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材料汇编(20篇)
VIP专免
2024-01-19
999+
185.19KB
1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目 录
1.在建设美丽新城中践行初心使命.....................................................4
2.李俊文:做一颗履职为民的螺丝钉................................................10
3.强引领、让党的旗帜在农村高高飘扬.............................................11
4.促发展、以“绣花功夫”做好“锦绣文章”............................................12
5.守初心、乘风破浪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12
6.双手捧出腊梅香——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毕腊英.............................13
7.程红:逐梦百年共奋进 初心如磐启新程.........................................17
8.束仕胜:恪尽职守守初心 敢于担当担使命......................................23
9.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通占元......................................................25
10.优秀共产党员——朱堂兵同志先进事迹........................................30
11.优秀共产党员——吴际同志先进事迹...........................................33
12.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娄保忠..............................................35
13.优秀共产党员黄洪鑫先进事迹材料.............................................38
14.薛婵娟:坚持党建引领,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40
15.优秀共产党员杨全坡事迹材料....................................................42
16.优秀共产党员孙章科事迹材料....................................................44
17.优秀共产党员郭海峰同志事迹材料..............................................46
18.优秀共产党员汤琳同志先进事迹.................................................50
19.优秀共产党员——孟维娜同志先进事迹........................................61
20.榆林公安优秀共产党员霍雨佳事迹材料 64
在建设美丽新城中践行初心使命
“因丹河新城而生,为丹河新城而战,以丹河新城为荣”。
在丹河岸畔,有一群人深深扎根在丹河新城这片热土上,
日日夜夜为丹河新城的建设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坚守
着初心和使命。在这一群人中,有一个身影,他舍小家为
大家,始终战斗在新城建设一线,奔赴在一个又一个施工
现场,以高标准、严要求管理每一道工序,他就是共产党
员——市丹河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共服务部部长
张海涛。
冲锋在前,舍小家为大“家”。“今年过年不回去了,
工地上还有人呢,现在疫情形势比较严峻,回去了怕到时
候回不来”。跟家人视频完,张海涛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202x 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本就紧张的施
工计划,在一个战场打好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场战役,
成为丹河人的重大考验。从大年初一开始,张海涛先是到
各个工地检查安全工作,接着就准备各项目复工复产。节
后项目管理人员开始从全国各地返晋,因防疫形势严峻,
返晋人员下不了高速。张海涛积极帮助返晋人员开具证明
寻找隔离住所。2月11 日凌晨 2点,张海涛正在高速口等
着接从浙江返晋的工人,这时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快回
来吧,你老婆马上要生了,现在我们往医院赶了”。挂了电
话,张海涛的心情
极为复杂:返晋人员马上要高速,如果现在不接到他
们,他们就可能被要求原路返回,大半夜他们下不了高速
到哪去?想到这,张海涛马上给家里回电话:“我现在回不
去,一会赶回去”。放下电话,他转身投入工作。2月12 日
晚,孩子顺利出生。从妻子住院到出院10 天时间里,由于
要组织复工复产,每天要安排来自全国各地的返工人员,
张海涛想去医院看看老婆和儿子却抽不出身。多少个夜晚
都是翻看着孩子的照片,担忧着住院的妻子,转身又奔赴
工地一线,落实疫情防控,组织复工复产。面对家人的抱
怨,他默默地承受;面对他人的不解,他一笑了之,说道
“我们丹河人都是这样子”。
爱岗敬业,保安全保质量。教育园区是202x 年全省城
市建设大会观摩点之一,也是丹河新城观摩的第一站,其
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张海涛深知责任重大,面对教育园区
