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2023年党校公开课-8篇
VIP专免
2024-01-18
999+
38.88KB
4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目录
1. 党校公开课: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2
2. 党校公开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 6
3. 党校公开课:新时代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 10
4. 党校公开课:如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14
5. 党校公开课:新时代如何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 19
6. 党校公开课:如何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 22
7. 党校公开课: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27
8. 党校公开课:如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 31
党校公开课: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
品质”。怎么理解这句话?我先讲讲自己的经历。
我今年 40 岁,和很多网友一样,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
多年的巨变。小时候大人经常会讲,“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意思是家家户户都住进了高楼,安上了电灯电话,社会主
义就实现了。我家是 90 年代初装上固定电话的,那时候县
城房价是一千块钱一平米,装那部电话花了五千块钱,可
以足足买一个厨房。
2001 年我考上清华大学。同宿舍有六个兄弟,在毕业
之前大家都用上了手机。有三个人是一起办的校园卡,号
码是连着的,到现在还在用。
如今我的闺女也十几岁了,她用智能手表和同学通电
话。在她的印象当中,固定电话只是一个书本概念,因为
家里早已经不用了。
通讯方式的变化只是反映生活水平的一个侧面,改革
开放四十多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很难想象十五年、三十年后,生活的具体场景会如何
改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那么究竟什么是民生福祉,高品质生活又高在哪?
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叫做“民生七有”——幼有所育、学
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
有所扶。可以看得出来,这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全周期,
从生到长,到病,到老。
过去十年,人民的生活全方位地改善,体现在就业、
教育、医疗、社保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我给大家两个数据,
78.2 和76.1。别紧张,不是公布期末考试成绩,这分别是
2021 年我们国家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以及美国的人均预期
寿命。我们居然要比最发达的美国高两岁,是不是有点意
外?
但这还不够!
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民生福祉就不能停留在“有”,
更要追求“优”,优秀的优。所以最近一些年,有的地方就提
出了“民生七优”——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
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不论是“善”还是
“厚”,不论是“良”还是“宜”,它实际上代表的都是人民群众
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通俗地说,当“民生七有”升级为“民生七优”,就是
高品质生活。
于是有人会问,高品质生活从何而来?党的二十大报
告给出两个答案,一是坚持发展,二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
善民生。具体怎么理解呢?
第一,没有发展就没有高品质生活。
大家也许听说过“中等收入陷阱”“福利主义陷阱”这些词。
概念有点抽象,2016 年我去中美洲讲课,亲身感受了一番。
在一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从机场到市区的路
上,我感觉经历了三个世界。首先是大片大片的贫民窟,
有红的、黄的、蓝的、白的简易棚;然后到了开发区,高
楼大厦、鳞次栉比,整整齐齐的幕墙玻璃,阳光照射在上
面非常的耀眼;再往里头走是市中心,有一座皇宫,气势
恢宏但是略显破败,周边道路坑坑洼洼。我问当地官员,
为什么会这样,差距如此之大?他回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还没真正富起来,人就开始懒下去”。
如果福利水平超过经济发展阶段,福利就不可持续。
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是肯定要迈过去的,前提就是
坚持发展。
第二,抓品质也是抓发展。
我举个例子,关于人才。有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21
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创新要靠人才,创新驱动发展,所以人才宝贵。这两年一
些城市上演“人才争夺战”,他们实际上争夺的是发展的底气
和后劲。人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没有人口基数,没
有优良的教育,没有舒适的生活环境,人才就不可能源源
不断地涌现。所以说,好的生育政策、教育政策、社保政
策,看起来是花钱的事,从长远看是一笔有价值的大账。
所以说,高品质生活反过来也促进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
大报告强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实际上正是看到了民生
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
前些天我问几个学生,对于高品质生活,你最关心什
么?他们都是年轻人,有 90 后、95 后甚至 00 后,回答让
我略感惊讶。有人说“生活品质高了,物价会不会更高”;有
的担心“年轻人收入不高,品质怎么可能高”;还有说“我关
注的生活和爸妈完全不同,这高品质和我有关吗”。这些回
答有一定代表性,本质上反映了大家的疑惑——高品质生
活,我能做什么,我又能得到什么?
实际上,作为普通人,高品质生活与我们的结合点,
就在于通过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比如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自己
少生病晚生病既让自己受益,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又比如
《宪法》规定,教育和劳动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同时也
是义务,所以“躺平”是不可取的。
还有,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
同体,同样说的是权责一致……
只有为共同富裕而共同奋斗,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所
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007 年,我在美国东部的一所大学访学。当时的一些
生活细节令我印象深刻——餐馆的纸巾很厚实,洗手池都
有热水,厕所总是那么干净整洁敞亮而且没味。我当时想,
中国什么时候也能这样。如今这些场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已经不稀奇了。不少人开始追求更高品质也更有个性的生
活,比如说绿色低碳、健康轻食、智能家居、黑科技……
美好生活的道路越走越宽。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
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在想,守人民的心,具体又是守
什么呢?答案也许很丰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持
续改善民生福祉。
高品质生活和民生福祉,让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一起
奋斗!
党校公开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大家打过12345 热线吗?2020 年,全国各地12345
热线平均接通率约为72%,平均接通时长约为16 秒。
12345 热线和这些数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主好在:
人民群众的要求得到了比较好的回应。对此,习近平总书
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谈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今天,我们围绕“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这三个关键
词做个交流。
第一个关键词:“最广泛”
谈民主,主要包括几个问题:多少人、哪些人、参与
哪些活动?
