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党组织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优化路径
VIP专免
2024-01-17
999+
17.62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基层党组织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
优化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我国
谋求“中国之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
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发展农村事业的
领导核心,同时又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而推进农
村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不断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有效治理。因此,提升农村基层
党组织实现治理的有效性,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展农
村事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治理的有效性,俞可平先生认为,“有效”主要是指管理
的效率。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
理程序科学,管理活动灵活;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
本。此次调研围绕着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实现有效治理的
优化路径展开,以×镇×村为样本开展调查,深度探索×村党
支部如何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领导基层实现有效治理。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入新时期,全面
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推动乡村发
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
部。”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
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
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乡村谋振兴,为农民谋幸福”。乡村振
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农村治理的
主体,实现农村的有效治理是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必然
要求。农村党组织领导基层实现有效治理可以减轻农民负
担,满足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还能进一步改善党群
关系和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二)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
格局的形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
内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能缺少农村基
层治理的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在于维护农村
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市场经济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
农村的流动性与开放性不断增强,农村的社会结构、组织
结构、从业结构、家庭结构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跟随农村
社会结构变迁、利益格局调整而来的是农民的生活方式、
思想观念、行为逻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民的主体性意
识不断增强、个
性化需求日益增多,农村的社会事务更加复杂,农村资源
的分配问题、征地拆迁带来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事件
频发。特别是疫情期间,疫情防控问题给农村基层党组织
带来巨大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动农村政治稳定、经
济发展、思想转变的前沿阵地。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
农村的战斗堡垒,具备政治领导、意识引导、团结群众等
能力,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发挥自身
存在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尽最大的能力调动多方力量
参与社会治理,激发农村社会治理的自身动力,从而推动
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的形成。
(三)能够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农业农村现
代化的概念,这一创新性提法不仅传承发展了我国推进现
代化的总体布局思路,而且丰富和扩展了“五个现代化”的科
学内涵,更加符合新时代的特点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也就是
要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
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认为,农村现代化是包括农村产
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
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有机整体。而乡村治
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基层党组织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优化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着我国谋求“中国之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发展农村事业的领导核心,同时又是推进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有效治理。因此,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治理的有效性,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展农村事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治理的有效性,俞可平先生认为,“有效”主要是指管理的效率。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程序科...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