项目涉及面广、工程体量大、单体建筑多、参建单位多、
大型公建项目结构复杂等问题,他将办公室前移到项目部
每天现场召开协调推进会,统筹协调解决问题。“抢进度的
同时必须保安全保质量,我们公共服务部承担了教育园区
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平日里大家都在项目现场办公,经常
会遇到复杂且难以协调的问题,海涛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
场处理,绝不让问题拖到第二天,这才让日常繁重的工作
变得有条有理。”公共服务部职员王嘉坤说。“施工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和需要
协调解决的事比较多,无论早晚,只要有需要,张部
长都第一时间赶到协调解决,效率高、落实快,为项目顺
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山西三建现场生产经理陈晓斌
说。202x 年8月25 日,全省城市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张
海涛他们圆满完成了全省城市工作会议观摩点任务。
坚定信念,绘蓝图筑新城。202x 年,由张海涛负责的
“四成”项目中的北石店河综合治理及滨河公园绿化、三涧河
综合治理及周边公园绿化项目、金村大道慢车道及配套管
网工程 3个项目,数量最多、体量最大、投资最多,面对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现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不可
能完成的任务。面对外界质疑,面对各种困难,他一头扎
进工地,每天现场调度,“白+黑”、“5+2”连轴转,积极调
动施工单位,与工人同吃同住,现场调度、现场协调解决
问题,做到每日一调度、一周一清零。“作为项目负责人,
张海涛坚持每天蹲守一线,冲在前、干在先,充分发挥了
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市丹河新城建设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党办主任吕四元说。202x 年10 月14 日,“四成”
项目顺利竣工。见证了道路成型、公园初成、湖面初现、
主体封顶、塔吊林立,张海涛骄傲又激动地和身边的人说
“这座满载晋城人梦想的新城马上就要从蓝图走向现实了”。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202x 年张海
涛被市国资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X 年被市丹河
新
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予“工程建设先进个人”荣誉
称号。张海涛同志是所有丹河人的缩影,扎根在丹河新城
的土地上,奋斗在新城建设一线,用行动诠释着“因丹河新
城而生、为丹河新城而战、以丹河新城为荣”的初心使命。
“大校村官”崔晓满
19 年前,出村的小路泥泞坎坷,村里的房子低矮简陋,
村民们吃水要下山挑……如今,水泥路、环村路平坦宽阔
村民们迁入亮堂堂的新居,蚕桑基地、中药材基地、小米
生产基地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靠山”……崔河村翻天覆地的变
化,离不开“大校村官” 崔晓满的辛苦付出、无私奉献。
惠民生、披肝沥胆为百姓。1942 年出生的崔晓满是泽
州县犁川镇崔河村人,退休前曾担任四平军分区政委、四
平市市委常委。2002
年,他和老伴从长春回到家乡,本打算把年迈的母亲
接到长春颐养天年。但是,当看到依旧破落不堪的家乡时
他改变了主意。“村里的孩子都挤在透风漏雨的旧仓库里上
课,上面还下了政策要撤并学校,我这个老党员、老军人
怎能甩袖就走呢。”回忆起刚回村的场景,崔晓满心情十分
沉重,于是决定留下来建学校。可是,钱从哪里来?村集
体一无所有,还内外欠着20 多万。面对困难,崔晓满东奔
西走,累计筹资180 万元,并带领群众投义务工 4700 多
个,建成了全镇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当时,村里因为
宅基地批不下来,已经20 多年没盖新房子,许多村民祖孙
三代挤在一起。为了解决村民住房问题,崔晓满把村民住
房现状用录像机拍下来,放给有关领导看,用真心打动了
他们,一次性给村里批了21 户宅基地,让村民们如愿以偿
迁入新居。同时,崔晓满狠抓村里基础设施建设,陆续修
通了出村水泥路、环村路和田间道路,建成了健身广场、
文化中心,方便了群众出行,丰富了业余生活。针对空巢
老人无人照顾的实际情况,村里投资新建了老年日间照料
中心,免费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
育等四大类服务,成为周边 8个村空巢老人、高龄老人、
优抚老人温馨幸福的“港湾”。
强党建、八村联建奔小康。
崔晓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看到村里党员的年龄结
构老化、整体学历较低,无法承担带领群众致富的重任,
便主动把在部队长期做党务工作、政治工作的经验,用在
加强支部建设上。工作中,他时刻要求大家“一个干部就是
一个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通过强班子、带队伍、
建机制,使村党支部工作水平不断攀升,崔河村也先后被
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鉴于崔河村位于南河、杜家
河等8个村庄的中心位置,20xx 年,泽州县委组织部创新
组织设置,采取“八村联建”的方式成立崔河党总支,由崔晓
满任党总支书记,引领周边村庄共同致富奔小康。年过七