在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参与的主体和人数都是
最多的。拿2021 年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来说,全
国10 亿多选民可以直接选举产生 260 多万名县乡两级人
大代表。直接选举的代表占到代表总数的90%以上,投票
率和选举率都很高。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全球
平均的选举投票率已明显下降。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
投票率一般只有 40%,国会选举投票率近年呈下跌态势,
在西方国家中排倒数。
另外,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各阶层的人民的参与也
是最广泛的。“一人一票”是民主的一种形式,但绝非民主的
唯一和全部。我们的参与内容不仅仅停留在选举民主,更
包括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和监督民主。
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民主为例,全国有超过1.5 亿市
场主体自主经营,承载着7亿多人就业,解决企业劳资问
题就非常重要。近年来,广东省总工会结合该省中小微企
业多,劳动关系复杂多样的劳资特点,围绕企业发展、工
资待遇、劳动保护、技能培训、加班工资等劳资问题,建
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劳资沟通会、劳资恳谈会、企业行政
与企业工会联席会议等沟通协商机制,破解了“资方不愿谈、
劳方不敢谈、劳方不会谈”的难题。截至2020 年底,广东
全省3000 多家重点企业,特别是劳资纠纷矛盾比较突出的
企业、人数100 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建立了这种机制。
第二个关键词:“最真实”
一些国家的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
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
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显然这样
的民主不是真民主。
那我们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什么呢?
我们强调,党和国家大事,要汲取人民智慧。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党和国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在编制过程中,党中央向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公开征
求意见,并在网络平台开通建言专栏。一位农村党支部副
书记在专栏里提出“互助性养老”的建议,被写入党的十九届
五中全会中。可以说,党和国家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
依照法律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产生的。
我们也强调,群众身边小事,也要尊重人民创造。
浙江余姚有个谢家路村。一天晚上,村民沈渭新与上
门家访的村支书钱建康同坐一条板凳上,掏心窝说:“钱书
记,有件事我不吐不快。村里的雨污分流工程,埋入地下
的塑料管子薄得像纸片,建议村里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管。”
这件闹心事,第二天就得到解决。
原来,余姚市推行基层民主决策和协商恳谈制度。让
党员干部定期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同议论村里的事,
一起解决难题。
村干部每月用一定时间,走到农户家里,听取村民对
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征地拆迁、治安维稳、文明创建等
方面的意见建议;村党委每半月用一天时间,邀请村民代
表共坐一条板凳“面对面”,讨论和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事情;
村级组织每半年召开一次“小板凳集会”,组织全村党员和村
民代表 500 余人对村里的工作进行评估。
这种“板凳民主”,将过去的“为民做主”变成“让民做主”,
让村民实实在在地参与了村内事务的决策过程。在接地气
的身边事中,民主更真实了。
第三个关键词:“最管用”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
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些所谓的民主国家出现民主失
灵,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法解决本国公民的需求。
那么,我们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做得怎么样呢?
2022 年春节前夕,北京前门草厂四条44 号院内的“小
院议事厅”热闹非凡。居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美丽院落”
改造计划。大家围绕院落的草地绿化、健身设施、垃圾存
放、停车安全等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
处、物业公司一起对话,通过“有事多商量”的方法来共同打
造美丽宜居的生活工作场所。
浙江省有个宁海县,2014 年,他们首创了村级小微权
力清单制度,里面列了“三十六条”,用来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这种民主监督制度打通了村级权力运行的“最后一公里”,防
止出现村民最痛恨的身边“微腐败”。后来宁海县农民群众说,
“有事按规矩一起来决定,大伙都服气。”这个好做法,后来
被写入2018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城市居民,还
是农村村民,都能够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理性有序地表
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更能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今天,通过“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这三个关键词,
我们看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我们可以自信地说,
这种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党校公开课:新时代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法治”,首次用一个章节来专
门部署法治建设,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今天我就围绕这一主题,与大家谈谈新时代如
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立法是法治建设的首要环节。所以第一点,是完善以
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也是党的二
十大报告对今后立法工作的新要求。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截至2022 年9月
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有293 部,行政法规有598 部,地
方性法规有13000 余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很多领域有了新的立法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
比如说在新兴领域,个人数据保护就成为一个亟待解
决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培训机构
买过一次网课,就接到很多机构打来的电话;或者在炒股
软件注册一个账号,就会收到接踵而来的垃圾短信。点开
手机上的 APP,从网络购物到旅行交通,我们可能遭遇大
数据“杀熟”。国家已经先后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
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但是面对数字经济、人工智
能等新业态,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反垄断、数字监管、元
宇宙规制等领域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以此来补强法律
体系的空白点、薄弱点。那么在重点领域,还要加快推进
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必需的重要立法。比如
说,公共安全保障方面、安全生产方面的立法。在涉外领
域,还要进一步完善反制“长臂管辖”的法律制度,同时建立
起我国法律的域外适用机制。
摘要:
展开>>
收起<<
目录1.党校公开课: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22.党校公开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63.党校公开课:新时代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104.党校公开课:如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145.党校公开课:新时代如何保持共产党人的精气神.196.党校公开课:如何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227.党校公开课: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78.党校公开课:如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