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与总结
VIP专免
2024-01-18
999+
20.15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
顾与总结
一、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
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
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
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
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特别是在 2021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
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
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
“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在 2020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我反复强
调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
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 7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10
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 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 13657
亿斤(68285 万吨),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特别是粮食耕地产出率提高,单产增加。2021 年全国粮食单
产 达 到 387 公 斤 /亩 , 比 2012 年 增 加 了 33.7 公 斤 /亩 , 增 长
9.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 亿亩耕地必
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也就是说,我们在
保护耕地面积的同时,还强调耕地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
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我国粮食稳产高产能力大幅提升。
一方面,藏粮于地。按照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部署,
到2022 年要建成 10 亿亩;到 2025 年要建成 10.75 亿亩,同时
改造提升 1.05 亿亩;到 2030 年要建成 12 亿亩,改造提升 2.8 亿
亩。通过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例如,2021
年秋冬种期间,我国北方地区遭遇罕见秋汛,全国冬小麦晚播面积
有1.1 亿亩,苗情复杂程度多年少有,但在各方努力下,2022 年
我国夏粮实现了在上年高基数上的增产,产量达到 2947.8 亿斤,
比上年增产 28.7 亿斤,产量创历史新高。由此可见,大力实施“藏
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可以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
力,以此保证粮食产能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
另一方面,藏粮于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
果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农村现代
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
作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 年的 54.5%提高到 2021
年的 61.5%,增长了 7个百分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
5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
械化率超过 97%。农业创新科技已贯穿粮食生产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比如上图,某地数字农服信息中心的电子屏幕上,显示了包括天气、
水土、肥料、病虫害等在内的有关粮食生产的种种信息,不仅可以
时时把控粮食种植生产情况,还可以对农田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精细
化管理。
在东北地区,一些种植大户已经用上了农用无人机来喷洒农药,
整个过程操作方便、简单,几乎单人就可操作完成,大大改变了过
去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
在很多地方,农业大棚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农户在手机
上就可以时时掌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如果
系统检测到农作物缺水、缺肥了,会自动追水、追肥,遇到病虫害
或是温度、湿度超过正常范围,还会自动预警。基本上,农户仅凭
一部手机就可以管理多个大棚。可以说,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
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守住了 18 亿亩耕地红线。
另外,谈到农业科技创新,还必须强调种子。党的十八大以来 ,
我国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种业是农业
的“芯片”,是主动适应社会转型升级、人民生活和生活方式转变、引
领农业生产和发展方式变革、促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一环。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不断完
善提升,农业用种得到有力保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自主选
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目前,我国
种业发展成效显著,水稻、小麦、大豆都是自主选育品种,水稻和
小麦亩产均高于世界平均,主要粮食作物种子自给率较高、自主性
较强,大田作物生产用种安全总体有保障。
我国粮食生产不仅产量持续增长,而且质量还不断提升。《中
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 2021》显示,2020 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
76.91,比 2015 年提高了 2.29%;全国化肥施用量已连续五年保
持负增长,2020 年为 5250.65 万吨(折纯量),施肥结构不断优
化,减氮控磷增钾效果明显;2020 年全国农药使用量24.8 万吨
(折 百 量 ) , 比 2015 年减 少 16.8 %,绿色防 控 覆 盖 率 达 到
41.5%,比 2015 年提高 18.4 个百分点;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到8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6%,农膜回收率稳定在
80%以上。这带动了农产品品质稳步提升。截至2020 年底,全国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单位总数23639 家,
获证产品总数50295 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
超过 1.7 亿亩。
2021 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达 483 公
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 公斤粮食安全线。我们用不足全球9%的
土地,养活了世界近1/5 的人口,实现了从“谁来养活中国”到“中国
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历史性变革,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
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
随着生活条件稳步提高,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食物消费需求呈
现多元化品质化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除粮食外,我国畜禽、水
产品、油料、牛奶、蔬菜等其他重要农产品产量也稳定在较高水平,
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种类丰富,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
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从我国蔬菜产量变化情况来看,2011 年,
全国蔬菜产量为 6.79 亿吨,首次超过粮食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
2020 年产量达到 7.49 亿吨的新高。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超500
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于农产品的消
费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对于新鲜、反季、多样的蔬菜需求大幅增
加。土豆、红薯、卷心菜等耐储蔬菜,曾是北方冬春季节最主要的
食用品种,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产量持续下降。而黄瓜、
西红柿、茄子、菠菜、蘑菇等季节性、新鲜性蔬菜需求则持续上升,
5种蔬菜产 量 之 和 的 占比 也 从2010 年25.5% 升至 2020 年 的
33.2%。
二、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
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
任务。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回顾与总结一、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