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中国古诗词中的廉洁文化
VIP专免
2024-01-18
999+
32.2KB
3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中国古诗词中的廉洁文化
一、廉洁文化溯源
“廉''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古代典 籍中可
以看出“廉"字含义有多种。《说文解字》中对廉的 释义是:“仄也。
从广兼声。"本义:堂屋的侧边。清代段 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
一步解释说:“廉,棱也。引伸 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廉指的
是厅堂侧边的棱角。而 棱角有狭窄、方正、平直、刚硬等特点,又
进一步将廉的含 义引申为比喻人的品行“端方不苟、方正刚直、棱
角分明” 等特点。
廉洁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 上有着悠
久的传承,一直被提倡和宣崇。廉洁文化的源头可 以追溯到上古原
始氏族部落联盟时期。虞舜时《舜典》中“夙 夜惟寅,直哉惟清 ”
(释义:无论日夜都要恭敬行事,又要 正直、清明。)的论述,已
初露廉政思想的端倪。上古时期 华夏部落首领,伟大的政治家、思
想家、教育家,被誉为“上 古四圣,,之一的皋陶,提出了 “九
德,,,即:“宽而栗、柔 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
温、简而廉、刚而塞、 强而义。"(释义:宽厚而庄重,温和而有主
见,讲原则而 谦逊有礼,聪明能干而敬业,善于变通而有毅力,正
直而友 善,直率而又方正,刚强而务实,勇敢而符合道义。)这里
提到的“简而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廉洁文化的最早 记载。
到了西周初年,已经把“廉”作为了一种比较完整的道 德观念和
治国思想。《周礼•天官冢宰》中则直接将“廉” 与从政相联系,
“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 二曰廉能,三曰廉敬,
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释 义:考察官吏政绩,有六个
方面,以廉为本,才能防止为官 者弊端。这六个方面是:廉洁又善
良;廉洁有能力;廉洁又 尊重他人;廉洁正直;廉洁依法;廉洁又
变通),将廉作为 考核官吏政绩的基本要求,称为“六廉"。《周礼
•天官小 崽》中更是强调“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可见廉洁在
西周时已经成为重要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与为官从政紧 密联系,
已经成为官吏行政行为和行政品格的重要评价标准。
到了春秋时期,廉洁思想成为儒道等诸子百家宣扬的重 要道德思
想:
在儒家,孔子以“不贪"为美,倡导“君子固穷"的清 廉君子人格。
如,《论语•尧曰》子张曰:“何为五美?” 孔子曰:“君子惠而不
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释义:子张
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 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
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 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
庄重而不傲慢; 威严而不凶猛。")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 制
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 改变自己
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的名句更是体现了对 清廉人格思想的
推崇。在《管子•牧民》中,管子直接将“廉"
看作治理国家的“四维"之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 二维
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为四维? 一 曰礼,二曰
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活,廉 不蔽恶,耻不从
枉。"(释义:国家有四维,缺了一维,国 家就不稳;缺了两维,国
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 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什
么是四维呢? 一是礼,二是义, 三是廉,四是耻。)他还说:“四
维不张,国乃灭亡"(释 义:如果礼义廉耻不能得到推行,国家就会
灭亡。)将廉与 礼、义、耻相并列作为治理国家的最髙纲领,在中
国古代廉 洁文化史上、中国古代清廉思想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
在道家,老子用“廉”来形容“圣人”所达到的一种高 尚的道德
境界和人生境界,如,“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 不刿,直而不肆,
光而不耀。"(出自《老子•五十八章》, 释义:因此,有道之人方
正而不生硬,锋利而不伤人,直率 而不放肆,光亮而不耀眼。)庄
子则 将 “ 廉 ” 的 含 义 具 体 化 , “ 人 犯 其 难 , 我 享 其 利 , 非廉
也。"(出自《庄子•让王篇》, 释义:别人遭受灾难,我却获得利
益,这不是正派的行为。) 在这里,“廉"直接与贪相对,与利相对。
而“廉贪之实, 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出自:《庄子•盗跖》,
释义: 廉洁和贪婪的事实,不是由于受外界的胁迫而存在,反察自