旬的崔晓满再挑重担,带领党总支一班人,团结一致、奋
力进取,按照“八村一体化建设”新思路,加快推进蚕桑基地、
中药材基地、小米生产基地和规模养殖区、采摘农业综合
示范区的“两区三基地”建设,促进群众增收致富。202x 年
4月,崔河村并入兴和新村,原崔河党总支变更为兴和新村
党总支,崔晓满作为兴和新村“荣誉书记”,继续发挥余热。
在他的指导下,当地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观光体验、休
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形成了“两区三基地”产
业发展布局,实现了 8村“抱团”发展。
作表率、不忘初心勇担当。崔晓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
彰显了一名党员为民务实的清廉本色。学校的修建过程中
他提出“人人捐资,户户捐资,党员干部带头捐资”的口号,
并带头率先捐款 3万元。外出考察项目时,他能搭车
就搭车,能徒步就徒步,为村上节约每一分开支。村里上
新项目时,村民怕投资折本,他就拿自己的退休工资为群
众
垫资。在村里任职,他从没有拿过一分工资、没领过
任何补助补贴,对群众的谢意总是婉言拒绝,就连通信、
交通等各种办公开销都是自掏腰包。由于劳累过度,崔晓
满身患重病,并先后化疗8次。治疗中,他秘而不宣,天
天奔忙在乡村一线。如今已年过八旬的他,依然坚守家乡
振兴乡村……
崔晓满废寝忘食、不遗余力地建设家乡的先进事迹,
传遍了太行山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
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近年来,崔晓满先后被授予“全
军优秀离退休干部”“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
者”荣誉称号。
李俊文:做一颗履职为民的螺丝钉
小暑时节,天气闷热,蝉鸣阵阵。距离约定的时间过
了半小时,李俊文才匆匆赶回镇政府,擦擦豆大的汗珠,
一张脸晒得黢黑,不好意思地说:“去村里转了转,和村民
聊了聊,就忘了时间……”曾在泽州县下村镇担任党委书记
的李俊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带领下村镇党员干部推进镇
容村貌和经济转型发展,让下村镇“一年一变样,两年大变
样”。“干我们这份工作,就要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才能在基层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挥洒汗水。”一辈子扎根
基层,李俊文依然激情澎湃、无怨无悔。
强引领、让党的旗帜在农村高高飘扬
“咱是一名基层干部,更是一个老党员,就得处处想到
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着 32
年基层工作经历、27 年党龄的李俊文说道。“基层工作好不
好干?”谈起这个话题,李俊文眉头微皱,鬓边的几缕白发
说明了一切。“要想做好农村工作,就必须抓好农村基层党
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抓党建就是‘关键一招’。”在
下村镇任党委书记期间,李俊文实行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
推动镇“两委”班子“四包一创”工作制,通过“点线面党建工作
法”等举措,擦亮党建品牌,培塑党建亮点,在全镇形成了
“一支部一品牌、一村社一特色”的党
建工作鲜明特点,让党的声音直达群众心坎,打通党
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李书记经常和我们谈心谈
话,引导我们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提起李俊文,下村镇
上村村党总支书记张晓林不由地竖起大拇指。上村村是多
年的红旗村、先进村,年过六旬的张晓林在一线工作多年
但工作精力大不如前。李俊文得知后,立即将上村村作为
自己包联的重点村,一连几个月到村里听意见、聊发展。
“咱是村民选上来的,就要把工作干好,要对得起全村群众
的信任和支持。”在李俊文的加油鼓劲下,张晓林动力十足,
全村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被带动了起来。在两年时间里,上
村村 100 亩香菇种植大棚拔地而起,1000 亩黄桃林陆续
成行……不仅是张晓林,李俊文和下村镇26 个行政村(社
区)党支部的每个支委、每名党员都谈过话、交过心,不
断激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动力,让党的旗帜真正在农村
高高飘扬。
促发展、以“绣花功夫”做好“锦绣文章”
下村镇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乡镇,煤铁产业占全镇经
济社会发展总值的近七成。如何探索出一条创新转型、生
态宜居、和谐文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李俊文下足了一
番“绣花功夫”。“企业偏小、行业分散、产业链较短、技术
中低端,这都严重制约着下村镇的产业发展。”触及发展痛
点,
李俊文针对问题,牵头成立了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
多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从加强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思维、
把握政策水平、提高经营能力等方面助推高质量转型。很
快,上村工业园、亚鑫工贸球墨铸造、电商创业园、50 万
kW
光伏发电项目等新兴转型项目落地,开始形成多元发
