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参考汇编(3篇)
VIP专免
2024-01-18
999+
967KB
3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廉政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参考汇编(3篇)
【汇编 1388 期】
目录
1.专题党课讲稿——坚守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
2.廉政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3.在2023 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专题党课讲稿——坚守人民至上,站稳人
民立场
同志们: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
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
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
最深厚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
纪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价值品
格,在“六个必须坚持”中一以贯之。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领悟、准确把握这一科学理论
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贯穿其中的人民至上这一重要
立场观点方法,把人民至上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方面
全过程,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以中国
式现代化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一、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
基点与价值底色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时代表达。人民至
上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自觉运用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历史发展有
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
,科学揭示了人民是实践的主体;强调“人民是历史的
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科学揭示
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科学揭示了人民是价值的主体。可
以说,人民至上这一重要论述坚持了人民作为实践主体、
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直接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
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当今中国的时代表达
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理论升华,是来
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实践展开。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
产党不是“个人的偶然凑合”,而是靠科学理论、性质宗旨、
严明纪律凝聚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的执政理念,
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
一重要论述深刻诠释、雄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由党的这
一性质宗旨所决定的。早在170 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
《共产党宣言》中宣告:“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
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
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
级的运动。”
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代表
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
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始终把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作为性质宗旨,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始终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
跳出历史周期率、保证长期执政的根本之道。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事业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国防、治
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防止资本
无序扩张到让人民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尽管各个领域的使命任务、内外形势与环境条件有着巨大
差异,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始终坚持为崇高理想奋
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相统一,始终坚持完成党的各项
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相统一,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
新征程上,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
民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
舟、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
业推向前进。
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
统治阶级服务的,而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则是人民
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一切
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
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作为一个逻辑缜密的理论体系,“必
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必须
坚持”
的价值底色,像一条生命线贯穿于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中。更好地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精髓要义,就要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人民至上这
一重要的立场观点方法。
二、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人
类历史进步的时代解答与中国智慧
在党的百年发展史中把握人民至上的使命担当。“我们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
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
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来,历经革命的炮火与
烽烟、建设的热情与执着、改革的激荡与突破、新时代的
创新与飞跃,中国共产党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
党章,把“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贯穿于革命、建设、
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根本目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
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
让每个人都享有尊严、幸福和荣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
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创
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
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奠定了
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
意进取,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提供了
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
生历史性变革,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
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可
以说,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
大实践的辉煌历程,就是人民至上理念在百年时空坐标中
构建、传承、凝练、绽放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
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的
历程。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把握人民至上的精神滋养。“只有
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
能根深叶茂。”在中华民族5000 多年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
民不仅创造出享誉世界的灿烂文化,也塑造出独特的精神
气质与精神品格,成为滋养人民至上理念生成、发展的精
神沃土。从其生成来看,人民至上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
思想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中华文明精神宝库中的
瑰宝,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
精神的生动体现。《周易》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
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珍视中
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中国人民自古
就明白,要幸福就要奋斗,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珍视中国人
民的伟大奋斗精神,在逆境中奋发、在奋斗中自强。从“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朴素道理到“五方之民共天下”
伟大团结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强大
精神力量,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珍视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
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形成推进强国建设、民族
复兴的强大合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喜欢仰望星
空、开天辟地的民族,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珍视人民的伟大
梦想精神,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
奋斗。可以说,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滋养的人民至上理念
既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历史地位的独特思考和“我将
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风貌,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充满了中华民族救国救民的家国情怀;既是中华民族伟大
精神的赓续传承、创新发展,又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激活了中华文明,丰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万古长河,拓宽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航道,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
的不朽精神丰碑。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把握人民至上的天下情怀。“世界
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
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
求解放。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中国的发展是属于全人类
进步的伟大事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马克
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架下关注
人类命运,放眼人的解放,思考人民至上,将中国人民利
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民至上的
天下情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世界历史的理
论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相结合,饱含着对人类
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与独特创见,为人类谋进步、为
世界谋大同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具有
引领划时代变革、解决全球性难题、反映人类普遍性追求
的世界意义,推动着各国人民共同坐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
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牢牢把握人民至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党的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创新相统一。一切历史
都是人民创造的,但人民创造历史绝非盲人摸象、随心所
欲,必须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实践告诉我们,拥有马克
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
主动的根本所在,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为人民所
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要
求。新征程上,应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党的理论武装创新,使新时
摘要:
展开>>
收起<<
廉政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参考汇编(3篇)【汇编1388期】目录1.专题党课讲稿——坚守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2.廉政教育专题党课讲稿3.在2023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专题党课讲稿——坚守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同志们: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