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篇)学党史跟党走内容文字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1-19
999+
47.22KB
7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学党史跟党走内容文字
(9 篇)
学党史跟党走内容文字 1
贺炳炎上将,祖籍湖北宜都。1951 年11 月,时任解放军青海军
区司令员兼第一军军长的贺炳炎携妻、子回乡探亲,途经宜昌。前
来码头迎接的宜昌专署专员刘真,是他的老部下。专署招待所是栋
百年老屋,陈旧简陋,食宿条件差。老首长远道而来,刘专员当然
想把生活安排得好点。他精心挑选,找到桃花岭专署机关接管国民
党的一幢洋楼,请贺炳炎一家去住。谁知贺炳炎一口谢绝,招待所
条件再差,总比打游击时滚泥巴睡地铺好些嘛!军区首长回乡探亲,
宜昌的父母官自然想尽下地主之谊,想请贺炳炎和其亲属吃顿便
饭,略表欢迎之意。可是,刘专员几次在贺炳炎面前提起此事,都
被谢绝了。虽然如此,老部下总觉得不尽地主之谊未免失礼,还是
备了一席薄酒。不料却惹得贺炳炎满脸不高兴。他绷着脸说现在不
少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我们能节省的要尽量节省。早就讲了,不
要请客,怎么还要这样办!刘专员只好作罢。贺炳炎临行前,刘专员
又提出陪送老首长回乡。贺炳炎抿嘴一笑,诙谐地说我回家探亲,
你去干什么你去,我还要雇一顶八抬大轿抬你这个父母官!说完,两
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学党史跟党走内容文字 2
2月20 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
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
剂,党员同志要深刻领悟讲话精神,全面科学补充营养,对党史学
习要知多少。
多吃正餐,少吃零餐。一日三餐,有其科学道理,如若饮食无
时无序,随心所欲,则很容易导致虚胖,对健康无益。在党史学习
上,我们要做到正心诚意,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
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
要人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日学
一史,日有一进。要多吃正餐,善于通过权威、主流媒体途径学习
党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要少吃零餐,对一些缺少政治判断力、
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所谓揭秘文章、野史文章,要站稳立
场,敢于逢敌亮剑,发出主流声音。勇于在思辨和斗争之中,笃定
理想信念;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之中,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做一
名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的新时代共产党人。
多细嚼慢咽,少狼吞虎咽。随着健康中国的持续推进,人们对
健康饮食的理解更加深入。据有关学者总结,细嚼慢咽至少有保护
肠胃、有益口腔、有助吸收、防病防癌、健脑、减肥等六大功效。
相应的,狼吞虎咽的吃法则不利于消化,对身体健康不利,则应尽量减
少。由此及彼,我们在推进党史的学习中,也当多细嚼慢咽,不可
囫囵吞枣、狼吞虎咽。一方面,不应以完成任务有所交代的心态去
学党史,应当提高站位、端正态度,从总书记的三个必然要求中,
有所体悟并勤力实践。另一方面,不应总想着求快求多,导致贪多
嚼不烂,防止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要按照总书记指示,党员、干
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要全身心投入,做到学有所思、学
有所悟、学有所得。切实做到,学一段有一段之得,学一日有一日
之获,确保营养充分吸收,学出强身健体的真本领,学出建功立业
的精气神。
多科学搭配,少胡吃海喝。不同人有不同的身体状态,同一人
在不同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饮食要求。饮食要讲究荤素得宜、营养
适当,讲求科学合理饮食。与之相近的,在党史学习上,一方面学
习不能无所用心,过于恣意。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
食计划,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似学了不少,实则学得零零散
散,学得支离破碎,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比如,若是对某一段党
史的了解有空白,就要列出书单,制定计划,一本本静下心来读,
补齐盲点,不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学。另一方面,学习贵在持
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到哪里是哪里。古人云,苟有
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一日曝十日寒。党史学习不能是一
阵子,要常学常新,学出真理的甜滋味,学出矢志奋斗的精气神,学出
一辈子的真感情。
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党员干部尤其要做到先学一步、先行一
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如饥似渴地学
习党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学深悟透。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
距海,不能限也,就一定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强身健体、培根
固本,学出一个格外敞亮、万分可期的未来。
学党史跟党走内容文字 3
一、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源:
在人类发展史上很早就有着对美好社会和生活的向往和崇景的
思潮。在中国古代有孔子的三代、老子的小国寡民社会、墨子的尚
同等等;在西方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基督教的伊甸园等等。并且这些
思潮很多都带有明显的历史退步论思想。比如,老子就认为人类的