展、特色鲜明的高质量转型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李俊文
依托各村党支部自身特点,以村集体为主体,建立起养殖
场、特色果蔬种植场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126 家,先后
建成了庵峰岭农业科技园、利康园农林文旅康项目、安楼
连翘田园综合体、裴庄千亩花椒基地、刘村辣椒、李山生
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我们村这两
年变化特别大,不仅水电气暖样样有,家里厕所都改成了
干净卫生的水冲式,生活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上村村村民
王建军喜笑颜开。而这正是李俊文推动下村镇户厕改造的
成果。为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李俊文在全县率先推动下
村镇户厕改造,用两年多时间完成户厕改造6190 余座,实
现了全镇域户厕改造。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
园林式客运中心站、河道治理、景观长廊等相继建成,垃
圾分类、饮水安全、污水处理、清洁取暖、集中供暖实现
镇域全覆盖。
守初心、乘风破浪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共产党员就是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今年 3
月,李俊文调整工作岗位,担任巴公镇党委书记。他
说,不论在哪个岗位,都不能忘记这份初心和使命,都要
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
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同下村镇不同,巴公镇是一个工业重
镇、经济强镇,在产业升级、城镇繁荣、乡村振兴方面呈
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躬耕基层,不负使命,努力实现
巴公二次腾飞的崇高使命。”履新首日,面对全新的环境,
李俊文誓言铮铮。随后的一个月,他走遍巴公36 个行政村
和3个社区,以及10 余个规上企业,深入企业了解运行情
况,与党员干部群众座谈,将所见所闻所感形成一份崭新
的蓝图:建设一个“智慧、活力、文明、健康、幸福”之城,
并确立了“抓重点、强支点、破堵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
主线”的工作思路。一时间,在巴公镇上,新时代文化广场
火热建设,巴原街西延项目、巴原街改造项目、华达街西
延项目有序推进,建材仓储贸易中心和汽配汽修服务中心
完成规划设计……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7月1日,在天安门广
场现场聆听了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讲话后,李俊文深受震动,
感触颇深,“字字千钧令人振奋,铮铮誓言催人奋进。作为
一名农村干部,我必须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带领群众积
极发展产业,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把更好的成绩
写在农村的土地上。”
双手捧出腊梅香——记全国优秀共产
党员毕腊英
党给了我多大的荣誉呀,我才做了一点啥。”发着浓浓
的乡音,年近花甲的她笑着摆起了手。眼前的手,是一双
粗糙的普通农妇的手,而就是这双手却写下非凡故事,捧
出沁润无数心灵的芬芳。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全国
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扶贫贡献奖,全国文明
家庭获得者……她,就是刚刚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的高平市寺庄镇伯方村农民毕腊英。
一点一滴助学子、女承父志践初心。“总共捐了多少,
她自己没算过。有人做过统计,从1986 年至今,他们父女
俩累计捐资超过40 多万元,奖励和资助的教师学生超过了
1000 人。”伯方村村委会主任焦书钢说。“父亲走了,但咱
说下的话不能不算数。”提起自己捐资助学的初衷,毕腊英
说最初正是来源于对父亲毕生才遗志的继承。毕生才,山
西省劳动模范,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上世纪 80 年代,他
磨粉喂猪、克勤克俭,成为村里的“万元户”。“从小吃了没
文化的亏,对助学充满热忱”的毕生才没有盖新房、买彩电、
换家具,而是把省吃俭用的钱无偿资助了25 名贫困大学生。
然而,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的夙愿未了,1992 年,毕生才却
因车祸撒手人寰。父亲没留下遗言。悲痛中,作为独生女
的毕腊英选择了兑现父亲的承诺,来作为对父亲的最好告
慰方式:她毅然决然用家中全部积蓄和刚刚卖猪所得的
11250
元在父亲资助的学校里设立“毕生才教育基金会”。紧接
着,她又将父亲遇难的补偿费款 1万元捐给了村里的学校,
并设立“毕腊英教育奖励基金”,每年拿出5000 元奖励师生。
1997 年,她与8名失学儿童结成帮扶对子;2001 年到
20xx
年,她办起幼儿园,普通孩子每月只交10 元钱,将近
一半的困难家庭孩子全免费;2003 年,她在市妇联“护苗
成才”活动中资助10 名失学儿童;2007 年,她为“毕腊英
教育奖励基金”注资1.6 万元;2009 年,她在寺庄中学设
立“助学基金”,每年帮助 8名学生;20xx 年、20xx 年,
她再次为“毕腊英教育奖励基金”注资1.3 万元;今年 3月,
她又把自己获“高平市道德模范”所得的1万元奖励全部捐给
