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党史小故事汇编(49个)
VIP专免
2024-01-19
999+
66KB
6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经典党史小故事汇编(49 个)
目录
1、彭德怀的画像................................................................................
2、公款吃喝......................................................................................
3、家属优待费...................................................................................
4、王树声收礼...................................................................................
6、粮草官肖永正................................................................................
7、走“后门”的粟裕..............................................................................
8、私吞税款......................................................................................
9、朱德元帅......................................................................................
10、公车...........................................................................................
11、公车...........................................................................................
12、吴老的后门.................................................................................
13、《红旗谱》...............................................................................
14、六角钱的检讨............................................................................
15、彭总的小米饭............................................................................
16、贺炳炎探亲...............................................................................
17、大米粒都留给大家吃的邓可运......................................................
18、朱正传的“二一添作五”................................................................
19、“2993”原来是“293”..................................................................
20、焦裕禄的“除三害办公室”.............................................................
21、吃辣椒比赛...............................................................................
22、“战史上的奇迹”..........................................................................
23、连降 6级的李先念......................................................................
24、贺龙的军法...............................................................................
25、聂帅的“争气弹”..........................................................................
26、刘氏兄弟分家............................................................................
27、模范根据地的创建者——方志敏...................................................
28、“真理最后会胜利的!”................................................................
29、“红小鬼”“秦老专”........................................................................
30、闵全贵的幸福生活......................................................................
31、“脚夫”恽代英.............................................................................
32、“未便再荐”................................................................................
34、周恩来的侄儿............................................................................
35、“吃饭要照镜子”的陈云................................................................
36、“雪人”新四军.............................................................................
37、朱德同志的扁担.........................................................................
38、中国 GC 党党员宋庆龄................................................................
39、周总理的“影响”..........................................................................
40、照相.........................................................................................
41、数字无小事...............................................................................
42、“怎么办?”................................................................................
43、“我不是投降派!”........................................................................
44、一床毛巾被...............................................................................
45、王树声的平房............................................................................
46、“刘九书柜”................................................................................
47、“走后门”的车票..........................................................................
48、周恩来的家训............................................................................
49、国宴上的“娃娃菜”.......................................................................
1、彭德怀的画像
1949 年10 月1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
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
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
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
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
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
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
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
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
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
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
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
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
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
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
鼓掌。
2、公款吃喝
1980 年1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
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
饭共花去 400 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央纪
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
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严肃批评了这一做法,
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
谁出主意谁出钱。”在旁人看来,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