最初就是实行无为而治的、符合大道的、美好的小国寡民社会,后
来由于人口的增加、人们交往的增多,破坏了这一美好社会,从而
有了德治这样的有为措施,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加、人们交往的进
一步增多,又进而有了仁、义、礼这样的有为措施,即老子所说的,故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再比如,基督教
里所说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最初生活在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的美好的伊甸园里,后来由于偷吃了禁果有了善恶、真假、羞耻之
心带来了忧愁,并被上帝惩罚,被逐出伊甸园,从而失去了乐园,在
人类繁衍的过程中,人类又犯下了骄傲、懒惰、贪婪、饕餮、好色
等七宗本罪,人类之间互相猜疑残杀,又崇拜邪恶的偶像,不尊敬
上帝的道,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美好社会和生活的向往和崇景的思潮?这当
然是因为现实社会过于令人不满、令人痛苦难受。为什么又会盛行
历史退步论呢?从人类的物质文明来看,人类总的来说是在不断发
展、不断进步的,但是从人类的制度文明(社会制度)来看的话,却
并非如此。我在《能力治国与血缘治国》一文中说过,血缘治国经
历了一个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倒U字型的发展历程;能力治国则
相反,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的正U字型的发展历程。
所谓血缘治国是指实行权力或财产世袭制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
里,个人的权力或财产很大程度是靠从其父母手里世袭而来的,而
不是依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获得的;所谓能力治国是指废除了权力或
财产世袭制,每个人都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获取权力或财
富,而不是依靠其父母获得权力或财富的社会。人类最初是不存在
权力或财产世袭制的,当时的人们必须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当时可
能主要表现为体力,而现今更重要的是智力)来获取权力或财富,因
此是完全能力治国的社会。但是由于当时人类更需要的是团结起来
以集体的力量来对付恶劣的环境,而在当时加强血缘关系是加强人
类团结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所以人类的初期也是血缘治国逐渐加
强,能力治国逐渐减弱的时期。到了中国古代的西周时期,以及几
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和印度,血缘治国已经发展到了顶峰,能力治国
则降到了最低点。尤其是中国的西周社会,建立了历史上和世界上
最为完备的权力和财产的世袭制度。不过自此之后,世界各主要文
明都普遍走向了权力世袭制减弱、财产世袭制保持基本不变的时
期。中国的春秋战国的长期社会大动乱导致的结果就是权力世袭制
受到了极大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帝王以下的官员及平民
百姓的权力世袭制,但还保留了帝王的权力世袭制,以及财产世袭
制。如果我们不是出生在现今,而是出生在血缘治国的顶峰、能力
治国的最低谷时期,或稍后不久,我们看到的人类制度文明发展的
历程就是退步的,而不是呈正U字型(相对于能力治国而言)或倒 U字
型(相对于血缘治国而言)的了。我认为这是历史退步论思想产生的
最根本根源。
权力和财产世袭制的恶果就是造成了人和人之间起点和规则的
不平等,使得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几乎完全是由其出生决定
的,而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比如,假如你出生在西周时期的奴隶
之家,那么你天生的就只有当奴隶的份,而不管你如何努力、如何
有才能;相反,假如你出生在帝王之家,那么你天生的就拥有了帝王
的身份、权势和财富,而不管你是否是白痴和坏蛋。
由此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会产生对美好社会和生活的向往
和崇景的思潮,为什么会有历史退步论思想。这从根本上讲,是由
于人们对建立在权力或财产世袭制的基础上的血缘治国的社会的不
满和憎恶。
但是,由于权力或财产世袭制是附着在人类最基本的关系血缘
关系,最真挚的感情血缘亲情上的,因此人们往往只感受到了现实
社会的恶劣,却很少能真正找到其根源的人们常常认为权力或财产
世袭制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不愿意反对它,不愿意承认它是人类一
切罪恶的根源。比如老子就错误的认为现实社会的不美好是由于人
们之间的交往多造成的,而主张回到那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
国寡民社会。
权力世袭制的本质是权力的家族私有制,财产世袭制的本质是财
产的家族私有制。我在《论政治私有制与政治公有制》一文中说
过,需要说明的是,我说的私有制和公有制主要是从家族性质的角
度讲的,而非从个人性质的角度讲的,即衡量一种制度是私有、还
是公有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实行的血缘继承制或世袭制。如果一种制
度实行的是血缘继承制或世袭制,那么这种制度就是私有制的;如果
一种制度不是实行的血缘继承制或世袭制,那么这种制度就是公有
制的。为什么我不从个人性质来讨论私有制和公有制,而只从家族
性质来讨论私有制和公有制呢?因为我认为个人性质的私有制和公有
制意义不大,私有制和公有制是因为有了家族性质才有意义,是因
为有了世袭制和血缘继承制才有重大意义。如果财产和政治权力不
能世袭或血缘继承,那么这种财产和政治权力终归是有限的,在其
生命结束后也就终结了。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社会不允许个人将其
财产和社会地位世袭给其子女,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对个人的财产和
社会地位进行限制,而不会允许个人积累庞大的财富和极大的政治
权力。因此,现实社会的罪恶也可以说是由权力或财产的家族私有
制造成的。只有完全彻底的废除了权力或财产的家族私有制,建立
起权力或财产的公有制社会,美好社会才会实现。
我在前面说过,权力的世袭制在血缘治国的顶峰时期中国古代的
西周时期,以及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印度之后,就普遍开始走向
