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一先”事迹专辑
VIP专免
2024-01-19
999+
633.93KB
14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王文涛讲话汇编
目录
1. 在市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3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篇
“宣过誓,就必须践诺”——记河南淮滨县委
书记吴刚
水患除则淮滨兴
淮滨因淮河之滨得名。上世纪 50 年代初,因治淮需要,省政
府析固始、息县各一部,设淮滨县。
2007 年7月11 日,吴刚从商城县常务副县长岗位调任淮滨
县代县长,报到第一天,特大洪水就来了。吴刚顾不得去政府大院,
直接上了淮河大堤。谁都不认识,他只要了几个关键人的电话,就
开始在大堤上“履新”。接连 35 天,他带领干群巡大堤、查隐患、
救灾民。
洪水过后,吴刚清醒地认识到:素有“洪水走廊”、“水窝子”之
称的淮滨,建县不足 60 年却发生了 57 次洪涝灾害,洪水是淮滨
人民头上的倒悬之剑,排除水患刻不容缓!
于是,在他的工作排序中,淮河治理和抗洪抢险永远是头等大
事。县水利局局长李明海说:“淮滨整个水系和险工险段都在吴书
记心中,哪个排涝站啥情况,哪个险工险段啥问题,吴书记比我们
都清楚。”
几年来,淮滨县投入数十亿元,进行饮马港治理、洪河清淤、
白露河筑坝等一系列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今年 6月26 日至 29 日,
淮滨连续降雨近 300 毫米,但全境水域安全无虞。
但吴刚不满足于此。淮滨自古就是淮河中上游重要的货运码头
和集散地,他要淮河古道上再扬风帆。他大胆规划“公铁水一体化”
建设项目,要把淮滨港建成河南省最大的内河港口和中原经济区的
出海口。
如今,以淮河航运为核心的“公铁水一体化”大交通格局战略正
快速推进,两个500 吨级的货运码头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境内的
淮河航道正升级为三级航道,淮固、淮息高速已建成通车,淮阜高
速、淮河二桥即将动工。
依托“公铁水一体化”物流港,淮滨造船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沿
淮8公里的中小型船舶特色产业制造基地,拥有上规模船舶和配
套产品生产企业 37 家,船舶生产能力 500 艘,产值 30 亿元以
上,长江中航行的货船十分之三产自淮滨。
工业起则淮滨强
如何把淮滨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从全省垫底位置拉上来,是摆
在吴刚面前的一道难题。
吴刚多次南下,依托淮滨常年 5万人在外从事纺织业的优势,
召来了港资企业——川大纺织,落户淮滨产业集聚区,淮滨纺织业
发展有了第一块基石。
此后,淮滨成功引进了总投资20 亿元的苏商纺织、18 亿元
的浙商纺织、18 亿元的闽商食品和5亿元的粤商服装项目。
来淮滨投资的外地客商称吴刚为“谈判专家”,都说和吴书记谈
投资、谈开发、谈合作,听他说完,你就会有不签字不行、不让步
就过意不去的感觉。
昔日蒿草丛生的淮河岸边,如今规划建设了 14.86 平方公里的产
业集聚区,吸引入驻企业 118 家,吸纳就业人员3.9 万,形成了
轻纺和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成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
展的典型和信阳市第一家省级“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工业引擎驱动经济腾飞。2014 年,淮滨全年生产总值达
131.2 亿元,是 2007 年的 5倍还多,而淮滨在全省的综合排名
也从2007 年前的108 位快速跃升至66 位。
干部实则百业兴
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2011 年,吴刚接任淮滨县委书记。“正风肃纪”是他上任后的
第一目标。
他提出了“抓基层、打基础,拉高标杆、激活细胞”的工作思路。
先后组织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年”、“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抓干
部作风建设、促突出问题解决”、“法定职责必须为”等一系列活动,
制定了村级组织和村党支部书记绩效考核体系,让基层干部在作风
改变中振奋起来。
淮滨许多干部都知道,吴刚只要在淮滨,每天都会绕城步行一
小时。“他不仅仅是散步,更是了解民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县政府办原副主任常晶说,“他发现问题就通知相关负责人立即纠
正,或在大会上提出,督促整改。”淮滨的大小官员们谁都不敢懈
怠。
“我的生活和工作请大家监督,你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也监督。”
吴刚常这样对身边工作人员说。
干部作风的转变,带来了干事创业激情的迸发。
2012 年,淮滨县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城区十条路的铺设,扩
城面积 10 平方公里;新建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
高标准改建了 7家市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建设完善了263 个村级
卫生室,新增医疗床位1030 张,医疗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2013 年,淮滨县又整修了城区80 多条背街小巷,打通了淮
滨城区大小道路;新建了淮固、淮息两条高速,新增了国道 328
线,结束了淮滨没有省道、国道的历史。
2014 年,淮滨县招商引资硕果累累,苏商纺织、闽商食品、
粤商服装、公铁水一体化项目纷纷落户淮滨。
2011 年至 2014 年,淮滨县财政每年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
由12.6 亿元增加到21.8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3年脱
贫4.5 万人。
创新谋发展 万事民为先——记邯郸县委书
记何志刚
到邯郸县工作不过 2年,何志刚却有着许多的“称谓”:“亲民
书记、项目书记、百姓书记 ……刚骨柔肠心为民、务实担当志如
刚”,人们从不吝惜对他的褒奖。
他的笔记本上总是记录着那些贫困户的姓名和电话,每位父老
乡亲的安危冷暖都令他牵挂;他忍着腰痛一次次辗转于大江南北招
商引商,奔波于东区建设征迁现场,废寝忘食;他最恨那些“花架
子”工程,不符合实际的事不做,老百姓不答应的事不做,一步一
个脚印地带着全县人民实现“建设幸福邯郸县”的梦想。
行程九万里,引来一千亿
邯郸县地处中原腹地,与邯郸市发展一体共生。然而,近年来
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当家吃饭”的钢铁、煤化工等产业风光不再,
“缺少立县大项目”成为发展之“痛”。
2013 年11 月8日,履新到职后第一天,何志刚就扎进基层
搞调研,一个月时间走遍了邯郸县所有乡镇,大部分单位、村庄和
企业。连熬5夜后,以建设繁荣舒适之城、高端产业聚集地、城
市核心功能承载地、商务休闲目的地“一城三地”为定位的“建设生态
宜居繁荣舒适幸福邯郸县”的专件发往全县。
建设“幸福邯郸县”,项目是关键。在首站到工业园区调研后,
何志刚却发现了问题:一些项目占着地却迟迟不建,甚至以项目之
名行圈地之实。对此,何志刚开始了到任后第一次大刀阔斧的“改
革”:把项目“亩均税收”和“社会就业”作为“硬杠杠”,对不符合这两
项要求的“忍痛割爱”,“腾笼换鸟”。
“这样一来,那项目数量就会减少,会不会影响发展?”“改革”
之初,一些同志表示担忧。
“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虽然走了,却为好项目腾出了空间。”何