己的胸襟便可了解。 )则将 “廉”的品行直 指人的 内心,认 为
“廉"的形成是自身的内在修养所致。
法家韩非子认为有“廉"之品行,才能重义轻财、舍生 忘死,如,
“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出
自《韩非子•解老》,释义:廉指的是看重生命的存活,看 轻看
淡财富利益)。墨子也将“廉”作为君子之道,认为“君 子之道也,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出 自《墨子•修身第
二》,释义:君子之道是,贫穷时表现出 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
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 出哀痛。)。
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都把“廉''作为传统道 德的核心。
在廉洁文化的发展史上,一些有作为的君主如秦 始皇、汉武帝、唐
太宗、唐玄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 乾隆等,在廉政思想、法
规、制度、措施等方面都做出过积 极贡献。在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清
官廉吏、贤人君子把廉洁品 格作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和政治实践追求,
如汉朝的贾谊、董 仲舒,魏晋时期的诸葛亮、陶渊明,唐朝的魏征、
狄仁杰, 宋元时期的范仲淹、包拯、司马光、王安石,明清时期的张
居正、海瑞、顾炎武、于成龙等,他们的廉洁思想文化和廉
洁政治实践,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极大地丰富了廉洁文 化的思
想内涵,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新 时代廉洁文化
建设仍然有借鉴意义。
二、廉洁古诗词赏析
廉洁文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个人品格来说,也就是“修身”的角度,廉洁 文化表现
为个人有着清廉耿直的品性,为官者有着“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
济天下”的高尚情怀,在自身生活作风上则 表现为清正、简朴,不
奢华铺张,崇尚节俭,安贫乐道等。
其次,从家庭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治家”的角度,廉 洁文化表
现为通过“家规"、“家训"、"家约"、“家仪"、 “家诫"、“家范
”、“家劝”、“家语”、“家矩"、"家 诰”等形式,对自己和家
人进行约束,弘扬崇礼治家、廉洁 齐家和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
第三,从社会伦理道德的层面上来说,也就是“立德” 的角度,
廉洁文化表现为崇尚“重道义名节,轻资财利益" 的道义品格,“不
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名节重泰山, 利欲轻鸿毛”的高风亮节,
和坚守道义,不贪污受贿,不为 世俗利益所驱使的君子人格。
第四,从行政伦理层面来讲,也就是“从政”的角度,
廉洁文化表现为廉于职守,廉政为民。即处于统治或是管理 地位的
帝王及官吏能够刚正不阿,敢于为民请命,关心民间 疾苦,施行薄
赋税、轻徭役的安民、养民措施;廉政勤政, 任人唯贤;不以权谋私、
廉洁奉公等品行。
在这里,我们围绕廉洁文化的上述四个内涵对廉洁古诗 词进行分
类赏析。
(-)廉洁修身篇一一藉隽永辞句,示廉洁情怀
这类诗词从“廉洁修身”的角度,直接表达诗人(词人) 清廉高
洁之志,体现廉洁、清高的人格,又可以细分成三种。
L恪守清廉,矢志不渝。
这类诗歌的典型当首推屈原诗作。如,《离骚》中:“优 清白以
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释义:保持清白,守正 直之道而死,
这本来是前圣先贤所赞许的。)“亦余心之所 善兮,虽九死其尤未
悔"(释义: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 就是死多少次也不后悔。);
《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 身服义而未末沫”(释义:我年幼
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 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渔夫》中:
“举世
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释义: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
我清澈透 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沧浪之水
清 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释义:沧 浪之
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 可以用来洗
我的脚);《卜居》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
脂如韦,以洁楹乎?"(释义:是宁愿廉洁 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
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 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等诗
句,成为表达士大夫理想人 格的“清节”范式。在社会的腐败浑浊
现状之下,屈原“出 淤泥而不染",独自以清正廉洁的人格矗立于当
世,用诗歌 表达着自己的清廉之志。
东晋廉吏吴隐之在作广东刺史时所做《酌贪泉》一诗: “古人云
此水,一敵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释义:古人说
