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创新发展与治理效能提升研究与思考
VIP专免
2024-01-18
999+
18.08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创新发展与治理
效能提升研究与思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的多方面显著
优势,明确强调要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
报把“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目标之一。巡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也应在
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治理效能。十九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公报强调
要“使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释放更大治理效能”。当
前,系统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的创新发展与治理
效能,寻求进一步提升巡视制度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对加快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实践突破与制度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作
为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部
署,深入推进巡视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党中
央制定巡视工作五年规划、确立巡视工作方针、深化巡视政治
定位、完善巡视制度、强化巡视成果运用,对加强和改进巡视
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创了巡视监督新局面。
1.改善体制和架构,确立了“准垂直”的领导体制
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垂直领导或对应领导往往最能直接发
挥领导作用。党中央发布的《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
例》虽然明确规定了“以指示信等形式不断督促地方党组织贯彻
执行”等内容,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央无法真正做到对各
地进行直接领导。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巡视制度经历
曲折发展,但“指导”关系并没出现大的变化。出台的《中国共产
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
辖市委员会成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向党中央和省、自治
区、直辖市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这一规定事实上固化了中央
巡视和省区市巡视之间“指导性”的体制关系。尽管这种体制在实
践中比较切合地方实际,有利于发挥地方“主体”作用,但同时也
存在一些问题。党的十八大以后,这种领导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央巡视工
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修订后的《中国共
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据此规定:“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
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巡视工作的领导。”这种由“指导”到“领
导”的关系变化,实现了巡视工作领导体制“准垂直”的突破。
2.拓展巡视领域和层次,形成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纵向的全面性和横向的系统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
作全覆盖的两大重要取向和目标。新时代,巡视工作的领域范
围不断扩大,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巡视工作格局。横向
上,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
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这一要求,巡视工
作的领域性全覆盖全面展开。中央巡视组将巡视对象分为地方、
部门、央企、金融和事业单位五个板块并分别进行巡视;地方
巡视组也在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全方位巡视,“从
中央到地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全部实施了巡视工作全覆
盖”。纵向上,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
监督条例》的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一届任期内,
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为基准,
巡视工作的过程性全覆盖强力推进。特别是市县党委巡察制度
的确立,不仅完全消除了监督的死角和盲区,而且使全覆盖固
化成为一项重要制度成果。
3.配套规则和程序,构建多维度的支撑体系
任何一项制度的规范运行,都需要相应的配套体系作支撑
党内巡视制度也是如此。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体系建
设,从实体性制度到程序性制度再到保障性制度,一系列制度
接二连三地出台,既确保了巡视工作规范进行,也大大提升了
巡视制度效能。实体性制度方面,根据巡视工作重点转移和实
践需要,中央两次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进行修订和
完善。特别是为了与其系统配套和衔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
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
例》等重要党内法规也随之进行了修改和颁布,为巡视工作提
供了基础性制度保障。程序性制度方面,中央先后出台了《关
于规范巡视反馈工作的意见》《关于巡视移交工作的意见》等
一系列程序性规定。特别出台的《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
的意见》有效保证了巡视制度实体的上下贯通、规范运行、治
理有效。保障性制度方面,中央出台了《中央巡视工作规划》
等相关指导性规范,各地各部门以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巡视
工作条例》为核心,统筹制定了****多项相关配套制度,基本
保证了巡视工作全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了党内巡视
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以上三个层面支撑体系的配套,共同构成
了目前较为完备的巡视制度体系。
4.把握重点和方向,深化政治巡视定位
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它要求巡视工作必
须牢牢把握政治性这一根本定位来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巡
视工作经历了从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到纪在法前、纪严于法,
再到全面聚焦政治问题的三次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巡视
工作的讲话中,多次就政治监督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巡视是对
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中
央巡视组在巡视中都聚焦一些重大问题,如是否尊崇党章、执
行党规党纪;是否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中
央精神落到了实处;是否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发挥了党的
领导核心作用。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巡视的实践成果,修
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落实中央巡视工
作方针,深化政治巡视。”这一规定首次以高位阶的党内法规形
式明确了巡视工作的定位,体现了巡视作为政治监督的功能属
性和本质特征。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创新发展与治理效能提升研究与思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的多方面显著优势,明确强调要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把“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巡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也应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治理效能。十九届中纪委五次全会公报强调要“使监督体系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释放更大治理效能”。当前,系统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