志刚信心满满,“我们接下来就是要变‘单一招商’为‘全员招商’,用
诚心引来更多的‘金凤凰’,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社会和
生态效益。”
为招商,何志刚夜以继日奔波于绵延 5000 多公里的大江南
北之间;为招商,他住简棚,吃小摊,冒着酷暑一遍遍紧追客商来
回奔波;为招商,他春节不休拜访返乡人员,把春节变成了“招商
节”……
他常说:“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为此,他创造性提出了
“两个不见面”:一是在跑办项目手续时,项目业主不需要和相关职
能部门和单位见面,而是由分包项目的科级干部、责任部门全程代
办;二是在征迁进地中,业主不需要和占地乡村、群众见面,由园
区代办。他说这样可以为企业腾出更多时间去经营和生产。
“引来大项目,腰杆才能硬”。上任以来,何志刚每周至少抽出
一天时间到项目一线办公,很快形成惯例:“县委书记一周一天项
目工作日”。
行程九万里,引来一千亿。近两年,邯郸县项目建设风生水起,
总投资规模达 1107 亿元。
办民生实事,群众说了算
每次到乡镇、部门调研,何志刚都要到农户家里走走看看,哪
个村的村民吃水不方便、哪个村的出村路坑洼不平、哪个村的电压
不稳……他都一一记在心间。他强调最多的是“好事要办好,绝不
能干虚头巴脑、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办民生实事,要让群众说了
算。”
农村改厕普受欢迎,但入户走访时何志刚了解到,由于农村水
压低,改厕后需要备桶冲厕。很快,邯郸县在原来每户改厕补助
1000 元的基础上,再补100 元,加装压力冲水装置,让群众用
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
四留固村支书杜寿金提起何志刚感激不尽,“何书记指导俺村
全村用上了天然气做饭和取暖,看得远,看得准,有魄力。” 如今,
四留固村成为邯郸市首批“天然气村”,示范带动全县 129 个村
4.4 万余农户实施“煤改天然气”,成为全市样板。
去年以来,按照群众所需,该县实施了 74 项普惠性便民措施,
建乡村便民市场、建标准化校园、开设“惠民病房”……桩桩件件暖
人心,群众满意度98.7%。
今年,邯郸县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作出了整县推进“美
丽乡村”建设的决策,让全县群众在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的美丽乡
村中共享发展成果。“群众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只要对群众
有利,勒紧腰带也要干!”何志刚说。
上任定家规,机关住半年
到邯郸县上任不久,有人向何志刚反映,有一个人自称是他的
同学,在一些场合向别人炫耀说:“邯郸县书记是我同学,谁家孩
子需要安排工作,谁想上项目占地,只要来找我,我都能帮他办
成。”他听说后,当即找到那个曾经的同学,严厉告诫他绝不能打
着自己的旗号招摇撞骗,否则就要追究法律责任,自此他与那个同
学再不来往。
何志刚出生在邯郸,有很多亲戚朋友,有人想通过他“走后门”、
办私事。可他一上任他就给亲属们约法三章:即不得以他的名义谋
取私利;不得接受任何人送的钱物;不得在邯郸县揽工程、办企业。
到邯郸县后,何志刚给自己定了“三交三不交”原则。三交:
即广交农民朋友,广交基层干部,广交为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能人志
士;三不交:即目的不纯、套近乎搞感情投资的人不交,素质低下、
社会交往混杂的人不交,品行不端、爱占便宜的人不交。
任职近两年,他几乎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加班熬夜更是
家常便饭。“时间太不够用了”是何志刚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他的家
距单位仅仅两公里,却有 180 多天吃住在单位。他说:“我觉得在
单位更踏实,有事可以随时找到我。”
每次外出对接项目,能当天赶回的,不管多晚他也要赶到机关,
即使住宿也是在车站旁边的快捷酒店,2分钟进站,一桶方便面、
一袋榨菜就解决了吃饭问题;一件“老头衫”,他穿了足足有七、八
年。他进村入企、帮企解难,但从来不在乡镇、企业用餐,不给企
业、百姓找麻烦。有时企业感激他的帮扶,想留他吃顿饭,他总说:
“请我吃饭就算了,把省下的钱用于企业发展,多为老百姓干点
事。”
百炼出精钢。何志刚用实干与担当交出了一份响当当的“幸福
账单”:2014 年邯郸县生产总值增长6.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可比增长9.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
10.8%。
两年来,何志刚将全部精力奉献在全县发展和为民服务中,将
百姓幸福植根心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正是何志刚的精神追
求。他用忠诚与担当,见证着一位人民公仆的铮铮誓言。
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王新军——笃行焦裕禄的
工作拼劲
河南省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王新军是“外来”干部。除
去外出开会和调研,王新军待得最多的地方还是县委。吃、住都在
县委,王新军是标准的“以单位为家”,了解他的干部都说,王书记
是“拼命三郎”。
早晨(7:40),县委食堂。
早餐是稀饭、油条、咸菜、蒸山药。只要没有外出,常委们每
天早上都会在一起边吃边聊,“碰碰”最近的工作。
鸭舍建设,是兰考畜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一位常委提到,尽
管每个鸭舍都有政府补贴,但老百姓嫌成本高,还是不愿意建标准
化养殖场。
王新军插话道,“千万别贪便宜,贪小便宜吃大亏。没有标准
化的施工,没有标准化的鸭舍,最后产出来的鸭子不达标,企业不
认,吃亏的还是自己。”
“说到底还是我们乡、村两级干部的思想工作没做到位。”王新
军厉声说。
王新军说,作为为班子的主心骨,对定下来的事情要一抓到底、
敬终如始、善做善成。对班子成员要不遮短护丑,开门见山找问题,
披肝沥胆查原因,有的放矢定措施,开诚布公提意见。
上午(8:18),城关乡何寨村。
王新军走进扶贫工作队队员李青的房间。这是一间集吃、住、
办公于一体,约15 平米的房间。看到屋里归置得整洁干净,王新
军笑着说:“按说大老爷们不该来这个地方,这可是我们女队员李
青的闺房呀。”
目前,何寨村有29 个贫困户,23 个党员。王新军勉励工作
队员,要发挥好党员结对帮扶作用,遇到困难“多想想法儿”。
“王书记又过来了,快到家里坐坐。”贫困户贾秀梅见到王新军
忙着打招呼。
贾秀梅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独自带着13 岁的孩子,赡养 78
岁的老公公。
贾秀梅给王新军算了一笔账,从去年以来,县里的扶贫入户资
金放入村集体股,一年能拿五、六千元收益;外出打工,按一天
50 元算,工期半年,这又是小一万块;乡里办的低保,一个月
119 元;家里还有7亩地,种花生等作物,一年也有五、六千元
收入。
王新军听后高兴地说:“一年下来,脱贫不成问题。”他还鼓励
贾秀梅,挺过最艰难的时刻,把孩子抚养成人,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村里群众都说,王书记来村已经有七八次了,他没有官架子,
走的时候和每个人都一一握手离别。
(9:04),王新军走进何寨村省磊强家。
省磊强今年 26 岁,别看年纪不大,已经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在郑州有一个 10 多人的工程队,“一年挣10 几万松松的。”
看到院外绿树茵茵,屋里装修讲究,王新军笑着说“你娶了个
好媳妇呀,你在郑州工作,媳妇把家收拾的多漂亮,县城里的房子
也不一定有你这好。”
王新军转身对村干部卞启龙说,脱贫的时候,千万不能忘了精
神文明建设。“你们村虽然还是贫困村,有没有信心争创精神文明
示范村?”
