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人民至上理念的科学构成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VIP专免
2024-01-18
999+
16.89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人民至上理念的科学构成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
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 人民、
血脉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 伟大奋斗,
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髙,积累的宝 贵的历史经验;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 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基所 在。没有人民至上就没
有民心,就没有“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 民就是江山,打江山、
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至上是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对毛泽东思想中为人民服务理念的继承与 发展,是一个科学的、与时俱
进的新的执政理念,其背后有着丰富的 科学内涵、明确的动力源泉、鲜
活的实践要求、确切的奋斗目标和永 恒的理想追求。
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是人民至上理念的动力源 泉
1.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
体, 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无疑是人民实践活动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 ,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推动者,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 人
民观和历史观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尊重人民主 体地
位,并认为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毛泽东指出:“人民, 只有人
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 调,只有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是人
民 创造的,社会与人民不可分割,没有人民就没有社会,也就没有人类
历史。因而,坚持人民在社会中处于主体性地位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人 民
至上的逻辑基础。人民至上首要的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 中国
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即“江山就是人民",江山就是民心, 就是民意。
2.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发
展
之基、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 们
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 这是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地概括了人民至上理念的理 论依据。
结合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明 确指出,
“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作为社 会历史创造
和发展主体的人民与作为客观对象的自然之间的相互作 用、相互交换物
质能量的辩证运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其中,人 民是能动、创造的
主体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现代化",要实现中国
式现代化,必须努力开创有利于人民发展的良 好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
人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把人民的力量 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3.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汲取人民智慧。从古到今,人类历史的发
展 就是人民与客观世界相互促进的过程。在不断促进人类历史发展和创
造人类文明的实践过程中,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无限的智慧。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他要求广大党员
干 部要高度认可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要积极主动地向人
民群众学习,并指出,“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 无
论在任何时期,无论从事何种事业,中国共产党人都必须一如既往 地尊
重人民主体作用,善于向人民问计,勤于向人民请教,积极深入 群众生
活,切忌闭门造车;要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总结经验,挖掘人民 的潜能,
汲取推动历史发展的智慧,真正落实人民至上理念。
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断造福人民是人民至上理念的实践要 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维护人 民
利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进行
总结,并指出,“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正是由于坚持人民 立场、维
护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才能获得人民的认同、赢得人民的 支持、凝聚
人民的力量,从而取得了一系列、全方位的伟大成就。
1 .人民至上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党的一切工 作必
须“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心",并紧扣时代主题,立足人民 的现实需
求。具体来讲,从政治建设方面看,人民至上体现为维护人 民政治权益。
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全面发展全过程
人民民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 化、程序化,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
治国有机统一。从经济建设方面看,人民至上体
现为维护人民经济利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入群 众,
体察民情、民意,力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经济利 益和经
济权益。从文化建设方面看,人民至上体现为维护人民文化权 益。中国
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 服务,为社
会主义服务",深化文化发展体制改革,制定文化发展战 略,促进文化繁
荣发展,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要,维护
人民精神文化权益。从党的建设方面看,人民至上 体现为以为人民服务
为标准。中国共产党坚持永做人民的公仆,坚决 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
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推动思想建党与制度治
党紧密结合,并对党员干部提出严格要求,“决 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更
不允许欺压群众”,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2.人民至上要求坚持人民评价标准。中国共产党要赢得民心,就 必
须坚持以人民评价作为衡量或判断一切工作好坏的标准。坚持人民 评价
标准绝不是坚持某一个人的物质利益标准,而是坚持人民的整体 利益标
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 要看人民
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 权益是否真
正得到了保障。'‘这就强调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必须以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和最根本的尺度,一切工作的 好
与坏、一切大政方针的好与坏,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评判,因为只 有人
民自身才能真实地体会到自己是否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习近平 总书记
对此也明确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 评判者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人民至上理念的科学构成“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髙,积累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基所在。没有人民至上就没有民心,就没有“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至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毛泽东思想中为人民服务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