当地教师奖励基金……30 多年来,毕腊英捐资助教矢志不
渝,却始终拒绝与受助学生见面,她说:“我不愿让孩子们
有负担。我做这个事儿,从来没想过要任何回报。”
一勺一瓢舀大爱、勤俭奉献树家风。“她捐的不是钱,
是一滴滴血汗。”挑起父亲的重担,直至 20xx 年,毕腊英
一直干着磨粉喂猪的行当。村民们都知道,“她的钱是一勺
一瓢舀出来的,一点一滴‘抠’出来的”。“早上四五点起床喂
猪,喂完猪倒缸,倒完缸掰渣粉,掰了粉再烘干就中午了
午饭后,接着磨粉准备饲料,然后去收玉米卖淀粉。忙完
一般也就到晚上11 点了。”说起那些养猪的岁月,毕腊英
说,“辛苦是真辛苦,但是一想到能多捐点钱给孩子们,心
里就很知足。”有人替她算过,那时她的猪场有 100 多头猪,
每天大约要磨300 公斤玉 米,给猪喂食至 少要来回舀
7000 多瓢。所有的活儿她都是自己干,挣
下的钱无私捐,而自己和家人却舍不得多花一分。“打
记事起,我妈就总对我们说姥爷讲的话:咱家的房子、地
都是党给咱分的,过日子不能有一分一毫浪费,要给国家
作贡献哩。”在毕腊英的二女儿毕欢的记忆里,母亲“抠”得
近乎苛刻,“记得妈妈第一次去北京开会,我和姐姐想让她
买点香蕉尝尝。可回来时,除了荣誉证书和会议资料,什
么也没有。她说香蕉太贵,不如省下钱给上不起学的孩子
买本书……”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耳濡目染下,毕腊英
的两个女儿都选择了教书育人的事业,遇到困难家庭,她
们会抢在妈妈前面解囊相助。现如今,毕腊英担负起了抚
育第三代的责任,小孙子10 岁生日时,她给孩子写了这样
一封信:“现在的条件虽然好了,可是勤劳节俭的美德永远
也不会过时……从小养成好习惯,生活上要能吃苦、肯吃
苦,和同学相处的时候要能吃亏、肯吃亏,勤奋学习,多
做好事,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撇一捺写人生、鞠躬尽瘁履使命。“我在天安门广场
上亲耳听到了 X 总书记的讲话,那场面、那声音真叫人
热血沸腾。”这几天,参加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和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的毕腊英每天都要和大伙儿分
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毕腊英参加过十余次全国重要
会议和表彰,她总是第
一时间把党中央的声音和国家的好政策传播给乡亲。
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她积极履行职责,建言献策。黄
梨振兴、农村污水处理、寄宿制小学建设、加强秸秆综合
应用……一项项建议落地成为惠民的硕果。作为一名有着
27 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毕腊英坚定地扛起自己的使命担当。
20xx 年,她带头响应环保的号召,主动关闭了父女两代经
营30 多年的猪场。虽然没有了猪场这一主要经济来源,但
毕腊英捐资助学的脚步却没有停歇。毕腊英两口子一年种
地打工收入2万多元,每年拿出1/3投入助学助教基金。
不仅如此,她还用卖猪所得为村里小学建起了道德建设书
屋。没有了经营猪场的繁忙,一有时间她便去学校打扫卫
生,照看孩子,做思想辅导,当上了学校的志愿者。
毕腊英的故事被广为传颂,根据她的事迹创作的上党
梆子现代戏《深山腊梅》让一位位观众泪洒剧场;高平市
围绕她推出的党课《要做就做毕腊英式的共产党员》,被
省委组织部评为“十佳精品党课”,感召了无数共产党员。
“她的人性和品格闪闪发光,让我充满感佩。我要永远向她
学习,做她那样的人。”伯方村刚入党的党员毕小玲说。“我
年纪大了,但论干活我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毕腊英笑着,
那双粗糙的手再次有力地攥紧了拳头,“再难我也要把助学
的事情做下去,把党交给咱的使命和责任完成好、尽到
底。”
程红:逐梦百年共奋进 初心如磐启新
程
程红,女,1980 年9月出生,20xx 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现任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装备处副处长。她时刻
不忘初心去奉献,牢记使命去奋斗,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
本色,不忘来路,不畏前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撸
起袖子加油干、挥洒汗水奋力拼。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是
实现灼热的信仰信念,实现炽烈的家国情怀的最好战场。
20xx 年4月,她主动申请派驻到桐城市唐湾镇蔡畈村担任
第一副书记、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自下派三年以来,她积
极投身到新的使命中,不负时代不负己,如期完成各项工
作任务。
在驻村扶贫的这 1100
多个日日夜夜,她始终牢记驻村工作的使命和任务,
充分发挥村副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副队长职能作用,带着感
情帮、带着责任扶、带着使命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基本方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
蔡畈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贫困
人口全部顺利脱贫,疫情灾情全面克服,精准帮扶全面深
化,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提升,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顺