(9:20),何寨村葡萄园种植基地。
葡萄挂果了。红太阳品种,又脆又甜,皮都可以吃。
种植大户赵宝玉从民权来到兰考,承包了410 亩的果园。他
雇了周边村六、七十人在园子里帮工,有三分之二是贫困户老人。
31℃的高温天,王新军走近一位正在弯腰割草的老人,了解
到老人一天能拿50 元,他有些动容。“老赵,这些老人都上年纪
了,又是贫困户,你就不要给他们规定硬性任务了。你这园子有扶
贫意义,政府在融资、销路上尽可能支持你!”
临上车,王新军给村干部和种植户们打气:“致富路上能跑多
快跑多快,能蹦多高蹦多高!”
车上,王新军安排扶贫办负责人近期组织对全县扶贫队队长开
展培训会。“一定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统计,这样才能做到精准
扶贫,年底要拿到精确数字,不能再马虎了。”
“我要亲自参加,一个是鼓励,一个是教育,这个会该开了。”
王新军补充道。
王新军坦言,兰考目前的头等大事是脱贫。到兰工作两年多来,
他很少过周末,基本走完了全县 451 个行政村。在兰考,党员干
部“住够四天、干满五天、奉献星期六”已经成为常态。
(10:12),县委办公楼。
“台账细化到月、细化到人是对的,但是不能死板要求,还是
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办公楼三楼楼道里就能听到王新军的大嗓
门。王新军正在对草拟的“改革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综合试验示范
县”工作台账提出意见。
“要突出重点,找准难点,虚头巴脑的东西都去掉。”王新军一
针见血。“填台账,要填‘铁块’,不要填‘棉花’,没份量的内容不要
列。”
“出谋划策的部门和具体执行的部门信息不对称,导致这个台
账做得不精细、不科学。”王新军不留情面地指出。
王新军批评得精准,几位干部虽然面有难色,但都很服气。王
新军常常教育身边干部,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工作标准、工作成效如何,举国关注。必须深学、细照、笃行焦书
记“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
(11:50),王新军召集县委办副主任等人,安排布置好第
二天上午召开的县委常委会。随后,他来到 40 米开外的食堂就餐。
下午(3:09),河南格林美资源循环有限公司。
这是兰考招商引进来的上市公司,不仅带动就业400 多人,
而且对兰考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有重要意义。王新军一直热
切关注公司发展。
“县政府已经协调省商务厅,为你们办理了拆解资质。企业要
解放思想,大胆地往前走。”王新军一下车就给企业负责人打气。
“支持的力度,取决于你们的规模和水平。企业要有总体研判,
下决心加快二期项目建设。政府将在土地、规划等方面全力支持你
们。”王新军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话锋一转,王新军说道,“企业扩大规模是好事,但兰考的土
地也很宝贵,你们是搞循环经济的,要当节约使用土地的模范。”
企业最大的“心事”解开了。王新军风趣地问,“今天的现场办公
会‘解渴不解渴’?”会议室里凝重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
(4:13),禾丰产业园。
这家企业从瑞典引进最先进的“布勒”饲料机械项目,年产10
万吨预混料和20 万吨教槽料。
“企业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王新军开门见山。
“目前原料供应一直不足,年底前建不成 1000 座鸭棚,企业
吃不饱饭,就会亏损。”企业负责人回答。
王新军对县扶贫办负责人黄海龙交代,尽快组织好农民鸭棚建
设,早两茬建好,农民就能净挣两万块,企业也不会叫渴。
“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解决,等着书记下去检查发现问题,这得
把书记累死。”王新军的声音有些沙哑。
(4:42),兰考县家具产业园。
得知工地附近的高压线路直接影响施工进度,王新军当即指示
规划部门尽快与省供电公司协调。“今天的被动局面,和长期以来
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临时抱佛脚不无关系。”
期间,一位干部口头汇报工程进展情况。王新军待他讲完后说,
“以后汇报工作要拿着图纸一个一个对着说,不能空对空。”
王新军常说,领导就要带头,干部就要干事,在位就要有为。
要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实事,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兰考给
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目前,兰考狠抓产业集
聚区和商务中心区两个载体建设,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经济
社会发展势头迅猛。今年一季度,兰考以 9.7%的GDP 增速排名
全省 10 个省直管县首位。
(5:02),王新军上车返回县委。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片金嗓
子
喉宝含在嘴里,看到车上显示的时间,他感叹道:“时间不够用。”
晚上(7:00),县委大院。
王新军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最喜欢的放松方式就是散步。
晚饭后,规划局长张海燕和住建局长马玉仁如约而至。王新军
也换上短袖衫和运动鞋,三人围绕县委大院开始散步,讨论的内容
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由于编制少等因素,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安静的县委小院,一切繁杂都仿佛沉寂下来,健步走的脚步声
和热烈的讨论声显得更加清晰。
(8:45),办公室。
王新军简单洗漱后,返回三楼办公室继续忙碌白天未竟的工作,
而整个县委小院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房间还亮着灯光。
梅河口市委书记庞庆波
庞庆波来到梅河口4年了,这个县的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省
第一,老城区改造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不断改善。除了
这些显著变化,他在工作中有 3件事让当地很多人记在心里。
提精神:国旗下带领全体干部宣誓
夏至过后,位于吉林中部的梅河口市迎来一场升温,傍晚外出
纳凉的市民多了。在辉发河、柳河沿岸 13 公里的优美景观带,一
到晚间就变得热闹起来,人们或散步休闲,或围坐聊天,河风吹拂
中享受夏日清凉。
就在几年前,两河沿岸还不是这样漂亮,老城区更是“脏乱差”。
2011 年调任梅河口的庞庆波看到新城老城“新旧两重天”,被深深
刺痛,下决心打赢老城改造攻坚战。
在庞庆波办公室,这位个头不高、语速不快、思路清晰的梅河
口市委书记站在城市规划图前,讲述了当时的场景。
改造就需要资金,有的部门出现畏难情绪。庞庆波说,条件都
具备了还需要政府干部做什么?共产党员能不能站出来走在前面?