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谊,
其实不然。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
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
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
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主意,随后杨勇从自己的
工资中拿出 400 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
3、家属优待费
1952 年11 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
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
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
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
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
你们于 12 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
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
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 年10 月27 日。信中所
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
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
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
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
其“自行帮助解决”
,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
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
同志,我们于上月 27 日寄去一信,请于 12 月份起停发陈主任
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
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
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
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 月28 日。这两封信,
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
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
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
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
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
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
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 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
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 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
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
家属优待费。
4、王树声收礼
1959 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天天拿着饭盒到
公共食堂排队买饭。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
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
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
的。"王树声却严肃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
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
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起码准则,今后务必牢记
啊。"
6、粮草官肖永正
1935 年,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一天,红四方军总指军徐
向前在雪山上来回巡视正在爬雪山的部队。突然发现一位红军
战士背着一只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有
穿棉衣,身上只披条草袋。他立即发话:"快去把连长找来!"不
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徐向前严厉批评
道:"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冻成这样儿啦?你们是怎么搞的,
去把司务长找来!"连长胆怯地报告道:"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
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什么,
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
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在身上…
… 部队下山后,徐总指挥在方面军全体干部会上,提起肖永正
仍然是激动不已:"有个连队司务长,棉衣发下去了,战士们都
穿上了,他却把自己的棉衣送给没有衣裳穿的房东,自己披个
草袋子过雪山,背上还背着一口锅!他就是三十九团九连的司
务长,叫肖永正!""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
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7、走“后门”的粟裕
一生清廉的粟裕也曾走了一次“后门”。大儿子粟戎生从哈尔
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一名普通士兵干起,在祖国的南陲驻
扎了4年。当这支部队调回内地的时候,恰逢中苏边境形势紧
张,珍宝岛燃起战火,粟裕托“关系”走“后门”
把粟戎生送到前线。次子粟寒生入伍后,一直在条件艰苦
的海军舰艇上工作,因长期海上作业,寒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
的病根。
8、私吞税款
1944 年秋,马口维持会会长梁某自当上会长后,勾结日寇,
助敌作恶,拒交抗日税费,傅玉和奉命带领十余名队员化妆为
马帮,通过了日军两道岗哨,进入马口镇内,把梁某抓了起来。
傅玉和并没有枪毙这个汉奸,而是向他宣传新四军政策,望其
按规定上缴税款,随后将其释放。三日后,梁某居然如实向新
四军缴纳税款。此后,梁某还主动协助新四军购买药材等军需
物资。还有一次,傅玉和带队前往商户家征收税款时,却被告
知已经收过了,并有字据为证。抗日税款竟然有人敢冒领,傅
玉和当即下令,“严查此事。”事情很快查个水落石出,原来是傅
玉和的堂弟带人来收税款,立了假冒的字据,并私吞了税款。
依据新四军的规定,私吞税款超过5块者当被枪毙,而傅玉和
的堂弟足足私吞了20 余块大洋。军法如山,傅玉和虽和堂弟感
情很深,还是下令将其枪毙。
9、朱德元帅
1956 年9月17 日,朱德在中共八大上的发言中有这样一
句话:“共产主义者应当是没有私心的人。”
这是朱德身居高位时严格律己的基本准则,更是他贯彻共
产主义信仰的真实写照。195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
他坚决不要元帅工资,直至他去世的21 年间,从未领过元帅的
工资。跟随朱德多年的秘书郭仁后来回忆说:“委员长从来没有
拿过元帅的工资,委员长逝世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在生活上,
朱德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尤其是在担任中央重要
领导职务后,每顿饭也都是三菜一汤,三盘菜是两素一荤。早
上洗脸也舍不得多放水,朱德总是对服务人员说:“要注意节约,
节约一滴水、一分钱。自来水不是自来的,不能浪费。有钱不
能乱花,要支援国家建设。”平时,朱德穿的都是旧衣服,破了
补上补丁继续穿。连床上的被褥和床单都是打着补丁用了二三
十年的,子女们和工作人员要给他换新的时,他总会说:“衣服
被子只要整齐干净就好,补补能穿能盖,何必买新的?给国家
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一件衣服要
穿多少年!”1959 年,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后,接见
外宾较多,考虑到国际影响,工作人员准备为他做两套新衣服,
好在参加外事活动时穿,他就是不同意:“我的衣服不是很好嘛!
把钱省下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嘛!”后来经过各方面人员的共同
劝说和动员,他才勉强同意只做一套新衣服,并且坚持自己出
钱。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家里来往的客人多,亏欠了50 多斤粮
食,工作人员想让机关补上。虽然这是政策允许的,但朱德还
是很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建议——他不愿意享受特殊照顾,不愿
意让国家多为他花一分钱。最后,朱德坚持和一家人吃菜糊糊,
硬是用“以瓜菜代粮食”的办法把亏欠的粮食全部补了回来。朱德
生前不止一次讲过:我只有两万元存款,这笔钱不要动用,不
要分给孩子们,作为我的党费交给组织。他还曾对孙辈们说:“
我是无产阶级,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
交国家。我最珍贵的是屋里那张毛主席像,可以留给你们;我
读过的书,你们可以拿去读。”晚年的朱德更加珍惜时间,每天
睡眠时间很短,到了吃饭的时候,总得再三催促才能走出办公
室。他总是说:“我能做的事情就应该去做,这样可以为毛主席
分担一些工作,年轻的同志也可以腾出手来做我做不了的事
情。”有一次,女儿朱敏劝他:“你是近90 高龄的人了,这样会
吃不消的。”他认真地说:“人活着是为什么?活着就是要工作,
要革命!”有时孩子们也劝说:“爷爷,你要注意保重身体啊!”他
总是说:“有多少工作需要去做啊!时间很宝贵。GC 党员要全
心全意为无产阶级服务,生死不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10、公车
1956 年,杨明松刚刚接任贺炳炎的警卫员。前任警卫员交
接时告知,司令员有四个子女在成都军区八一小学寄读,每个
星期六下午要接司令员子女回家度假。杨松明想,八一小学距
军区大院有 7里多路,难不成接几个娃娃还要去挤公共汽车?
