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VIP专免
2024-01-18
999+
26.79KB
3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一、新时代加强斗争的理论依据
(一)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斗争”观点
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从概念上看“绝非
庸俗哲学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
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它指的是社会中的先进阶
级或组织为了实现社会中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范围的共同
利益而进行的积极活动”。
首先,勇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生写照。
在导师们不屈的斗争实践中,伟大的斗争理论——马克思
主义理论得以产生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
和恩格斯正是在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以费
尔巴哈为代表的一切旧哲学、以蒲鲁东为代表的机会主
义、以巴枯宁和拉萨尔为代表的机会主义、以杜林为代表
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等各种思想流
派的斗争辩论中,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在论战中
捍卫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除了采取论战等斗争方式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外,导师们更是在实践的残酷中认知斗争的重大意义,认
为革命阶级要获得统治地位,就必须用武力斗争夺取政
权。这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拒绝所谓的暴力革命方式捍卫权
力画出了分明的界限。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
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
解放而奋斗”。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生的奋斗经历以
及精神品格,不难理解其理论与实践展现出的伟大革命性
与斗争性。
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列宁的一生也是同形形色
色机会主义进行斗争的一生,这是列宁对于人类社会的巨
大贡献。例如,列宁通过与机会主义的斗争,完成了在思
想上和组织上建党的任务,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
指导,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设成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
密、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党。
此外,列宁还通过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
斗争,揭露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背叛无产阶级根本利益、
倒向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保持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等左
派政党的作用,促使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破
产;在斗争中批判纠正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等错误。
正是在斗争精神的指引下,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指出了帝国主义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分析了沙皇俄国军事封建帝国
主义的特点及其处于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地位,以伟大的
科学性和历史主动性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创立并捍卫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
纪元。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大导师充满艰辛与斗争的
人生道路,无不体现了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为寻找真
理以及人类的幸福而斗争是个人最光辉、最有价值的人生
经历。
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随处可见“斗争”的理论观
点。如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中认识“斗
争”,指出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人通过实践按照人的理
想来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只有在伟
大斗争的具体实践中,才能不断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新认识。
从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的演进中认识“斗争”,马克思、
恩格斯研究了阶级划分的标准、实质,阶级斗争的产生根
源、历史作用,强调了无产阶级坚持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
性,即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互动机制下发展演进,这一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
力量催生了社会阶级的划分,由此引发的阶级斗争成功推
动了社会形态的更替,阶级斗争的历史是理解社会发展历
史的重要线索,可以说有文字记载以来的“至今一切社会的
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
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强调了阶级
斗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提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
条金线”,把马克思主义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连在一起。马克
思和恩格斯还从科学社会主义前进中认识“斗争”,在剖析无
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
程中,充分认识到阶级斗争的根本性作用。马克思在《共
产党宣言》中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
史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
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
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
于尽。”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的“斗争”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意味着在新时代理论研究与
工作实践,必须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养分。报告总结出十个
能够彰显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主干词,其中“自强不息”一词
就体现出自古以来伟大的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勇于进取的
民族基因和历史自信。探究中华文明为什么历经磨难而不
衰、历经坎坷而不断,具有敢于斗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是重要原因。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留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治世不一
道,便国不法古”等思想;儒家思想中包含的斗争原则和斗
争智慧;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兵家传统中提出的
“慎战”“知胜”等观点;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与血性,这些思
想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突破自我的
精神品质,是新时代伟大斗争可以汲取的不竭力量。
(二)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提出过程
“伟大斗争”作为一个极具特定政治内涵的话语形态,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这一提
法,追根溯源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的。
1962 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指出:“从现在
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
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
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
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
斗争。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
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
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
可见,此时的毛泽东同志以政治家特有的政治清醒与
独到的战略眼光预测到,未来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世
界各国社会制度将发生剧烈变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
国必须提前做好斗争的准备,以便更好地应对这种剧变及
可能由此引发的消极后果。为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事业,毛
泽东同志给出了预见性的战略指导,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
论为指引,结合国内外具体实际,在实践中总结规律,遵
循规律推进伟大斗争。简短一席话,涉及了对时代特征的
判断、主体行为的判断、斗争内容的判断,并最终明示了
斗争的方针与方法。
至2012 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过程中,作为报告
起草组组长的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未来
中国详尽理性的思考,继承发展这一来自中共第一代领导
人跨越 50 年时光的历史判断,明确要求将“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
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论断写入报告,首
次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
重大论断,并深入阐释,赋予其新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主
题。可以说“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把握世情、国情、
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逻辑,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的价值逻辑后作出的清醒战略判断。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党中央第一次把伟大斗争与伟
大工程、伟大事业并提。2017 年“7·26”重要讲话中,习近
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
度,首次提出“四个伟大”,将进行伟大斗争纳入党治国理政
的战略框架中。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斗争”和“伟大斗争”共出现 23
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语境中提出“伟大斗争”
重要论断,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指出有
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
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
而明确这场伟大斗争的对象,提出五个“更加自觉”的立场原
则和五个“坚决”的鲜明态度,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
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
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2019 年1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
式上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
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
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
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
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
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
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年轻干部要到重大
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
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
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
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2019 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
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顽强奋斗。
2021 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
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提醒我们:“以史
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
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
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今
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
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
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
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
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
切风险挑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敢于斗争”总结为中国共产
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并进一步指出“只要我们把握新的
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
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
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
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到了2022 年的“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开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一、新时代加强斗争的理论依据(一)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斗争”观点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从概念上看“绝非庸俗哲学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它指的是社会中的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实现社会中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范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积极活动”。首先,勇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生写照。在导师们不屈的斗争实践中,伟大的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产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切旧哲学、以蒲鲁东...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