为了提高大家的精气神,庞庆波提出每逢重大节日举行升旗宣
誓仪式。2012 年新年,他带领全体机关干部站在五星红旗下,庄
严宣誓:“我是梅河口市国家公职人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为让全市人民过上中等城市生活而努力奋斗。”
对党和群众的承诺植根心中,党员干部的干劲足了。一时间,
梅河口上下掀起老城改造热潮。经过3年施工建设,投资13 亿元、
16 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全面改造,老城变成了新城,居民拍手称赞。
动感情:为低保户流下眼泪
初到梅河口时,庞庆波一有时间就到大街小巷到处走到处看。
在一次“三帮扶”走访中,他看到身患淋巴癌的低保户李华因没钱医
治而放弃治疗,躺在家中痛苦地呻吟,还看到一名 2岁的孩子患
上白血病没钱治疗,父母只能把孩子抱回家。
第二天的常委会上庞庆波流下了眼泪。他说,看到这么多家庭
遇到生活困难,很心酸,很惭愧,很难受。“我们再困难,也绝不
能让低保户因为治不起病在家等死。”最终,会议决定对患癌症、
尿毒症等27 种重大疾病的低保对象实行全额救助。
几年来,当地已有近 6000 人受益,救助资金超过3500 万
元。
在黑山头村,莫衷伟的老伴患尿毒症七八年,每年光做腹膜透
析就需要 6万多元,让莫衷伟天天眉头紧锁。实施大病救助以后,
莫衷伟眉头终于舒展开,“生活见了亮儿”。
心里装着群众,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庞庆
波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他经常召开低保户和残疾人座谈会,
现场征求意见,群众提出的诉求他都认真记录。有一次群众反映在
市区找不到厕所,出门在外不方便。没过几天,沿街的机关单位就
都挂出了“室内厕所免费开放”的提示板。
在梅河口市困难群众和老年人比较集中的铁北区,为了满足老
年人健身的需要,政府新建了一座便民体育场。有一次庞庆波来这
里现场办公,遇到一位正在健身的老太太。老人得知面前是庞庆波
后,说啥也要拥抱一下,表达心里的谢意。
发脾气:全市大会怒斥干部不干事
在很多人印象中,庞庆波工作时态度和蔼,很少发脾气。可在
一次全市大会上,平日温和的庞庆波发怒了。对于一些干部不作为
的现象,他严厉批评:既然是组织上的人,既然为人民服务,遇到
困难就不能退缩,更不能不谋事、不干事。
说起当时的情景,庞庆波还记得很清楚。他说,很多外地人说
东北的软环境不好,只管招商,不管安商、辅商。这其中,干部不
作为是重要原因,要想发展,就必须改变这一局面。
为了实现让全市人民过上中等城市生活的目标,庞庆波把加快
城市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作,并
结合当地实际及时调整产业主攻方向,提出重点发展医药健康产业。
3年多来,梅河口的经济发展一年一个台阶,2014 年全口径
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比 2011 年翻了一番,均列全省县市
第1位,超过了部分市州本级的收入水平。其中,医药健康产业
产值连续 3年以100 亿元、200 亿元、300 亿元的速度增长,
也排在全省县市第一位。
来梅河口之前,庞庆波曾在通化县工作,当时通化县经济发展
也是一年一个台阶。被问起在县委书记岗位上工作有何诀窍时,庞
庆波笑着说,哪有什么诀窍,就是要有一股争一流的激情和决心,
就是要有一种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勇气,就是想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记山东齐河县
委书记孟令兴
自 2013 年担任齐河县委书记以来,孟令兴带领县委一班人
紧
紧抓住农村基层党建这个纲,县乡村拧成一股绳,形成了聚精会神
抓党建促发展的新局面。2014 年,齐河县成功入围全国综合实力
百强县。
村支书规范化管理,一笔价值莫大的政治账
孟令兴力抓基层党建的念头可追溯到几年前。他下乡调研常逢
村支书不在村,说正在外打工、经商。孟令兴率直地批评这样的村
支书,连我们都找不到你,村民怎么找你?不想,对方说,我们也
要养家糊口!
孟令兴哽住了。
当时,齐河村支书平均报酬才每年8000 元,不如一个农民
外出打工收入的三分之一。村级党组织管理弱化,超过三分之一的
村一年开不了一次党会。
孟令兴陷入思索…
2013 年7月,孟令兴任县委书记不久,便将自己深思熟虑
后的建议提交给了县委常委会,对村支书实行规范化管理。
县委一班人的感受和认识与孟令兴一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
抓好党的建设是关键,党建抓好了,抓什么成什么、要什么有什么。
很快,县委一班人一致表决通过了这一改革新策。其核心是把
村支书纳入县委组织部管理,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2
倍标准发放报酬补贴,每人每年能拿到2万元到 3万元,并办理
养老保险。按照村支书60%左右的标准,统筹发放村主任、文书、
治保和计生干部报酬补贴。对已退休的村支书,根据任职年限发放
生活补贴。村支书普遍实行坐班值班制度,其他村干部轮流值班。
县委制订村支书千分制考核办法,明确不务主业等8条不合
格表现的硬杠杠,每年评议一次。2014 年底,81 名村支书因评
议较差被取消绩效工资,89 名被诫勉谈话,19 名被免职。
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县财政在基层党建方
面的支出增长到 1.25 亿元。县委算了一笔账,只要村支书真正发
挥了带头人作用,集体经济发展快,村民致富快,村级战斗堡垒作
用得到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这不仅是笔合算的经
济账,更是一笔难以估算的政治账。
夯实党建责任,在层层抓落实上下工夫
“党委抓党建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不称职。”这句孟令
兴常挂在嘴边的话,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县委是基层党建的一线指挥部”。齐河强化县委抓党建的主业
意识,每年初召开全县基层党建工作会,每半年组织一次基层党建
现场观摩,并且每年确定 10 个党建课题,由县委常委领题调研,
至少拿出3天时间吃住在村。建立县委常委、党员副县长包乡联
村制度,每人包1个乡镇,联系1个村,帮扶 10 户困难群众,听
民声、摸实情、解难题。
强化乡镇党委龙头作用,重点引导党委书记转观念、理思路、
当主角。制定了《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规范》,明确服务
型党组织建设等 14 项主要职责,细化与村支书谈心谈话等 10 项
推进措施,建立督查评估等4项保障机制。在全县设立106 个农
村党政管理服务中心,把职能部门权限下放,70%的乡镇干部下
沉到服务中心,提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计生、社保等28
项公共服务,通过服务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在科学发展综合
考核中,将党建权重提高到一半,对考核优秀的表彰奖励,对抓党
建不利的进行约谈、调整。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举党建之纲则百业兴
按照孟令兴的话说,基层党建是我们尤其是当下农村发展之纲,
纲举则百业兴。
在老党员们的记忆中,村支书规范化管理后新一届村支书选举
最为热烈,有的乡镇 70%的村出现竞选,村支书更换率为历届最
高。
村支书们被从未体验到的荣耀和保障所激励,一心用在带领村
民致富上。实行规范化管理前,齐河县村集体收入达标的仅
35%。2014 年底,达标村达 79%,并全部消灭了空壳村。
村干部作风转变,廉洁奉公,许多积攒的矛盾大大化解。
2014 年底,全县涉农上访率同比下降了 21%,涉农村干部的信
访下降了 34%。
党建抓得好,激起了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创业、发展经济的巨大
能量。在齐河城区南部,投资45 亿元的中关村海淀园科技城、山
大碳纤维研究中心、百多安生物医学科技园等几十家企业比肩落户,
“傍河硅谷”——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初现雏形……
这仅是齐河县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点。而纵贯全县,“一二
三四五、五年三大步”战略目标的确立,成为全县发展的引航灯。
坚持打基础、利长远,齐河规划实施了“兴齐十大工程”,济齐
黄河大桥已全面开工;总投资28 亿元的“三环六纵八横”县乡村大
交通网部分已建成通车;太青高铁济南北站已经开工,建成后,齐
河将成为京沪、太青、济郑十字交叉的高铁枢纽……
发展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经过深入调研,齐河编制
了2017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红皮书,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确保每年都能完成既定任
务,如期建成“小康齐河”。
2014 年,齐河财政用于民生支出 27.4 亿元,占财政总支出
的比重达84.2%,城乡居民收入、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连年增长,
群众切实尝到了发展的成果。
全力守护三个“生态”——记江苏省常熟市委
书记惠建林
“郡县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说,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
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
忙碌、低调、斯文;话不多,一打开话匣子就是发展、改革;
清瘦的身影,提个公文包……这是记者第一印象中的江苏常熟市委
书记惠建林。
在会议室,惠建林介绍自己主政常熟3年多的感受:“一个地
区的发展,要有改革创新的‘发展生态’、清正规范的‘政治生态’、山
清水秀的‘环境生态’。一定要千方百计构建好、守护好这三个‘生
态’。”
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江南福地、常来常熟。”常熟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沿
岸新兴的港口工商城市,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去年,常
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009.4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4 亿
元,连续 3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常熟拥有纺织服装、机械加
工等特色产业,民营经济发达,占比达55%。
即便是这样的底子,也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经过深入调研,
惠建林了解到当地经济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发展战略不清晰,跟
风盛行,产品杂乱;低成本竞争,缺少创新;家族式企业所有制单
一,没有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甚至连会计制度都不健全…
