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百年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
VIP专免
2024-01-18
999+
215.19KB
1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百年历史演进及基
本经验
“民者,万世之本也”。党的 XX 大报告中,“人民”一词被反复
提及 177 次,足见二字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坚持人民至上”是
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接续奋斗中将中华民族的优
秀政治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相结合,始终坚持一切相信
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逐渐形成了一脉相承又
各具特色的人民观。回溯人民观的百年演进历史,有利于在“乱
花渐欲迷人眼”的变局中坚守初心使命,增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一、人民革命观:在革命救国的淬火冶炼中孕育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经大革命的洪流、土地
革命的风暴、抗日战争的磨炼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这一时期既
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孕育形成期,又是人民革命观的蓬勃发
展期。毛泽东曾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
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可见,“革命”是这一时期党开展活
动的主线索,党也将“革命”与“群众”“人民”相结合,构成了依靠群
众来革命、为了群众而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等极具时代特色
的人民革命观。
建党初期,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民生凋敝,革命救国
势在必行。中国共产党深知革命之必要,然力量之弱小、经验
之匮乏,迫使其加快寻求根本力量。这其中的杰出代表当属毛
泽东,在他学生时代执笔《湘江评论》杂志时就清晰而明确地
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1921 年,党在
其第一个纲领中就发出“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的号召,
党的二大也明确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
里面去”。大革命时期,军阀混战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为群众诉求。共产党人深入群众、宣传群众,工农群众运动
不断高涨,“依靠群众来革命”的人民革命观得以萌芽。伴随国共
合作的推进,1925 年,毛泽东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
文,从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入手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敌友
问题,把农民作为无产阶级最主要的同盟军,明确了党的领导
力量和依靠力量。1927 年,毛泽东在对湖南农民运动深入考察
后,明确提出“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再次强调了农民是革命
胜利的基本动力,“依靠群众来革命”的人民革命观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将部队带到井冈山,
一线的革命斗争和反复调查研究使他更深刻意识到必须心系群
众,紧紧依靠群众,“为了人民而革命”的人民革命观逐步形成。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党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扩展为
“八项注意”,同时致力于解决群众的土地、生产、劳动、柴米油
盐等各方面问题,并初步实现了群众拥有属于自己土地的夙愿,
“为了群众而革命”的观念得以充分实践。党既为群众而革命,群
众亦会成为党的坚强后盾。1934 年初,第五次反“围剿”已达数
月之久,国民党近百万兵力的压迫,加之党内教条主义兴起,
反围剿斗争屡战失利,有不少人对革命失去了信心,毛泽东却
坚定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
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给全体党员和红军指战员以精神鼓舞。
全面抗战时期,共产党人为争得民族革命胜利前赴后继,他
们确信只有依靠人民来革命,为了人民而革命,抗战才能胜利。
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的叫嚣,中国能否赢得战争胜利?如何
赢得胜利?一些共产党人对此心存疑虑。1938 年,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中系统分析了战争局势和特点,坚定指出“兵民是
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些论断力度空前,
增强了党依靠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为了最大限度
地动员、组织群众,党也将人民范畴扩展到民族资产阶级、小
资产阶级等一切拥护革命的阶级,制定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依靠、发动群众不能仅停留在认识层面,1943 年,毛泽东提出
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及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
的群众工作的高度结合,“依靠群众来革命”的人民革命观也因有
了科学方法,更趋系统化、科学化。抗战胜利前夕至解放战争
期间,共产党人总结经验继续革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人
民革命观与党自身建设相结合而再度升华。1945 年,毛泽东在
《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始终要“全心全意地为人
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为激励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全心全
意为人民,毛泽东把共产党人比作愚公,指出我们党为推翻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大山的奋斗是会感动上帝的,而“这个上帝
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解放战争中,共产党人本
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推进人民战争,积极投身生产运动以
改善人民生活,党群关系更加密切融合,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的胜利也都得益于老百姓的推车和小船。1949 年6月,毛泽东
总结道“全国人民拥护自己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充分见证了人民革命观的科学性和正义性。
二、人民建设观:在建设的筚路蓝缕中探索发展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百年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民者,万世之本也”。党的XX大报告中,“人民”一词被反复提及177次,足见二字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接续奋斗中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政治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相结合,始终坚持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逐渐形成了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人民观。回溯人民观的百年演进历史,有利于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变局中坚守初心使命,增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一、人民革命观:在革命救国的淬火冶炼中孕育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经大革命的...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