 家 河 》 学 习 体 会 ( 第 五 篇 ) .......................................................................................20
读 《 梁 家 河 》 学 习 体 会 ( 第 六 篇 ) .......................................................................................22
读 《 梁 家 河 》 学 习 体 会 ( 第 七 篇 ) .......................................................................................26
读 《 梁 家 河 》 学 习 体 会 ( 第 八 篇 ) .......................................................................................28
读《梁家河》学习体会(第一篇)
在全党上下即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读
完纪实文学《梁家河》,对我触动很大,朴素的叙述,身临其境的
往事,质朴的人物语言,体现出梁家河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
神,就是“一碗水端平”的公平公正正义精神,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
精神,就是时刻为人民谋福利的报恩精神,就是经风雨、受磨难、
初心不变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精神。我结合单位实际,谈谈
对学习《梁家河》一书的感受。
第一,《梁家河》蕴含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学问
2015 年2月13 日,习近平回梁家河探望乡亲们时讲:“我人生
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
地方。”在习近平同志的眼里,农村就是一个大舞台,基层就是一
所大学校,是扣好自己人生第一粒纽扣的地方。梁家河的大学问就
是扎根基层的大学问,就是一个共产党人成长历练的大学问。用一
起插队的知青雷平生的话讲:“在农村的这 7年,是近平人生道路中
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他的整个成长、成熟、成功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我想,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梁家河筑牢了大国领袖的为民初心
初心就是民心,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知道从哪里来,要
到哪里去。习仲勋曾讲过“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家
训的传承和革命家庭的耳濡目染,在少年习近平心中种下了初心的
种子。当时,下乡插队,选择了延安,就是探寻父亲革命足迹。在
梁家河的 7年里,习近平同志与最底层的人民朝夕相处,乡亲们的
信任和养育让他的初心萌发、成长,形成了习近平同志坚定的群众
立场、牢固的群众观点、深厚的群众感情。他曾说过在梁家河插队
的经历让自己“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
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
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这种对群众最真切、最质
朴的初心,在他以后的从政经历中不断升华,也是他被人民群众爱
戴和拥护的人格魅力所在。2014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在
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现在我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啊,我
确实是发自内心同情他们,我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
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习近平
同志不仅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是把群众的事作为最大的事
来办,脱贫攻坚举国行动就是践行初心的最大行动。正如习近平同
志在纪念建党95 周年大会上说的,“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
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二)梁家河见证了大国领袖的思想萌发
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写到“自从人类被划分为阶级以后,阶
级的核心就是政党。政党的核心是领袖。领袖的核心是什么呢?是
意志,与思想。”
我们党的历代领导核心,都是在青年时期怀有远大抱负,拥有
超出同龄人的思想境界。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
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名文章,对中国革命
产生了深远影响。16 岁的邓小平在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编辑《赤光》杂志,宣传共产主义思想。
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我 1969 年1月去,1975 年10 月离开陕
西,这一段时间就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可以说陕西是根,延安
是魂。很多事都历历在目,现在有很多思维行动都和那时候有关
联。”可以说,7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在逆境中沉淀自己、思考人
生,汲取伟大思想力量的成长期,梁家河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
成为他思想启迪的素材。我们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能够看出
许多知青经历的影子,谈到道路自信时讲“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
了才知道”,谈到对外交流时经常引用“亲戚越走越亲”这句话,谈到
领导担当时经常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谈到从严治党时讲
“打铁必需自身硬”等等,都是用来自基层群众的语言,揭示治国理
政的大理念。
梁家河也养成了他的学习观,“爱看书”“好学”,是梁家河人对
习近平的评价。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带一箱子书下乡”,在黄
土高坡上揣着书放羊,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
候吃饭也拿着书,任何环境都不影响他苦读,从《战争论》《资本
论》到《国家与革命》《共产党宣言》等等。习近平读书不止于了
解历史、丰富知识,他有思考、有借鉴、有批判,在基层实践中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农村问题,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
