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主题党课讲稿
VIP专免
2024-01-18
999+
17.72KB
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主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
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
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守正创新,又与时俱进,
科学回答了世界之问、民族之问和时代之问。它是中国共
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这一重大历史结论成立的前
提和保障。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行,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
始终坚持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坚持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马克
思主义本身的特质决定它既不会是固定僵化的学说,也不
会是抽象教条的理论,而是随着时代变化,根据实际情况
不断丰富内涵、充实底蕴的科学体系。回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百余年历程,其理论内涵正是在中国革命、建设、
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回应时代课题和民众需求而不断
创新与完善的。
(一)始终坚持立足国情,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方法,在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中,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的一系
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
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建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社会主义
建设,在不懈探索中提出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
点,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丰富
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不仅解决了如何进行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代课题,还开
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新境界。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创新品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结合
中国改革实际和发展需求,建立极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回答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
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
史进程中“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时代课题,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强化全党
的理论武装,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应对风险与挑战的创
新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应对风险、克服困难、共创新时代
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从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理论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如何发展的时代课题,为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引,为世界上希望实现现代化并
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加强全
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的历史步伐。
(二)坚持传承文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时代的变革、实践的发展、人民的需求、文化的革新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关键要素。理论遇时
而新才能永葆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
创新不仅深深扎根于社会主义实践,而且紧紧依赖于民族
传统文化,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两
个结合”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毛泽东坚持用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去回应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结合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运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对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行宣传和阐释。新中国成立后,毛
泽东就曾将古文中“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创造性地改为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句被人民群众津津乐道的话
成为 20 世纪70 年代影响深远的战略名言。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坚持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曾用“小康之家”来
阐释中国的现代化。此后,“小康社会”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谈及国内形势时说:“我们要
在胜利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开始实施第三步战
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继续向现代化目标迈进。”胡
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
国家到二〇二〇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
益所在。”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
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
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
八大以来,党坚持推动理论与时俱进,使之符合社会变革
人民需求,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生命力
守正创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中国现代化
建设辩证统一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注入强大动
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
郑重宣言:“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
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正
是党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实现发展的有
力证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两个
结合”的重要性,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
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
摘要:
展开>>
收起<<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主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守正创新,又与时俱进,科学回答了世界之问、民族之问和时代之问。它是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这一重大历史结论成立的前提和保障。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坚持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