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课讲稿
VIP专免
2024-01-18
999+
47.77KB
6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课讲稿
(3 篇)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课讲稿 1
同志们: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 100 周年。今天下午,我们组织这次专题党
课,既是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落实两学
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教育的实际举
措。今天这次党课,我的考虑并不是要教给大家什么,而是与大家
共同学点什么,目的是通过回顾历史、对照现实、反思自身,进一步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下面,主要与大家
交流四个方面体会。
一、从追寻伟大征程、回顾伟大贡献中感悟我们党的伟大光荣
正确
我们党从诞生至今,走过了 100 年的光辉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
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
贡献。下面,简要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政治纲领、明确
的奋斗目标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等方面阐述伟大历史贡献,从中感悟
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一)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
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 28 年浴血
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
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
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
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
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
主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将这一伟大飞跃,划
分了五个时期:
1.党的创立时期(1921 年7月到 1923 年6月)。
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
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1921
年7月23 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
并通过了党纲(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
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
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
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国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用三个
深刻改变阐述了党诞生的伟大意义(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
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1922 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了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
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
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
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
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目前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
标),并指出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
建军阀;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
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策略是组成各阶级的联合战线;革命的任务和
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
和中国的统一;革命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1923 年6月党
的三大讨论了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通过了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提出了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
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
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
务。党的三大之后,在我们党推动下,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召开了
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群众运动,取得了北伐战争胜利。
2.大革命时期(1923 年6月到 1927 年7月)。
1925 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
案》等 11 个议决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
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无产
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
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而参加。无产阶级是最有革
命性的阶级。所以,民主革命必须确保无产阶级的有力参加,并且
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取得胜利。《对于农民运动的议决案》指
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
功是不可能取得的)。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
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遭到了局部的严重失败。面对错
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激烈的斗争,1927 年在党的五大上,陈独秀
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涉
及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11
个问题。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
针政策,反而为党在中山舰事件后采取的妥协退让政策作了辩护。
大会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
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
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
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重大问题,都未能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 年月 8月到 1937 年7月)。
这一时期,是我们党在极端艰难曲折的斗争中发展并达到成熟
的重要时期。1928 年6月18 日至 7月11 日,在共产国际帮助
下,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
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了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
策,讨论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十大政治纲领(① 推翻帝国主义
的统治;② 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③ 统一中国,承认民族自决
权④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府;⑤ 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⑥
实行八个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险等;⑦ 没收地
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⑧ 改善士兵生活,分给士兵土地;⑨
取消一切军阀政府的税捐,实行统一的累进税;四联合世界无产阶级
和苏联),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
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县半殖尼地半封建社会,引
发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
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
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在这十年
中,我们党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
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
农村,独创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
路;初步解决了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
和前途等问题;初步解决了农民土地、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
线等问题。
4.抗日战争时期(1937 年7月到 1945 年8月)七七事变后,我
们党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
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抵抗日本侵略。1937 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
大会议,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
抗战方针,进一步确定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及各项政
策。1945 年4月23 日至 6月11 日,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召
开,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关于形
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
题的讲话,朱德、刘少奇和周恩来也分别作了报告和发言。七大提
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
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概括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
三大作风;提出了今后全国的军事任务是, 八路军、 新四军与一切
抗日友军团结起来,
打败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下
进行的,到抗战相处阶段后,正面战场消失,敌后成为主战场,党
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对敌作战 12.5 万次,消灭
日、伪军171.4 万人。由于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和受到党团结
抗战深刻影响的国统区战场的共同努力,最终在1945 年9月,中
国取得了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失败以来第一次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
重大胜利,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侵华日军被迫投降。八年
抗战中,我们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截至1945 年
9月,解放区人口发展到近 1亿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27 万人,民兵
发展到260 万人;共产党的自身队伍发展到120 多万人。
5.解放战争时期(1945 年8月到 1949 年9月
。这一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的重要历史
阶段。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积极抢夺胜利果实,图谋重建独裁专制
统治,我们党希望通过和平民主的方法,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
国。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停战协定。
但是蒋介石不愿与共产党平起平坐,撕毁停战协定和旧政协决议,
以进攻我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内战。从 1946 年6月开始自卫战
争算起,经过仅仅三年多时间,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就以雷霆万钧、摧
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
治,实现了七大确定的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的奋斗目标。1949 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集中
讨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胜利,在新形势下党的工作
重心实行战略转移,即从乡村转到城市的问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党
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束,分
析」当时中国经济成分的状况科兄所少次米取的正确政策,指出了
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
会的发展方向。
(二)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
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
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
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
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
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共经历了四个
时期:
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 年10 月到 1956 年9月)
新中国诞生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
务,经过一系列斗争(打击投机资本、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
改革、三反五反),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1956 年9月党的八大宣
布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
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国内主要矛
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
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
国。大会还明确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① 继续进行以重工业
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
工业化的巩固基础;② 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
制和全民所有制;③ 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上,进一步地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
和商业④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
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⑤在工业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