利打赢脱贫攻坚战。 抓党建促扶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
致富的重要经验。三年来程红同志积极推动村党组织和广
大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建工作方面成绩斐然。
一、抓党建促扶贫,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以党建为引
领,指导帮助村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村两委班子精准脱
贫工作能力,形成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开展精准脱贫工作
的强大合力。配强班子筑牢基层组织是基层工作头等大事。
蔡畈村先后调整3名村支部书记,班子几度不稳定,为消
除对脱贫攻坚工作影响,她积极参与村“两委”班子人员调整
工作,以高度的党性和主人翁精神,充分结合村级实情,
通过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增强精准脱贫战斗力。她积极协
助新任党组织带头人做好交接工作,指导回引 2名年轻人
回村任职。目前班子成员5名,新聘人员 1名,形成村两
委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工作扎实,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抓党建促扶贫,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以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升村
“两委”和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政治理论素质。突出党性观念、
群众观念,切实增强全体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在服务大局中坚定政治方向,在聚集乡村振兴中把握职责
定位,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担当作为。
她主动到村民组中开展夜校活动,带领干群深入学习
宣传贯彻 习近平 扶贫论述,激发了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进一步完善了村
党支部的正规化建设,抓好村两委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严
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村两委班子每周开展一次集体
学习,每季度上12 次党课,定期与班子成员谈心谈话。
针对部分党员在外务工,不能正常参加支部、党小组
的学习教育的实际情况,她发动党支部建立了村党员微信
群,确定每个星期二为党员微信(网络)学习日,支部安
排专人从学习强国、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
选集中精选学习内容,发到党员微信群中,供广大党员学
习借鉴,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组织党员干部开
展各项政治活动,如通过党员活动日开展义务劳动、慰问
看望贫困户、孤寡老人、宣传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等。
三、抓党建促扶贫,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
彻落实的基础。根据农村党组织的特点,突出抓好老党员
这个“关键少数”,在关键村级事务中发挥表率作用。
20xx 年7月,全市出现持续干旱天气,又值农户粉丝
坊生产旺季,供水压力非常大,造成群众饮用水几度限供。
为此,她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解决群众
饮用水困难结合起来,发动村中老党员们进山寻找水源,
终于在村部对面的高山上小河湾里发现一处活眼泉水,并
组织人力拦水筑坝,建成了一个较大的引水池,铺设了
3000 米管道将水源引入蓄水池中,解决了160 户群众的
生活用水和4个粉丝作坊生产用水。
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她组织成立了两个临时党支部,
发动了15 名党员同志参加了防控值守,道路巡查,宣传辅
导等工作,发动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联防长。在防汛救
灾工作中,她组织村里成立以党员骨干为主的抢险救灾应
急小分队(10 人),随时执行抢险救灾任务,支部发动党
员帮助人民群众抗灾救灾。20xx202x 年发展正式党员 5
名,发展 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
从1921 年到 202X 年,中国共产党带领着我们实现了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从蔡畈村到安庆中院,程红同志也从脱贫攻坚的一线转战
到为民司法的后方,继续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她将继续投身到新的岗位中,
在坚守中展初心,在平凡中见赤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安庆法院的发展奉献力量,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
作为她一生的责任与追求,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逐
