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乡村振兴促进法解读党课讲稿
VIP专免
2024-01-18
999+
61.74KB
4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乡村振兴促进法》解读范文(1)
一、基本情况
2021 年 4 月 29 日, 《乡村振兴促进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审议通过,该法自 2021 年 6 月 1 日起
施行。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
法律,也是一部全面指导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法律,本法共分 10 章 74
条,10 章分别是总则、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
组织建设、城乡融合、扶持措施、监督检查和附则。
二、 立法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
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
例等。乡村振兴促进法,是把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
包括乡村振兴的任务、目标、要求和原则等,转化为法律规范。是乡
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充分总结“三农"法治实践,完
善和发展中国特色“三农”法律体系的重要成果。
乡村振兴法提出五大振兴,遵循五大原则,建立健全中央统筹、
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并将农民丰收节首次
以法律形式明确。
三、 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制定乡村
振兴促进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
施的重要举措;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的重要支撑;是充分总结“三农”法治实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
三农法律体系的重要成果。
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
治保障,对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
意义。
四、 核心要义
一是体现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
进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促进法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首要原则
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将更好地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
核心作用充分发挥,聚焦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
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共同富裕。
二是体现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五大振兴。 乡村振兴促进法
把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总则中予以明确,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要求体现在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
建设等各个章节条款,贯穿于五大振兴的全过程,夯实了新发展理念
指导引领全面乡村振兴的法律基础。
三是体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把三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乡村振兴促进法立足于发挥好乡村的特有功能,把干部配
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
安排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则,建立了体现农业农村优
先发展的组织保障、资金投入、政策支持等制度政策体系,为优先发
展方针全面落实落地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四是体现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乡村振兴促进
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目
标和重要原则,将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合法
权益摆在突出位置、贯穿法律始终,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
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将有力推动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
者、支持者和受益者,调动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
五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促进法在突出乡村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功能的同时,
对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作出规定,并就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社会文明等建设提出明确
要求,以法律实施促进农业多种功能拓展、乡村多元价值提升,再现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提振新征程农民精气神,
提升新时代农民整体素质。
六是体现坚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乡村振兴促进法将坚持把改革
创新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则,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现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
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等各项具体法律制度安排上,将广泛调动各级
政府、市场主体和农民群众等各方资源和积极性,推动各类要素自由
流动、平等交换,不断解放和发展乡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
力。
《乡村振兴促进法》解读范文(2)
实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贯穿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过程的一项历史性重大任务。乡村振兴促进法
于今年 6 月 1 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
推 进乡村振兴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出台,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
新阶
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一、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过程和重要意义
(一)立法过程和有关考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贯彻实施,
落实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列入立法规划。2019
年 1 月,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牵头组织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部
门成立乡村振兴促进法起草领导小组,启动乡村振兴促进法制定工作。
起草组赴地方开展调研,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听取地方政府、基层干部
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广泛征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和国务院有关
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有关研究机构及专家的意见。
经过深入分析研究,认真吸纳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乡
村振兴促进法草案,并在2020 年 6 月、12 月先后提请十三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十九次、第二十四次会议进行了两次审议。2021 年 4 月 ,
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8 次会议三审,以
出席常委会的 168 位组成人员 166 票同意、2 票弃权的高票表决通过,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发 77 号主席令公布实施。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第一部以“乡村振兴”命名的基础性、综合性
法律。与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法”相比,法律
名称中增加了“促进”二字,主要是经过前期立法调研和征求意见,
考虑到乡村振兴涉及农业农村方方面面,短时间内难以通过立法对乡
村振兴作出全面规范,现行农业法等涉农法律已经对农业农村主要方
面作了规定,立法的着力点是把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
部署转化为法律规范,内容主要是倡导鼓励,着重点在促进,通过建
立健全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不
取代农业法等其他涉农法律。法律共十章七十四条,条文与各个涉农
法律的规定有效衔接,同时立足乡村振兴实际需要,对其他法律规定
不明确的作出补充性规定。
在调整范围和适用对象上,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本法所称乡村,
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
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这是我国第一次
在法律中规定乡村的概念,将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对乡村的认知和理解,
突出乡村的特有价值和功能,同时也在法律规定中给各地实践操作留
出一些尺度和空间,防止一些实际的乡村被遗忘或遗漏,确保促进乡
村振兴的制度措施能够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此外,在起草审议过程中,不少意见反映,应当进一步细化实化
有关内容,规定更加明确、刚性且管用的扶持措施,增强法律的针对
性和约束力。考虑到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同阶段国情农情、
内外环境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对具体政策措施加以适当调整;此外,
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依据法律规定和中央有关要求,不宜也
难以对扶持措施作出非常具体的规定。因此,本法有关扶持措施,按
照能具体尽量具体,难以具体的作出原则要求的方式作出了相应规定。
(二)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九大以
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深刻阐述,党中央、
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落实,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
条例》,制定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召开了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中央政治局
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集体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把乡村
振兴的目标、原则、任务、要求等转化为法律规范,与2018 年以来
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共同
构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而且是“顶梁柱”,进一
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制度体系,强化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
道路的顶层设计,夯实了良法善治的法律基础。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脱贫攻坚取
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法治建
设的需求也比以往更加迫切,更加需要有效发挥法治对于农业农村高
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农村改革的引领作用、对乡村治理的保障作
用、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从世界范围看,美国、法国、英国、
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为了缩小城
乡差距,都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大农业农村发展制度供给,使本国农业
农村现代化跟上了国家现代化步伐。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把实践中
行之有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三农改革发展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进
一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乡
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新阶段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
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农业农村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成果。 随着全面
依法治国方略深入推进,我国农业法律体系逐步完善。党的十八大以
来,农业农村部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土
地管理法、种子法、动物防疫法、长江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一批法
律, 目前正在制修订粮食安全保障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
渔业法等法律。当前,农业农村现行有效法律 22 部、行政法规 28 部,
部门规章 140 多部,涵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产业发展和安全、
农业支持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乡村振兴促进法深入贯彻
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总结提升三农法治实践,
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职责任务,针对乡村产业、
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揽子举措,