“改革创新是唯一出路!”在惠建林主导下,常熟及时提出放大
“专精特”新优势,推进“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引导面广量大的中
小企业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的特色成长之路。
目前,常熟拥有专精特新产品近100 个,培育了一批有市场
竞争力和行业驾驭力的“单打冠军”。去年 18 家“小巨人”企业开票
销售超过140 亿元,入库税收 14 亿元,占全市工业入库税收
9.3%。
同样力度的改革创新也在其他许多领域进行。为了破除城市发
展规划各搞一套的弊端,惠建林要求“多规合一”“全市一张图”,综
合产业、土地、城建等多种规划于一体。为了防止部门执法“看得
见管不着”、职能交叉的弊病,惠建林提出整合全市执法力量,在
乡镇设综合执法局,统筹协调;通过创新“类银团”模式、建立金融
纠纷调解机制等,先后成功处置天铭、兴达利等 10 多起较大型企
业的债务危机。
规范环境,引领社会发展
惠建林认为,风清气正、守规范讲规矩的“政治生态”,可为发
展保驾护航。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提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在全国上下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时,惠建林坦陈:
“没有豪言壮语,只想踏踏实实做点事情。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
领导,而是常熟的一分子,为地方的发展尽我的努力。”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记者了解,惠建林很少有休息
时间,难得回外地看望爱人和久病的老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公交车
到一些大市场去转悠,看商户的经营情况,听他们发牢骚;爱下村
跑户拉家常……
作为有着150 万常住人口的发达地区的主政者,惠建林对自
己要求很严,每年下基层蹲点超过两个月,坚持在食堂就餐。
“作为班长,我要营造干事的氛围,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心胸
要宽广,别人工作中有点什么牢骚不满的,我不会计较,只要把工
作做好。但是有不对的,就要严肃批评处理。”惠建林说。
一次,听过常熟高新区负责人在党建工作上的述职,惠建林一
针见血地指出其“抓基层党建工作自觉性不够,对如何加强基层党
建缺乏深层思考,缺少办法”。在惠建林主导下,为保证教育公平,
常熟推行九年义务教育“零择校”,当地教育局副局长的孩子因为考
试差几分,也只能就读农村中学。
“老百姓都在看着,如果我们不能从自身做起,从严管理,自
己都不讲规矩,怎么带领干部群众搞发展?”惠建林说。
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对发达地区的主政者
更是极大考验。在惠建林看来,发展经济是政绩的重要体现,而保
持山清水秀的“环境生态”,更是职责所在。
近年来,惠建林带领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把生态优先的要求落
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划定4类7个生态红线区域,占全市
国土面积的15.06%。重点推进虞山尚湖、沙家浜等120 平方公
里核心生态圈建设,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全市自然湿地
保护率达到45.7%。
仅2014 年,全市实施节能减排重点项目 40 个,果断关停淘
汰落后产能企业 110 家。推进燃煤锅炉整治,强化机动车污染防
治等措施,使PM2.5 年平均浓度下降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
例达到75.3%,全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近年来,常熟获得一系
列国家级卫生、旅游、生态环保、人居环境方面的荣誉称号。
“‘世上湖山,天下常熟。’守住生态红线,保住环境底线,我
们才有发展的生命线。”惠建林说。
为事业担当 为百姓实干——记安丘市委书
记刘兴明
安丘是一个农业大市,以前财政收入主要靠农业税收,经过几
次税费改革,这个曾经的“全国百强县”滑落为“财政困难县”。
刘兴明 2011 年11 月任安丘市委书记。如何迎难而上,带领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努力改变落后面貌?直面这一问题,刘兴明以
“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恪尽职守、积
极作为、敢于担当。
抓作风不手软,项目调度会成了作风建设动员会
改作风,是变革的支点。改变落后面貌,先从作风抓起。
当时的安丘,部分干部士气低落、作风松垮。在刘兴明主持召
开的第一个项目建设调度会上,就有一名科级干部因醉酒在会场打
起了呼噜。
看到这种情况,刘兴明当机立断,把项目建设调度会改成了作
风建设动员会。“抓作风,先刹吃喝风,严明工作纪律!”他主持制
定了工作日中午无例外禁酒、公务人员日常行为“十不准”等制度,
部署开展了“庸懒散浮”集中整顿活动,从严管理党员干部,以“零容
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3年来,全市立案查处党员干
部违纪违法案件496 起,处分党员干部 309 人,其中科级干部
55 人,真正让规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对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刘兴明更是毫不手软,坚持露头就打。
兴安街道城里村李某,自己成立拆迁公司,纠集网罗了一批劳改劳
教释放人员及社会闲散人员,强揽工程、强买强卖,获取巨额经济
利益,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得知这一情况后,刘兴明立即责成公
安部门进行彻查,要求“坚决打击黑恶痞霸,坚决不让这股歪风邪
气滋长”。随后,在全市开展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集中打掉农村
黑恶势力、痞霸团伙 18 个,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189 人。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安丘全市干部作风大为改观,社会风气进
一步好转。
亲商、爱商,290 家规模以上企业看了个遍
成立于2011 年9月的潍坊凯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如今已
经是安丘的龙头企业之一。而刚来到安丘时,对于当地市委市政府
能否支持自己的长远规划,公司董事长张守平却有点“心里没底”。
2012 年正月初八,也就是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中午12 点半,
张守平接到了安丘市委打来的电话,让他过去交流一下关于项目的
事情。“刘书记了解了我们公司的规划以后,表示会全力支持我。”
张守平说道,最初公司一期的规划是建设约2万平方米的生产线,
在安丘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又增建了 3个相同规模的生产
线。一期投产后,该公司二期的工程许可手续也在短时间内顺利办
了下来。
“市委市政府是真的把我们当成自己人。”张守平感慨道。
亲商、爱商,这是当地企业对刘兴明的评价。上任后,刘兴明
带着经信、商务、财政、发改等部门的人员,把全市 290 家规模
以上企业逐一看了个遍,听汇报、看厂房,和企业一起研究做大做
强、科学发展的计划措施。为了招商引资上项目,他带队外出招商,
并靠在项目一线指挥调度、解决问题,有时连续几周不回家。如今,
安丘全市上下掀起了抓招商、扩增量、促转调的热潮。
2012 年以来,安丘全市累计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 105 个,
实施投资5000 万元以上技改项目 46 个,108 个重点调度的工
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5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
比比 2011 年提高 8.4 个百分点。2014 年,安丘固定资产投资
比2011 年增长61.4%,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增加 40 家,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3%。
群众诉求放首位,不遗余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在安丘市景芝镇潘水崖村,村民们以种大葱、玉米等农作物为
生,可是每当农作物丰收后,运输车辆却总是不愿意进村收货,原
因就在于唯一的进村路坑洼难行。
“那时候,别的村大葱都卖7毛钱一斤,我们村的大葱就只能
卖到6毛钱,还得我们自己雇车拉到村口。”今年 59 岁的潘水崖
村村民潘朋顺说,他总共种了2亩地大葱,收成好的时候能挣
6000 多元,而单是雇车把1万多斤大葱拉到500 米外的村口,
就要花2000 元左右。
2013 年9月,刘兴明听说该村的情况后,立即带领有关部
门实地调研。在潘水崖村,刘兴明看到坑坑洼洼的土路,听到了村
民们的诉求,当即跟随行的部门人员说:“这样的路让村民们怎么
走?必须要抓紧想办法。”
把群众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刘兴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实地调研后,安丘市政府和当地镇委立即筹资,施工人员不分日夜
赶工,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潘水崖村的进村路便摇身一变,
成了现在平整宽敞的水泥路。
“现在拉葱的车直接就能开到家门口,省钱又省事了。”潘朋顺
笑得合不拢嘴。
用真情服务群众,不遗余力办实事解难题,这是刘兴明办事的
宗旨。他在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走遍了全市所有镇街,进村
入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对于群众在出行、上学、就医等方面的
难题,刘兴明时刻牢记于心,一一作出回应。
3年来,安丘将73.7%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先后兑现民生
实事承诺40 项,改造城市道路25 条、汶河大桥4座;改造维修
县乡公路1069 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36 处;新建了妇
女儿童医院和人民医院新院区,新增床位2000 张;新改扩建义
务教育学校 61 处、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86 处,实施校舍安全工
程137 个,安丘市被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福建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赚钱的项目村民
干 不赚钱的事政府干
周末下乡是常态,始终记挂村民增收
周末,廖俊波因为惦记着几个乡镇里的事,又放弃休息,从县