梦前行。
章伟强:实干担当,默默奉献
章伟强,男,汉族,安徽安庆人,1976 年12 月生,
200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 年进入安庆市宜秀区人民
法院工作,现为宜秀区人民法院法警大队政委,三级警长。
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章伟强同志用自己
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至上”理念。他既然选择了法院事业,
也就选择了奉献。他不论在那个部门,都能做到尽职尽责
圆满完成院内交办的工作任务。针对工作中不理解的问题
不熟练的工作,他就多问、多学、多练。在工作中他始终
坚持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维护人民法院在人民群众心中
的光辉形象。他坚信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够让青春散发出绚
丽的光彩。章伟强同志在 2001 年荣获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
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05 年荣获安徽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在 20xx 年度“江淮风暴”执行攻
坚战(安庆)中荣获嘉奖一次。
一、勇挑重担、知难而上。在法院工作二十多年来,
章伟强历经民二庭、立
案庭、执行局、法警大队等多个部门。在工作中,他
积极作为,率先垂范,冲锋在前。202x
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年。他作为法警队政委
身先士卒,积极参加重大涉黑涉恶案件的提押、庭审、还
押工作。在某涉黑涉恶案件审理中,涉案的第一被告(主
犯)在异地羁押,章伟强带队圆满完成了异地提押,以及
庭审执庭和还押工作,确保案件得到顺利审理。
202x 年新肺炎冠疫情期间, 我区生产防疫物资企业遭
到外地企业拒付货款,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运转,章伟
强和同事做好预案,日夜兼程赶赴山东省,查控被保全企
业的土地和房产,快、准、稳的保全措施让被保全企业感
到了法律的严肃性。很快被保全企业主动到申请保全人单
位进行和解,久谈不成的纠纷双方很快达成了调解协议,
被保全企业将所欠货款一次性汇入申请保全人单位账户。
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双方企业的纠纷也得以化解。
二、不忘初心、心系群众。法院的案件中涉及到人民
群众的切身利益较多,章伟强心里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
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无论工作难度有
多大,案件有多棘手,他始终把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倾
注到法院工作中,只要有工作需要他去办,他绝对不拖拉
及时处理,因为他深知人民法院为人民,人民遇到困难诉
至法院,人民法院就应理所当然的伸出法律之手、援助之
手,维护其合法权益。
在协助执行局办理保全案件中,有一个案件申请人抱
着焦急的心里,申请了财产保全。章伟强拿到案件,结合
申请人提供的案件线索,认真了解了案情,便准备出差核
实当事人的财产情况。已经是星期五了,最快也只有申请
下个星期一出差。不巧的是星期六早上章伟强突发肾结石
疼痛让他难以站立,在家人的搀扶下到了医院。通过医生
的检查确定为急性肾结石突发,要求输液缓解痛庝,并要
求连续输液几天。但这时章伟强告诉医生,我星期一还要
出差办事,无法连续输液,能不能输二天液缓解一下,开
点药带着路上吃,工作上的事情不能耽误。医生说:“如果
在外出的路上又发作了,疼痛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呀。”即便
这样,他还是倔强的按照原定的时间,带上药踏上了征途
他总是说:“案件要快办,人民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及时保
全,人民群众的心里就有了着落,生效的法律文书最终也
能尽快落到实处。”
三、责任在肩、冲锋在前。202x 年对于章伟强是一个
难忘的一年,他的父亲突发疾病离世。就在这个时间段,
也是安庆市新冠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由于时间紧,任务
重,他将家里的事情安排好,毅然踏上了全市防疫工作的
征程。只要单位有安排,他都能够冲锋在前,准时准点的
到岗尽责,耐心地做好人民群众的说服工作和讲解防疫工
作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工作,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保
一方平安。
摘要:
展开>>
收起<<
目录1.在建设美丽新城中践行初心使命.....................................................42.李俊文:做一颗履职为民的螺丝钉................................................103.强引领、让党的旗帜在农村高高飘扬.............................................114.促发展、以“绣花功夫”做好“锦绣文章”............................................125.守初心、乘风破浪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