并对建立考核评价、年度报告、监督检查等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是
农业农村法律制度体系完善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
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
二、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核心要义
一是体现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
进共同富裕。 党管农业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传统。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实现共同富
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来进行。乡村振兴促进法把坚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这一首要原则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将更好地确保党总揽
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聚焦乡村振兴的总目标、
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
共同富裕。
二是体现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五大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新发展理念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
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乡村振兴
促进法把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总则中予以明确,把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要求体现在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
组织建设等各个章节条款,贯穿于五大振兴的全过程,夯实了新发展
理念指导引领全面乡村振兴的法律基础。
三是体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把三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强调对三农要多予少取放活。当前,农业农村依然是现代
化建设的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促进法立
足于发挥好乡村的特有功能,把干部配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
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的重要原则,建立了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组织保障、资金投入、
政策支持等制度政策体系,为优先发展方针全面落实落地提供了重要
法治保障。
四是体现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
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乡村振兴促进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共同富裕
作为乡村振兴的目标和重要原则,将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
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摆在突出位置、贯穿法律始终,把广大农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将有力推动农民群众成
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调动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文明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业农村承担着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保护农村生态屏障安全、传承
中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三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促进法在突出乡
村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功能的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
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作出规定,并就推行绿色
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
政治、道德文化、社会文明等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以法律实施促进农
业多种功能拓展、乡村多元价值提升,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
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提振新征程农民精气神,提升新时代农民整体素
质。
六是体现坚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必须处理
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强调国家战略和政府责任的同时,通过科学
的制度安排调动全社会资源,激发各类主体广泛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
乡村振兴促进法将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则,把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现在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等各项具体法律
制度安排上,将广泛调动各级政府、市场主体和农民群众等各方资源
和积极性,推动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不断解放和发展乡村
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三、 乡村振兴促进法主要内容
(一)关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
产年年要抓紧。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世界各国都把粮食安全提高
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对待。法律中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规定。
一是把粮食安全战略纳入法治保障。 围绕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
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乡村振兴促进
法中明确,国家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
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采取措施不断提
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确保谷物基本自给、
口粮绝对安全。
二是为解决“两个要害”提供法律支撑。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
种子和耕地。立足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法律中明确,国
家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质资源库建设,支持育种基础性、
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实施农作物和畜禽等良种培育、育种关键技
术攻关,推进生物种业科技创新,鼓励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优良品种
推广等。针对耕地这一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土地管理法、基本
农田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法律针对近年来耕地非农化、非粮
化的问题,进一步对农业内部用地也作了严格规定,明确严格控制耕
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同时,规定国家实行永久基本
农田保护制度,建设并保护高标准农田,要求各省(区、市)应当采
取措施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对保障耕地质量提出了新
的更高要求。系列制度设计为稳数量、提质量提供了法治保障,实现
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牢牢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
三是强化“三保”,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三保”
就是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保数量就是要用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
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保多样、保质量是满足消费者新阶段对丰
富多样农产品需求的应有之义。法律规定,国家实行重要农产品保障
战略,采取措施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
特色产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并专门明确,
分品种明确保障目标,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
障体系。
四是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0 年年
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
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也就是新“三品一
标”。法律对推进“三品一标”、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作
出明确规定,同时还对农业投入品使用作出限制要求,这既是保障增
加优质绿色和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现实需要,也是顺应和满足人民
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具体行动。
五是对节粮减损作出安排。 粮食节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
途径。法律规定国家完善粮食加工、储存、运输标准,提高粮食加工
出品率和利用率,推动节粮减损,通过一手抓立法修规, 一手抓标准
体系共同推进产业节粮减损,用科技、法治、引导等手段推动粮食全
产业链各个环节减损,与反食品浪费法进行衔接,遏制“舌尖上的浪
费”,共同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法治氛围。
(二)关于乡村建设行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十四五”
规划纲要作出专章部署,2021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予以突出强调。
法律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安排。
一是依法编制村庄规划,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 乡村建设必须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上,真正做到“为农民而建”。乡村振兴促进法
明确要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顺应村庄发展规律,按
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安排村
庄布局,依法编制村庄规划,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与此同时,法
律强调严格贯彻村民自治的要求,针对个别地方合村并居中损害农民
利益的现象,要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违反法定程
序撤并村庄,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一起,构建依法保
障村民在村庄建设中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权利的制度体系。
二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明
确,地方政府要统筹规划、建设、管护城乡道路、垃圾污水处理、消
防减灾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建立政府、村级组织、企业、农民各方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全
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
向户延伸,既有利于生活方便,又有利于生产条件改善。
三是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主要是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和县
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法律在这方面明确,
国家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
向农村倾斜;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培育服务机构与服务类社会组
织,增强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支持乡
村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同时还要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等社
会救助水平,支持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型养老等。
四是保护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乡土文化的缩影,是农业文化遗
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法律中对加强传统村落等保护作了
专门规定,明确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
落和乡村风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开展保护状况监测和评估,
采取措施防御和减轻火灾、洪水、地震等灾害,鼓励农村住房设计体
标签: #乡村振兴
摘要:
展开>>
收起<<
《乡村振兴促进法》解读范文(1)一、基本情况2021年4月29日,《乡村振兴促进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审议通过,该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乡村振兴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法律,也是一部全面指导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法律,本法共分10章74条,10章分别是总则、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城乡融合、扶持措施、监督检查和附则。二、立法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