委出发,第一站到该县铁山镇东涧村,了解那里的花卉长势。
“周末不周末,关键看有没有事,有事就没有周末。”廖俊波说。
去年夏天,因为受病虫害影响,东涧村千亩花卉损失不少,今年当
地花卉情况如何,成了他一直记挂的事。
“东涧村原来群众收入很低,还是‘零村财’,但是这个村的党支
部很强,跟群众一起商量找到一个路子发展花卉。这个挺好的一个
项目,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虽然当天户外气温高达 37 度,养
花大棚内更是湿热难耐,但廖俊波还是要坚持去棚里了解情
况。
“去年主要还是技术没跟上,今年我们跟省农科院还有一些高
校都有合作,请了一些专家过来指导,技术问题解决了不少。”花
卉基地负责人周胜的一席话,让廖俊波安心了一些。
廖俊波对周胜说:“我帮你们联系一些电商,从我们电商孵化
园出来的一些人做的情况看,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叫他们跟你
们联系,你们去对接,看看通过电商怎么走。”
发展电子商务,是廖俊波来到政和县以来主抓的大事,在他的
积极倡导下,小小政和县去年还建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电商孵化园,
集合了电商培训、创业指导、实操实练等多种功能。目前这个孵化
园已经为政和县培训出超过6000 名电子商务人才,去年电子商
务交易额突破6个亿,为政和县的多类农副产品扩大了销路。
“垃圾村”华丽变身,村民们由衷感激
廖俊波去的第二站是石屯镇石圳村。当年“臭名远扬”的垃圾村,
如今村容整洁、空气清新,村里到处点缀着白茶园,有了“白茶小
镇”的美名。因为美丽而且富有特色的乡村环境,石圳村家家户户
发展起了乡村游,村民走上致富路。
为了保护村民清洁家园,发展美丽乡村经济,廖俊波几年来无
数次到村里考察,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今他
再来到村子里,已成了村民的熟客。每回来到石圳村,廖俊波都喜
欢去村民家中坐坐,喝一口新煮的白茶,听听村民的心声。村民阙
员丁细数起廖书记带给村里的变化更是滔滔不绝,“2012 年到现
在,变化这么大,全靠廖书记关照我们石圳,现在我们桥、水坝都
修好了,还有电缆埋到了地下,这些原先想都不敢想。”
面对村民的感激,廖俊波想到更多的是今后石圳村的发展。
“盈利的项目,你们村民掏点钱去做,不赚钱的项目,县里面和镇
里面帮你们做。像修路不会赚钱的、装路灯不会赚钱的,这些我们
政府来做,能够赚钱的你们做,这个生意好做了吧!”县委书记一
番话,得到村民们由衷的掌声。
村民们对他们的县委书记都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赞誉。不过对于
在政和工作的这四年,廖俊波却不愿更多评价。
“这分数应该由老百姓去打,但我始终在积累,始终走在路
上。”廖俊波说。
北京西城区委书记王宁:为官一任,须有担当的责
任和勇气
“我对北京,对西城,始终有着很深的感情。”作为首都功能核
心区的主要负责人,近年来,西城区委书记王宁把党交付的沉甸甸
的担子,与全区130 万名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紧联系在一起。
工作中“接地气儿”,敢为人先、创新求变,王宁善于在挑战中实现
工作的提升,他常说,为官一任,就要有担当的责任,也必须要有
担当的勇气。
土生土长的“草根儿”情怀
王宁是在北京长大的,每次走在西城的大街小巷,看见熟悉的
环境以及和老街坊打招呼时,浑身上下都透出一种“草根儿”情怀,
一种对北京的“亲热劲儿”。这种“亲热劲儿”充分体现在王宁对北京
古老的文化、生机勃勃的现在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所充满的感情。
因为这种感情,王宁在工作中格外关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近
年来,王宁带领西城区委区政府在大栅栏、什刹海以及西四北地区
开创的渐进式旧城改造工作,就是他真情流露的最好注释。但是伴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较为突出的“城市病”在这些胡同中凸显出来,
为此,王宁带领西城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对亟待整治的乱停车、缺
少公共绿地、低端业态扎堆等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
通过亲自到胡同调研,王宁支持和推动了西四北胡同居民自治
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大栅栏地区渐进式旧城改造模式,特别是对大
栅栏地区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疏解人口约1800 人,有效改善
了居民生活,进一步提升了环境景观。
“迎接挑战让我始终保持工作激情”
从教育教学工作到青年工作,从体育工作到区委书记,王宁在
30 余年的工作生涯中尝试过多次职场身份的变化。2010 年7月,
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王宁又从原宣武区委书记担任西
城区委书记,短短时间内经历大跨度的角色转变,正是喜欢接受挑
战的性格帮助他攻破一个个难题。
王宁记得,刚刚担任西城区委书记不久,面对疏解非首都核心
功能的任务,凭借一股“闯劲儿”,王宁带领西城区领导班子立即开
始了调研谋划的工作。现在“动批”腾退搬迁工作全面启动,并已取
得实质性进展。
除了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在棚户区改造的关键问题上,王
宁同样亲力亲为。百万庄西社区有不少是1969 年修建地铁 1号
线时建造的简易周转楼,由于地基下沉,电线老旧,楼内没供暖,
没有独立卫生间,已经居住了快半个世纪的居民们连基本的居住尊
严都没有。2011 年,王宁多次带队到百万庄实地调研考察并很快
“拍板”决定,启动百万庄棚户区改造项目,为1200 余户居民一
劳永逸地改善了生活条件。今年,西城区又启动了菜园街及枣林南
里、光源里两个棚改项目,这两个项目总占地面积 29.2 万平方米,
涉及居民总户数近 5600 户,也创下了西城区历年之最。
待人和气厚道 工作不厌其细
在担任西城区委书记的几年里,王宁身边的工作人员常常用
“温和”、“和气”来形容他。在王宁自己看来,无论做人做事,他始
终用八个字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就是“忠诚、担当、敬业、厚
道。”
王宁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仅站位要高,标准更要高。在给全区
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时,王宁特别提到,“小问题”直接关乎党的形
象,如果在工作的具体落实时,总是“只差一点点”,那么就会造成
群众的不满意,进而导致了不赞成、不拥护。在王宁的率先垂范下,
西城区全面启动了“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行动,先后解决群众
反映强烈的难题9.9 万件。
待人“和气”、“厚道”,但在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上,王宁却坚
持“严管更是厚爱”的理念。2011 年以来,在王宁的推动下,88
个部门党(工)委、党组的4612 项职权公布在网上,让权力在
阳光下运行。
在王宁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列清 15 项权力清单的图表。
“区委书记的所有权力都在这,清单也挂在网上,如果我干的事超
过这15 项权力的界限,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能监
督。”王宁说。
优秀党务工作者篇
街道党工委书记
李晶,女,汉族,中共党员,1982 年4月出生,内蒙古党
校在职研究生学历。2005 年参加工作,2002 年6月入党,现
任集宁区新体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勇担当砥砺进取
作为一名 80 后的年轻干部,在基层党务工作岗位上满腔热忱,
忘我投入,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
作风,带领党员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带领各社区党支部凝心聚力,
励精图治,使街道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社区党建活力不断增强。
2011 年10 月,时任桥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李晶,由于单
位人事调整,被临时挂帅,分管起桥西街道基层党建工作。作为一
名年轻干部,面对一项临时任命,她带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
劲儿和一份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感,经过契而不舍的努力,硬是将
桥西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推向了区、市乃至自治区的前列,成为集宁
区基层党建当之无愧的领头雁。
桥西街道位于集宁西北城乡结合部,属老城区,辖区经济基础
薄弱、弱势群体多、党员人数少、驻片单位少,党员作用发挥
不够,社区党支部活力不足。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她提出了
“围绕构建和谐社区,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工作思路,并着手带
领各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构建和谐社区的有力抓手。
2011 年底,她在桥西街道6个社区大力推行了三级网格化
管理。组建由党员、社工、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组成的服务团队进驻
网格。将为民服务窗口前移至大街小巷、居民院落,直接面向居民
提供各类公共公益服务,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在网格中受益,党员
作用在网格内充分发挥,党支部活力开始初步显现。
谋发展阔步前行
面对开局良好的工作形势,着眼于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
促进和谐这一核心作用的发挥,在党员干部中她大力倡导 “只有我
把居民当亲人,居民才能把我当家人”的理念,并将党员干部全心
全意为居民服务的态度和效果列入党员目标管理考核任务。
通过积极的工作实践和探索,她深深地意识到和谐社区建设仅
仅依靠街道和社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释放全社会参与的公共
服务,要激发区域内所有党组织的活力,才能真正实现“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盛的社会管理格局。
随后,她带领社区党支部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打破原来
只有驻片单位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模式,大胆提出了“区域内良性互
动、区域外自主结亲”的共建方式,广泛吸纳区域外各党组织参与,
积极开展共建活动。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