杨明松于是自作主张,向司机“发号施令”派车,“周师傅,出个
车,把司令员的娃娃接回来!”当天傍晚,一辆苏制吉姆牌高级
轿车从八一小学开回贺炳炎居住的院子。在学校憋了一个星期
的孩子们欢叫着冲出车门,嬉闹声惊动了正在客厅休息的贺炳
炎。 贺炳炎走出门外,顿时两道浓眉拧得紧紧的。他把警卫员
杨明松叫进客厅,严厉地说,“以后,我的娃娃不能用我的车去
接。你坐公共汽车也行,喊个三轮车去接也行,这个专车是我
工作用的,娃娃不能用!”
杨明松低下了头,红着脸默默地听着。从此,他再也不敢
用司令员的专车去接娃娃了。
11、公车
1970 年,吴永光调任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配了一部
专车。但他除了外出办事,一般很少用车,上下班20 多分钟的
路程从来走去走回。一次,他最喜欢的小女儿吴笑娜请老师到
家里教小提琴,离开时突然下起了雨。小女儿想用车送送老师,
吴永光坚决不同意,说:“你送老师是私事,不能用公家的车。”
最后,女儿只好打着雨伞,一步一脚泥水,送老师去坐公共汽
车。后来,吴永光病重,长期在军区总医院住院,而他的汽车
停在大楼门口。二女儿吴笑春在隔壁楼上班,一天又是下大雨,
她赶着要去火车站买出差的火车票。吴永光的司机看不过去了,
说:“我开车送你吧!”吴笑春婉言谢绝了:“爸爸都不随便用车,
我办自己的事就更不能用了。我还是坐公共汽车去吧。”说完,
就撑伞走向了瓢泼大雨之中。
12、吴老的后门
解放后,吴德峰长期担任政法战线的领导工作。有一次,
他继母的一个侄儿因为当过国民党特务而被人民政府逮捕,亲
戚前来求情,他严肃地说:“我们是GC 党,不是国民党,求情
无济于事”
。亲戚无功而返。镇压反革命时,吴德峰的胞弟吴世悉被
群众举报,当地政府认定他有罪,便派人到武汉将其抓回保康
县。亲属们到武汉求时任武汉市长的吴德峰帮忙,让他给当地
政府打招呼关照。吴德峰不但没做打招呼的工作,反而一直说
服亲属,要严格按照当地政府的政策办。吴德峰任最高人民法
院常务副院长期间,原来的部下曾有人求他解决一些个人问题,
每次都遭到他的拒绝。他对来人说,“正因为你原来是我的部下,
我才更要严格要求你、爱护你。我们都是党培养多年的干部,
可不能拿党的原则当儿戏!”由于吴德峰总是把前来疏通关系的
亲朋好友拒之门外,他的勤务员常常感慨,“要走吴老的后门算
是没门,他叫你连窗户都爬不进去!”
13、《红旗谱》
梁斌从1948 年底到1952 年初,在襄阳工作了五个年头,
领受了四个第一。即第一任宣传部长,第一任襄阳日报社长,
第一任党校校长,第一任团青委书记。在这里留下了剿匪反霸、
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亲手创办襄阳建国后第一张报纸《襄阳
日报》等足迹,同时也为孕育《红旗谱》、《翻身记事》等宏
篇巨著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最终,梁老以其常人无法想象的执
着,为人们留下了以《红旗谱》为代表的数百万字的宝贵文化
财富。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巨匠,一位功勋
卓著的革命者,一位完全有资格高官有位、享受特殊的人,却
三辞官。梁斌第一次辞官是 1952 年。那是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
亲自点将,调他担任新武汉日报社社长。上任不到一年,他就
辞官,为写他的长篇巨著《红旗谱》。随后,他调任北京中央
文学研究所,只做一个机关党支部书记。第二次辞官,是梁斌
辞去中央文学研究所机关党支部书记,以便专心创作他的《红
旗谱》。第三次辞官,是梁斌找到中组部的领导要求辞去职务,
那位领导准备安排他到天津去当副市长,又被他辞掉了。后来
梁老终于如愿,在河北省文联挂了个名,从此专心地创作《红
旗谱》。别人是官越做越大,他却主动要求越做越小。
14、六角钱的检讨
1941 年,由于受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的影响,重
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办事处的财务工
摘要:
展开>>
收起<<
经典党史小故事汇编(49个)目录1、彭德怀的画像................................................................................2、公款吃喝......................................................................................3、家属优待费...................................................................................4、王树声收礼..........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