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在这期间,按可比价
格计算,我国工农业总产值1953 年增长14.4%,1954 年增长
9.5%,1955 年增长6.6%,1956 年增长16.5%。1956 年,全
国居民消费水平比1952 年提高了21.3%其中农民提高了14.6%
非农业居民提高了28.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 年9月到 1966 年5月)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进入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以毛泽东 1956 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为标
志,我们党开始摆脱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探索中国式的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①在这十年间,奠定了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工业建设方面,新建扩建一大批重要企业,如
大庆油田,十大钢铁厂,一批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几十个煤炭
企业和发电厂。据统计,重工业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项目,有2/3
以上是在 1958 年至 1960 年间开工兴建的。②在这十年间,我国
初步建成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机械工业形成
冶金、采矿、电站、石油化工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
程机械制造等10 多个基本行业,而且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一部分现
代化大型设备;到1964 年,我国主要机械设备自给率由 1957 年的
60%提高到90%以上。电子、原子能、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③在这十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成绩十
分显著。基础科学研究有很多进展,1965 年我国首次完成人工合
成牛胰岛素,这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科技成果。
在应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育成并大面积推广
种植矮杆水稻的国家。此外,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电
力工业等都有很大发展,1965 年我国的钢产量为1223 万吨,约
占世界第七位;原煤产量为2.32 亿吨,占世界第三位;石油产量为
1131 万吨,占世界第十五位,实现了国内消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
自给;发电量为676 亿度,占世界第八位。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 年5月到 1976 年10 月。这一时
期,我们党召开了九大和十大。虽然,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
完全错误的,但在这十年中,我国在经济上仍然取得一定进展。从
生产总量看,1976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1258 亿元,比1965 年
增长35.3%;全国粮食总产量5726.2 亿斤,比1965 年增长
47.2%原油产量达到8716 万吨相当于1965 年的 7.7 倍。科学技
术方面也取得若干重要成就,1966 年10 月我国第一次成功地进行
了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1967 年6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
弹,1969 年9月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1971 年9月第一
艘核潜艇建成并试航成功,1970 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1971 年9月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1975 年
11 月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4.文革后的两年徘徊时期 1976 年10 月到 1978 年12
月)1977 年8月党的十一大召开,华国锋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
告,总结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提出在 20 世
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提
出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高举和捍卫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放手发动群
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把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进行到
底,彻底肃清他们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和影响,巩固和发
展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胜利成果,在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和对外工作的各个领域,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
革命路线)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战斗任务(① 一定要把揭批四人
帮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②一定要搞好整党整风、加强党的建设,
③一定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整顿好、建设好,④一定要抓革命促
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⑤一定要搞好文化教育领域的革命,大
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教育事业,⑥一定要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
⑦一定要发扬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⑧一定要贯彻执行统筹兼
顾、全面安排的方针),指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要认真贯彻执行鼓
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把整个国
民经济纳入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发展的社会主义轨道,以农业
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实现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和其他经济事业
的协调发展,全面跃进。
(三)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
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
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
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
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时期:
1.改革启动和全面探索时期(1978 年12 月到 11002 年1
月)。
这段时期的头四年,是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主要实现了三个
转变:全党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
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由固守陈规到大胆改革的转变。我们党领导全
国人民在真理标准讨论推动下,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
案,首先在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和党内生活获得突破。由此带动全社
会特别是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特区试点,启动政治、经济、教育
和科技等方面改革。其显著成效,就是农村经济活跃起来,短短三
到四年就初步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1982 年党的十二大以后,
是开始全面改革,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基本路线,并
大胆探索改革目标的十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郑重提
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向全世界昭告了中
国的根本走向。改革开放的实践,则由广大农村的率先突破向着城
市推进,由几个特区试点向着沿海沿江和内地推进。改革目标的探
索,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大),到有计划的商
品经济(十二届三中全会),再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
大),又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十三届
四中全会)。1987 年党的十三大,在总结拨乱反正、全面改革的成
功实践并系统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
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其显著成效,就是出现了隔几年
上一个台阶式的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活跃起来,对外开放由点
到线再到面,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实现新的历史性突破时期(11002 年1
月到 2002 年10 月)。这个时期以 11002 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为起
点,在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地经受住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国际国
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新形势下,11002 年10 月党的十四大第一
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从而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
框架的新阶段。1100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纲领和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到 21 世纪中叶建国
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
家。2002 年党的十六大宣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这个时期的显著成效,就是逐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经过持续改革和发展,彻底告别了短缺经
济。2002 年,我国 GDP 总量达人民币12 万亿元,居世界第六
位,人均GDP 达到1135 美元。这标志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
短短 20 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由贫困到温饱、又由温饱到小康
的两个历史性跨越。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2012
年10 月以来)党的十六大以来,经过十六届三中全会到 2007 年党的
十九大,我们党又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
20XX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达
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认识: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从而为我们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和认识道路。十
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2003 年以来,我国 GDP 增长速度连续8年达到或超过10%,远
高于同期世界年均3.3%左右的增速2011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47.3 万亿元)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
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战胜了突如其
来的非典疫情,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举办了北京奥
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
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我们党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了到 20XX
年7000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
贫困的目标。截至20XX 年,实践的显著成绩是,经济持续稳定增
长,GDP 总量增长到100 万亿元,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居民
收入同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6071 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全面建成,人民
福祉大幅增进;就业扶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
劳动力就业1213 万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
提高,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科
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高速铁路
等实现重大突破。
事实雄辩地证明,我们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不是单凭任
何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而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国人民
长期比较的必然选择。尽管敌对势力不断地蓄意诋毁、抹黑党的领
导,但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中国共产
党诞生为界,中华民族的历史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在此之
前,中国社会不断沉沦;在此之后,中华民族崛起复兴。党领导人民
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成就是不能忘
却、不容否定的。这充分证明我们党的领导适应近代中国社会进步
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充分证明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纲领、目标,代
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充分证明我们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
的党,不愧为人民的党。
二、从勇于坚持真理、坚决修正错误中感悟党的自我完善自我
净化
摘要:
展开>>
收起<<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课讲稿(3篇)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课讲稿1同志们:今年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今天下午,我们组织这次专题党课,既是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教育的实际举措。今天这次党课,我的考虑并不是要教给大家什么,而是与大家共同学点什么,目的是通过回顾历史、对照现实、反思自身,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下面,主要与大家交流四个方面体会。一、从追寻伟大征程、回顾伟大贡献中感悟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我们党从诞生至今,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