基层公共服务,积极培育与扶持辖区群众性团体和社会组织健康有
序发展,推动社区形成了由区域内外党组织、社区居民、各群众团
体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的“党
建引领,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谱新篇引领发展
2012 年底,在近一年的实践探索中,她立足基层工作实际,
紧紧围绕服务民生这一核心,深入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
梳理提炼出特色鲜明、务实有效的“6全工作法”,这一工作法的推
出,不仅成为基层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更是为基层党建工作者提
供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种工作方法。它使基层的管理服务触角
广泛延伸到社会“最末梢”,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基层工作好坏的
重要标准,使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群众值得信赖、值得依靠的家。
“6 全工作法”一经提出,便受到区委、市委两级组织部门的高
度认可,并随即在集宁区、乌兰察布市基层党组织中进行全面推广,
并代表乌兰察布市参加了2012 年底自治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
交流会,受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及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而由此激
发起全市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谋发展”的创新热情,更像蝴蝶效应
一样,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巨大的活力。随后“爱心空间”、“居民
自治家园”等一个又一个叫得响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如雨后春笋
般在集宁大地散发出勃勃的生机,基层党建活力全面迸发。
与此同时,在乌兰察布市加快推进社区“六园一港”阵地建设中,
她凭借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刻理解和为民服务的满腔热忱,成功的
将街道下辖的通佳社区和马桥街社区打造为自治区一流社区服务中
心。并带领两个社区党支部,于 2014 年10 月圆满完成了自治区
第二届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的观摩考评任务,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
赞扬。
新征程扬帆起航
2014 年10 月,李晶同志升任新体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办事处主任。2016 年4月,转任新体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她
的调研指导下,各社区党支部围绕各自工作实际,相继推出了“四
季服务”、“五在社区”等特色党建品牌,一批优秀的社区党组织和优
秀社区党务工作者脱颖而出。
2015 年,她提出了“聚焦社区微治理”的街道党建工作新思路,
并在街道推行了班子成员包联社区、机关干部包联片区、社区党员
包联小区的“三级包联”工作机制,使党员干部更加有效地下沉社区一
线,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正解决群众难题”
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扎扎实实地把党建工作做实、做细、做到居民
的心坎儿上,为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凝聚民心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李晶同志于2013 年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授予自治区
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面对辛勤耕耘换来的成绩与荣誉,她总
是面带微笑,谦虚的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党务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情”。一句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一个基层党务干部神圣的责任感。
乡镇党委副书记
宁海,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 年6月出生,大专文化。
1995 年参加工作,1997 年7月入党,现任商都县西井子
镇党委副书记。
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宁海同志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具有踏
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深受党员和群众的好评,
是一位经得起考验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他深知做好党务工作必须具
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为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除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系列讲
话和“五大发展理念”等党建理论和党务工作业务知识以外,还在日
常生活中积极从电视新闻以及报刊杂志上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
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更加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更加热爱党务工作。
2012 年宁海同志开始配合镇党委书记主抓全镇的党务工作以
来,他结合西井子镇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坚
持按照商都县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要坚持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
倡廉以及制度建设“五位一体”同步推进的总体要求,以“加强战斗堡
垒、积极创先争优、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强镇富民”为主线,扎实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改
进了工作作风、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初步形成了日
常工作不放松、重点工作有创新、整体工作上台阶的工作格局。
真抓实干,严于监管,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突出理论武装,切实尊重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运
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各种督促监管,是西井子镇党委加强和改进基
层党建工作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
展以来,宁海协调镇党委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督查指导工作,真
正做到了“党员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搞到哪
里”,从而为消除“四风”全心为民、突破影响发展稳定的瓶颈,确保
西井子镇脚踏实地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在督促检查中,宁海带领督查指导组重点查找群众对当前社会
风气、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最不满意的问题;重点查找领导干部在贯
彻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查找影响发展稳定的突出问
题。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党组织的要求,坚
持日常了解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着力加强村级支部建设;坚持采取
观看远程教育、研读活动读本、分析系列讲话以及现场聆听讲座等
多种形式集中学习县委要求的必读必学篇目和内容;坚持采取会议
征求意见、设置意见箱开通电话征求意见和走村串户征求意见的方
法,真正做到了“工作开展到哪里,意见征求就要到哪里”。
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坚持正确舆论宣传导向
做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宁海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宣传工
作中,他结合基层党组织实际,按照党建宣传工作服务政治经济建
设的要求,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扎实有序推进
工作,使全镇的党建宣传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
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宁海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组织大南坊、七
邓营等行政村开展基层党组织“双评双促”试点活动;同时针对新发
展党员外出多,村级后备干部来源匮乏的现状,不失时机地通过网
上发布信息、出板报、简报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各项工作动
态,为全镇党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严于律己,坚持原则,创新思路抓实党建工作
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宁海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各项
规章制度,努力在群众中起到表率作用。他深知作为一名党务工作
者,要想做好党务工作,就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特别是新时期党务工作给党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断