这一眼泉水,喝一小口就会在心中产生千金 的贪欲。但倘若让伯夷、
叔齐这等贤者饮此泉水,他们髙贵 的品质最终一定不会改变。)诗
人既是以伯夷和叔齐为崇拜 偶像,更是以伯夷叔齐自喻,表达自己
面对社会腐败的现状, 能够做到像伯夷叔齐一样廉洁高尚的精神操
守。
唐朝王昌龄被贬江宁丞写作《芙蓉楼送辛渐》,“寒雨 连江夜入
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释
义:冷雨夜你来到吴地,早晨送你离开时我 看到了楚山孤独的身影。
你回到洛阳,如果亲友们问起我的 近况,你就告诉他们,说我对仕
宦生涯早已厌倦,心地如玉 壶之冰一般明净纯洁,绝不会受到功名
富贵的干扰。)诗人 以“一片冰心在玉壶”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如
冰般清澈高洁 的清廉之心。
北宋包拯在担任端州知州时,作《书端州郡斋壁》曰: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 充鼠雀
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释
义:清心寡欲为治国之本,正直不阿才能立身长久;挺拔的 树干
终能成栋梁之材,是好钢决不做那弯曲的衣钩。君不见 官仓充实贪
官就如鼠雀欢天喜地,草料乏尽污吏就像兔狐叹 气发愁。千万要警
惕啊!牢记史书里的遗训,决不要给后人 留下耻辱污垢!)作为历
史上以清廉正直而留名千古的廉吏, 这是包拯唯一传世的诗作,他以
“清心'‘为根本,以“正直" 之道为谋身之策,清廉正直既是他的
处事原则,也是他的人 格追求。
明代廉吏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 自《石
灰吟》)的吟唱,南宋率兵抗元、宁死不屈的谢标得 留给妻儿亲朋
的诀别之作,“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 甚轻。"(出自《北行
别人》)中对清白高洁人格的赞颂,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过零 丁洋》)的崇高理想等等都是诗人清
廉高洁情操的直接抒发。
2.甘守清贫,志高行洁。
这类诗词主要反映诗人对清贫生活的安然态度,或者表 达甘守清
贫、安贫乐道,或者崇尚清心寡欲、怡然自得,或 者宣扬勤俭节约、
尚朴励廉,这些都是诗人清廉品格和清高 志节的体现。
隋朝王通在《中说•王道篇》中提到:“廉者常乐无求, 贪者常
忧不足。”意思是清廉的人一心为公、光明磊落,常 常因无欲无求
而快乐,贪婪的人私欲无限膨胀,往往为得到 的不够多而忧愁。选
择“乐无求”还是“忧不足”,也是廉 和贪的一个分水岭。
诗仙李白有济世的抱负,又不屑仕途的蝇营狗苟,他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
得开心颜。”的豪言,追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 访名山"的
肆意洒脱。
李商隐在《咏史》中,从国家的角度,提倡勤俭节约之 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他对历史经验 进行总结,指
出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教训,成功主要由于勤 俭,奢侈则招致破败。
白居易在《续座右铭并序》中直言“勿慕贵与富,勿忧 贱与贫。
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释义:不要羡慕尊 贵和富足,不要忧
心低贱和贫穷,而要思问一下自己的道德 究竟怎么样,富贵贫贱有
什么值得说的呢?)充分体现了他 对道德修养的看重。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 了一副
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贝I刚” 这幅对联形
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 听取各种不同意见,
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 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
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 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
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 之鉴。
3.拒贪守节,廉洁自律。
这类诗词以表达诗人拒绝贪贿为主要内容,体现了诗人 清廉高洁
的高贵品质。
广为人知的“四知太守” “悬鱼太守''等正是拒贪守节、 清廉
自律的典型。汉代华阴人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 志存髙远,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中国古诗词中的廉洁文化一、廉洁文化溯源“廉''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古代典籍中可以看出“廉"字含义有多种。《说文解字》中对廉的释义是:“仄也。从广兼声。"本义:堂屋的侧边。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解释说:“廉,棱也。引伸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廉指的是厅堂侧边的棱角。而棱角有狭窄、方正、平直、刚硬等特点,又进一步将廉的含义引申为比喻人的品行“端方不苟、方正刚直、棱角分明”等特点。廉洁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承,一直被提倡和宣崇。廉洁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原始氏族部落联盟时期。虞舜时《舜典》中“夙夜惟寅,直哉...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