考。他的执政理念、他的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
下来的,“五大发展理念”“六大思维方法”“十四条基本方略”,这些都
与梁家河的经历密不可分。可以说,陕西,延安,梁家河就是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之地、实践之地。
(三)梁家河磨砺了大国领袖的意志品质
习近平同志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
军队统帅、人民领袖,不仅仅是因为能力、贡献,还有高贵的品
质、崇高的风范,这些都源于梁家河的知青生涯。
以身许党、以身许国的情怀。习近平同志以身许党、以身许国
的伟大情怀和责任担当,崇高风范和个人魅力,有一种透彻、直指
人心的力量。他始终胸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和我们党的未来。这
一点从他入团入党的经历上都能看出来,入团申请写了八份,入党
申请写了十份,他“只是一个感觉,就是党内、团内好人越多,坏
人会越少”。当时,在画沼气池的宣传画的时候,画的就是“全国人
民大办沼气池”,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他的胸怀。
攻坚克难的勇气。梁家河就是延安的一个小山沟、疙瘩梁,现
在去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当时的生产条件非常艰苦,每月人均口
粮只有 20 斤,挨饿是经常的事,劳动强度还非常大,当时的知青
描述“劳动关真正难过的地方,在于它的无休止而且无效果。地越
种越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衣服补丁越来越多,而箱子却越来越
空……”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习近平选择的是迎难而上、战胜困
难,他克服技术、群众利益、施工等各种困难,组织群众在梁家河
沟口打了一座水坠坝,这块坝地直到现在仍然是梁家河最好、最平
整的土地。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打基础、利长远”。
抗压能力强。在梁家河的 7年,他精神上所受到的痛苦和压
抑,比体力上和生活上受的苦更大,“别人是从零开始,习近平要
从负数开始”,当时报纸上批评习仲勋的文章也要由习近平来读。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积极面对。当时在赵家河治理神车
沟的时候,他动员群众的时候说:“锅里有了,碗里也有了;锅里
没有,碗里也没有”。这些话在当时是要冒政治风险的,但是他认
定这样做对
群众有利。十八大以来,面临严峻形势、复杂局面,习近平同
志狠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
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
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而且在国防军事、处理
国际关系中,关键时刻敢出手,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
事,靠的就是魄力和意志。
宽厚待人的人格魅力。在梁家河的群众看来,习近平见多识
广,性格随和,非常实在,说话不偏激也不保守,“再糙的饭近平
也吃得香,再穷的人近平也看得起”,给过自称当过习仲勋卫士的
要饭老汉钱、粮票、衣服,善待智力有缺陷的灵娃,还有“习仲勋
的儿子帮我拉车”的故事,都说明了他当时“仁义”的性格。大事难事
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在当时的境遇下,习近平能坚守仁义至
善的初衷,足以说明人格的伟大。
(四)梁家河是大国领袖实干兴邦的起点
实干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追求。习近平同志对全
党讲的最多的就是“实干兴邦”四个字,这四个字从他人生起步阶段
就一直是放在心里。在回忆梁家河的经历时,习近平同志讲“我了
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后来,我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
乡亲们发展生产。”我们都知道基层认干不认说,能吃苦、“不撒
奸”、人实在,在农村就会得到尊重。当时,他带着群众修淤地
坝、建沼气池、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菜园、打井、办
扫盲班,从一件一件实事干起,历练了他实干的作风。当时,农村
最紧要的就是粮食,从 1971 年到 1974 年,三年时间梁家河的粮食
总产量从不到 11 万斤,提高到近 18 万斤。他带领群众打的甜水
井,现在群众还受益。可以说,从梁家河开始,习近平同志就干在
实处、走在前列,就胸怀家国天下,脚踏实地干事。
第二,从大国领袖的知青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这次的座谈,是一次分享和收获思想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把
所思所悟变成指引,把“四个意识”变成向习近平同志学习的具体实
践,从《梁家河》一书中汲取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实干力量、智
慧力量。
一是坚定的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什么是信仰?就
是为了它可以抛弃一切的信念。对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共
产主义就是信仰,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习近平同志能够淡定
从容地面对人生起伏,就是源于信仰的坚定。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强
化初心意识,坚守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实践
中,锤炼党性,坚定信仰。
二是伟大的思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靠的是伟
大思想的引领。习近平同志讲:“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学习梁家河的大学
问,就是要从习近平同志的经历中,从生动鲜活的教材中,搞清楚
新思想的来龙去脉、发展演变,真正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是为官的真谛。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
是要当领导才叫官,群众眼里政府的公职人员都是官,能给他们办
事的就是好官。我们从入党的那天起,就成为执政党的一员,政治
面貌一栏就变成了中共党员。习近平在入党之前,从一个青涩的小
伙子开始,就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先、干事在前,就
有一颗为民做官的心。这是我们当今的党员干部最需要具备的。习
近平同志从村官做起,从基层一步一步走上了最高领导人的位置,
始终奉行的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朴实信条。他
也以此告诫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担当。我们要向习近平同志学为官、
学做人,学习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学习
他人民至上、实事求是的发展观,学习他以上率下、事必躬亲
