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XXX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三重逻辑
VIP专免
2024-01-18
999+
28.42KB
4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
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三重逻辑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先后召开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对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系列重要部署。在
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
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
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
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
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他同时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
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
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
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这次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最大的政治成果,就是总结提出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
想内涵丰富、逻辑缜密,是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工
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
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如何实现民族工作创
新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党的治国方略在
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
论中国化进入了新境界,是新时代推进党的民族工作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
究成果颇丰,聚焦背景、内涵、意义等方面。但是前
期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具体观点进行总结,相对缺乏大
跨度的逻辑梳理。为此,从理论维度、时代维度、价
值维度上深化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研究,对深入学习贯
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党的百年民族工作重
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
族理论政策、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理论是时代和实践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理论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
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赓续与发展,是对党的民族
理论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吸
纳与升华。
(一)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赓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继
承、捍卫和发展者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和学说
的体系,集中体现在对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处理民
族问题的原则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等方面。其一,
民族是一定的历史范畴,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消亡
的过程。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紧密相连,私有制是民
族剥削和民族压迫产生的根源,解决民族问题要从根
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其二,主张民族平等,
反对民族压迫。其三,各民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
个民族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民族而长期生息繁衍,都有
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优点和特点。其四,民族差
别、民族问题将存在很长时间。民族消亡将是一个漫
长的历史过程。其五,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
分。对民族问题的认识不应局限于民族现象本身,它
既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也只有在社会总问题
解决的进程中获得解决。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我國民族理论的源头活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
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
理论的赓续与发展。其一,依据民族问题的产生、发
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坚持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
一部分,将民族问题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进行审视,寻求破
解民族问题之道。其二,坚持将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
题的总钥匙,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其三,坚持将民族平等团结作为处理
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
族一家亲的旗帜,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团结的理论。其四,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国
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共同繁荣发展的视角,深化对新
时代民族工作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二)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继承与发展
在近代,中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反分裂的历史任
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中国解决民
族问题道路的不懈探索。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提
出了反侵略、反分裂的行动纲领,也提出了解决国内
民族问题的行动指南。长征途中,党在藏族地区建立
“中华苏维埃中央博巴自治政府”、在回民地区建立“陕
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团
结各民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各民族平等团
结、共同抗日的基本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
一个创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不断推动党的民族工
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
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
发,先后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
治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包括消除民
族隔阂,实现各民族紧密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慎重稳妥地进行民主
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培养和使
用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
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时期
民族工作实际,推进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不断发展,提
出了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消除隔阂,要
从“两个大局”看待民族工作,“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
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等论述。党的十三届
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面对冷战后我国民族问题的新形势新变化,提出
了深刻认识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
国际性、重要性”,“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
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
离不开”的思想。进入 21 世纪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
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
了新时期民族工作“两个共同”的主题,提出了坚持和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三个不容”重要论断,即“民
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
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优势不容削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从“大国”到“强
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创造性提出
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总结
党的民族工作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形成了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中
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推向了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其一,继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
集体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民族事务治
理法治化、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方面内容。这些内
容集中体现在 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中
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八个坚持”)、
2019 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民族工
作的宝贵经验(“九个坚持”)。其二,统筹国际国内
两个大局、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从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战略高度创造性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将其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并上升为国家
战略。其三,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总目标,阐释了“民族团结是各
族人民的生命线”,将民族团结理论发展到新阶段。
其四,提出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大家庭和家
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
同成员间的关系,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
容。从“多元一体”辩证关系中去认识中华民族和各民
族之间关系,提出了“四个共同”和“五个认同”的重要
论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关系的理论。其五,
在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方面,指出“要提升民族事务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根据不同地区、不
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开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
性”。其六,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提出了“要充
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实际、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
城乡建设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
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
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此外,习近平总
书记对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高质量
发展、新时代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也作出了
重大创新性阐释。这些阐释在2021 年的中央民族工
作会议上,被概括为“十二个必须”。
(三)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吸纳与升华
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由费孝通先生在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中华民族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
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
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
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
统一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
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
族大家庭。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不仅是共同
的地缘和生活环境把各族人民密不可分地联结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共同的历史命运和光明前途把各族人民亲
密无间地凝聚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的平等团
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
等论述,都是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进
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进一步升华了多元一
体格局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对我国统一多民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进
行了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 年中央民族工
作会议上提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
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
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我国 56 个民族都是中
华民族大家庭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
2019 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
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四个共同”即辽
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
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
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论述,进一步阐述了中华
民族多元一体论的深刻内涵,提升了中华民族多元一
体论的理论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用“家庭”和“家庭成
员”的关系对“多元”和“一体”关系作了形象比喻。在
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
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
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的共同体理念;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
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总
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对我們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
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
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等具有重要启示,也对
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一”和“多”的
关系、各民族间“同”和“异”的关系、民族政策“恒”和
“变”的关系提供了理论遵循,体现了对多元一体格局
理论的吸纳与升华。
三、时代逻辑: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
内与国际的互动关系中回答民族工作时代命题
恩格斯认为:“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
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
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
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
思想,应时代之变、发时代之声、顺时代之势,回答
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如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应时代之变:从历史和现实的时空架构中
把准民族工作的时代脉搏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三重逻辑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先后召开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系列重要部署。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