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加强农牧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VIP专免
2024-01-17
999+
19.23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调研报告:加强农牧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农村牧区村级党员队伍总体来看,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
所改变,党组织和党员在夯实基础组织建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
社会稳定、“去极端化”、促进农村牧区社会发展进步,发挥了很大的
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引起各级党委的
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本文在广泛了解 xx 自治州农牧区村级基
层组织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访惠聚”工作中的调研情况对存
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村级党员干部结构不合理(以 xx 县xx 乡xx 村为例)
一是党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全村 xx 名党员中,xx 岁以上的党员
xx 人,占 xx%(其中 xx 岁以上 xx 人,占党员总数 xx%)。二是
民族比例不均衡,xx 名党员中,汉族党员 x名,占党员总数的
xx.x%;维吾尔族 x名,占党员总数 x.x%;回族 x名,占党员总
数x.x%;哈族 xx 名,占党员总数的 xx.x%。三是性别比例失衡。
女性党员数量不足,女性党员 xx 人,占党员总数 xx%,xx 岁以下
年轻女性党员只有 x人。
(二)村干部学习意识不强,存在能力危机问题比如村党支部
“三会一课”不能按党章要求正常进行,村干部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个别村干部“双语”较差,参加乡里会议汉语听不懂,汉文看不懂等。
由于语言不通,在组织群众开会学习基本使用的是哈萨克语,
所以参加村民 xx%是 xx 族,xx%的老党员经常参加会议学习,而
x族、xx 族和 x族村民只有极个别参加学习或大会,绝大部分 x族、
xx 族和 x族村民没有参加过村里组织的大会和学习,对村里的事不
管、不问、不关心。
(三)服务群众能力不强
由于近年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许多设施需要村级配
套建设资金,使村级组织普遍存在负债,集体没有什么经济积累,
造成村党组织想为群众办事却无钱的尴尬境地。实行村帐乡管县监
督以来,村级财务得到规范,但办事流程较复杂,需要层层审批,
办事效率明显降低,影响了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有些群众不
懂得感恩,俗话说“给一颗米是恩人、给一袋米是仇人”,现在党的惠
民政策越来越多,反而有些群众感恩的越来越少,都认为这是应该
给的,不管政策,只顾个人利益。有些村干部遇到矛盾绕道走,当
“老好人”“和事佬”,甚至将矛盾上交,不主动想方设法解决矛盾,从
而损坏干群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
(四)村级后备干部相对缺乏
在调研中发现,村级后备干部断档现象比较严重。产生的原因:
一是村干部反映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吸引优秀年
轻人到村“两委”中来。二是发展有能力的党员困难。随着市场经济发
展,农村中有知识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比较多,少数民族尤其是年轻
人不愿意入党,担心入党影响出国,造成发展年轻党员比较困难。
调查问卷显示,发展党员存在着突出问题,xx.x%认为能力强的人
入党积极性不高;xx.x%认为人员流动性强难培养;xx.x%认为发
展党员工作不规范;x%认为上级党组织不够重视。特别是懂“双语”、
懂经济的村干部更是匮乏,返乡大学生留不住不愿干,少数民族人
数较多的村队选不出人才、留不住人才,没有一个较高素质的“带头
人”,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缓慢。村民小组长、十户长“名存实亡”,由
于保障性岗位补贴不到位,影响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村干部工作负荷大,后顾之忧重
村级干部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常年是风里来、雨里去。
在农业税征收、计划生育、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宅基地
问题、低保问题、草场纠纷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各
种矛盾的焦点上。在领导与群众之间两头受气,工作难度大;欠帐
无法还,精神压力较大;加之离职或退职后生活难以保障,挫伤工
作积极性;各种行政事务性检查较多,也加大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
上级相关部门对村干部要求高,工作规范程度越来越严,工作中缺
少耐心细致的指导,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村级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村级办公阵地为村“两委”开展工作、学习以及其他活动提供了
主要阵地。但目前部分村级办公阵地附属设施资金短缺,党员培训、
农牧民群众娱乐设备、办公设备等资源不能到位,阵地服务功能不
健全。同时由于村干部人少,工作量大,个别村队坐班制度不能有
效的执行,为民服务的中心作用发挥不到位,吸引群众、凝聚群众
的功能大打折扣。由于有些行政村地处偏远,网络不畅,部分村民
观念落后,居住又比较分散,加之部分村级活动场所存在重建设、
轻管理等现象,导致部分村级活动场所被闲置,使之并没有建成为
广大群众收看远程教育、接受科技文化培训、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
主阵地。
(七)村级组织建设保障不足,影响了村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
村集体经济增长缓慢,增收致富渠道窄;村级组织办公阵地设
施、设备配套还不够完善;基层组织的日常办公运转经费较少,不
利于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个别乡存在“村财乡管、村章乡管”,使村
委会不能正常而独立地行使村民自治权力、发挥自治功能。由于“责、
权、利”不相一致,关系不顺,所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遇
事不愿担当也担当不了。村干部自己不满意,村民也不满意,村组
织活动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适应伊犁州农牧区建设发展的思路
(一)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升村干部自身素质
1.把握培训重点,分类实施培训。以提高村级组织的办事能力
和办事效率为目的,突出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村致富带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调研报告:加强农牧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农村牧区村级党员队伍总体来看,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改变,党组织和党员在夯实基础组织建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去极端化”、促进农村牧区社会发展进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本文在广泛了解xx自治州农牧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访惠聚”工作中的调研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村级党员干部结构不合理(以xx县xx乡xx村为例)一是党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全村xx名党员中,xx岁以上的党员xx人,占xx%(其中xx岁以上...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