削弱了,而财产的世袭制则保持不变。但是由于许多国家和文明的
历史与中国不同,它们常常受到过外族入侵的极大影响,甚至毁灭
性的打击。西方的历史就是这样,古希腊后来被马其顿所征服,马
其顿又被罗马征服,西罗马又被日耳曼人征服。日耳曼人在征服了
西罗马之后,在欧洲的土地上建立了多少有些类似于中国西周时期
的封建制度,在这样的制度里,权力世袭制得以恢复,财产的世袭
制也得以保留,西方的制度文明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
近代开始了对中世纪的反抗,民主运动我认为从本质上讲就是
对中世纪所遗留下来的权力世袭制的反抗,洛克的《政府论》就是
从对费尔默爵士的世袭权力说的批评开始的。社会主义运动,我认
为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中世纪所遗留下来的财产世袭制的反抗。但是
由于我前面说过的原因,由于权力或财产世袭制是附着在人类最基
本的关系血缘关系,最真挚的感情血缘亲情上的,因此人们往往只
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恶劣,却很少能真正找到其根源的人们常常认
为权力或财产世袭制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不愿意反对它,不愿意承
认它是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找
准了其反抗的目标财产世袭制(或称之谓财产私有制)。他们更多的
找到的是那种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制,但也有象圣西门、
巴枯宁那样的找准了目标并取得了广泛支持的。
第一国际在1869 年的巴塞尔大会上围绕财产继承权的废除问
题,马克思主义者和巴枯宁主义者展开了尖锐的争论。马克思主张
的是废除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上的私有制,巴枯宁则相反,主张的
是废除财产继承制(世袭制)。在表决马克思为总委员会写的《关于
继承权的报告》的提案时,有19 票赞成,37 票反对,6票弃
权,13 票缺席;在表决巴枯宁提案时,有32 票赞成,23 票反
对,13 票弃权,7票缺席。巴枯宁的提案虽然由于赞成票没有超过
总票数(75)的一半,也没有为大会所通过,但巴枯宁的优势还是很
明显的。
不过,尽管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制与家族性质的财产
私有制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两者的共同性也是不少的。一个主张彻
底消灭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制的人,必然是主张彻底消灭
家庭性质的财产私有制的人;一个主张彻底的消灭家庭性质的财产私
有制的人,也必然是主张彻底的消灭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
制的人。一个彻底的消灭了个人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制的社
会,必然是彻底的消灭了家庭性质的财产私有制的社会;一个彻底的
消灭了家庭性质的财产私有制的社会,也必然是彻底的消灭了个人
性质的、经济意义的私有制的社会。但是两者在实际政治斗争中的
侧重点和先后顺序会有所不同。
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对万恶的私有制社会的不满、憎恶和扬
弃,对美好的公有制社会的崇景、向往和追求。但是社会主义就其
形式来说是产生于近代西方的运动,是继民主运动反抗中世纪所遗
留下来的权力世袭制之后,进一步的反抗财产世袭制的运动,尽管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找准了反抗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的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
恩格斯说,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
世纪法国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
发展。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学者们的思想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
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个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
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
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学者之一卢梭,就认为,社会不平等和一
切罪恶的根源是私有制。私有制出现后,才有了贫富之分,社会上
才出现了不平等,一切风俗道德败坏也随之而来。国家又把这种不
平等固定下来。因此,他主张回到自然状态人类社会初期的那种纯
朴、善良,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中去。
法国启蒙运动直接促进了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及造就了后来的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对启蒙学者的思想的极端成份、激
进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卢梭虽然认识到了私有制是社会不平
等和一切罪恶的根源,也喊出了回到自然状态(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始
形态)中去的口号,但他并不主张在现实社会里完全废除私有制,而
只是主张均衡贫富,实行小所有制。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则不同,他
们要在现实社会里也完全的、彻底的消灭私有制。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
会,他们致力设计这种理想的社会的具体制度和模式,并为之不懈
努力奋斗。这种思想最早见于16 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
书,盛行于19 世纪初期的西欧。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我们通