提高自身素质,他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坚持自学,善于敏锐洞察新形
势下党务工作的特点,能够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增强做好组
织工作的能力。
在党委会议讨论研究党务工作时,宁海不抢先发言定调子、不
强制拍板作决定,能够坚持围绕决策、执行、监督三个重点环节,
对议事范围、议事原则、议事形式以及执行、监督、纪律等进行更
加具体的规范,使党委议事和决策严格按法定程序规范运行,确保
党委议事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特别是他能够立足基
层工作实际,深入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为西井子镇乃
至商都县的基层党建工作实践作出了突出贡献。
宁海同志先后多次被商都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
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时良忠,男,汉族,1973 年10 月出生于黄海之滨,灌河沿
岸,灌河入海、海河成潮的自然环境,塑造他不畏艰难,勇于
进取的性情;凝练了他博纳雅容,勇立潮头的品性。他 1993 年
8月参加工作,1997 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高级教
师,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连云港市港城名师、名校长,现任灌南
县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从教以来,该同志都以高度的责任
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
项任务,为践行教育为民宗旨、打造灌南教育品牌做出了积极贡献。
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科技教育优秀校长、连云港市学术领军人才、优
秀党务工作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个人、十佳新闻人物,灌
南县党建工作先进个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委县政府特别嘉奖
先进个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
主流媒体集中报道其先进事迹和创新理念,其担任校长的学校被教
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获得省级以上表彰70 余项。
一、勇立潮头,争做灌南教育党建的领跑者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良忠深知一举
一动都会影响到身边同志的工作热情。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研读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立学立行,率先垂范,主动发挥共产党员的
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
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他带头深入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通过个别谈话、集体座谈、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深入征求党员群
众意见,有组织地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活动,
他牵头组织了重温入党誓词、征文演讲比赛、知识测试、专家讲座
等系列活动,真正做到学深学透、入脑入心,为推动学校党务
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学校多次
被省市县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廉政文化建设示范校、德育先进
学校、文明学校,个人先后被表彰为省市优秀校长、师德模范、党
建先进个人,江苏教育报、《连云港党建》等省市媒体相继作专题
报道,成为彰显和展示灌南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亮点的生动缩影。
二、勇于探索,争做苏北创新教育的先行者
2011 年,通过全县范围内的公推公选,时良忠脱颖而出,担
任县实验小学的党支部书记、校长。他创造性地把党支部工作与学
校工作结合起来,带领学校党员干部访名校、拜名家,提出“悦纳
如海、勇进如潮”的文化主张,以“教育让梦想成真”为教育哲学,以
“办一所具有海的胸怀、潮的精神的世界学校”为发展愿景,以“培养
胸怀宽广、外圆内方、勇于进取的海之子”为培养目标,深化课堂
教学改革,使学校迅速跻身江苏省名校行列,《江苏教育》先后多
次对学校的“悦纳教育”进行了跟踪报道,国家督学成尚荣在《江苏
教育》上发表《触摸悦纳教育的脉搏》一文,对学校的“悦纳教育”
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在台湾举行的仿生机器人
大赛中获全国总冠军,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特等奖,学校荣获
中国创新型学校称号,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汉字
规范化书写教育特色学校,连云港市课堂教学改革领航学校、教学
质量先进校,在江苏教育的蓝图中描绘出浓墨重彩的灿烂篇章。
三、勇挑重担,争做全省均衡教育的示范者
作为农民子弟,时良忠喝着灌河水长大,他永远感恩着生他养
他的这片热土,永远挚爱着哺育他的灌南人民。
2005 年,时良忠带着对农村教育的梦想,从县城来到北陈集
小学担任党支部书记、校长。当时的北陈集小学教学质量全县
倒数第二……他凭着一颗共产党员的炽热之心,带领全体党员、职
工客观分析学校实际情况,苦干实干,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开源节流,向智华基金会等单位争取外援180 多万元,改善办学
条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彻底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教学质量历
史性跻身全县农村小学前三强,受到十多项省市级表彰,谱写了一
曲昂扬奋进的跨越崛起之歌。
2008 年,赢得“治薄能手”口碑的时良忠调任孟兴庄镇中心小
学。困难面前,他一如既往地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
锋模范作用,明确提出了“一三五”发展思路,即一种理念,让每位
农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为所有乡村老师创造幸福生活;三个目标,
让学校成为区域领跑、省市知名、国内有特色的一所农村素质教育
名校,让教师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的教育名师,让学生成
为有民族文化底蕴和现代科学素养的人才;五大工程,建设文化型
校园工程,探索人本化管理工程,实践智慧型教育工程,打造学习
型师资工程,培养创新型学生工程。“一三五”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发
展,这一全新的发展理念受到了时任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等领导的
充分肯定,认为是“全国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典型”,把一所
农村小学带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新华社发通稿,《人民
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头版转发通稿,在全国引起
了强烈反响,被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教育厅沈健厅
长赞誉为“全省推行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一面旗帜”。
2015 年,是时良忠履职灌南实小的第四年。在他的引领下,
以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开展悦纳教育的实践研究》为抓
手,不断凝炼悦纳教育的品牌,所取得成果受到省内外专家的
高度关注,学校成为苏派名校联盟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灌河潮”
大型教科研活动,让教育教学的前沿思想在江苏大地上绽放;通过
结对帮扶,与汤沟、田楼、陈集、长茂等乡镇结对,辐射全县和周
边;与云南省绥江县的两所学校结对,去云南送理念、送思想,以
悦纳教育理念构筑起振兴教育的“灌南梦”!为灌南教育高标准通过
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江苏省教育现代化验收工作
做了很大贡献。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为孩子全面创造幸福人生的神
圣事业中,在悦纳教育的宽广大道上,以实小为代表的灌南教育事
业一定会谱出更加精彩、更加辉煌的华丽篇章!
镇党委组织委员
熊光阳同志,男,现年31 岁,汉族,2008 年1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董家河镇党委组织委员。该同志讲党性、
重品行,注重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等来提高自身素质,并从思想
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己、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
的完成了党赋予的党务工作者的光荣任务。
勤于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该同志从事党务工作以来,他深知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必须
具备优良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特别是新时期党务工作提
摘要:
展开>>
收起<<
王文涛讲话汇编目录1.在市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3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篇“宣过誓,就必须践诺”——记河南淮滨县委书记吴刚 水患除则淮滨兴 淮滨因淮河之滨得名。上世纪50年代初,因治淮需要,省政府析固始、息县各一部,设淮滨县。 2007年7月11日,吴刚从商城县常务副县长岗位调任淮滨县代县长,报到第一天,特大洪水就来了。吴刚顾不得去政府大院,直接上了淮河大堤。谁都不认识,他只要了几个关键人的电话,就开始在大堤上“履新”。接连35天,他带领干群巡大堤、查隐患、救灾民。 洪水过后,吴刚清醒地认识到:素有“洪水走廊”、“水窝子”之称的淮滨,建县不足60年却发生了57...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