的领导观,学习他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团结观,同人民想在一
起、干在一起,做一名让群众点赞的“好官”。
第三,在弘扬照金精神中践行初心使命,推动 XX 追赶超越转
型发展
体味大国领袖的初心,目的在于激发初心、筑牢初心。习近平
同志一直非常牵挂照金革命老区。2015 年2月14 日,在梁家河视
察之后的第二天,习近平同志紧接着来到照金看望老区人民,参观
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
敬献花篮,他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
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
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今年5月30 日,习近
平同志又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写了一封回信,嘱托学生们多了
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
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
去。XX 要紧跟省上部署,把学习《梁家河》一书作为重要内容,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回信精神上走在前。从照金到梁家河,见证
的是两代国家领导人的初心。作为老区的干部,我们要做革命精神
的传承者,从照金精神中感悟信仰,在转型实践中践行初心。
要弘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习近平在《之江新
语》有一篇文章,《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里面写道“平常时间
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和平
年代,为党的事业“冲得出来”“豁得出来”就是这种牺牲精神、拼搏
精神的集中表现,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必
须第一时间站出来、顶上去。英雄是什么?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
一颗伟大的心!英雄气概不一定非要惊天动地,郭秀明“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能够为了群众的事舍弃一切就是英
雄气概,习近平同志克服困难带着乡亲大办沼气池就是英雄气概。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新时代需要英雄,XX 的追赶
超越、转型发展需要我们的干部个个都要打硬仗、逞英雄。我们要
发扬埋头苦干的作风,敢于迎难而上破解转型中的难题,敢于在脱
贫攻坚中攻克坚中之坚,用苦干实干拼出XX 发展新局面。
要弘扬“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XX 的转型靠XX 的
干部,靠我们自己干出来。革命年代,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极
端困难的情况下,创建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开拓出了当时硕
果仅存的一块红色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燎原之火,可以说是扭
转整个态势的支点。
要弘扬“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
在照金讲“照金精神在今天还是很适用的,当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命家能够在照金落脚,就是因为群众基础好,他们能够密切联系群
众,这里的群众能够支持革命。我们的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
方法,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多到一线发现和解决实际
问题,把工作干到实处。
习近平同志讲,“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
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
出发”。我们一定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牢记人生的初心使命,时
刻谨记为什么出发,脚踏实地践行初心使命,用我们的实干实绩答
好新时代XX 追赶超越、转型发展的答卷。
读《梁家河》学习体会(第二篇)
按照区委中 心 组的统一 要 求, 我深 入 学 习了 纪实 报 告文学
《梁家河》,重点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期的 所 见所
闻、所思所感进行了认真研读,结合工作实际,现将个人学习心
得体会和大家交流如下:
一、梁家河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
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插队的地方,也是他立下为人民
奉献信念的地方,是他用以诠释中国梦的地方。党的十九大提出
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一伟大思想,我们
可以从梁家河发现萌芽、找到基础。梁家河的一山一水,梁家河
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有
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
华复兴的梦想。这些都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生动教材。L
所以,梁家河精神是新时期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
富。今天,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就是要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带头维护核
心、拥戴领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
进取,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们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和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梁家河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标签: #学习体会
摘要:
展开>>
收起<<
目录读《梁家河》学习体会(第一篇).........................................................................................1读《梁家河》学习体会(第二篇).......................................................................................10读《梁家河》学习体会(第三篇).............................................................................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