常所说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家,以下是维基百科对这三大空想社会
主义家的简介:
德门列圣劳西昂(ClaudeHenrideRouvroy,comtedeSaint-
Simon,1760 年10 月17 日-1825 年5月19 日)是法国著名哲学
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
圣西门出身贵族,曾参加法国大革命,还参加过北美独立战争。
他抨击资本主义社会,致力于设计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并花掉了他
的全部家产。
在他所设想的社会中,人人劳动,没有不劳而获,没有剥削、没有
压迫。
查尔斯傅立叶(CharlesFourier,1772 年4月7日于贝桑松-
1837 年10 月10 日于巴黎)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
会主义者。
傅立叶出身于商人家庭。他批评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丑恶
现象,希望建立一种以法伦斯泰尔为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在
这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一致的。他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完全可以消除,并且首次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
人民是否彻底解放的衡量。但是他的学说在当时无人理会,被认为
是大脑患病的产物。
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 年5月14 日-1858 年11 月
17 日)是一位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一位企业家、慈善家。
欧文出身贫寒,当过学徒、店长、后来成为了一家工厂老板。他
在自己的工厂中主动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改善福利条件,提高工
资。1824 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 公顷土地,开始新
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欧文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
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并从生产力的角度提出公有制与大生产的紧
密关系。
晚年还提出过共产主义主张。最著名的著作为《新社会观》
《新道德世界书》。1823 年,他以全部财产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
立了一所新和谐村,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教育与生产劳
动相结合,是欧文对人类教育理论宝库的一大贡献。他认为,要培
养智育、德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必须把教育与生产劳动
结合起来。
欧文并不是一个有杰出思想建树的人,而是一个伟大实践家,他
将空想社会主义从制度设计拉入到了实践。当然这里的实践与后来
的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这三大作为实际政治运
动、政治斗争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不相同的,而是实验,即在原有
社会的某一小范围内建立自己设想的理想制度模式,以此来检验这
一理想制度的合理性及可实施性。
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的第二十六章功利主义者一章中说:
最早使用 Socialist[社会主义者]一词是在 1827 年,当时把它应用
于欧文的信徒。
空想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严重不足,后来的无政府
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从不同方面对空想社会主义的不
足作了弥补。
三、社会主义的第二阶段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
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之后,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
从不同的侧面对其理论和实践都作出了发展。
1、无政府主义:又译安那琪主义。近代第一个提出无政府主义
思想的是英国的 W.戈德温(1756-1836)此后德国的 M.施蒂纳、法
国的 P.-J.蒲鲁东(1809~1865)俄国的 M.A.巴枯宁(1814-1876)及
P.A.克鲁泡特金(1842~1921)等人,也相继提出过各种无政府主义
主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蒲鲁东,他第一个使用了无政府概念并作
了较系统的理论阐述。
无政府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病,认为这些弊病的产生是
由于国家和政府的存在。认为政府是一种强制力量,造成人们的屈
从,而屈从是产生一切邪恶的根源。人们只应受自己意志的支配。
必须立即废除一切国家,建立一个以个人自由联合为基础的、以小
生产者为主体的、不设立国家政府的绝对自由社会。提出自由即至
善的口号,认为个人自由高于组织纪律,个人意志高于集体意志,
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个人自由产生了社会秩序而不是社会秩序
给人们以自由。
摘要:
展开>>
收起<<
学党史跟党走内容文字(9篇)学党史跟党走内容文字1贺炳炎上将,祖籍湖北宜都。1951年11月,时任解放军青海军区司令员兼第一军军长的贺炳炎携妻、子回乡探亲,途经宜昌。前来码头迎接的宜昌专署专员刘真,是他的老部下。专署招待所是栋百年老屋,陈旧简陋,食宿条件差。老首长远道而来,刘专员当然想把生活安排得好点。他精心挑选,找到桃花岭专署机关接管国民党的一幢洋楼,请贺炳炎一家去住。谁知贺炳炎一口谢绝,招待所条件再差,总比打游击时滚泥巴睡地铺好些嘛!军区首长回乡探亲,宜昌的父母官自然想尽下地主之谊,想请贺炳炎和其亲属吃顿便饭,略表欢迎之意。可是,刘专员几次在贺炳炎面前提起此事,都被谢绝了。虽然如此,老部下...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